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思想是大家從小到大都被灌輸的。

在大家的腦海之中,那就是真理。

是容不得辯駁,也是不需要去辯駁的。

很顯然,勤儉節約在朱棣看來,就是屬於這樣子的真理。

平時壓根都不需要去想這句話有沒有問題,是不是說錯了。

今天朱瞻墉卻是說勤儉節約不對,要鼓勵消費。

這不就是要鼓勵大家浪費嗎?

這完全就是妖言惑眾啊。

要不是說這話的是朱瞻墉,是大明皇帝,朱棣直接就讓人把他抓起來了。

“爺爺,您說的沒有錯,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大家去推崇,去遵守。”

“在大方向上,這句話一直都是沒有問題,以後也是繼續適用的。”

朱瞻墉現在也很懂跟人交談的話術掌控。

跟朱棣說話,自然是不能一直都在那裡反駁人家。

要不然你這讓人家太上皇的臉面往哪裡擱啊?

怎麼體現尊老愛幼啊?

所以先肯定對方,然後再來一個但是,就是朱瞻墉跟朱棣交談的時候最喜歡使用的套路了。

雖然朱棣對此也已經有一定的預防心理,但是每一次還是會落到朱瞻墉的圈套之中。

好在過去那些年,朱棣也是樂此不疲。

“比如一家人一年只有幾兩銀子的收入,但卻是要養活十幾口人。”

“這種情況下,需要勤儉節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再比如朝廷各個衙門在使用錢財的時候,要儘可能的勤儉節約,這也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並不是什麼時候勤儉節約都是對的。”

“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所有的百姓和勳貴官員都勤儉節約,每年都不購買新的棉布,不從市面上購買各種各樣的貨物,只是過著最低限度的保證生存的日子。”

“那麼大明會變成什麼樣?”

“到時候是不是各個作坊都沒有了生意,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了銷路。”

“那麼各個作坊裡頭的匠人,顯然也是會失去了工作,朝廷也沒有辦法從這些地方獲得賦稅收入。”

“而種植水果和莊稼的百姓,他們的收成也會變得沒有辦法賣出去。”

“那麼不斷的降價似乎就成為了必然,最終沒有錢掙之後大家就不會去種植這些東西。”

“幾年迴圈下來,大明的各行各業都會變得蕭條無比。”

“這肯定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場景吧?”

朱瞻墉這麼通俗的一舉例,朱棣和朱高熾都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明明覺得有點匪夷所思,為什麼聽完之後又覺得很有道理呢。

他們都不知道要怎麼反駁才行了,所以沒有吭聲。

朱瞻墉乾脆繼續在那裡說道:“相反的,如果鼓勵大家消費,鼓勵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消費,情況就會不一樣了。”

“每年買一些棉布、羊毛線,時不時的購買一些鯨魚肉乾或者是鹹魚或者水果罐頭。”

“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購買四輪馬車或者是其他的奢侈品。”

“這麼一來,大明的各個作坊就都能不斷的發展壯大,從而為大明提供更多的商品,也讓商品的價格不斷下降,讓更多的人能夠消費得起。”

“與此同時,伴隨著作坊的擴大,商人獲得了更多的利益,僱傭了更多的匠人,這些匠人的待遇也有望不斷的提升。”

“最終整個產業鏈都獲得了好處,大家的收入也都不斷的上漲。”

“朝廷在這個過程之中,賦稅收入也在不斷的增加。”

“這種朝廷好,商家好,百姓好的事情,難道不值得鼓勵嗎?”

朱瞻墉再一次的反問了一句。

朱棣張了張嘴,想要反駁什麼,但是不知道從而說起。

“偷換概念,你這絕對是屬於偷換概念。”

“瞻墉,你這屬於詭辯,沒有人會認可的。”

看到老爹很尷尬,朱高熾果斷的站出來反駁自己的兒子。

這點覺悟,他還是有的。

“爹,是不是詭辯,大家看一看京師大學堂商學院的一些論文就可以知道一二了。”

“過往大家都是基於感官上的直接,認為勤儉節約就是最好的,鋪張浪費是不值得鼓勵的。”

“其實適度的鋪張浪費,適度的鼓勵消費,也不是什麼壞事。”

“當然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有些場合肯定是要注意節約的。”

“就比如行軍打仗,大家要是完全在那裡浪費糧食之類的,那指不定就出現大問題了。”

朱瞻墉這麼一說,算是給大家都有了一個下臺階。

至少他沒有否認勤儉節約這個傳統美德是錯誤的。

也沒有一味地說不管是什麼時候都需要鼓勵消費。

“太上皇,皇上,我們的養殖場裡面也有一個大魚塘,如今正在研究養殖草魚、鯉魚等魚類。”

“那裡也有一些新鮮的東西跟大家的理解很不一樣的,要不我們去那裡看看?”

張升站在那裡看著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墉三個不斷的爭執,也是覺得壓力山大。

可千萬不要因為這些爭執影響了自己的養殖場啊。

所以他果斷的站出來轉移話題了。

“養魚?”

“這個自古以來就有人去做,有什麼特別好看的嗎?”

朱棣不是一個愛吃魚的人。

特別是澹水魚,很多骨頭,又不好運輸,他還真不是特別的喜歡。

在大明的很多地方,大家也沒有吃魚的習慣。

特別是在西北等地,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吃過魚嗯。

“爺爺,還真是有點比較特別的地方,舅舅說的可是沒錯。”

“要不我們就去魚塘那邊看看,那裡有一種全新的養殖模式,值得大家去看看。”

朱瞻墉自然是明白張升的意思,所以倒也沒有再堅持什麼,反而是順著他的話繼續說了下去。

“那就去看一看吧。”

“朕倒是好奇,一個養魚你還能搞出什麼花樣出來。”

朱棣一邊說,一邊在亦失哈的攙扶下,朝著前方而去。

很快的,大家就來到了一片魚塘的面前。

“太上皇,這魚塘佔地面積有五畝地,魚塘的邊上準備種植一些果樹。”

“這些果樹下面可以用來養雞鴨,特別是鴨子,他們喜歡在水裡面活動。”

“到時候不僅可以提供肉食,還可以提供鴨絨。”

這一次,張升主動的在那裡介紹了起來。

“魚塘旁邊養雞鴨,種植水果,這裡面有什麼說道不?”

朱高熾很是給自己的小舅子面子,主動的在那裡當起了拖。

“姐夫,還真是有說道呢。”

“用京師大學堂農學院的說法,這叫做生態養殖。”

“魚塘養魚之後,每年都需要對魚塘裡面的淤泥進行清理。”

“而這些淤泥本身很是肥沃,是給到果樹的好土壤。”

“而雞鴨在果樹下面養殖,一方面可以幫忙清除果樹下面的蟲子和雜草,一方面雞鴨的糞便本身也是可以給魚塘提供飼料。”

“大家恐怕不清楚,這雞鴨的糞便很多時候都消化的不是很完全,完全可以二次利用吧?”

張升很是自豪的看著朱高熾。

他的腰桿子,總算是硬氣了一把啊。

“除了種植果樹之外,還可以在魚塘旁邊種植一些魚草,給魚提供另外的食物……”

張升繼續在那裡不斷的說著,心情很是不錯。

“這麼大的魚塘,需要的魚苗數量也是非常誇張的吧?”

“這雞鴨你可以透過人工孵化的方法提高效率,那麼這魚苗呢?”

“第一年你可能可以收購百姓手中的魚苗來實現,後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魚苗,這個方法就不行了吧?”

朱棣覺得自己找到了張升話裡面的漏洞,立馬提了出來。

不過,他這麼一問,張升笑了。

他就等著朱棣或者朱高熾問自己呢。

畢竟魚苗的繁育問題,京師大學堂農學院已經在朱瞻墉的指導下,有了一些突破。

“太上皇,您說的很有道理,魚苗的問題確實是必須要解決,要不然大規模的養魚就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我看可以來旁邊的魚苗養殖基地看一看,這裡面有非常先進的魚苗孵化方法。”

張升笑著引導朱棣和朱高熾朝著旁邊的一棟樓裡面而去。

“太上皇,這個大型的魚缸就是用來培養魚苗的一個裝置。”

“正常情況下,魚每次產下的魚卵數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下,許多的魚苗都沒有辦法成活。”

“不是被其他的動物吃掉,就是由於環境問題沒有辦法順利的孵化出來。”

“但是在我們的孵化室裡頭,卻是可以給魚卵提供非常好的孵化環境,確保大部分的魚苗都能成活下來。”

“這麼一來,魚苗的孵化問題就解決了。”

“只需要一個小規模的孵化室,就可以提供大量的魚苗。”

“到時候別說只有五畝地的魚塘,就是有一萬個五畝地的魚塘,魚苗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問題。”

張升說完這話,臉上都是笑容。

他現在越來越覺得朱瞻墉讓自己去搞養殖場,還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事情呢。

不管是豚、雞鴨還是魚,京師大學堂都全力的給自己提供解決方案。

甚至朱瞻墉自己還親自參與其中。

這樣子的情況下如果他都還能成功,他覺得大明沒有哪個商人能夠在這個領域成功了。

張升覺得哪怕是為了朱瞻墉的面子,京師大學堂也會幫他們搞到成功為止。

“魚卵居然也能人工孵化?”

朱棣很是無語的盯著眼前的魚缸。

為什麼不管是什麼的東西,到了朱瞻墉或者是京師大學堂的手中,就會煥發出不一樣的魔力出來呢?

這是以前其他人太過於愚蠢,還是大家都之前的思維太過於僵化了呢?

“不管是魚卵還是雞蛋,亦或是其他的東西,都是可以人工孵化的。”

“甚至將來小牛、小羊,也不是不可能實現人工培養。”

“當然了,要實現這個目標,任到重遠。”

朱瞻墉說這話的時候,想到了後世的克隆羊之類的東西。

或者是人工授精的方法來實現牛羊等的快速繁殖。

也不知道自己讓京師大學堂進入到了這些領域的研究之後,將來會發展成為什麼樣子。

“瞻墉,朕看你就是好吃懶做,天天不上朝,居然在京師大學堂裡頭琢磨這些研究。”

有點不爽的朱棣,忍不住在那裡吐槽了一把。

“瞻墉,除了養殖牲畜之外,那些蔬菜水果之類的,是不是也可以透過各種人工培養,實現產量上的突破呢?”

看到自己老爹不開心了,朱高熾立馬又站出來轉移話題。

夾在老爹和兒子中間,朱高熾覺得自己也好累的啊。

“爹,您真聰明!”

朱瞻墉這麼一說,朱高熾臉色立馬拉了下來。

什麼意思?

這話怎麼這麼像是在那裡諷刺自己一樣呢?

好在朱瞻墉不等朱高熾說什麼,他直接就接著說道:“京師大學堂農學院也是專門安排了一批人員去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不管是蔬菜種子的改良,還是糧食作為的改良,亦或是水果的改良,都是大有可為。”

“就比如現在百姓吃的比較多的白菜,其實就是經過了歷朝歷代不斷的培養才有了今日的樣子。”

“但是我們都覺得這大白菜還有不少的培養空間。”

“將來也許大家會看到一顆大白菜就有好幾斤,甚至是十幾斤的場面。”

“那對於大明百姓來說,意義可就非同尋常了。”

“除此之外,不斷的發掘新式的蔬菜作為,也是農學院結合海外的一些探險隊在努力的專案。”

“至於果樹,目前京師大學堂在重點研究果樹的嫁接,讓不同的果樹的優點都能發揮出來。”

朱瞻墉一口氣又丟擲來好些新的東西,把朱棣和朱高熾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果樹的嫁接?”

“這是什麼意思?”

朱棣繼續化身為好奇寶寶。

老小孩,老小孩。

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有時候可不就是跟小孩一樣嘛。

“爺爺,這可又可以算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來著。”

“將來京師大學堂農學院裡頭,嫁接這個技術,也會單獨的成立一個專業去安排人研究。”

朱瞻墉準備繼續給朱棣灌輸一些新知識。

讓大明從上到下開始接受新的科學知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奸商

吾乃煉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