趙佗領軍駐守臨淄,招攬城中的親秦勢力,在這些當地豪族的幫助下穩定臨淄局勢,避免城中的幾十萬齊人出現異動。

同時他派諸將攜帶齊王建的勸降詔書,分略齊國諸城。

齊地七十餘城,濟水以北之地已落入秦國的手中。

故而秦軍這次出擊,主要集中在濟水以南的廣大區域。

蒙恬率軍南下,目標是攻拔莒城,直到與南方的原屬於楚國的地域接壤,完成對齊國南部的佔領。

趙佗之所以派遣蒙恬打這個方向,是因為蒙氏本就是齊人。

蒙恬大父蒙驁,出身於莒城西邊的蒙山附近。

這片土地乃是蒙恬的祖籍所在,讓蒙恬率軍打這裡,可以讓蒙山周圍大片區域的齊人產生親近之意,減弱他們對秦軍的抵抗意志。

另一位秦將趙廣,率軍走郚、諸等城邑,沿著齊長城,直取東南方向的琅琊。

至於最後一路的涉間部,則是任務最重,手下兵卒也是最多。

涉間要率軍攻杞(淳于),然後過濰水、膠水,攻取膠東半島上最大的城市即墨,然後再分兵略取夜邑、黃邑等小城邑,將黑色的秦旗插遍整個膠東半島。

三路秦軍分頭出擊,氣勢洶洶。

齊人幾十年未經戰事,如今接連收到三十萬大軍敗於甄城,大司馬自刎殉國,秦軍佔領臨淄,齊王建舉國投降,並下達詔書勸說各城降秦的訊息,一個個的早已人心惶惶,毫無戰意。

如果說齊王建戰死臨淄,各地的齊人可能還會被這股血勇之氣激勵,奮力抵抗秦軍。

但如今卻是齊王建和滿朝公卿主動投降,這對齊人的心理上造成了極大衝擊,直接失去了抵抗意志。

再加上秦軍手中,還有之前擒獲的齊人俘虜作為誘惑。

只要乖乖投降,秦軍便立刻釋放俘虜,讓齊人一家團圓,父子相聚。

在這種情況下,秦軍所過之處,齊國城邑紛紛開門投誠。

短短時間內,蒙恬和趙廣兩路秦軍,就完成了戰略任務,全據齊國南部地域。

唯有涉間一路在征伐膠東半島時,在即墨城外碰了個釘子。

即墨乃是齊國大城,是昔日田單復國的根據地。

這地方的許多人都和即墨大夫田朗一樣,有著某種使命感。

甚至還有即墨人將此刻的情況和昔日五國伐齊時進行對比。

幻想著整個齊國就剩他們即墨一城未降,然後再出現一個田單那樣的人物,帶著他們即墨人反殺秦軍,再光復全齊之地,重塑昔日傳奇。

即墨,就是齊國的希望。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涉間圍而不攻,用甄城和臨淄城下捕獲的數千即墨俘虜瓦解了城中齊人的戰心,引發城中齊人內鬥,那些俘虜的家人趁亂開啟城門,放秦軍入城。

入城之後,涉間並不手軟,將帶頭反抗的即墨人盡數誅殺,人頭堆於城外進行震懾。

然後又釋放俘虜,安撫了那些降秦的齊人。

在恩威並施的手段下,最後一座齊國大城即墨,也臣服於秦軍的劍戟之下。

即墨既然降服,半島上剩下的那些齊國小城自然是更沒了抵抗的意志。

不過半月之間,秦國的黑旗就遍插齊國全境。

天下之間,再無飄揚著齊旗的城池,昭示了田氏齊國的真正滅亡。

臨淄城中,當三路秦軍佔領齊國全境的訊息傳來時。

趙佗長長的舒了口氣。

“齊地兩千餘里,七十餘城盡入吾之手中,齊國終於亡了。”

趙佗很高興,立刻手寫信帛,然後命麗商派使者晝夜兼程前往咸陽,將秦軍佔領全齊的好訊息稟報給大王。

同時,在三路秦軍攻佔齊國全境的時間裡,秦軍也基本掌握了臨淄及周邊各城邑的田氏宗族的情況。

佔領齊地之後,趙佗將開始著手第二步動作了。

“歷史上秦末六國復辟,就是以六國王族為首,其中田氏諸王數量很多,勢力也大。這一次正好藉著覆滅齊國之威,將田氏之人遷到關中。”

“沒了田氏的齊地,定然好治理的多,縱使日後齊地有叛變之事發生,也不可能再有田氏之人冒出來自詡齊王,收攏齊人。”

趙佗心中暗暗思索,拿起桉上的名錄打量。

他在咸陽時獻遷徙諸侯貴族和豪富強宗之策,被秦王政採納。

但這事情關係極大,如果處理不好,還容易將新徵服的城池逼反。

再加上秦國的官吏數量還有些不足,去年擴招的文法吏還在培訓學習中,秦國想要控制新徵服的齊地,還是需要藉助當地的豪富強宗方能完成。

所以經過朝堂商議後,遷徙之策需要分開進行,因地制宜。

這一次趙佗滅齊,主要的任務是將齊國的田氏宗族拔走,而不動當地的豪俠富商。

秦軍不僅不動這些豪富之家,還要培植他們中的親秦派來輔助秦軍管理當地,扶他們上位,任命為當地的官吏,用這些人來代替原本的田氏地位。

這種拉攏當地豪富,遷走田氏的做法,可以極大的避免當地齊人的騷動和反抗。

甚至一些豪富為了攫取田氏離開後的地產、權力等東西,在利益的驅使下,會表現的比秦軍更加熱心,幫助秦軍將田氏宗族孤立起來。

這就是後世所謂的團結大多數,打擊極少數。

田氏之人,就是這一次被打擊的極少數。

在齊國滅亡的震懾下,秦軍手中的劍戟威脅下,田假等公卿貴族帶宗族財富西去的榜樣下,以及各地一心等著上位的豪富逼迫下。

各城邑的田氏宗族想來不會有多少人反抗,只能乖乖收拾好財富,帶著一族之人被秦軍押送西去,前往關中。

在那裡,他們將會在無數秦人的監視下安家落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秦人同化。

除了齊國田氏外,秦軍後續率軍回咸陽,還會沿途遷徙魏國和韓國的公族強宗進入關中。

魏、韓之地乃是秦軍回關中的必經路,秦軍回程,剛好可以藉著滅齊之威順路搞定,不費功夫。

至於不順路的更遠的楚、趙、燕等地的公族貴戚,就要等待下一批了。

待到秦國大批的文法吏培育出來後,再慢慢的一批批遷徙和輪換,最終達到給六國之地大換血的目的,增強秦人在諸侯故地的控制力,翦除六國餘孽所帶來的威脅。

“命各地守將拉攏當地豪富,待準備充足,名錄理清後,就開始遷徙各地田氏。”

趙佗鄭重開口,傳令下去。

同時,他也傳令給了後方的屠睢,讓屠睢趕來臨淄全權主持這件大事。

遷徙田氏入關中,牽涉面非常之廣,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弄完的。

光是統計那些剛征服的城邑的田氏名錄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且還要將這些人從齊地遷往關中,那耗費的時間得更久,全部弄完至少要到明年。

趙佗作為此番伐齊的主將,尚需押送俘獲的三王,和齊、代的公卿、嬪妃、珍寶等回咸陽獻俘,那是大事一件,自是不可能親自留在臨淄操持遷徙之事。

他在定下大略的方針後,就要將這件事交給副將屠睢來主持,自己則是率精銳前往濮陽,押送三王入朝咸陽。

當然,留在齊地主持此事的屠睢和諸多秦軍將士,也會得到相應的功績和獎賞,並不會有多少怨言。

趙佗將手中的帛書放到桉上,抬頭看向西方。

“我要回去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東南抗倭,從七日殺開始

一隻老木木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