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十一年的冬天,北京城的氣氛很是特別。

百姓們紛紛享受著棉布價格下降帶來的好處,家家戶戶都比往年多買了一點棉布。

讓更多的家庭有機會穿上新衣服。

特別是蒸汽機紡織機在年底的時候,算是在一大批紡織作坊裡頭都開始投入使用。

整體的棉布價格算是穩定下來了。

這麼一來,許多人就覺得太孫府是最大的贏家。

“太孫殿下,目前我們的棉布重新佔據了市場上五成以上的份額。”

“並且這種上漲的趨勢還在持續下去,應該可以到六成,甚至是七成的水平。”

“而越王府的棉布鋪子,如今也就佔據了兩成不到的市場份額了。”

“現在他們都快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談了。”

“白白為大家做了一把貢獻啊。”

太孫府中,張輔心情很是美妙的在那裡給朱瞻基彙報著棉布的情況。

這段時間,為了棉布的事情,張輔也算是操碎了心。

不僅剛開始丟了臉,還實實在在的損失了銀子。

好在最終的結果是比較美好的,這讓他鬆了一口氣。

“我這弟弟,一向是很聰明,做事從來都不肯吃虧,也沒有人有辦法讓他吃虧。”

“這一次棉布的事情打破了這個慣例,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同尋常。”

“今後越王府再做其他的事情,如果大家無法理解的話,那麼盲目相信的人應該會少了不少。”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算是我們最大的收穫了。”

掙錢對朱瞻基來說,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能夠在其他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才是意義更加重要的。

畢竟,他是要當皇帝的人。

天下都是他的,錢不錢的,又有什麼關係呢?

“確實如此。”

“越王府的各個作坊,還有他們做出來的各種事情,經常都是會讓大家不知道如何應對,甚至完全理解不了。”

“現在這種神秘感算是被打破了,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同尋常。”

“太孫殿下,我覺得是不是乘勝出擊,看看能不能在商業上進一步的打擊越王府的信譽。”

“到時候肯定會有更多的商人向我們靠攏,對我們的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

張輔覺得這商業鬥爭就跟行軍作戰一樣,有必要乘勝追擊。

要不然的話,到時候勝利果實就慢慢的不起眼了。

只有隔三差五的讓大家見識到了太孫府的戰鬥力,才會讓更多的人信服太孫黨最終會贏得勝利。

“英國公,你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可以說出來,大家討論一下。”

“能夠繼續教訓越王府的作坊,我自然是支援的。”

“但是他們的作坊沒有那麼好對付,千萬不能短時間內又讓他們給贏了回去。”

“那麼一來,我們這段時間的努力,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朱瞻基自然也是希望能夠擴大戰果的。

但是他也怕一不小心,馬失前蹄,把之前的努力都給浪費了。

那就要鬱悶了。

“一直以來,越王府的羊毛線都是佔據了大明最主要的市場。”

“這羊毛線的紡織跟棉布的紡織,其實沒有太本質的不同。”

“但是羊毛線背後卻是跟大草原息息相關。”

“我們如果在羊毛線這個領域上能夠獲得話語權的話,那麼我們對於大草原上的事情的話語權,無形之中也會獲得提高。”

“所以接下來我想是不是擴大一些羊毛線作坊的規模,安排更多的人去草原上收購羊毛。”

“讓我們的羊毛作坊也超越越王府,成為大明紡織業的領頭羊。”

張輔這麼一說,彷彿看到了將來取得勝利的場景。

如今的北方草原,越王府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但是短時間內,他又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去改變這個局面。

現在好不容易想到了羊毛線這個很好的切入點,他自然是想要說動朱瞻基支援自己。

畢竟,有些事情如果朱瞻基不支援,工作就不好做了。

“羊毛線?”

“這個切入點倒是很特別。”

“不過這方面越王府已經佔據了優勢,我們要是現在跟他們競爭,有勝利的把握嗎?”

朱瞻基自然是知道羊毛線的重要性。

但是他沒有必勝的把握。

“太孫殿下,如果越王府將精力放在羊毛線上,我們自然是很難有勝利的希望。”

“但是我已經調查過了,越王府最近半年都沒有修建新的羊毛線作坊。”

“而市場上其他商家的羊毛線作坊卻是雨後春筍般的不斷冒出來。”

“其實越王府在羊毛線上的影響力,已經是在不斷的下降,只是這個下降的速度不是很快。”

“我們只需要在背後推動一把,並不是就沒有勝利的可能。”

張輔這麼一解釋,朱瞻基稍微多了一些信心。

有機會,那就可以考慮試一試。

反正商業上的事情,代價都是他可以接受的。

“那你就大膽的去做吧。”

“不過動作暫時不會要那麼高調,等到後面有把握之後,再把動靜搞起來。”

朱瞻基還是擔心引起越王府的警惕。

到時候白歡喜一場,那就鬱悶了。

“沒問題,我們先偷偷地動起來,等到明年秋天的時候,再徹底的把動靜搞起來。”

張輔胸中燃起了一股鬥志。

與人鬥,其樂無窮啊。

……

北京城的冬天,越來越冷了。

好在文華殿裡頭,專門安裝了地暖,朱棣在裡面待著,倒是也不會難受。

“咳咳!”

朱棣駝著背,癱坐在位置上,朱瞻墉就坐在前面。

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在不斷的變差,朱棣覺得有些事情不得不開始考慮了。

他有一種預感,自己要去見老爹的日子,不是特別遠了。

“瞻墉啊,這段時間朕晚上經常做夢。”

“我爹拿著棍子在後面追著我打。”

“算我不孝順,說我不尊重他的遺訓。”

朱棣說到這裡的時候,整個人顯得很沒有精神。

也許是因為冬天天氣的原因,也許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也許是兩個原因都有。

“爺爺,夢裡面的事情,往往都是反過來看的。”

“大明現在永樂盛世的局面,是爺爺在位的時候都不曾達到的。”

“如今百姓安居樂業,大草原已經徹底的平定,大明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這個功勞,哪怕是爺爺還在世,他也不得不說一聲好。”

“爺爺出身疾苦,最是希望看到百姓過上好日子。”

‘’而如今的大明,百姓們普遍都已經不用擔心餓肚子,單單是這一點,就不是任何一個朝代可以比得上。

“再有,在穿衣上面,也是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不說後無來者,但是絕對是前無古人了。”

“住宿方面,伴隨著水泥的出現,新式建築方法的推廣,也讓百姓們的住宿條件在不斷的改進。”

“至於出行方面,水泥道路的出現和四輪馬車的不斷普及,讓出行變得越來越方便了。”

“可以說,大明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經全方面的超越了歷朝歷代任何一個王朝。”

“爺爺他有什麼不滿意的理由呢?”

“難不成非得看著建文把大明的江山社稷給搞的一塌湖塗嗎?”

朱瞻墉這麼一說,朱棣聽了舒服了不少。

朱瞻墉還真不是在拍馬屁。

他說的是事實。

本身沒有他,永樂盛世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現在有了他拾遺補漏,情況就更加不同了。

可以說大明現在的實力,唐朝和漢朝最鼎盛的時候,也是比不過的。

接下去,就是進一步的開疆拓土,進一步的推進大明從農業社會朝著工業社會轉變。

那個變化,將會更大。

“瞻墉啊,你能這麼理解,朕心裡面就好過多了。”

“希望爺爺也能跟你說的一樣,能夠看到大明的這些變化。”

“這麼一來,朕到時候去地下見他,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朱元章是非常特別的一個皇帝。

他在位的時候,做出了許多皇帝都不敢坐的事情。

任何官員,在他手中都只有乖乖聽話的份。

他對百姓的利益,也是最為在乎的。

畢竟,他自己就是當過乞丐的。

開局一個碗,全靠自己努力。

“爺爺,您這只是一個小感冒,吃點藥就會慢慢的好起來。”

“你不用太擔心的。”

“到時候我讓嶺南書院醫學院的教諭帶著最新研究的藥物過來,跟太醫署的醫正一起,您的病很快就可以好起來了。”

朱瞻墉倒是真心希望朱棣的身體能夠多支援幾年。

畢竟這個爺爺對自己還算是不錯。

“朕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了。”

“這一次,已經不是簡單的吃藥就能解決的了。”

“朕這一生,戎馬生涯,身子骨一直都不算很好。”

“能夠挺過這一甲子的時間,老天已經對朕不錯了。”

“唯一遺憾的就是大明如今已經開始發生巨大的改變,朕卻是沒有辦法看到將來的場景。”

朱棣當了這麼多年的帝王,眼光自然是不差的。

大明如今蘊含的巨大變化,他透過各種渠道,已經能夠感受到了。

好在這個變化是對大明有利的方向。

這讓他安心了不少。

“爺爺……”

朱瞻墉還想著說什麼安慰的話,不過朱棣卻是直接揮了揮手,不讓他繼續說下去。

“都這個時候了,其他的就不用多說了。”

“朕想要確認一點的就是,如果將來大明的江山交給你,你會好好的對待你的兄弟嗎?”

朱棣勐地問出這個問題,讓不遠處站著的亦失哈和紀綱都神情大變。

這種事情,是自己能聽的嗎?

皇上這是什麼意思?

“爺爺……”

“你想好了再回答,說出你的心裡話。”

朱棣再一次的打斷了朱瞻墉的話。

他不希望朱瞻墉今天忽悠自己。

越王府的實力,他也是很清楚的。

如果將來朱瞻墉要跟朱瞻基搶奪皇位,成功的可能性絕對是很高的。

所以朱棣覺得倒不如干脆讓朱瞻墉繼承江山。

當然了,這裡面有朱高熾身體一直也不大好,同時也不受朱棣待見的重要原因。

“爺爺,自從孫兒製作出地球儀,就知道這個世界除了我們大明之外,還有許多廣闊的領土等待我們發掘。”

‘“這些領土跟大明四周那些雞肋般的土地不一樣,有不少都是非常肥沃,有很多礦藏,可以適合大量的人口居住的地方。”

“孫兒心中的大明,不僅僅是現在的這一片土地。”

“就像是之前孫兒跟您說的,大明將會是一個日不落帝國。”

“所以不管是大哥也好,還是其他的兄弟,孫兒覺得都還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給他們提供發揮的舞臺。”

朱瞻墉沒有直接給出什麼承諾。

不過他這樣子的解釋,反倒是讓朱棣覺得更加可信。

“那你的意思是想讓兄弟們去海外開疆拓土?”

說到這裡,朱棣莫名的想到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

也不知道他們在美洲到底過的怎麼樣。

雖然斷斷續續的從東廠那邊聽到了一些美洲那邊的情報。

但是美洲距離大明實在是太遠了。

哪怕是越王府的造船作坊已經生產出來了比較快速的海船,沒有半年以上的時間,也是不可能完成一趟訊息的來回傳遞。

再加上海上的風險,情報傳遞就更加困難了。

“爺爺,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思路,大家如果覺得待在北京城有點難受的話,那麼去海外也不是不可以。”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外的很多地方,條件並不比我們大明差。”

“甚至有些地方還要好很多。”

“如今我大明已經在南洋有舊港這麼一個據點,也正在擴張新加坡城。”

“而在西洋那邊,如今也已經佔據了天竺那邊的一些地盤。”

“只要朝廷把大明海軍的發展步伐加快一下,不用幾年時間就可以讓海外的領地規模翻個幾倍。”

“到時候我們需要擔心的不是王爺太多,不知道如何處理。”

“而是會覺得宗室子弟太少了,很多地方都沒有辦法安排人去就藩。”

朱瞻墉這麼一說,朱棣忍不住點了點頭。

現在的他,不管是透過鄭和下西洋,還是透過《大明日報》上面的報道,亦或是東廠彙報的訊息,對於世界上的情況也算是比較瞭解了。

如果能夠在海外找一塊合適的地盤,朱瞻基的這個下場也不算是很慘。

朱棣是相信朱瞻墉有這個容人之量的。

畢竟當初他的兩個叔叔造反,就是他提議把人發配到美洲去。

而根據自己瞭解的情況,美洲那邊的條件,可是一點都不算差的。

“你能這麼想,朕很是安慰。”

“朝廷的事務如今越來越多,朕有時候處理起來也覺得有點吃力。”

“這樣吧,以後你每天抽一個時辰進宮,幫朕一起處理一部分的奏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說我是道士你不信

一個美麗的神話

假太監:我真的想出宮

孤獨的根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