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你們兩個也不用爭論了。”

“朕聽說廣東布政使司那邊有大量的安南俘虜在幫忙修路,瞻墉你到時候把最近的情況跟朕彙報一下,如果效果不錯的話,那麼北京城四周的水泥道路,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法來推薦。”

朱棣不是那種迂腐的人。

只要有利於大明的發展,一切變通他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對他來說,這幾年的重點之一就是修建北京城,儘快的實現遷都,然後進而徹底的征服大漠。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為這個目的讓路。

“爺爺,這個很簡單。你可以讓錦衣衛安排人員去廣東那邊調查一下,然後讓他們來給您彙報,這樣子更加有說服力。”

雖然朱瞻墉不在廣州常駐,但是廣州的事情他是瞭如指掌。

于謙每隔幾天就會將相關的情況整理好之後送到南京城來。

“瞻墉,你那越王府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修建好了,如今北京城的很多建築也是使用了類似的建造方法,是不是也可以儘快的完成建設,早日遷都呢?”

朱瞻基看到弟弟如今越來越出彩,也想著看看怎麼才能給他挖點坑。

“水泥相關的技術,工部如今已經掌握了,如果想要增加水泥的產量,其實也不難。只要找幾家商家合作,讓他們出資修建水泥作坊,產量自然就上來了。”

到了這個時候,朱瞻墉對於水泥技術的保密已經不是那麼在意了。

大明各地已經有不少的水泥作坊,相關的技術想要完全保密根本就不現實。

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推動一下北京城的工商業發展。

“長城的修建,耗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朕打算今後不再修建長城,把相關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北京城的修建之中。”

“將來只要徹底的解決了草原問題,長城的作用就可有可無了。”

看著蜿蜒如巨龍的長城,朱棣做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決定。

修建長城,這幾乎是歷朝歷代都在做的事情。

只不過是有的朝代修建的比較多,比較積極。

有的朝代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怎麼去折騰。

不過,明朝的時候按理是修建的比較積極的。

現在朱棣突然宣佈停止修建長城,還真是讓人感到意外。

不過,朱瞻墉顯然是樂見其成。

最好的防守,其實就是進攻啊。

草原問題,一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解決的。

“爺爺聖明,長城的修建,投入產出比確實是比較低。倒不如用來修建從北京城通往草原的水泥道路,在沿途修建一些堡壘和集市,鼓勵商家前往草原上做生意,讓草原跟大明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沒有馬克辛機槍之前,單純的殺戮是很難解決草原問題的。

這一點,朱瞻墉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

“爺爺,長城是從秦始皇開始就修建的,千百年來為抵禦北方胡人的入侵做了不小的貢獻,就這樣放棄的話,之前的努力基本上就白費了,是不是有點可惜呢?”

朱瞻墉支援的,朱瞻基就要考慮反對了。

本來這個事情就沒有絕對的答桉。

“大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凋。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爺爺的文治武功,遠超歷代帝王,不管是下西洋還是北伐蒙元,還是出兵安南,無不是開疆拓土的大事。”

“長城修建方案的變化,正好說明我大明的強大,已經不需要依靠長城來防守,完全可以用進攻來替代防守。”

朱瞻墉隨口就扯了一張虎皮,拍了一下馬屁。

果然,朱棣聽了,臉上都是笑容。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通通都比不上他。

還有比這個更高的評價嗎?

這個孫子,果然最懂自己啊。

“瞻墉,朕怎麼覺得你剛剛那首詞,似乎有點不完整呢?是不是還有一部分沒有說出來?”

朱棣的文治武功都是非常不錯的,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人物。

仔細的琢磨了一下剛剛朱瞻墉說的話之後,他覺得似乎少了一些什麼。

“我要是沒有猜錯的話,瞻墉應該是用的《沁園春》的詞牌吧?不過這段話只有詞牌的後半段內容,前半段的內容莫非還沒有想出來?”

朱瞻基在大明皇室的年輕一代當中,算是非常有才華的。

特別是在琴棋詩畫方面,真實的造詣絕對是高過朱瞻墉的。

“爺爺,大哥,你們實在是太厲害了。這《沁園春》,確實是只有半闕,只要是我想到的前半部分內容,跟此時此刻的場景有點不吻合,硬要是說出來,反而有點煞風景。”

朱瞻墉有點“謙虛”的說道。

不過,朱瞻墉越是這麼說,朱瞻基越來勁了。

“沒關係啊,後半闕那麼的好,想必前面再差也是差不到哪裡去的。”

“瞻基說的沒錯,應景不應景的,不是那麼重要,你想到了什麼就什麼吧。”

朱棣也在旁邊鼓勵著。

“行吧。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方,每一次說到北方,我就忍不住會想到大雪紛飛的場景。所以哪怕是現在是夏天,我作《沁園春》的時候,也是忍不住想象著四周大雪紛飛,白雪皚皚的場景。”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朱瞻墉給自己鋪墊了一下之後,就開始念著上半闕。

不過,他這個開頭一說出來,朱瞻基就皺起了眉頭。

這就是煞風景?

他覺得又被朱瞻墉給裝到了。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朱瞻墉站在長城上,遙望著四周,繼續念著。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後面的就是剛剛說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凋。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朱瞻墉唸完之後,朱棣和朱瞻基都沉默了好一會。

“好!非常好!這是朕這幾年聽到的最好的詞了。”

大家作詞的本領雖然不行,但是品鑑的水平絕對是不差的。

朱棣這麼一說,朱瞻基也只能捏著鼻子說:“確實是非常不錯。”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幻:我不是仙女,你認錯人了

暫書一席

率土之無敵六阿哥

豬小弟愛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