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正文卷第1162章死亡跳傘夜間,九點。

白方,古裡走廊方向。

星空之下,一架運輸機正貼著群山峰尖進行飛行。

駕駛室內,機組人員的臉上都繃得緊緊的,看不到任何表情。

這架運輸機的運輸機組也是冒著極大風險執行此次任務。

導航訊號時有時無。

在出發之前,上級已經明確告知,因為北斗系統受損,因此飛行只能依靠老辦法——目視對照加陀螺儀。

陀螺儀是衛星導航發明之前的一種飛行導航模式。

它的發明和應用在導航領域可謂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最初的機械式陀螺儀,到已經發展出鐳射陀螺儀、光纖陀螺儀等各種高精度產品。

對於一架飛機而言,一般同時配置多個陀螺儀,從而能夠在飛行過程中不斷的測量飛機的航向、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在計時器的作用下,就可以進行積分運算,從而達到飛行過程中任一點,相對於起飛點的軌跡,這樣在航圖上就可以進行有效標註了,從而實現導航。

不過,這種導航模式非常複雜,對飛行員的要求也很高,因為這種方式的導航,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首先這種導航非常依賴於初始參考點座標,也就是起飛點的座標引數,這一參考點必須事先確定,如果這一參考點弄錯了,後面全部出錯。

其次是導航積分運算的過程就是誤差放大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航程的增加,各個環節的測量誤差都在不斷的累計和放大。

因此,對於這種導航系統的使用,尤其是長距離遠端飛行一般需要外界提供修正措施,比如地面導航雷達無線電修正,也就是依靠地面一系列的導航雷達來測量飛機此時距離雷達基站的相對位置,然後傳送給飛機,從而修正飛機的軌跡。

這是沒有衛星導航系統之前,也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民航飛機最主流的導航方式。

再者就是地面參照物或者地面人員的指示,這種方式多用於戰爭年代,比如二戰時期,深入敵後作戰,就需要依靠機組中的領航員不斷的觀察地面參照物,然後對照航圖進行人工修正。

這也是為何機組人員如此緊張的原因。

可相比起機艙裡的那個特戰中隊的隊員來說,他們還是太輕鬆了。

那些人,才算是真玩命的。

“距離空降點還有不到三十公里距離。”

導航員從手提電腦面前抬起頭來,轉向了駕駛員。

“核對清楚了?確定無誤?”駕駛員問。

導航員點頭:“嗯,核對了三次,確定沒問題。”

駕駛員說:“亮燈吧。”

副駕駛聞言,按下了機艙燈光按鈕。

很快,運輸機機艙內,綠燈亮起。

機艙內,領隊的270特種部隊中隊長李兵抬頭看了一眼艙壁上的燈光,人立即站了起來,回過身對所有人一邊做手勢一邊大喊:“準備跳傘,檢查傘具!”

巨大的機艙內,所有座位上的特種兵都站了起來,在並不明亮的燈光下,按照平時訓練的規矩,相互檢查彼此的裝備,檢視身上各種儀表,然後檢查供氧系統。

之後,將武器包掛好,排好隊,緩緩朝著機艙尾部挪動。

艙門緩緩開啟。

冰冷的氣流捲入機艙,站在艙邊的李兵哪怕臉上帶著面罩,仍舊能感受到刀鋒一樣銳利的寒風。

看了一眼小臂上的溫度計,指標指向了零下四十多度。

可見艙外的溫度將會更低。

這裡是萬米高空。

他們這次要進行的是高跳低開,利用高空氣流滑翔向南滑翔60公里之外的降落場。

他伸頭往艙門外一看,月光之下,到處都是皚皚白雪覆蓋的群山,即便在夜晚仍舊能看到雪地反射的白光。

李兵深吸了一口冷冷的空氣,穩了穩心神。

雖然他是個經驗豐富的老特,此時內心也忍不住有些緊張。

他跳過六百多次傘,各種地形都跳過。

但像今晚這次的跳傘,李兵也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

因為這是一次死亡之跳。

因為目前北斗系統遭到破壞,導致定位導航訊號極不穩定,幾乎是時有時無的狀態。

上級給出的說法是兩天後,北斗就能恢復,但說法並不確定。

紅藍黃雙方這幾天在外太空已經打翻天了,你摧毀我的,我摧毀你的衛星。

雙方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維持自己的導航穩定,又在想盡一切辦法毀掉對方的導航衛星。

導致的後果就是偶爾能有訊號,偶爾不行。

行的時候也許是補星成功了,失去訊號的時候,興許就是那顆衛星又被對方摧毀了。

270特種部隊的行動等同和死神掰手腕。

夜間、複雜地形、無北斗、無地面引導。

該有的要命條件,都有了。

不過,軍事行動從來不看時間、地點、天氣,甚至不看條件,看的是戰機。

270已經全員出動,他們被分為幾個特戰中隊,分別投送到古裡走廊、白方東北七邦兩個地方。

另外還有一箇中隊被抽調了,不知道去了哪,行動保密,連他們自己一個部隊的人都不清楚。

由此可見,行動的機密性有多高。

嘟——

機艙裡突然燈光一變。

綠燈變成了紅燈。

李兵站在艙門邊,伸手重重拍了拍就在他面前的那名隊員的肩膀——這是其中一名引導員。

但凡是傘降裡的引導員,技術都是最拔尖的。

這次傘降有三名引導員,每一個特戰排跟一個引導員。

引導員的責任就是負責定位,就像大雁群裡的頭雁。

頭雁飛錯了地方,其他大雁也會飛錯。

引導員如果迷失方向,意味著整個跟隨他的排都會飛錯。

如此一來,意味著行動的失敗。

拍完肩膀,他沒有說話——其實此時說話大家都聽不清了。

風的聲音蓋過了一切。

李兵向引導員豎了豎大拇指。

這個意思是在詢問,他是否準備妥當,要跳傘了。

引導員也不受話,朝李兵豎起了大拇指,重重在空中夯了兩下。

回答很明顯——“好了!”

李兵手往前一揮,做了個“跳”的手勢。

引導員拖著沉重的武器包,走到艙門邊,毫不猶豫一跳而下,人很快消失在艙外的夜色裡,只看到頭盔上的ir燈光。

後面跟著的特戰隊員一個個跟著跳了出去。

李兵一個個拍著每個人的後背,目送他們離艙,最後等機艙裡的隊員都跳了,他這才抬起頭,朝著機艙對面同樣站在艙邊督促隊員跳傘的副隊長豎了豎大拇指,然後衝向艙門外,一躍而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東奔大海

嘆一殊

深伏

四川李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