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軏的建議也好,朱勇的建議也好,朱瞻墉都痛快的接受了。

這麼一來,越王黨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自然是動作頻繁。

太孫黨自然不會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

“太子,瞻墉和瞻基這段時間是怎麼回事?”

文華殿中,朱棣皺著眉毛,盯著朱高熾。

“這個……這個……”

明明天氣已經開始變涼了,但是朱高熾的額頭上卻是忍不住開始出汗。

很顯然,朱棣的這個問題,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他不知道應該怎麼回覆才好。

“什麼這個那個?你這個當爹的是怎麼當的?”

朱棣很是不滿的瞪著朱高熾。

一直以來,他都是不大喜歡朱高熾的。

雖然現在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已經被流放美洲,但是並不表示朱棣對朱高熾的喜愛就變多了。

要不是朱高熾有兩個好兒子,他這個太子之位絕對是坐的更加難受。

“爹,瞻墉和瞻基他們之間雖然有一些矛盾,但是整體來說局面還是可控的。不管是哪一方,目前都是比較剋制的。”

“剋制?怎麼?是不是沒有刀兵相見,你就覺得很是剋制了?整個南京城,大家都知道他們兩個不和,朝中甚至都開始出現太孫黨和越王黨的叫法了。這個時候你還說局面可控?你腦子是怎麼想的?”

朱棣對於現在的局面,顯然是很不滿意的。

當然了,這裡面未嘗沒有他自己的矛盾心思在裡頭,只不過是藉著這個機會把怒火發洩在朱高熾的頭上而已。

“爹啊,這個事情我也很頭疼。瞻基是老大,是爹您冊封的皇太孫,按理說大明的江山將來肯定是他的。”

“但是瞻墉這些年的表現大家也都看在眼中,可以說如今的盛世,是有他不小的功勞的。”

“最關鍵的是廣東布政使司在他就藩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軍事發展,都已經形成了一股獨特的力量。”

“至於大明之外的地方,越王府的影響力就更大了。這種情況下,瞻基會有一些擔憂,也是很正常的。”

朱高熾一股腦的把自己的看法給說了出來。

不管是能不能解決問題,反正要把自己身上的壓力釋放出去才行。

要不然他覺得自己睡覺都要睡不著了。

一做夢就夢到兩個兒子鬥起來了。

“那我問你,這個繼承人你覺得瞻墉還是瞻基更加適合?”

朱棣這一個問題,再一次的把朱高熾給問住了。

“這個……”

“這個……”

這一次,朱高熾更加的糾結了。

送命題,誰都不想要回答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自己的答桉是什麼,結果都不會理想。

“如果連你都不知道怎麼選擇,那朝中太孫黨和越王黨的鬥爭,就不要指望著能夠消停了。”

朱棣這話說的倒是很直接。

現在會慢慢的形成太孫黨和越王黨,還不是因為大家覺得誰都有可能成為大明的繼承人?

“爹啊,哪怕是我現在有了非常明確的選擇,這種鬥爭就能消除嗎?”

橫豎都不知道怎麼回答,朱高熾乾脆硬氣了一把。

“我說瞻基是最適合的,但是他就能不擔心瞻墉會有想法嗎?瞻墉自己就會沒有想法嗎?哪怕是瞻墉真的沒有那方面的想法,他身邊的人就會沒有想法嗎?”

“而如果我說瞻墉是最適合的,那麼朝中肯定會有一大幫人反對,這種情況下局面也一樣會陷入到複雜之中。”

“爹,歸根結底,這還是一個立嫡還是立賢的問題啊。”

朱高熾“苦口婆心”的解釋了一頓。

“按照你這個說法,這個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情況這樣子惡化下去了嗎?”

朱棣覺得一陣胸悶。

自己怎麼就碰到了這樣子的破事呢?

“爹,歷朝歷代,只要新皇沒有登基,繼承人的問題都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情況的。”

“短時間內,只能儘量控制他們兩兄弟的鬥爭規模。或者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考慮,他們適當的競爭,對於大明來說,也許不一定就是還是。只要有爹您掌控大局,什麼都是還在控制之中的。”

朱高熾給出了一個帶有安慰的話。

雖然沒有完全解決朱棣的不爽,不過也算是給了人家一個臺階下。

再說了,這話也算是在拍朱棣的馬屁了。

“明年開春之後就要遷都了,你說到時候讓他們一個留在南京城,一個去北京城,是不是可以緩解一下這種鬥爭?”

朱棣覺得放任不管也不是辦法。

他對朝中那幫官員太瞭解了。

自己要是真的放任不管的話,那麼這些官員可能就會更加快速的選擇站隊。

到時候太孫黨和越王黨之間的鬥爭,一定會越來越激烈的。

“爹,我擔心如果這樣子的話,將來可能大明就會一分為二,劃江而治;或者乾脆就是陷入到內亂之中了。”

很顯然,朱高熾是不認可自己老爹的方案的。

兩兄弟身後已經有了各自的支持者,這種情況下不是單純的把他們分開,任由各自發展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那讓瞻墉去到海外發展可行嗎?他不是很重視舊港和古來港的發展,覺得海外的那些地方非常有前途嗎?”

“那麼幹脆就讓他去到海外立國,讓他在海外打下一片天地出來,是不是更好呢?”

不得不說,朱棣的這個提議還是非常高瞻遠矚,很有建設性的。

當然了,朱瞻墉是不是願意順著他的這個方向去做,那就不好說了。

“爹,說實在的,我也曾經想過這個方法,但是除非朝廷能給予海外建國的相關支援,要不然瞻墉身邊的那些人恐怕不會同意。”

“甚至我還擔心將來瞻墉在海外建國之後,身邊的人又會鼓動他回到大明本土,統一全國。”

“要是其他的皇孫,也許這個擔心是多餘的。但是瞻墉身上的很多事情都很邪門,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最終都是有可能變為現實。”

“真的要是那樣子的話,就跟我們的出發點相違背了。”

朱高熾苦著臉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吋我當神醫的那些年

燒鵝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