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歲月之彈道無聲正文卷第1185章入夥事到如今,藍方指揮層其實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打仗通常算大賬。

可是這次藍方算了算細賬,忽然發現其實自己是最吃虧的那個。

原本以為依仗著太空衛星數量最多的優勢能夠利用毀滅軌道衛星來打掉紅方遠端導彈導彈打擊能力這個撒手鐧,然後就能趁機勢如破竹般將紅方趕回大陸地帶。

在動手前,也有參謀提出紫方這個不穩定因素的存在。

但在藍方做出綜合評估後認為,紫方因為前幾年的歐東大戰已經元氣大傷,除了能在能源上支援一下紅方之外是絕對不敢捲入這次戰爭的,即便在毀滅紅方北斗系統同時順帶攻擊了格洛納斯系統,紫方頂多就是抗議抗議,斷然不敢出兵。

畢竟還有nato在西面作為牽制,紫方是不會冒著西面防線空虛的大險貿然往遠東用兵的。

再加上白方的捲入,紫方作為白方主要的武器出售方,是不會和白方站在對立面,多少給點面子。

如此多的因素摻雜在一起,藍方最終決定對外太空衛星下死手。

萬萬沒想到的是,白方堅持了一個禮拜左右就投降了。

這事還起了連鎖反應。

導致了歐方和大袋鼠那邊也開始模稜兩可模糊立場了。

藍方心裡很清楚,別看之前和歐方稱兄道弟,血緣上也是堂兄堂弟的關係,實際上之前因為紫方捲入的東部戰爭,導致了歐方被吸血過重,這幾年自己也活得緊緊巴巴的,早就對藍方暗生不滿。

以前是怯於藍方強大的軍事實力,也需要藍方為他們的安全做出保障所以才選擇忍氣吞聲馬首是瞻,現在看到紅方居然能跟以一抗多,獨自對付藍、黃、白三方,兩線作戰之下居然還能打個五五開,而藍方在這段時間裡雖然從表面上看是佔據優勢,對紅方位於流求和綠區的軍事力量和設施進行狂轟濫炸,也確實讓紅方損失了不少兵力,可紅方是一點都沒有退卻的苗頭,依靠雷達和無人機引導的方式,一直在死磕紅方。

大家都是行家都清楚轟炸這東西佔優勢實際上並不意味著勝利,紅方到目前為止,航媽打擊群一個都沒有被殲滅,水面力量受損不大,空中力量方面損失相比水面力量多,但也沒有傷到崩潰的地步。

隨著紅方不斷補星,藍方的太空打擊力度逐漸衰減,大家忽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戰爭的天平似乎在朝著紅方慢慢傾斜了。

前天晚上,紅方發射了最新的兩個北斗衛星,按照以往的慣例,紅方補星後一天左右,藍方肯定釋出擊毀訊息。

然而直至今天為止,所有的媒體都沒有收到藍方的任何戰情公告,沒有說擊落了新發射上去的兩顆北斗。

這就意味著,藍方在攻擊力度上呈現出了疲態。

其實事情的原因很簡單,藍方在攻擊紅方的時候,紅方也沒閒著,你摧毀我的衛星,我就摧毀你的x37b。

幾番較量下來,x37b已經告罄,要補充也不是一兩天的事,用標準系列導彈攻擊,射程又不夠,用f-15帶彈攻擊,同樣只能打擊低軌衛星。

nasa方面的倒是提出了幾個新方案,也有實施的可能性,只不過這些方案從立項到論證再到實產、試飛、實裝,沒個十年八年還真搞不定,因此提了等於沒提。

藍方終於意識到,自己在太空方向動手,實際上是一步臭棋,實在是低估了紅方反衛星的能力和太空技術實力了。

更重要的是,紅方令人恐懼到頭皮發麻的工業能力,這是藍方第一次看到紅方這麼多年來再次進入戰時狀態,各地的所有工廠轉入戰時經濟和模式,各種武器彈藥和導彈甚至航天器跟不要錢一樣造出來。

反觀自己,由於多年來一直採取貨架式採購和組裝、試驗到論證的模式生產武器,技術先進性倒是沒啥問題,畢竟有一群頂尖人才,只是這製造能力和國產化率就暴露出致命的弱點了。

從歐方運來的零部件成本上漲不說,就算不計成本,工時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說起來,歐方那幫孫子也沒憋什麼好屁,平時說好的同盟兄弟,這會兒在零件採購價格上是一點沒手軟,親兄弟明算賬也就罷了,還拉高價格,一副愛買不買的模樣。

造孽啊!

反觀紅方,在捱了十多天的炸後,前線官兵和火箭軍總算再次收到了北斗訊號。

雖然目前來說還不是很穩定,畢竟只有兩顆,覆蓋範圍也有限制,可已經比之前完全失效好多了。

也就在藍方不知所措暫的時候,紅方高調和紫方宣佈在d海方向位於半島和黃方附近的海域舉行大型聯合演戲。

紫方將自己部署在遠東方向的北方艦隊精銳途全數派往東海,與正在執行戰爭任務的紅方001航母戰鬥群開展了名為“背靠背無上限”的的聯合海上軍事演習,雙方演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更替敵我識別碼、資料鏈,共享遠端預警機遠端打擊,共同防禦趟海上飽和打擊訓練。

並且,雙方還高調對外宣稱最佳化了統一的資料鏈傳輸及轉換機制,協同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

這些對外宣佈的新聞稿看起來平平無奇,可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來裡頭的門道。

紅方和紫方當然不是第一次搞這種演習了,以往也有關於建立統一的資料鏈傳輸和抓換機制這樣的話題對外宣佈。

那麼既然早就統一建立了機制,這回還需要專門對外重複一次

這不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實則不是。

這就意味著,紅紫雙方以前建立的統一資料鏈僅僅是在淺層面上的合作,資料鏈核心事關重大的軍事核心機密,因此彼此雖然可以建立通道和機制,但往往相互之間都有所保留,就像兩臺型號不同的機電腦,為了方便工作方便可以組個區域網,彼此之間還是有防火牆的,不會直接資料線直連,彼此不設防隨便訪問。

這次對外宣告裡說統一指揮的資料鏈有了大幅度提高,意味著雙方都交換了一定的許可權,開放了一定深度的許可權,更方便彼此深度合作和聯合作戰。

如此一來,等同紫方的艦隊融入了紅方的作戰體系中,接受紅方的統一指揮。

這麼說並非長紅方的志氣滅紫方的威風,為什麼一定是紫方接受紅方排程和指揮呢?

一是規模。

紅方的水面力量規模比紫方大,空中力量也是如此,小的被大的相容,這是慣例也是最省事的。

二是先程序度。

在電子化作戰以及資料鏈應用和研發上,很顯然紅方更為先進,先進的向下相容落後的,這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因此,藍方的情報諮詢部門很快給出了分析報告,結論只有一個——正常演習意味著紫方將會把自己遠東的軍事力量交給紅方指揮!

結論很驚人嗎?

並不。

紫方的人就要防備西線,對於他們來說,那裡也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一旦捲入後,沒人敢保證西線會不會起狼煙。

將遠東的軍事力量交給紅方,算是入夥,然後自己仍舊在西線保持力量防備著nato。

這樣不會令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紅方能撐住東西兩線同時開打,紫方自認為不行。

這個訊息對藍方來講無異於晴天霹靂。

算計來算計去,最後居然算計出這麼個結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再現:諸葛亮不是後勤部長

引力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