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賊熊啟,辜負王恩,不僅叛我秦國,今日竟敢僭稱荊楚偽王,此等行為逆天而行,吾等必當殺之,以報大王!”

壽春城外,黑旗飄揚,連綿不絕的秦軍營帳中。

秦國上將軍王翦高坐主位。

他將記載熊啟稱王情報的信帛狠狠拍在木桉上,怒目圓睜,口中喝罵。

下方,性格最急躁的羌瘣立刻叫起來:“末將請命,率軍征討偽王熊啟,定要斬此逆賊首級,獻給上將軍。”

羌瘣很激動,生怕別人與他搶這大功。

偽王熊啟。

此人在李信伐楚一戰中,勾結楚人,背叛了秦國,最終導致二十萬秦軍慘敗楚地。

這樣的背叛讓秦王政恨之入骨,此人更成為了當今秦國最為臭名昭著的逆賊。

秦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痛恨萬分。

羌瘣如果能將熊啟擒殺,定然能讓大王心中大悅。

哪怕是之前擁有大破十萬齊軍戰績的趙佗,說不得也會被他比下去。

故而羌瘣十分激動,第一個請命征伐。

“我羌瘣若能擒殺偽王,一定可以壓他趙佗一頭!”

除去羌瘣外,其餘諸將也是雙目放光。

熊啟不僅是秦國的叛賊,如今更是僭稱楚王。

雖然王翦將稱王的熊啟,定做是偽王,不承認對方是正統的荊楚君主。

畢竟承認熊啟是正經的楚王,那他們剛剛到手的滅國大功又該怎麼算呢?

但“偽王”嘛,好歹名號上也帶個“王”字,不可等閒視之。

熊啟登上這個位置,就代表他身上的價值遠遠超出了荊楚之地的所有人,哪怕是令尹項燕也不及他。

一個偽王,還是大王最痛恨的逆賊,秦國的叛徒,如果他們能親手將其擒殺,那功勞又該有多大?

面對羌瘣請命,王翦卻面無表情,目光在帳中一掃,最後落在趙佗身上。

趙佗眉頭一挑,見王翦望來,就知道對方是要自己開口。

他不慌不忙,開口道:“逆賊熊啟擅稱偽王,末將自是憤怒,恨不得率軍東征,斬其首而還。”

“然荊楚雖敗,實力猶存。末將聽聞項燕在淮陽率精兵數萬東走,熊啟又攜江東之士北上,再加上那些匯聚的淮南封君,如今淮陰之地,賊軍麾下士卒恐怕有近十萬人之多。”

“楚軍實力尚在,再加上有項燕為將,當是大敵,不可輕視。當今之際,我軍之中唯有上將軍親征方能全勝項燕,末將隨在上將軍帳下聽從調遣便是。”

聽到這話,羌瘣一張臉漲的通紅,嘴巴里不由咕噥道:“諂媚豎子。”

其他幾位將軍忍住笑意,幾個跟隨王翦征戰的老將還帶有戲謔之色。

上將軍剛才面對羌瘣請命,沒有表態,就是他有親征項燕之意,故而才示意趙佗開口。

羌瘣這人啊,勇則勇矣,但畢竟是出身蠻夷,爭功好強又直率粗魯,在做人這方面遠不如趙佗。

當年在燕地圍攻薊城,羌瘣貪功追逐燕人派出的誘餌,導致燕王車隊逃出昇天,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秦國出於招撫蠻夷的考慮,對於羌瘣這樣的“馬骨”還是頗為看重的,故而這傢伙雖然不招人喜歡,諸將也不和他計較。

只有昔日李信在王翦麾下時,常和這蠻子起衝突,兩人沒少鬥嘴起爭執。如今李信不在了,趙佗反倒接上班,真不愧是李信的“臂膀”啊。

王翦也不管諸將心思,見趙佗將他想說的話說了出來,便順著開口道:“趙佗之言是也。項燕尚有精銳在手,不可輕視。吾當自率大軍東征偽王,一舉剿滅這些賊寇。”

話到此處,王翦一拍木桉,徑直起身,朗聲道:“諸將聽令,整兵三日,備齊糧秣。三日之後,我當率大軍東征偽王,一舉平定楚地!”

“唯。”

帳中諸將齊齊應聲,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興奮之色。

王翦亦是雙目炯炯有神,蒼老的軀體再次迸發出活力。

他已經老了。

滅楚之戰,當是他王翦的最後一戰。

王翦要打出一個完美的戰績,作為他一生征戰的收尾。

此番東征,絕不容有失。

“項燕,我來了。”

王翦心中低語。

項燕,當是王翦這一生沙場征戰的最後一個對手。

隨著上將軍下達出征軍令,壽春城外的秦軍,就如同一臺精密的戰爭機器一般快速運轉起來。

整編軍伍,佈置防務,以及確認各軍歸屬和出征的方向。

此番秦國伐楚出兵六十萬,除了讓副將楊端和北上,統率二十餘萬人在淮北繼續攻略楚地外,壽春城外共屯軍三十萬。

王翦東征,親自率領的大軍共有二十萬。

其中有十五萬戰卒,輔卒民夫共五萬。

之所以輔兵比例減少,是因為秦軍此番的目標淮陰,正位於淮水沿岸。故而秦軍沿著淮水東行,可以依靠舟師從淮水運糧,減少人力和糧食的損耗,不需要過多的民夫進行輸送。

如果楚軍南下,試圖拉長戰線,秦軍也可以就地徵召楚人作為民夫,解決後續勞力不足的問題。

除去這東征的二十萬人外,剩下的十萬秦軍也沒有閒著,除了一部分留下鎮守壽春,剩下的秦軍被王翦分成兩路派了出去。

一路秦軍南下,直取楚國六邑,以及攻取更南邊的居巢方向。他們要藉著滅楚之威,在楚人心驚膽顫的時候佔領這一片區域的城邑,同時阻隔這個方向前往淮南的楚國援軍。

另一路秦軍則是走東南方向,至於江水北岸後再東向,作為奇兵去抄楚軍的後路,和王翦的正兵來一個前後夾擊。

“如此兵力和佈局,此戰無慮矣。”

趙佗暗暗點頭,此番王翦東征,不管是兵力士氣還是糧草輜重,對項燕的楚軍都形成碾壓之勢,此戰的結果幾乎可以預料。

“只是不知那熊啟和項燕,面對我秦國大軍東征,又會如何對抗?”

……

“大王舉旗,號召淮南江東之士前來相投。王翦定然不會坐視不理,不出數日,他當會率大軍攻來。”

就在數十萬秦軍從壽春城外開拔的時候,淮陰城中的楚國諸將也在謀劃抗秦之計。

令尹項燕站在帳中,高聲道:“秦軍眾而我軍寡。我軍雖有哀兵之勢,但秦人亦攜大勝之威攻來,其士氣高漲,絕不可輕視。且我軍雖從各處掠得軍糧,但卻不能持久,數月之間,就要戰勝秦人才行。”

此話一出,眾楚將譁然。

楚王啟亦皺眉道:“令尹分析之言確是無誤,只是如今秦強楚弱。王翦率大軍攻來,我軍兵力又少,倉促之間難以加固城防守備,如何能與王翦大軍相抗,還儘快決勝?”

“是呀,那負芻敗的太快,吾等準備不足啊。”

眾將開口附和。

壽春淪陷的太快了,他們甚至都沒收到幾個封君的回信,所需要的糧秣輜重更是頗有缺乏,面對秦人大舉進攻,自然顯得捉襟見肘。

面對眾將哀聲,項燕亦在心中暗歎一聲。

他本想憑藉淮南江東之地和王翦拖耗下去,但如今楚軍聚兵近十萬,每日消耗無數,一旦後退,他這些軍隊恐怕就撐不下去。

所以就算要退,也必須要和秦軍先打一場才行。

而且,此戰他未必沒有獲勝的機會。

項燕深吸一口氣,高聲開口:“敵眾我寡,且秦軍有巨砲在手,等閒的守禦已是無用。吾等不能據城固守,當仗地利。若以地利而言,吾等並非沒有取勝的機會!”

聽到這話,諸將愕然。

還是景同反應最快,他驚聲道:“令尹所言地利,莫非是我淮南之地的水澤湖泊乎?”

“然也!”

項燕伸手指向地圖上一點,微笑道:“面對秦軍西來,淮陰無險可守。但西邊善道、東陽方向有水澤遍佈,湖群相連,道路泥濘難行,此乃天賜我楚人地利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來到異界當掌櫃

籠中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