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攻擊尤為重要。

要拿下整個綠方控制區,就必須在第一天內完成以下幾點:

首先是對綠方控制區內的導彈發射陣地、防空力量網路、空軍機場、指揮中樞、通訊中樞、廣播電臺、電力系統等進行摧毀,首日須達到50%以上。

其次是必須在開戰後的48小時內,在藍方的增援部隊尚未趕到之前,完成對藍黃雙方的海上力量打擊,令其退出d海附近和綠方控制區附近的海域控制權爭奪,令其知難而退。

最後,在黃方反擊的情況下,對其境內所有軍事基地和機場進行飽和式打擊,令其沒有能力去支援綠方。

做到這幾點,才能談下一步的進攻。

紅方聯參部內,李正已經十幾個小時沒閤眼了。

嚴肅也在陪著他。

李正開玩笑說:“首長,你先去睡會兒,這裡我盯著,有重要的情況我再喊你。”

嚴肅揉了揉疲憊的雙眼,忍不住自嘲道:“不服老也不行了,想當年,我的身體素質可不比你差,眨眼這軍銜越來越高,反倒是身體素質比不上從前了。”

自嘲完了便道:“很快空戰就要開始了,你這邊有沒有把握?”

“我覺得可以。”李正說:“他們為了搶時間,先派出的都是f15c,我們的j10c可以應付,何況在我們近海,他們吃虧。”

“那就好。”

嚴肅伸了個懶腰說:“那我就去休息一會兒,我看這個演習一時半會兒是完不了事的,我先眯一會兒,你在這指揮。”

說完,起身向休息室走去。

送走了嚴肅,李正坐在椅子裡,目光忍不住又回到了大螢幕上。

嚴肅之所以肯離開指揮位置,就是為了讓李正獨當一面。

這次大型的紅藍推演,說到底就是培養和鍛鍊像李正這種年輕的高階指揮幹部,在未來的十年八年裡,像李正和溫朝暉這樣級別的聯合指揮人才將會走向更重要的指揮位置。

但在這之前,這種兵推和演練不光是對部隊的考驗,也是對這些聯合指揮人才的一次大考。

能在演習中表現優異,能夠做到精通各軍兵種業務並且能夠指揮大型作戰,做到協調到位,指揮果斷,處置冷靜的人才,將會受到總部的重用。

李正當然也明白這一點。

內心裡,他感激嚴肅給了自己一次表演的機會和這個舞臺。

軍旅生涯一路走來,穿上軍裝戴上大紅花入伍的情形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

一眨眼,自己已經站在這裡,成為了這次大型演習紅方的副總指揮了。

一切都像是在做夢。

但面前的這次兵演卻不是夢。

雖然是演習,但卻是李正這些年來見過的最接近真實戰爭情形的演習,也是未來若干年內可能在現實中爆發的情況。

作為軍人,不好戰,但必須能戰,敢戰,可戰!

大螢幕上,紅方的機群和藍方的機群正在黑夜的空中逐漸靠近,而綠方控制區這邊依舊一片火海。

綠方此時已經緩過了第一口氣,開始利用手裡有限的xf系列導彈開始還擊。

不過在紅方海基、陸基雙重攔截下,只有少數幾枚漏網之魚,還受到了強幹擾導致精度失效,並沒有命中原先設定的目標。

綠方不足為懼,最大的對手是綠方身後的藍方和黃方。

只要能在d海附近壓制藍方和黃方,並且讓他們失去大部分戰鬥力,那麼藍方的後續援軍即便趕到也無濟於事,假若綠方控制區被佔領,那麼藍方估計只會退回到2號島鏈附近,在那裡重新建立防線。

再派數個航媽戰鬥群介入第一島鏈的作戰,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並且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高昂的。

李正並不知道ai何時會做出輸贏判定,但在結論出臺之前,他必須按照既定的作戰計劃,以最大的決心將每一個戰術目標落到實處,從而達到戰略上的勝利。

d海東北方向空域。

紅方機群從背後預警機處已經獲得了即將迎敵的資訊,各機組紛紛進入了臨戰狀態,掛載在機翼下的空空導彈全部待發,隨時可以發射。

“……敵情,方向46,距離178,高度,迎頭,迎頭……”

紅方預警機從資料鏈裡傳送過來的資料清晰標定了藍方機群的位置和高度。

其實,此時藍方也已經發現了紅方機群。

在雙方都有預警機的情況下,彼此的戰場態勢和位置都是透明的。

除非是隱形戰機。

只不過,現如今隨著雷達技術的進步,昔日神秘的隱形戰機也不再是真的隱身,僅僅是發現距離的遠近而已。

“紅旗1隊,發射——”

“2隊,發射——”

雙方機群距離進入160公里後,紅方編隊領隊立即發出命令,指揮己方的j10c戰鬥機利用pl-15在射程上的優勢先敵開火,力求在第一波接觸時候搶先擊落藍方部分戰鬥機。

僅僅不到十秒,紅方編隊位於前頭位置的j10c編隊打出了第一批攻擊超遠距離空空導彈。

而藍方此時的f15c戰鬥機攜帶的都是ai120d空空導彈,相比起紅方的pl-15,在射程上就存在先天性不足。

從紅方第一枚pl-15發射到藍方第一枚ai120d開始反擊,時間上足足落後了75秒。

雖然在先手攻擊方面,紅方佔據了上風。

但由於這次紅方的戰鬥機編隊裡頭不光有j10c,也有擅長几架su-302多用途戰鬥機。

因此,一直飛在前頭的j10c發動的第一波攻擊其實在導彈數量上並不是太強。

而藍方因為全都是f15c,因此集中一波發射,反倒在火力密度上和導彈數量上勝出。

第一波的攻擊,紅方共發射pl-15共計25枚,而藍方瞬間傾瀉出55枚ai120d。

在電子戰飛機方面,雙方都配備了電子戰飛機,不過紅方用的是gx-11,而藍方因為是倉促迎戰,大型電子戰飛機並沒有及時跟隨起飛,只是在f15c編隊中夾帶了ea-18g“咆哮者”電子干擾機,這玩意畢竟就是f-18的底子加裝了電子戰吊艙,在功率上和紅方的gx-11b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在電子壓制方面獲得優勢的紅方彌補了一些發射導彈數量上的劣勢,在第一輪的相互攻擊中,紅方的pl-15命中率為15%,而藍方的ai120d命中率僅有10%。

一波硬剛下來,空中硝煙散去之時,清點數量——

藍方損失4架f15c,但憑藉區域性戰場的數量優勢擊落了紅方6架殲10c。

第一波“交流”,藍方略佔便宜。

不過,雙方此時的距離已經非常近,在高速戰鬥機的超音速飛行狀態下,百來公里的距離瞬間就成為了空中近距離纏鬥。

而在近距離纏鬥中,電子戰機的干擾效果愈發明顯,近距離的空空格鬥彈在強大的電子干擾下多數發生丟失目標或者失鎖的情況。

本來擺好隊形的軍隊式對陣瞬間變成了街頭爛仔大家,各自編隊裡的飛機紛紛按照平時訓練的模式,採取2機編組的戰術開始各自為戰。

原有的戰鬥隊形被打亂,雙方編隊的戰鬥機在空中形成一片混戰,雙方都互有戰果,但都沒有哪方佔能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因為藍方的電子戰機是ea-18g“咆哮者”,屬於戰鬥機的底子,它的優點是速度快,能跟著戰鬥機群一起近距離提供支援。

而相比起藍方,紅方此次派出的是固定翼的大型電子干擾機gx-11,雖然比藍方的咆哮者功率大,只是飛行速度慢,目標大,也沒有自衛武器,因此只能遠遠跟在紅方機群后方提供電子支援。

一個靠得近,飛得快,功率小;一個離得遠,飛得慢,功率大。

因此,雙方在電磁作戰方面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打了個五五開。

別小看電磁權,在現代戰爭裡,電磁權也是戰鬥優勢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優勢。

誰能搞掉誰的干擾機和電子支援機,比如預警機、干擾機之類,那在己方有電磁權的條件下跟沒有電磁權的對方戰鬥,就像一個雙眼視力良好的人和一個半瞎子打架一樣佔便宜。

“紅旗1,紅旗2,你們負責掩護,我要插到他們後方擊殺咆哮者!”

在紅方的領隊發出命令的同時,其實藍方編隊裡的指揮官同樣也在下達同樣的指示——

幹掉對方的支援機!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敵縣令:從替哥哥入洞房開始

北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