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東海貿易公司

蘇澤直接沒有進松江城,而是來了黃浦江邊上的公債交易中心。

這家公債中心的主事名叫龐新躍,是和湯顯祖同科的觀政進士。

龐新躍在戶部觀政,突然就被上官踢到了上海,來籌辦鐵路公債交易中心。

鐵路公債交易中心,顧名思義就是發行鐵路公債的地方。

蘇松鐵路的債券是不記名的債券,也就是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債券,小額的公債自然可以直接私下買賣了,但是遇到大額的公債交易,那出於防偽的考慮,就需要這麼一個官方見證的公債中心了。

龐新躍很快發現,鐵路公債這東西,不僅僅是一紙債券這麼簡單。

隨著蘇松鐵路的大規模宣傳,以及徐州鐵路的開通,蘇松鐵路的試執行之後,都說明了鐵路這個專案,是絕對能夠賺錢回本的專案。

這時候有一部分精明的商人,突然從中發現了商機。

鐵路公債是一年百分之三的利息,一年兩次結算利息,只要持有鐵路公債的人,就在指定時間就可以去公債交易中心結算利息。

這些精明的商人突然發現,鐵路公債可以直接買賣。

比如買了一萬兩銀子的鐵路公債,一些需要現銀子的商人可以去公債交易中心出售公債,如果正常三年之後,按照一年百分之三的利息,這一萬兩銀子最終可以拿回來一萬零九百零銀子的公債。

這些商人將這一萬兩銀子的公債,以一萬零五百兩的價格出售,等於直接就得到了五百兩銀子的利潤。

而那些購買了公債的人,只要等到持有三年到期,也可以拿到一萬零九百兩銀子,得到四百兩銀子的利潤。

什麼事情都不做,就能得到幾百兩銀子的收益。

而只要持有公債,就能穩定得到利息。

鐵路公債交易中心很快就熱鬧了起來。

其實一年百分之三的利潤,根本就不算高。

東南官府出臺了律法,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最高不能超過百分之十五,但是在日益旺盛的金融需求下,民間高利貸依然層出不窮。

在以前,東南的富人肯定是看不上一年百分之三的利息的。

可是,自從蘇州府袁文才的保險跑路案件發生了之後,整個東南的富人們也開始小心起來。

而隨著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緩,民間借貸的壞賬死賬也越來越多。

這也是很正常的,其實民間借貸利息高,這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甚至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這樣。

原因是這個時代的借款,基本上都是沒有抵押物的信用貸款,就是現代社會如果是無抵押的信用貸款,利息也都是高的嚇人。

更不要說在沒有任何信用體系的時代,討債是一門完全要“自力更生”的“手藝”。

在這個時代的東方還是西方,高利貸都是不道德的行為,甚至在一些地區還是違法行為。

比如某個教派就明確認為高利貸是違反上帝旨意的行為,堅決反對一切高利貸。

而基督教也同樣有這種認知,比如在羅蘭佐的老家威尼斯,一個正直的基督教徒是不應該放貸收利息的。

可是商業社會總是有金融需求的,就連在教義中明確禁止高利貸的中亞地區,貴族和商人也有借錢的需求。

猶太人就開始從事這項事業,成為不少商人和貴族,乃至於國王的債主。

比如羅蘭佐的便宜岳父,猶太商人葛朗臺,就是這麼一個高利貸商人。

作為從事高利貸職業的民族,猶太人的名聲從中世紀開始就臭不可聞,所以才有了後來兩次大戰的反猶浪潮。

但是這件事也要辯證的看,比如在羅蘭佐的故鄉威尼斯,猶太人被禁止從事除了高利貸以外的一切商業活動。

猶太人不被允許擁有土地,不能擁有工廠,不能從事任何商業活動,甚至很多地方都禁止他們擁有房屋。

在這種情況下,猶太人只能選擇其他教派都普遍禁止的高利貸行業,從而讓其他種族和宗教的人更憎惡他們。

說回東方,傳統儒家道德也譴責高利貸行為,官府發放低息貸款,都被認為是仁政。

而此時此刻,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也沒有存款利息這種概念。

也就是說,蘇松鐵路的公債,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第一筆由官府發行,並且約定了利息的公有債券。

大商人發現炒作公債有利可圖,只需要一轉手就能賺到很多錢。

而小商人則發現,公債是一種非常方便的交易貨幣。

是的,交易貨幣。

比起銀元,一份價值一千兩銀子的公債,也只是一張紙而已。

為了防偽,這一次的鐵路公債用了最新的印刷技術和特殊的紙張,還專門使用了胡公公調製的特殊防偽墨水。

雖然如今東南在各港口都有驛站銀行,可以進行遠端的儲存。

但是也有很多交易是在碼頭之外進行的,而且很多交易也需要當面的貨幣交易。

而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的數額也越來越大,一些小商人也需要幾百兩乃至上千兩銀子的交易。

這些商人們發現,鐵路債券是一種比銀子更方便的貨幣。

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更受歡迎的貨幣。

因為鐵路債券是有利息的,如果不急著變現還能得一筆利息。

這些,都讓整個公債交易中心的龐新躍發現,他也意識到了公債是一種相當好用的東西。

龐新躍多次因為公債的事情,向戶部乃至於內閣上書,請求東南官府發行更多的公債。

但是發行公債的事情,包括東南內閣在內都非常的謹慎,龐新躍的這些建議都送到了蘇澤的面前。

蘇澤驚歎於果然人才多,這麼快就有人意識到了債券交易和紙幣的好處了。

其實所謂的鐵路公債,也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紙幣。

以國家公信力而發行的信用貨幣,其實都可以稱之為紙幣。

而上海黃浦江邊上的公債中心,也許就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全世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是十七世紀初在荷蘭阿姆達斯特丹成立的證券交易所,這家交易所交易的是股票和公債。

如今這個世界第一,已經歸屬於東南的交易所了,只不過現在這家交易所中,只有鐵路公債這麼一個可交易的商品。

蘇澤思考再三,雖然沒有批准新的公債專案,但是也下令將“鐵路公債交易中心”的“鐵路”二字去掉,改成了“公債交易中心”。

龐新躍好歹也是考上了進士的卷王,自然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今天蘇澤蒞臨了公債交易中心,龐新躍拿出十二萬分的重視,帶領隨員在公債中心迎接。

看到早已經做好了準備的龐新躍,蘇澤故意笑著說道:

“我來公債中心是心血來潮,龐進士怎麼早有準備了?”

龐新躍立刻說道:“大都督來這裡可不是心血來潮,屬下是知道大都督一定會來的.”

蘇澤哈哈一笑,這第一屆的進士真的是讓自己撿到寶了,竟然抽出這麼多的人才。

參觀完畢,蘇澤對龐新躍的工作十分的滿意。

這時候龐新躍終於忍不住了。

從成立以來,公債中心就只有鐵路公債這麼一種債券,整個蘇松二府,甚至杭州福州都有不少大商人,等著東南發行新的公債。

龐新躍也是多次建議發行新債,但是大都督府和內閣都是不置可否。

如今蘇澤當面,龐新躍直接問道:

“大都督,如今東南各界都希望能發行新的公債,您看?”

蘇澤笑了笑說道:

“我知道你很急,不過這公債中心還要改個名字.”

“改名字?”

龐新躍疑惑的看著蘇澤。

蘇澤說道:“改為證券中心,而且下一支發行的不是公債了.”

不是公債?

從龐新躍在內,所有公債中心的官吏都愣住了。

蘇澤說道:“內閣決定,在證券中心發行一支股票.”

股票?

股份的票據?

股份這個東西,在東南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了。

如今成立一家工坊的成本巨大,有時候需要很多人一起投資。

將一家工坊的所有權拆分,分成比例不同的股份,這種商業模式並不難理解,簽訂契約合作做生意這種事情,從商業產生之初就出現了。

而在印花稅出現之後,以官府認可的契約股份,也可以在繳納了印花稅之後進行股份轉讓。

這種商業行為在松江府已經很常見了,龐新躍並不覺得難以理解。

將股票放在證券交易所裡交易?

這有人會買嗎?

蘇澤說道:“內閣決定成立一家東海貿易公司,專門負責朝鮮貿易.”

“海軍部以五艘退役戰艦入股,陸軍部以一批淘汰軍火入股.”

“東海貿易公司的六成股份在內閣,剩餘的四成在證券中心發行,可以自由買賣.”

“購買股票的股東,不參與公司經營,但是可以根據公司年底剩餘利潤,按照所持有的股份比例進行分紅.”

蘇澤看向龐新躍說道:“能不能將股票推銷出去,就看你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後室:我變成了派對客

夜籬香

高三的樂趣

等一束陽光

喜歡另一個他

愛吃的琳

你敢分手試試

風素

逸泠寒月

清風墨柒月

東南亞那些事兒【高棉篇】

奪命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