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遷都之後,朱棣就一直安排人在準備北伐的大計。

大明如今不缺糧食,不缺刀劍,三大營按照新軍的訓練方法訓練之後,戰鬥力也進一步的得到了提升。

這種情況下,北伐的條件自然就成熟了。

朱瞻基和朱瞻墉兩個得意的孫子,自然也被朱棣給帶著一起去參加北伐了。

這種做法,在歷朝歷代的皇帝當中,雖然不算多見,可是也不少。

特別是開國初期的帝王,對於子孫後代的行軍作戰能力,還是頗為看重的。

“爺爺,東廠這段時間已經把瓦剌人和韃靼人的大體情況給搞清楚了,新軍也裝備了足夠多的熱氣球和火油彈,我覺得沒有必要按照傳統的方法,慢慢的推過去。”

朱瞻基自然是想要藉著這一次的機會,讓新軍立下幾個大功,徹底的在大明站穩腳跟。

越王府在大明發展了這麼多年,如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力。

想要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突破一些桎梏。

他已經不是那麼想按部就班的發展了。

該強硬的時候就要強硬,不要害怕鋒芒畢露。

“哦?那你準備怎麼打?”

要是別的孫子這樣子跟朱棣說話,他肯定大發雷霆。

但是朱瞻墉的話,情況自然就不同了。

畢竟,這麼多年來,朱瞻墉已經給朱棣帶來了太多的驚喜。

甚至這一次能夠那麼順利的籌備十萬大軍北伐,其中也是有朱瞻墉不少的功勞。

幾次北伐的過程之中,朱棣從來沒有像這一次那樣充滿了信心。

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大明就是想要輸都有點難啊。

“草原太大了,要一次性的圍剿他們是不大現實的。這一次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打怕了,讓一部人投降,直接投靠大明;讓一部分人逃離這塊大草原,不要給我們添亂。”

“與此同時,也讓一部分充分的意識到跟我大明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那些抵抗激烈的部落,可以直接安排幾百架熱氣球,帶著火油彈把那一片草原直接都給燒了。”

“現在雖然還沒有入冬,但是等到深入到草原上的時候,基本上草原上的草都已經枯黃。”

“那個時候,只要從熱氣球上面朝著瓦剌人的部落裡頭投下幾百個火油彈,根本不用我們直接動手,大火就能把他們給燒沒了。”

朱瞻墉的這個計謀,可謂是非常的狠毒。

大家都知道火燒草原是滅掉敵人的一個好辦法。

但是真正使用的人是非常少的。

一方面,這一招往往要跟風向什麼的配合,要不然起不到效果。

另外一方面,這絕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甚至是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乃至自損兩千的事情。

畢竟,大火是無情的。

你把大草原燒起來了,基本上也就意味著把自己也是置於危險之中。

你可以選擇大火什麼時候燒起來,但是什麼時候結束,卻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說了算的。

甚至是到了後世,草原上一旦起了大火,要滅都是非常麻煩的。

更加不用說現在了。

反正草原那麼大,又不像是森林那樣,燒滅了之後,幾十年都沒有辦法恢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只要能夠讓大草原徹底的平定下來,朱瞻墉不介意把整個大草原都給燒沒了。

“這樣子的話,效果真的會好嗎?”

朱棣也不是省油燈。

聽了朱瞻墉的話,居然有點心動。

“爺爺,效果好不好,試一試就知道了。”

“孫兒願意帶著一萬新軍作為前鋒,提前出動,先給大家打一個範本。”

“到時候留在草原上的部落,要麼是老實聽話的,要麼就是冥頑不化的。”

“對於前者,直接遷移到南洋,反正不能讓他們留在草原上了。”

“至於後者,我想爺爺您帶領的三大營,絕對不是吃素的。”

“如此下來,這一戰哪怕是不能完全解決草原問題,也至少可以報大草原上二十年的平安。”

朱瞻墉這麼一說,朱棣徹底的動心了。

這事,很顯然風險不是很高,代價不大。

完全可以試一試啊。

“瞻墉,這個事情,你有幾分把握?”

“爺爺,你應該要問這個事情,效果到底有多好。”

朱瞻墉那充滿自信的笑容,給了朱棣非常大的信心。

“那好,明天你就帶著新軍出發,直接一路向北,你想要怎麼打就怎麼打,朕只看結果。”

“如果新軍能夠在平定草原的過程之中立下重大功勞,那麼今後大明的所有軍隊都按照新軍為模板來打造。”

朱棣也很想看看朱瞻墉這個孫子行軍作戰的能力到底如何。

越王黨和太孫黨的鬥爭,他看的很清楚。

如果能夠提前結束這樣子的鬥爭,他是非常樂意看到的。

但是他也很清楚,這個事情除非自己有非常堅定的立場,否者根本就沒有辦法那麼快的結束。

……

“爺爺,孫兒也願意帶領一萬大軍作為前鋒,從西北方向殺入草原。”

當朱瞻基知道朱瞻墉居然帶著一萬新軍提前出征之後,立馬就等不及了。

大明現在兵強馬壯,這一次北伐,大家都充滿了信心。

所以京中的勳貴子弟,這一次對出征都是非常的積極,都是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立功。

朱瞻基作為皇太孫也不例外。

“瞻基,你就跟著朕的中軍,半個月之後再出發。”

朱瞻墉手中有大量的熱氣球和火油彈、火藥彈,朱棣對於他的嘗試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但是朱瞻基的話,完全就是依靠自己的扶持才有兵馬指揮。

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讓他跟著朱瞻墉一樣的衝在前面。

至少朱棣是這樣子想的。

“爺爺,孫兒這幾年也讀了不少的兵書,正想著好好的給瓦剌人和韃靼人一個教訓呢。”

“跟著朕的中軍出發,也是一樣有機會的。”

朱棣這麼一說,朱瞻基就不知道要怎麼反駁了。

難道說他怕自己立下的功勞比不過朱瞻墉,影響自己今後的地位?

這種事情,只能放在心裡面,不適合說出來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嘉啟紀事

林道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