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瞻墉這樣子實在是太過分了,根本就沒有把我這個二叔放在眼中,沒有把皇室的臉面放在眼中,這個事情要是任由它發展下去,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文華殿中,朱高煦親自去替自己的部下討公道。

這麼多年來,只有他的人打別人的份,還從來沒有反過來的。

這個口子一定不能開。

“二叔,我聽到的訊息跟您說的好像不大一樣。瞻墉可是作了幾首好詩詞之後,獲得了姑娘的青睞,結果皇甫雲和卻是想要橫刀奪愛,這事情誰能忍啊?”

不等朱棣說什麼,朱瞻基就從旁邊補了一句話。

一直以來,東宮之中都是朱瞻基在扛著漢王府和趙王府的壓力。

所以對於跟自己二叔吵架,朱瞻基是沒有什麼壓力的。

“朕已經安排人去把瞻墉叫過來了,等搞清楚實際情況之後再說。”

朱棣發現幾方的訊息都不大一樣,選擇了誰的話都不相信。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爺爺,瞻墉能夠寫出如此大氣磅礴的詩詞,實在是值得期待呢。”

朱瞻基顯然很清楚這件事的突破點在哪裡。

如果沒有那些詩詞佳作的話,朱瞻墉絕對是要挨批的。

但是現在的話,情況就有點不同了。

“亦失哈,瞻墉真的寫下膾炙人口的詩詞?”

雖然朱棣對朱瞻基非常信任,但是現在涉及兒子和孫子,他還是比較謹慎的。

“皇上,皇太孫說的事情,確有其事。在昨天晚上,那幾首詩詞就已經在秦淮河中流傳開來。”

亦失哈自然是不敢說謊的。

再說了,他本來就是偏向東宮的立場,就更加不會在這個事情上有所隱瞞了。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爺爺,這對子也是瞻墉寫的,我覺得拿它作為國子監大門口的對聯都沒有問題。”

朱瞻基繼續在那裡說著朱瞻墉的事情。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真的是瞻墉寫的?”

朱棣這下真的震驚了。

今天早上紀綱彙報的時候沒有說這些內容啊。

“皇上,如此好的對子,如果之前有人寫出來的話,必定會流傳很廣的。

雖然瞻墉小小年紀就寫出如此讓人驚豔的東西,有點難以理解。

但是皇子皇孫當中,出一些天才,不是很正常的嗎?”

朱瞻基這麼一說,朱棣忍不住點了點頭。

不過旁邊的朱高煦就要鬱悶了。

什麼情況?

“爹,瞻墉才多少歲啊?怎麼可能寫得出那樣子的文章出來?肯定是找人代筆的啊。”

朱高煦是死活都不相信朱瞻墉有那個才華的。

真要是本領那麼高,早幹嘛就去?

“二叔,話不能這麼說,您做不到的事情,並不表示別人就做不到啊。”

朱瞻基可是從來都沒有怕過朱高煦。

要不是有他頂在前面,朱高熾估計都被欺負慘了。

“爹,我大明科舉那麼多進士,已經像是文曲星下凡一樣的人物了,但是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能夠寫出這樣子的詩詞和對子出來。結果一個十來歲的小孩說自己可以,您信嗎?”

朱高煦的語氣很是不屑。

“怎麼?老二你就這麼見不得自己侄子的好?”

朱高煦那麼說話,朱棣聽了有點不爽了。

好歹朱瞻墉也是自己的孫子啊。

如果真的自己的孫子出了一個大名人,那是好事啊。

“爹,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

朱高煦有點懵了,朱棣怎麼突然就這個態度了呢?

“皇上,三皇孫來了。”

沒等朱高煦和朱瞻基繼續爭執下去,朱瞻墉就到了。

“朱瞻墉,你可是真是能啊,堂堂一個皇孫,跑去青樓跟人爭風吃醋!”

朱棣一看到朱瞻墉,就有點愛恨交加。

這一次北伐歸來之前,他對這個孫子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印象。

但是回來之後,卻是聽到、看到各種特別的東西,都跟朱瞻墉有著這樣那樣的關係。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些事情普遍都還是對大明有好處的事情。

他就是想要不關注都不行啊。

朱棣其實不是一個多麼勤勞的帝王,但是他的眼光是不錯的。

正是因為如此,他對朱瞻墉更是有點愛恨交加了。

怎麼就這麼能折騰呢?

“爺爺,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人生需要足夠的閱歷,才能更好的明辨是非。

秦淮河的青樓是南京城不可避免的一個存在,如果對那裡的情況一無所知,其實也就意味著自己並不是真正的瞭解南京城。

孫兒希望能夠更好的瞭解南京城,瞭解大明,所以親自去體驗了一下。”

朱瞻墉看到朱高煦,再看到朱棣那個表情,哪怕是不用再看朱瞻基拼命的使眼色,也能猜出來發生了什麼。

“那感情你這還是有功了?”

朱棣被氣笑了。

這幾年來,還從來沒有人敢這樣子跟他說話呢。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爺爺,孫兒這也談不上什麼功勞,只不過是去實踐一下。”

朱瞻墉當作是沒有見到朱棣那不爽的表情。

自己是他的孫子,只要不謀反,完全不需要擔心性命的問題。

人生,除生死,無大事。

“實踐一下,你這理由還真是別緻啊。”

朱高煦在旁邊忍不住插了一句話。

他也是要氣壞了。

在朱瞻墉進來之前,他覺得這一次對方多少是要吃虧的。

可是沒想到居然是現在這個局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叔,爺爺現在讓您監國,您應該很清楚奏摺上的很多事情,自己都不是很熟悉。

處理起來應該是很吃力吧?但是軍報上的事情,你可能就處理起來的更加遊刃有餘。

這不正是說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很有道理嗎?”

朱瞻墉一點也不怕朱高煦。

這二叔就是一個櫻木花道一樣的人物。

他這麼一說,不僅把朱高煦不善於處理政務的東西變相的給揭露了出來,又把自己說的話給左證了一下。

讓朱高煦聽了是怎麼都覺得難受。

“瞻墉,這些詩詞和名言警句,你都是從哪裡得來的?”

朱棣有點無語的看了一眼朱高煦。

哎,這個兒子自己很喜歡,但是似乎也不是那麼爭氣啊。

“爺爺,做夢的時候夢到的。”

朱瞻墉臉上露出了一個童叟無欺的笑容。

他也沒有辦法說這些詩詞警句是怎麼來的,說是自己寫的,又沒有人相信。

畢竟,那雞爪一樣的字是怎麼都沒有辦法讓大家相信自己是一個大才子啊。

這個時候,反倒是不如把事情推脫到夢裡面。

反正這個事情,信則有,不信則無。

“夢裡面?你都夢到什麼了?”

“我還夢到太祖了呢。”

朱瞻墉睜著眼睛說瞎話,反正這種事情是死無對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嘉啟紀事

林道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