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東夷那邊的戰事焦灼,要不要增兵,或是派孔將軍前往?”

大殿內,聞太師坐在下方的坐位上,向蘇臨彙報近期的大事,並進行討論。

因為聞太師乃是兩朝元老,雖為仙人壽數長久,但為表尊敬,蘇臨還是特意賜座給聞太師,兩人交談,也很隨和。

“無需急著推進,讓大軍在原地駐紮,就地屯田.”

蘇臨交代道,在這個時代打仗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要讓孔宣那種人去,貌似一個人就可以掃平千軍萬馬,但這個時代的軍隊也不是人們認知中的普通軍隊。

這裡成建制的軍隊好像有一種類似軍魂的東西,在將領的統帥下,可以爆發出不俗的戰鬥力,這也是封神大戰中大家還帶著軍隊的原因,那些軍隊可不是啦啦隊,是真的能起到作用的。

就算是如哪吒那樣的神仙,衝入大軍中若是殺不出來,也是有可能會死的。

當然,孔宣這種聖人之下的超級強者,橫掃千軍不成問題,但這種修士也是有講究的。

孔宣之前坐鎮三山關,屬於只守不攻,他可以保家衛國,但他作為大修士不可以去打侵略戰,屠殺凡人的話會有損功德。

到時候他若是想要斬三尸成聖,就會變得很困難,所以這種活兒孔宣是做不來的,其他法力高強的神仙也是一樣,非必要他們是不會插手凡人戰爭的,太損自己的氣運了。

封神大戰兩邊打的歡,實際上大多數時候都是凡人士兵打凡人士兵,神仙和神仙打,闡教的仙人不講武德,但也沒見他們屠殺商朝的普通軍隊,因為十二金仙本身麻煩就夠多了,可不敢沾染這種因果。

如今商朝討伐東夷,這是古時候中原王國的頭號大敵,也就是俗稱的‘野蠻人’,在這個時代經常侵襲商朝邊境,掠奪農戶,燒殺擄掠讓國民很不安。

作為一位偉大的君王,蘇臨當然要打過去,將蠻族的軍隊擊敗,打下更大的地盤,然後將蠻族吸納進中華民族內,成為大家庭的一部分。

歷史上的帝辛也的確是這麼做的,可惜這傢伙人緣不好,作為帝王不僅要有能力,也還得會帝王心術,得管得住下面的人才行,親屬方面也要處理好。

帝辛這方面做得就不行,他的親族沒有一個喜歡他的,他的哥哥更是背叛了他,將商朝的秘密軍事資訊透露給了姬發,說商朝主戰軍隊正打東夷呢,朝歌這邊內部空虛,西岐這才敢起兵攻打商朝。

現在封神大戰暫時停歇,蘇臨手下的軍隊當然不能閒著,就又陸續前往東夷戰線了。

“屯田?請問大王,何為屯田呢?”

聞太師有些不解,他雖然博聞強記,但還不曾聽聞這個詞語。

蘇臨將屯田是個什麼東西跟聞太師大致講解了一下,聽的聞太師不斷點頭,直呼大王乃聖君也。

“新種子的培育還要麻煩諸位神仙了.”

蘇臨客氣的說道,讓聞太師連稱不敢。

聞仲是他聯絡截教的重要樞紐,一方面他跟商朝混的最久,也跟帝辛關係最親近,另一方面他在截教內部地位也不低,乃是根正苗紅的三代弟子,算是通天教主的徒孫。

隨著封神大戰勝利,聞仲的身份也水漲船高,如今在截教內部的地位很高,許多神仙都要給他面子,就算要請師長出手,聞仲也能很好的邀請到。

有過在永夜大陸的種田經驗,蘇臨嚐到了甜頭,時刻都在自己的儲物空間內備有種田套裝,只是育種正常來走進度的話會比較慢。

但這裡可是封神的世界,截教有的是高手可以幫忙育種,讓作物一天長成不是什麼難事。

如果讓他們直接幫農民種田,那就違反了修士的規則,算是過度干涉了,但種子是蘇臨給他們的,只是讓他們培育種子,又不讓他們去種田,這些種子也不會經由他們的手給農民,也就不沾多少因果。

最終向全國民眾推廣新作物種子的,是蘇臨這位人皇,他作為人皇做這些事是合理的,只會增長功德,而他本質上不算修士,也就沒有干涉人間程序一說。

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個多月了,第一批種子已經育成,在十天前推廣向了全國各地,剛好趕上新一波的種植期。

“大王新選出的種子,真乃仙種也,師兄弟們培育完後也都讚歎,說從未見過如此有潛力的作物,有此作物,我朝定能國富民強,開疆擴土,實現萬世功業.”

聞仲聽完屯田政策後,又說起之前的種子,也是連連讚歎。

其實這些年,硬要拿帝辛和他的父親帝乙相比的話,帝辛算是比較‘殘暴’的了。

這個殘暴指的不是性情和行為殘暴,而是治國方針在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個暴君,實際上細細推敲,這些事都是於國家有益的。

比如帝辛大興土木,雖然也有他私人享樂的部分,但更多的都是城市建造,以及國防改造。

而得益於這些基建,在這場封神大戰中,他們才能如此輕易的擊敗西岐的軍隊。

另外,帝辛也算為婚姻制度的發展貢獻過力量,以往商朝的婚姻制度還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前些年帝辛上位後在民間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哦,王族是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

這個不算荒唐,更談不上殘暴,不過這位主兒以前的確也在婚姻法方面想出過一些看似荒淫無道的政策來。

比如‘走訪婚’,走訪婚的一般是下層的平民,這是個什麼玩法呢?

大概就是女的不嫁、男的不娶,只要雙方樂意兩人可以單獨過夜之後各奔東西,官方就曾在沙丘設酒宴準備美味佳餚,召集眾多的未婚男女放任他們縱慾狂歡。

嗯……聞太師找不出好的形容詞,但蘇臨能找到精準的詞彙,說白了就是聚眾開銀趴。

這種荒唐事在現在的世界線版本中也存在過,蘇臨知道後也覺得彆扭,還曾跟聞太師商量要不要取消掉。

他是君王一言九鼎,當然不能自己推翻自己說過的話,只能由臣子勸諫。

比如聞太師上書說此舉不合禮數,著實有傷風化,他就可以點頭說‘太師說得對啊,取消掉吧。

可結果令他意外,他提起此事的時候好幾位朝廷重臣都在,全都連呼‘大王不可’

聽其原因才知道,雖然這事聽著很荒唐,可實際上前些年因為這一特殊政策,商朝的人口大大增加了,原本唾棄此事的大臣們又覺得這是好事了。

反正參與這種活動的都是下層平民,他們可能有些本就娶不到老婆,有些也不好找老公,官方總不能下場幫他們當媒婆操行這些事。

這種活動亂歸亂了些,但人口確實是在大量增長的。

蘇臨知道,在這個奴隸制社會中,人口的增長是很重要的,是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重要指標,所以這些大臣才讓自己再考慮一下。

野蠻,太野蠻了,蘇臨準備全面整改一下國內的婚配法則,以及人口生育計劃制度,但前提是生產力要跟上,否則光多生不優生也沒用,反而以後會鬧饑荒。

“先讓大家種上去,關於土地和奴隸的問題,我過幾天再給太師一份新方案.”

蘇臨思索後說道,既然說道了種田問題,他就想試探下聞太師的反應。

“大王,萬萬不可啊!”

可蘇臨還沒說啥呢,聞太師就跪了下去,一幅要死諫的樣子。

蘇臨連忙起身走了幾步,將對方扶起來,“太師,你這是作何啊,寡人還沒說呢.”

他哭笑不得的看著聞太師,對方是聰明人,大概知道他的意思了。

“大王,您之前重用飛廉等人,便已經是開了先例,國內貴族對您很不滿了,這不合祖制啊!”

聞太師勸諫道,他是修士不假,但在這裡他只是個文臣,自然要做文臣該做的事。

商朝的貴族要真的造反,跟帝辛做政治鬥爭,他們神仙是不能插手的。

“窮則變,變則通嘛……”

蘇臨也有些頭疼,這不像他在永夜大陸,民眾麻木歸麻木,但他在尼姆國可是一言堂。

商朝發展到今天,盤根錯節,如果沒有聞太師這些神仙,他直接把反對者全殺光就是了,殺到噤聲,把利益散給民眾,自然大家記他的好,那些腐朽的貴族就去地下哀嚎吧。

但就連聞太師這樣的人都認為觸犯貴族利益不妥,在強力勸諫,可見古人思維的僵化。

“老臣斗膽建言,如今戰爭暫歇,大王當清理後宮,將妖言惑眾者處理掉.”

聞太師皺著眉說道,這話就是在暗指妲己了。

他們都是神仙,哪裡看不出那是個被狐狸精附身的妖怪?

堂堂一國君主,中原大地的主人,後宮內藏著個狐狸精算什麼事?有那麼多優秀可母儀天下的女子,大王怎麼就昏了頭呢?

“太師,非是後宮干政,只是女子口中的話,有時也不無道理.”

蘇臨嘆了口氣說道,這個年代的人就是這樣,神仙還好,但從凡人禮教的角度去看,確實是重男輕女的。

這個年代比後世的封建時期還要嚴重,所以古書上記載‘紂王聽信婦人言’,是一種貶義的記錄,這算是封建時代前後宮干政的代表了,加上商朝被滅亡了,後世的封建國家沒少拿這個舉例說事。

每當有後宮干政,大臣們就連連上奏,排比句的第一欄必然是他帝辛的例子。

之前蘇妲己提出“罰輕誅薄,威不立耳”,向帝辛建議重刑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傳統,對反抗的奴隸主施以重刑,處決了一大批奴隸主舊貴族。

這個時代的人怎麼看蘇臨先不說,站在他的角度,他感覺妲己的建議沒毛病啊,帝辛做的也沒錯。

誅殺貴族叛逆,才能加強王權,這是合理的操作,只不過歷史上的帝辛玩的有點過火,才惹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無疑,妲己建言的這種行為,直接觸犯了奴隸主舊貴族的利益,他們把妲己視為妖魔鬼怪、狐狸精,妖言惑主,無惡不作。

後世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大義滅親”看作美談,為何唯獨對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妲己咬牙切齒?實屬不公。

說白了,還是周朝醜化的結果,因為他們是歷史上第一個造反成功篡國的國家,當然要無限放大紂王的惡,否則他謀逆就會被拿出來戳脊梁骨。

在這個古人性情大多樸實,信禮數的時代,謀反可是大事,要被罵死的。

君不見姬發走過來的這一路,被人吐了多少口吐沫。

所以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去說,有時候可能是美談,有時候就是劣跡。

那些痛恨打破‘刑不上大夫’傳統的人,多半就是貴族一方,他們的利益被損害了,當然要罵妲己。

哦,其實他們想罵的是帝辛,但在帝辛還活著的時候,沒人敢直接罵他。

“大王,三思啊,如今八百國初安,若是再行改革,恐怕會再起動亂,到時候我國軍隊還遠在東夷,朝歌危矣.”

聞太師繼續勸諫道,“我截教弟子自可守得國門,可總不能殺盡天下人吧?”

在聞太師看來,實際上帝辛直轄的領地也就那麼一點,這偌大的天下都還是貴族在幫你管理,你得罪了貴族們,就是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可比姬發來打你可怕多了。

商朝的軍隊再能打,也不可能戰的敗八百國聯軍。

“天下人?”

蘇臨有些不禮貌的嗤笑了一聲,“八百國?”

聞太師內心有些不愉,但也知大王一向聰慧,難不成有他漏算的地方?

“請大王解惑.”

“太師高估他們了,所謂八百國,看似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但在寡人大軍壓上時,不也鳥作獸散了嗎?烏合之眾罷了.”

蘇臨說道,之前姬發謀反,也裹挾了大批的諸侯國軍隊。

說是八百國,不過就是群老村長罷了,村長帶著點人拿著農具就上戰場了,而且去的人還不多,說白了就是給姬發壯聲勢的,根本沒有要親自上去打仗的意思。

不過如果姬發真的能謀反成功,這些諸侯還是要跟著分好處的,就相當於投資一小筆,成功了可以大發的生意。

在姬發兵敗退兵時,那些諸侯國就都散去了,蘇臨沒有讓孔宣率兵去追,不過參與謀反的都有那些貴族,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全都記錄在案了。

當時沒有動他們,是怕把事情鬧得更大不好收場,但不代表他就不記仇了。

蘇臨走到大殿側方的牆邊,那裡有一張地圖,上面標註著各地的貴族,說實話商朝這裡的八百諸侯還真不是吹得,亂也是真的亂。

從黃帝的十世孫湯成立商朝,到現在為止,中原大地上的諸侯貴族是遍地開花,有些祖上有的地盤大一點,但傳承下去後就分裂了。

明面上還是受商朝管轄,但其實傳到現在根本就是自成一國了,根本就不聽朝歌調令。

而作為宗主國的商朝前些年還為了彰顯自己大氣,好面子,還經常給小弟們發東西,這些面子工程也耗費了不少國力。

他手指著那張地圖,“太師是在說這八百國嗎?如他們起事,可起兵幾何?誰人為主?”

聞太師聞言也是愣了下,思索後明白了,“大王的意思是,他們過於零散,雖然理論上他們人數眾多,但實際上不可能擰成一股繩來進攻我朝?”

蘇臨點了點頭,“我朝八百萬人口,若他們盡數來伐,當然勢不可擋,但實際上諸侯國太多,貴族們即便不想各自為戰,也難找出統帥來,單獨任何一家或幾家,又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

“照這麼說,歷代先王為何不進行改革,收攏權力呢?”

聞太師不解的問道,他覺得大王說的有道理,可要真的不怕諸侯群體謀反,以前的君王恐怕早就做了。

禮數歸禮數,親家歸親家,但每個帝王都有一顆集權的心,這點聞太師還是懂得。

嚴格來說,這些諸侯往上追溯十代,可能都還是一家人呢,全都是黃帝時期的名門。

“當然也沒那麼簡單,正常來說,如果激起他們的反抗,即便我等在戰爭實力上不畏懼,但最終敗的還會是商.”

蘇臨說道,他剛剛只是讓聞太師別那麼激動,話語有一半是瞎扯的。

八百諸侯國是烏合之眾不假,但要真是全起義了,那商朝也確實完蛋了。

都去打仗了,誰來種地?誰來搞基礎建設?到時候戰爭大量死亡,要是再來場瘟疫什麼的,華夏文明古國可能就此終結了。

另外,東夷的蠻族也不傻,商朝都內亂了,到時候肯定會打過來的,一下就亡國了。

所以說改革要搞,貴族的權力要收攏,但也不能真的弄成戰爭。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也是最差的政治手段,蘇臨只要從基層斷了貴族的路就好了,轉而由民眾直接支援自己,貴族們就算想起兵也沒人跟他們混。

“還請大王為老臣詳解.”

聞太師聽著蘇臨的話,十分好奇,請教道。

蘇臨臉上帶著神秘的微笑,開始跟聞太師暢談,聞太師初時聽了驚訝,後來越聽越驚恐,到最後又恍然大悟,連連拍手,十分激動。

蘇臨的計劃說白了其實也不復雜,只是歷史上的君主們受限於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不能看的太遠,跳脫不出現有的圈。

改革這事,如果邁的步子小可能沒什麼效果,還會被舊勢力反彈;但若是邁的步子大了,又可能會扯著蛋,到時候死的更慘。

不過這裡面存在一些特例,那就是跨的步子超大,直接飛躍大量的歷史階段,達成終極形態。

在基礎生產力滿足的條件下,他手中握著最強的軍隊,給%的民眾發福利,他還怕那%的人造反?

在永夜大陸他就有過成功的經驗,人民不是傻子,真要讓他們過得好,他們連信仰都能背棄,連死亡的恐懼都能克服,更別說奴隸制的壓迫了。

聞仲聽完後只覺得大王當真‘恐怖如斯’,合著大力發展農業,是準備斷貴族的後路啊!

要知道商朝現在的人口有八百萬之多,在當前這個時代,農業不發達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地方的人吃不飽飯,處於饑荒狀態的。

那些貴族手下的奴隸,更是過著畜生不如的生活,有些吃的都是刷鍋水,食物的殘渣。

現在大王要讓新的作物生長,種出雪白軟糯的大米,讓全天下的奴隸都吃上飽飯,讓原本的平民吃的上肉,讓那些不尊王室的貴族……吃死去。

當然,這種改革肯定是不會波及到那些忠誠於王室的貴族身上去的,比如蘇臨手底下領兵的大將,那些得力重臣。

不過要推動改革,自然也不好說一批人打死,另一批人享有特權保留舊的權力,這樣的改革是不完整的。

但蘇臨也有巧妙的處理方式,他給手底下的貴族升官,並保證在他們的管轄區內,給予特別的經濟輔助,保證他們的收入會比以前更高,而不會低。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奴隸制看似那些人的勞動力都是貴族的,但奴隸們‘身嬌體弱’,常年在髒亂差的環境下工作又吃不飽和不足,很多奴隸都活不了多久,而且生產力底下。

而農耕這種事其實是很需要體力、經驗、知識以及積極性的,如果他將土地改革為農戶承包制,讓貴族徵收50%的稅,商朝抽30%的稅,再給農民留兩成,那麼大家就都能過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

而奴隸們轉為平民後,能夠吃飽喝足健康的活下去,並且也享有婚配權力,這才是促進人口發展的最強殺器,比開銀趴強一萬倍。

商朝這些年南征北戰,期性質有些像是後世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那些奴隸其實都是原本戰敗國的平民。

隨著商朝地盤的擴大,奴隸的數量其實早就已經超過了帝國平民的數量,比例嚴重失衡。

照這麼下去,就算沒有姬發起兵滅掉商朝,隨著時間發展,奴隸起義,加上外部野蠻人的攻打,商朝也會向古羅馬帝國一樣滅亡。

歷史上無數的事實證明,壓迫民眾的國家是長久不了的,只有平等和諧的大環境,才能讓一個國家越來越繁榮。

蘇臨對聞太師輸出了一大堆思想觀點,聽得聞太師眼睛發亮,連連高呼大王聖明。

最後聞太師興沖沖的離去了,要跟大臣們再開個會,逐一對商朝核心權力圈的貴族進行洗腦。

真正改革一定是要自下而上的,且針對上層要拉攏一批打壓一批,蘇臨要是真的對貴族一刀切,那可是真完蛋了。

現在他這麼做,支援他的貴族仍會支援他,並且會越混越好,不聽話的就讓大眾將他們吊死吧。

可別真以為貴族的私兵就能鎮壓領地的叛亂了,事實上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貴族都做不到,所以姬昌當年才能帶兵滅掉那麼多諸侯國打下那麼大的疆土。

絕大多數貴族,還是因為他們處於正統地位,如果真的領地出現問題,還是可以向周邊朋友或是商朝求助的。

況且因為時代文化影響,據目前為止,蘇臨還沒聽說過奴隸起義這種事,主要是奴隸們思維固化了,覺得商朝的軍隊太強,反了現在的主子,以後被軍隊鎮壓會死的更慘。

可情況馬上就不一樣了,因為蘇臨會在政令上推行解放,他們的反抗就相當於被正當化了,以前那杆指在他們腦袋上的槍,也就是商朝,變成了他們的盟友,他們自然不需要再畏懼頂頭的貴族。

關於政令的宣發,考慮到大多數貴族都不可能讓訊息在下層奴隸圈子擴散開來,蘇臨把此事委託給了異人們。

截教的神仙們也可以做這件事,但他們覺得掉價,蘇臨也不好降低截教對自己的好感,不如交給異人們去做。

異人們當然願意配合他,只要完成這個小委託,就可以少還一塊兒大魂晶,穩賺不賠的買賣。

說起異人,現在商朝地牢下還關著一批呢,並不是所有的異人都那麼‘沒骨氣’願意配合他交保護費。

還有十幾個異人沒走,各懷心思在地牢裡等著,蘇臨也不擔心,如果他們要鬧么蛾子,他隨時都可以這些人殺了,還能延長自己的停留時間。

…………

“大王這是要做什麼!?要絕我們的根嗎!?”

“真以為我們是泥捏的?這家業是祖上傳下來的,他憑什麼一道政令便消了?”

“呵,武王說得對啊,當稱之為紂王,如此暴政,讓吾等不得不反啊.”

“此舉真是給他祖上蒙羞啊,竟要違背祖宗定下的規矩.”

“……”

兩個月後,蘇臨推舉的新政令下去後,國內的貴族階層一片譁然,都覺得這位商王瘋了。

但因為帝辛上次御駕親征新勝,那位曾經風頭無兩的周武王也在萬人唾罵中被壓入了地牢,眾多諸侯們對於帝辛是很忌憚的。

他們舉棋不定,有人認為應該直接反了,可他們又覺得自己一家之力過於微末,想要聯合其他諸侯,又不知該奉誰為主。

如果姬發還在的話,諸侯們就不猶豫了,肯定是奉最強大的周為主,直接推翻帝辛的暴政,他們相信姬發會給他們分封領地。

可現在姬發也無了,他們再起兵的話,該跟誰混?

騷亂很快就興起了,首先是那些得知訊息的奴隸們,他們先是不敢相信,隨後是狂喜。

他們聽到了什麼?大王說要取消他們奴隸的身份,讓他們恢復為平民身,並且會被分配到土地自主耕種,每年還能得到土地產量兩成的賞賜!

兩成啊,那可是兩成的賞賜,他們見識到了大王新賜下的神奇作物種子,以那種作物的產量,不僅夠自己吃,還夠以後娶妻生子以後都夠吃,甚至還有盈餘可以售賣!

奴隸們在田野間放下了鋤頭,高呼人皇之名,對商王帝辛的崇拜已經達到了頂點。

貴族們看著這一幕,氣的頭皮發麻,奴隸主們揮舞著鞭子抽打奴隸,卻也指揮不動了。

貴族們想要調集軍隊,鎮壓這些膽敢犯上的卑賤奴隸,可全都未能成功。

諸多貴族在夜晚無聲無息的死了,有人說看到了鬼神降臨,誅殺了那些要搞屠殺運動的貴族。

這事當然是蘇臨做的,他用陰主權能,從地府召集了一批強大的英靈,在政令頒佈前就潛伏在了各貴族的領地中。

事發的當天,如果那些貴族有反心,或是準備在領地內爆發軍事衝突,他就讓那些英靈直接動手。

這樣一招下去,直接就清掃了九成以上的反抗貴族,剩下的那些英靈們搞不定。

因為有些強勢的老牌貴族自家也供養有仙師,不好做,可他們自身的軍隊實力未必有那麼強。

在認清局勢後,當晚就有幾家貴族上書,表示願意追隨大王的新政策,只希望能保留貴族身份,享有高等特權。

蘇臨也都寬容的允諾了,給他們和忠於他的貴族同樣的待遇,這麼一來,剩下的貴族見狀也不得不重新站隊,連忙歸順王室。

這麼一場浩浩蕩蕩的奴隸解放運動,不到一個月就結束了。

在聞太師的提前安排下,朝廷派出管理人員到各地傳遞資訊,進行土地的再分配,但凡是願意從事農耕職業的平民,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土地。

當然,土地名義上是國家的,他們只是臨時擁有,不能轉讓售賣,若是不勤於耕種荒廢了田地,國家隨時有權利回收。

從奴隸變成平民,還得到了自己的土地,那些獲得新生的人全都跪在地上,朝向朝歌的方向叩首,感念人皇聖恩。

那些原有的貴族精英階層,凡是有本事的全都被蘇臨拉入朝廷做官,廢除了原本諸侯領地的制度,改革為行省制。

忠於的貴族並不會失去私人領地,還會獲得更大的管轄區,也就是行省,他原有的私人領地內保有一定的行政權,算是蘇臨給忠臣們的特權。

什麼?特權階級太腐敗?可他要是不這麼做,誰還跟他混啊。

高官什麼的,可沒有小地方的土皇帝舒服,他要真把特權全沒收了,就算是忠臣心裡也會有意見。

他現在改革的步子已經很大了,需要先穩定一些年才能繼續搞。

蘇臨新發下去的種子,是超級高產作物,這種作物目前在現實世界也很受歡迎,在神城內種植產量極高,能夠達到畝產3000斤的程度。

所以那些奴隸們還是低估了作物的產量,以往商朝的作物,能畝產六十多斤就算是肥田了。

對比下來,畝產三千斤是什麼概念?是產值翻了五十倍!

根據商代甲骨卜辭中大量有關求禾、求年、省田、萑耤、墾田和與農業生產相關的自然因素(雨、旱、風、蝗等)的祭祀、貞卜的記載。

蘇臨曾在現實中考證過,商代糧食畝產平均已達到斤,每年種植面積6800萬畝以上,供養了780多萬人口,支撐了商代社會的大發展。

也就是說,如果在種植面積不變的情況下,他繼續讓國民種植這種新作物,商朝的人口基數在漲到四億之前是不會出大問題的。

所以也不用覺得他這是暴政,看上去是十稅八,但對比以前沒有身份吃泔水的奴隸來說,這已經是天恩了。

原本的奴隸們獲得了土地,若是辛勤耕種的話,每年兩成的收入,足夠一個大家庭吃飽飯,還有許多盈餘,多餘的米糧可以換做肉食、衣物、油之類的生活用品。

原本的平民也不會不滿,因為他們也得到了土地,而且每個原本的平民家庭都會獲得一個教育名額,在明年商朝開始推動的全國教育中,能送孩子去當地的學校上學。

關於這一點,原本的貴族們只有小部分不滿,但更多的人是讚美。

儘管他們認為讀書是貴族才有的權力,但誰都清楚這會讓國家更強,況且原本國內就有教平民讀書的地方,只不過不叫‘學’,而叫做‘序’

蘇臨也瞭解過,古代孟子曾提過,說“序”是商朝教育平民子弟的學校,貴族子弟上學的地方叫做“學”。

現在他大力發展國內教育,為的是讓商朝有著更多的人才基礎。

他泱泱中原大地,農耕可以解決糧食問題,以目前糧食的產量,其實不需要那麼多人從事農業勞動,不抓緊時間培養人才太可惜了。

蘇臨推行教育,更是惹來了一眾元老們的讚美,直呼這是教化民眾的聖人之舉。

拜這一連串的操作所賜,蘇臨的聲望終於突破了神話級大關,他的征服者天賦疊滿了。

他的全屬性都獲得了提升,主作戰屬性達到了97點,可以說是二代弟子以下沒有對手了。

而隨著商朝的運轉進入正規,蘇臨感覺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加深,居然飛速的促進他的天帝功提升,照這個進度下去,他感覺怕是幾個月就能提升一級天帝功。

異人們有相當一部分都離開了商朝,有的前往西方,有的則是選擇出海,各尋機緣去了。

主要是他們著實看不下去了,他們的競爭任務失敗,在商朝蘇臨的監督下很難撈油水不說,還得天天看蘇臨玩國家模擬經營遊戲玩的那麼爽,看著就眼饞,只能眼不見為淨。

大多數異人都是出海訪仙,有些異人原本選擇的身份就和闡教有關聯,他們就前往闡教的海外仙山洞府,希望能找強大的仙人拜師修行。

別的不說,要是能學一門正統的闡教仙家功法,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如今商朝在第一波豐收後,民眾都處於歡欣的狀態,那些曾經心底裡對蘇臨略有不滿的貴族也都收心了。

因為讓他們自家的賬房對一下賬就知道,透過新的賦稅方式,他們所得的錢糧比以往還要多得多,足足翻了十倍不止。

貴族官員們都紛紛感嘆大王聖明,果然還是要追隨大王,才能活得好啊。

蘇臨可是一點沒少給忠心於他的貴族福利,除了他們自己原有的封地外,出任省級管理的官員,還能得到省內賦稅的一成,其他七成歸國家。

設計這一政策一方面是為了安撫貴族們,讓他們高興的認為自己沒佔錯隊,另一方面是為了讓他們有工作積極性,畢竟管理好了地方,平民的生產力高了他們的賦稅才會高。

這一波大豐收下來,國庫瞬間就充盈了,未來十年內都不會缺吃的。

糧食在人口有限的情況下不用種那麼多,存在倉庫裡也會壞,所以下一步便是對農業規模的調整,多餘出的人口也需要工作,這點蘇臨早就做好了安排。

幹什麼?修路啊,蓋房啊,水利工程啊,這一堆基建的事正缺人呢。

老實說,蘇臨現在恨不得國內的人全都化身配種機器,讓商朝的人口先翻個十倍。

真的是人不夠用,飯多的吃不完,卻沒那麼多人去搞建設。

到了這個階段,他接下來要做的事就不言而喻了。

缺人怎麼辦?

他在這個世界待不了幾十年,總不可能看著民眾下崽等孩子們長大,他能做的只有去搶……

哦,不是,怎麼能說是搶呢,他這是偉大的人皇要去進行解放運動,解放那些愚昧的、野蠻的、落後的人民群眾,給他們幸福的農耕生活。

“惡來啊,東夷那邊的軍隊狀況如何啊?”

蘇臨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一位猛將,虎頭虎腦的,身高超過兩米,胳膊比自己大腿都要粗。

這便是曹操常說的‘古之惡來’,他給典韋這個字,便是因為蘇臨眼前這位猛男。

惡來是飛廉的兒子,‘嬴’姓,歷史上他的後代建立了秦國。

“回大王的話,將士們都一身力氣沒地用,糧食多的吃不完,成天在營內滋事打鬥,就差和東夷那群蠻子幹一架了.”

惡來憨直的說道,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蘇臨滿意的點頭,“惡來,你是寡人的親信,此番帶兵攻打東夷,定要記得勿要屠殺平民,也不要搞奴隸那一套,帶著我們的口號打過去.”

以往商朝攻城略地,可是很兇殘的,若是遭遇激烈抵抗的,入城後也少不得出氣。

惡來撓了撓頭,滿臉困惑,“大王,我們是什麼口號?”

蘇臨笑了笑,“降者不殺,做大商百姓,吃得飽穿得暖.”

說些繁文縟節的,平民和奴隸也聽不懂,這種喊話就是要簡單粗暴。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城警事:懷州之子

扶野

那是晨光初醒時

堯么么

末世覺醒聖主系統

兩口袋空空

穿越之王爺有個種田的小娘子

之螢

我破爛不堪又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可惡的雞胸肉

星空砸來的大帝,本想當個凡人

白夜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