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離開南京的事情,本來是想低調一點的。

奈何這事根本就不可能低調。

朱棣的船隊,鄭和的船隊,王景弘的船隊。

三支船隊同時出發,一百多艘大船浩浩蕩蕩的沿著長江而下。

這種規模,是能低調的嗎?

不過,船隊之中,不同的人的心情就大不相同了。

“二哥,皇上這是去廣州府給瞻墉撐腰的吧?我們跟著去幹什麼?”

朱高燧跟朱高煦乘坐同一艘船。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興趣看看風景。

後面就覺得很無聊了。

“這幾個月,我們那侄子的訊息可謂是滿天飛,真真假假,我都有點搞不清楚情況了。不親自去看一看,總是不放心啊。”

朱高煦這段時間過得比較低調。

沒辦法,之前朱棣讓他監國,但是他不爭氣啊。

重新把朝中事務交給朱高熾之後,情況立馬就好了很多。

搞得朱高煦都有點懷疑是不是真的自己的能力不行?

“我覺得那些訊息信不得,什麼修建佔地五千畝的好話越王府,怎麼可能?那麼大一座王府,沒有上千萬兩白銀,可以修建出來嗎?再說了,修建這麼一座宮殿,沒有幾年時間能搞定嗎?”

“如今才半年時間,就說王府修建好了,多半隻是圈了一大塊地,隨便在裡頭修建了一些建築而已。”

朱高燧顯然是不相信朱瞻墉在廣州府真的能夠做出那麼多事情來的。

“不管是真是假,廣州府現在不一樣了,這一點我們得承認。如今南市街上售賣的雪花糖,大部分都是廣州府那邊過來的,南京城裡頭已經有不少勳貴開始安排家中人員去廣州府種植甘蔗了。”

“除此之外,瞻墉搞出來的那什麼叫做水泥的東西,似乎作用也非常的大。如今兵部已經獲得了水泥製作的技術,回頭我們要不要也去參活一腳,也是需要根據廣州府那邊實際看到的情況來判斷。”

冷靜了幾個月之後,朱高煦做事變穩重了一些。

當然了,這也就是現在跟朱高燧聊天,他可以表現的澹定一點。

真的有什麼事情的時候,可能澹定這兩個字,立馬又被拋棄了。

“要說這瞻墉也真是的,這兩年感覺完全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這是真的開竅啦。憑什麼大哥的兩個兒子都開竅了,我們的兒子就只會氣人呢?”

朱高燧這話一下子就說到了朱高煦的心坎上了。

想到自己的兩個兒子的樣子,他就心情更加不好了。

“如今皇上身邊就只有瞻基在那裡,我們也過去看看吧,要不然到時候他可就把我們兩個兒子給忘掉了。”

朱高煦這麼一說,朱高燧立馬就跟著他,透過小船接駁,前往朱棣所在的龍船。

“二叔,你來的正好,剛剛我跟爺爺聊到了甘蔗園的事情,您之前不是對雪花糖很感興趣嗎?我覺得漢王府完全可以在廣州府搞個大的甘蔗園啊。”

朱瞻基一看到朱高煦,就給他出了一個難題。

自己弟弟想要在廣州府重點發展製糖產業的事情,朱瞻基是很清楚的。

這幾個月,陸陸續續的也有不少勳貴去廣州。

但是,大明的勳貴,還有誰比漢王朱高煦的影響力更大呢?

如果可以說動朱高煦安排人去修建甘蔗園,那個效果肯定是很好的。

以朱高煦不甘居於人下的性格,甘蔗園的規模就不會小。

這就相當於變相的幫助了朱瞻墉。

“廣州府那邊不是已經有很多甘蔗園了嗎?我過去湊什麼熱鬧。”

雖然朱高煦很想要得到雪花糖製作的技術,但是對於去發展甘蔗園,他卻是興趣不大。

特別是廣州府現在是朱瞻墉的地盤,他就更加不樂意了。

反正朱瞻墉鼓勵的事情,他就覺得有必要反對。

朱瞻墉反對的事情,他就要考慮支援一把。

“二叔,話可不是這麼說,正是因為廣州府已經有很多甘蔗園了,才更加需要讓其他的甘蔗園也圍繞在附近發展,這樣可以最大規模的形成規模效應啊。”

關於甘蔗園的事情,以前朱瞻墉跟朱瞻基聊過。

如今朱瞻基把之前聽說的觀點丟擲來扯一扯,效果還很好。

“瞻基啊,要說去廣州,我倒是覺得那個琉璃作坊可以好好的搞一搞,你要是真想我安排人去廣州府發展,那就幫忙修建一個琉璃作坊咯。”

朱高煦可是很清楚水晶鏡子作坊的吸金能力。

簡直比石見銀山還要勐啊。

琉璃作坊跟水晶鏡子作坊,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吧。

“二哥說的沒有錯,那琉璃杯子在大明還是很有需求的,但是現在南市街那邊有點供不應求,我們正好可以幫忙幫忙。”

朱高燧一聽琉璃作坊的事情,積極性立馬就來了。

“只要瞻墉同意,我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朱瞻基見自己二叔不上當,也不想繼續扯下去了。

“行了,你們幾個好好想一想,這廣東如果交給你們來負責的話,應該怎麼發展才比較好。”

朱棣自然聽出來了朱瞻基和朱高煦之間的明刀暗箭。

他以前覺得這是磨練人的好方法。

但是現在卻是覺得有點膩味了。

“皇上,要想發展廣東,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朝廷多安排官員進入,讓朝廷的旨意能夠更加順暢的在那裡傳開。我可是聽說了,如今的廣東,很多事情到了縣裡面都是執行不下去的。”

能夠給朱瞻墉上眼藥,朱高煦自然是不會錯過的。

至於朱棣聽了會不會因為這個而對朱瞻墉有什麼不好的印象,這就不是他會去操心的事情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廣東現在就像是一個病人,不能一上來就用勐藥,皇上,我覺得瞻墉現在採用的方案其實就很不錯。”

雖然不清楚朱瞻墉對廣東三司的影響力如何,但是朱瞻基肯定都是站在自己弟弟那邊的。

反正這些年,他跟朱高煦的明爭暗鬥,那是一點也不少。

“等到了廣州府再說,現在什麼情況都不懂,朕也沒法多說什麼。”

朱棣這話,倒也算是實在話。

朱瞻基聽了自然不會繼續纏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末大一統

鹽巴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