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伐蜀準備

“旅長,是南京的命令嗎?”

熊況走入漢中城外設立的旅部大帳,急匆匆的向林德陽問道。

自從攻佔漢中後,熊況就向旅部提出,要在四川還沒有完成工事之前,迅速南下入川。

但是對於熊況的建議,無論是旅長林德陽還是南京的大都督府,都對此保持了沉默。

熊況有些失望,不過林德陽也給了他在漢中募兵的權利,將他的獨立團繼續擴編。

今天林德陽突然召見了熊況,可讓熊況激動壞了,他立刻衝到林德陽的旅長大帳。

林德陽看著熊況,這小子是自己麾下猛將,也如今南京軍事學院提及最多的前線將領。

他的進攻學說,將被火槍手送進了歷史垃圾堆的騎兵重新翻出了歷史舞臺,如今整個南京軍事學院都在重新討論騎兵的價值。

特別是熊況的幾場戰役,漢陽之戰和漢中的幾場騎兵作戰,都被寫成了詳細的作戰報告,每天都在南京軍事學院中被教官學員們反覆討論。

而熊況急匆匆的要攻打四川,也是因為這段日子被他繁重的戰後總結工作給弄瘋了。

大都督府親自向第五旅下令,要求熊況總結騎兵作戰的經驗,將幾場戰鬥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作為後方軍事學院討論學習的材料。

為了這個,熊況不僅僅要從自己指揮作戰的角度,還要基層指揮官,基層士兵的視角出發,形成多方面的彙報材料。

可就算是這樣,南京方面也不斷的發函,詢問熊況作戰中的細節。

比如騎兵需要穿戴鎧甲還是不穿戴鎧甲?

這個問題熊況是做了詳細的分析的,在騎兵穿戴鎧甲的時候,犧牲的是機動作戰的能力和持續作戰的能力,而鎧甲並不能抵擋近距離火槍射擊造成的致命傷。

而這個時代騎兵作戰,主要是衝擊火槍方陣的側翼和後方陣地,說白了就是騎著馬的近戰步兵。

在這種情況下,鎧甲在作戰中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反倒是不穿重甲以獲得機動性更有價值。

熊況也統計了幾次作戰中騎兵的傷亡資料,在快速衝鋒中,大部分明廷的火槍手很容易在慌亂中胡亂開火射擊,只要不能形成齊射,那隻要騎兵衝鋒到火槍兵方陣中,那就是騎兵屠殺火槍兵了。

但是熊況也發現,明廷的火槍兵方陣,也開始在側翼增加近戰步兵的防禦,甚至有的明廷指揮官會在側翼佈置火槍兵方陣,或者組成半圓形或者方型的方陣,來阻止騎兵從側翼突襲。

對於戰場上的這種變化,熊況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熊況提出也要給騎兵增加遠端武器,特別是火器。

熊況的方案是,每一個騎兵要配備三枚手榴彈,日常操練中增加騎馬擲彈的訓練,在面對有步兵防禦的火槍兵方陣的時候,可以使用手榴彈來破壞敵軍的陣營。

除此之外,熊況認為騎兵應該裝備最先進的火器。

如今南京兵工廠生產的擊發式短銃,使用彈簧擊發的方式點燃火藥,短槍管比正常火槍要輕,可以在馬上操作。

熊況也增加了馬上火槍射擊的訓練,他認為先進的短髮火槍,可以讓騎兵成為火槍兵火力的延伸,在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騎兵之外,熊況也提出了增加炮兵,特別是野戰炮兵在作戰中的作用。

俞諮皋在廣西使用的輕型火炮,這種攜帶方便的火炮,可以在火槍兵陣地後方形成火力壓制,利用火炮齊射來遠端打擊地方的火槍兵陣型。

熊況認為這種先發制人的火炮打擊,也是符合他的進攻學說的,既利用進攻造成敵方陣營的混亂,從而製造進攻的機會。

這就是熊況的戰略思想,戰場上只有發動進攻,才會出現變局,而掌握進攻一方的人,則擁有戰場的主動權。

對於熊況的進攻論,南京這邊軍事學院中對他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

一部分人認為,進攻確實要比防禦好,進攻可以讓地方露出破綻,從而針對性的制定更有利的戰術。

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在現在的戰爭中,進攻並不是一件收益高的事情,特別是敵人如果躲在防禦工事中,那進攻就失去了意義。

這部分人則認為,防禦是比進攻更重要的事情,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大沽炮臺了。

自從大沽炮臺設立之後,就依靠防禦卡著了北方最重要的戰略節點,給東南提供了巨大的戰略價值。

雙方可以說是爭論不休,但是依然不妨礙熊況成為了軍校學生崇拜的偶像。

林德陽拿著一份檔案說道:“大都督府同意了你的武裝偵查的想法,允許你們獨立團嘗試打通南下入川的通道.”

“但是除了獨立團之外,第五旅的其他軍隊不能動,你明白了嗎?”

熊況先是狂喜,緊接著又是一陣鬱悶,獨立團雖然比普通團的人數多,但是也只是團這個級別的兵力,想要奪取被四川明軍重兵防守的劍閣,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四川巡撫江東臣也不是傻子,在東南新軍佔領漢中之後,迅速在劍閣附近部署了大軍,修建了堡壘,安置了火炮,建立了堅固的防線。

這也是林德陽頭疼的地方,劍閣是入蜀的重要通道,就和防禦學說所說的那樣,劍閣就是戰爭中必須要進攻的戰略要地。

只要守住這些戰略要地,那麼地方就要付出十倍乃至於百倍的力量來攻打。

東南的軍隊從成立以來,就很少打硬仗,林德陽其實也沒有把握,如果在劍閣損失過大,第五旅會不會崩潰。

所以他才支援了熊況火力偵查的請求,尋找入川的其他道路。

如果能繞過劍閣,以東南新軍的火力優勢和機動力,就可以迅速攻佔成都,逼迫蜀中投降。

熊況想了想說道:“那旅長可以出兵劍閣嗎?牽制住劍閣的明軍.”

林德陽想了想說道:“這個可以,等到秋收之後,我部就出兵劍閣和明軍對峙.”

熊況這才領命而去,返回到自己的團部。

熊況很快召集自己的屬下開會。

“團長,旅長同意我們出兵了?”

熊況點頭說道:“但是隻有我們獨立團能動.”

眾營長有些沮喪,熊況的獨立團和其他團不同,經過幾次補充擴編已經有了近三千人。

但是三千人想要攻打劍閣,這點兵力還是太少了。

江東臣為了防禦東南大軍,在劍閣一線就安置了兩萬明軍,還拆毀了劍閣的棧道,在山路上修建碉堡和火力點。

甚至江東臣把四川巡撫衙門從成都搬到了距離劍閣更近的閬中,就是為了更靠近劍閣督戰。

熊況繼續說道:“旅長會帶兵出漢中,牽制明廷軍隊,我們要找到一條入蜀通道.”

聽到第五旅會牽制劍閣的明廷兵馬,眾人也激動起來。

其中一個營長說道:“團長,我老家是漢中人,我們可以走陰平古道!”

熊況抬起頭看向這個營長,他叫做金湛,是自己在湖廣招募的第一批騎兵指揮官。

眾人紛紛發出鬨笑道:“金營長,伱不是湖廣人嗎?怎麼變成漢中人了?”

金湛漲紅了臉說道:“我祖上就是漢中的!聽我爺爺說,我們是當年明太祖填湖廣的時候,才從漢中搬到湖廣的!”

金湛又說道:“不開玩笑,我小時候,就聽我爺爺說過當年鄧艾走陰平古道入蜀的故事.”

三國演義的故事已經很普及了,鄧艾翻過陰平古道,神兵天降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

林德陽也曾經派人尋找過陰平古道,根據古籍和當地人的傳說,第五旅參謀也考證過鄧艾走陰平古道的舊事。

當年鍾會滅蜀的時候,但是因為四川和漢中的地勢,鍾會所率領的主力軍久久不能攻破。

鄧艾攻打姜維軍也攻打不下,鍾會看到這種情況已經萌生了退意。

鄧艾向鍾會提出迂迴包抄之計,自己率領少部分人馬從陰平,越過700多里的無人區,奇襲了江油,神兵天降,綿陽打破諸葛瞻,最後攻佔涪城,兵臨成都,後主投降。

《三國志》中對鄧艾偷渡陰平道、滅取蜀漢一段寫得極為生動,說鄧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可見陰平道之兇險。

《三國演義》中,更是描寫生動,說鄧艾在陰平古道中行軍,到了摩天嶺後沒有出路,鄧艾自己裹上了毛毯,從山上帶頭滾下山,用這種方式強行越過了陰平古道。

但是居住在附近人都說這附近山路崎嶇,根本沒辦法透過大軍。

而林德陽派人入山中,勘探過摩天嶺,摩天嶺足足有兩千多米,如果從山中滾下來,根本滾不到江油,而是直接滾到地府了。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於陰平古道的記錄都語焉不詳,根本沒有具體路線。

鄧艾之後,也沒有經過陰平古道伐蜀的成功案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道第一尊

火宮電

心動蟄伏

月亮不營業

一人:百年蟄伏,打造長生家族

無戒僧

那年你還在

七草雪

我掛了無所謂師傅會出手

欞矽

說好的當我女兒

沫名奇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