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緊挨著長江,對於朱高熾來說,各種長江裡面的鮮魚,其實還是經常有機會吃到的。

但是要想吃到海里面的鮮魚,那就比較難了。

而廣州酒家這裡主打的各種美食,基本上都是以海鮮為主。

石斑魚、大海蝦、螃蟹、扇貝、響螺肉……

各種各樣的海產品,把朱高熾這個吃貨吃的滿嘴是油。

這個時候,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太胖了,是不是不適合吃那麼多的海鮮。

哪怕是朱瞻墉也沒有太過於阻止。

畢竟,什麼東西都不能吃的話,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了,這一路上,他也不是沒有給出一些方案,用來調理朱高熾的身體。

只是不管是飲食也好,運動也好,肯定都是隻能緩慢的來。

“這廣州酒家的位置還真是好啊,坐在最頂端,直接就可以看到珠江裡頭的風景。”

朱高熾已經看出來,這廣州酒家的窗戶全部都是使用水晶製作而成。

難怪它的名氣那麼響亮。

雖然玻璃的實際生產成本不高,但是售價高,定位高啊。

再說了,其他人也不知道玻璃的生產成本不高啊。

“爹啊,您還是先不要那麼驚訝了,這個小小的廣州酒家跟瞻墉的越王府比起來,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您是不知道他的越王府修建的有多麼的奢侈呢。”

朱瞻基有點酸酸的在旁邊插了一句話。

到了朱瞻墉的地盤上,他越來越感受到自己跟越王府的差距。

難怪朝中已經開始慢慢的有人用越王黨來形容朱瞻墉了。

“越王府難不成真的跟《大明日報》上面說的那樣,修建的那麼的豪華?”

雖然朱高熾早就聽說了各種各樣的跟越王府相關的傳聞。

不過,他覺得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所以總是覺得大家的說法應該是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頭。

現在看到朱瞻基這個表現,他覺得也許是自己想錯了。

“吃飽了,趕緊去越王府看一看吧。我倒是好奇瞻墉你到底把王府修建的怎麼一個豪華方法。”

張妍摸了摸自己的肚皮,起身伸了一個懶腰。

這一路上,不需要勾心鬥角,不需要操心東宮的事情,她覺得非常的舒服。

果然,自己選擇了跟著兒子出來遊玩,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啊。

黃埔碼頭距離越王府不算遠。

很快的,一行人就來到了越王府門口。

“這一路過來都是水泥路,修建的非常寬敞,看來廣州府的水泥路修建速度,果然是比南京城還要快啊。”

一路上,朱高熾也沒有直接躲在馬車上,而是開啟了馬車的窗戶,探著頭欣賞外面的風景。

當然了,普通人只是看風景,看熱鬧。

作為大明的太子爺,朱高熾看問題顯然是更加的深刻。

路上的行人臉上沒有那種木訥和麻木,道路比較乾淨。

最關鍵的是水泥道路出現的頻率非常的高。

這些都是跟其他地方很不一樣的。

“爹,瞻墉從安南搞了上百萬人過來修建水泥道路,整個廣東布政使司,到處都是安南百姓的血淚史,這水泥道路修建的速度自然是要快很多了。”

朱瞻基在旁邊酸熘熘的說了一句。

雖然他已經來過一次廣州了,但是這一次過來,發現很多東西都已經完全變化了。

甚至他都有點認不出來了。

可是自己也沒有離開多久啊。

而這些變化,都會成為朱瞻墉的功勞,都會成為朱瞻墉的實力的一部分。

這對他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大哥,這恰恰的說明了利用安南人,利用南洋西洋的其他地方的人,甚至是利用倭國人和朝鮮人的方法,是有可參考性的。”

“雖然販賣奴隸的名聲不好聽,不適合朝廷直接出面,但是我們大明獲得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

“把中間的一些收益讓給商家,提高大家的積極性,然後朝廷獲得經濟發展的好處,我覺得是完全可行的。”

朱瞻墉可不喜歡跟那些儒學大老講什麼仁義道德。

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之中,天天把仁義道德掛在口中的話,註定是沒有辦法發展的。

你不壓榨一些人,怎麼可能那麼順利的發展?

壓榨大明百姓,朱瞻墉有點捨不得。

但是壓榨其他的人,他就一點也不心疼了。

資本的積累,本來就是殘忍的。

再說了,對於許多蠻夷來說,能夠有機會來到大明被壓榨,其實也是自己價值的體現。

有些人想要過來被壓榨,也沒有機會呢。

“現在我大明萬邦來朝,如果都按照瞻墉你的方案搞下去,以後恐怕沒有幾個番邦屬國願意來我大明瞭吧?”

朱瞻基這麼一說,朱高熾也有點擔憂了。

這個情況要是真的出現了,肯定會有許多人不滿意的。

“爹啊,所謂的萬邦來朝,那都是虛的。這些番邦屬國那麼積極的來朝貢,本質上是做生意,是想要從大明的手中掙錢,並沒有幾個人是因為大明是天朝上國,就要過來朝貢的。”

“只要我大明的實力一直屹立在世界之巔,只要我大明能夠讓番邦蠻夷獲得好處,就不用擔心萬邦來朝的情況會消失。”

“將來,除了大明附近的國家回來朝貢,指不定西洋等地更多的國家也會主動的過來尋求交往呢。”

朱瞻墉這個很有顛覆性的觀點丟擲來,朱瞻基很想反駁。

不過,一時之間他又不知道如何反駁。

畢竟,大家都不是那麼務虛的人,知道實際情況是怎麼回事。

“如果一味地講究利益,百姓們以後做事都是完全憑藉著利益而去,整個社會的風氣會變得很壞吧?”

想來想去,朱瞻基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可以抨擊的理由了。

“對於社會風氣的引導,自然是要結合多方面的手段來推進。對內是一套方法,對外是一套方法。國內如何宣傳,國外如何宣傳,這些都是需要單獨的考慮的。”

“爹,這就是我曾經提到過的,朝廷現在的官員數量啊,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六部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這就導致每個事情似乎都沒有做好,以後有必要成立更多的部門,專門處理一些事情。”

“比如各種宣傳和教化,就有必要重視起來。國內的各種報紙,現在數量也越來越多,也有必要適當的管理起來。”

朱瞻墉輕而易舉的就化解了自家大哥的攻擊。

那遊刃有餘的表現,一次兩次還感受不到什麼。

但是每次都這樣子的話,周圍的人自然能夠感受到差距。

就像是朱高熾和張妍,此時此刻,他們內心之中有沒有覺得也許朱瞻墉才是更加適合的大明江山的繼承人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吋我當神醫的那些年

燒鵝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