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

衢州城內自然有住宿的地方,蘇澤一行這麼多人,找了兩家客棧才全部住下。

蘇澤等入住的名為“爛柯樓”,這樓的名字來自於衢州城外的爛柯山。

《水經注》中有言:

曾經有一樵夫入山,在山中看到兩個童子下圍棋,坐在一旁觀看,等到一局結束,童子對他說你的斧子爛了。

等樵夫回到家中,才發現已經過了數十年,這座山也叫做圍棋根庭。

既然來到了這圍棋根庭,自然要品嚐當地特色了。

趁著大家安頓行李的功夫,李贄讓夥計拿來棋盤,拉著蘇澤對弈起來。

【發現地點棋室,可以學習技能“圍棋”,是否學習?】

蘇澤當然選擇學習,然後他lv1的棋藝被李贄下的大敗,一條大龍被困,已經奄奄一息了。

“汝霖能算天軌執行,棋藝卻如此的差,啊哈哈,看來數算也不是無所不能啊!”

蘇澤笑著說道:“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柯姓書生入山見一犬坐於棋盤前,書生見到犬叼起棋子,就坐下來和犬對弈起來。”

“初下,犬不落金邊,不爭銀角,只落中元,書生笑之。”

“再下,柯生大汗淋漓,落子愈慢。”

“等終盤的時候,柯生大龍被斷,落敗於犬。”

“此犬口吐人言,自稱阿爾法犬,遁形無蹤。”

李贄只覺得這故事莫名其妙,但是想到蘇澤寫的那些聊齋故事也都是如此,促狹說道:

“汝霖自比犬呼?哈哈哈。”

蘇澤笑著說道:“怕是不如犬也!”

這時候林德陽過來通報,大家已經整理好了行李。

蘇澤立刻將棋子從棋盤上掃落,喊道:“平局平局!”

李贄嘆息一聲也站起來說道:“汝霖果然熟讀兵書,原來是用的拖延之計。”

【對弈中斷,圍棋技能+5,lv1,5/100】

其實李贄的圍棋水平也就是lv5左右,蘇澤準備買一套棋子上路,等著到南京應該就可以血虐他了。

黃懋沖和趙秉忠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去衢州書院了,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向書院而去。

越是靠近衢州書院,身穿儒衫的讀書人就越多,遠遠的就能看到高高懸掛在書院上的幡子。

“禁海平倭,這字寫的相當好啊!”李贄看著飛舞的字幡,忍不住點評道。

眾人也點頭,這副大字能寫到這個水平,書法上的造詣遠超普通人。

李贄感慨說道:“若論字,恐怕只有汝霖能和此人一較高下了。”

黃懋沖和趙秉忠看向蘇澤,他們沒有見過蘇澤的書法,卻沒想到李贄對他的評價這麼高。

李贄說道:“汝霖的字如亂石鋪街,又有山竹藏於其間,如字如畫,當真是天下獨一份的!”

“這字幡似乎也是走的這條路啊,以畫入字?”

果然浙江也是人物薈萃之地,福建雖然科舉也不錯,但是比起文化底蘊這方面,還是比江浙差了一些。

等到了書院門口,只看到山門開啟,書院支起了涼棚和草蓆,眾多讀書人就這樣席地而坐,蘇澤眾人也是覺得新鮮,他們在福建可沒有見過這樣的文壇盛事。

李贄頗有些激動的說道:

“我在南京國子監的時候,曾經聽說當年陽明先生在衢州講學就是如此,整個浙江的讀書人都在衢州書院邊上結廬而住,每日陽明先生開啟書院大門,書院門口都盤坐在草蓆上,聽講陽明先生的心學之道!”

黃懋沖和趙秉忠都露出嚮往的神色,他們可從沒見過這樣的陣勢。

蘇澤倒是覺得沒什麼,後世一部爆款影片,觀看人數都有上千萬人,論思想傳播古代還是遠遜色現代人的。

不夠這也說明了當年王陽明的個人號召力,也難怪皇帝如此忌憚他,不敢讓他進京城。

一尊活著的聖人,可以說是君王的噩夢了。

周圍的讀書人聽到蘇澤等人的外地口音,自豪的介紹道:“你們是福建來的嗎?”

蘇澤點點頭,這個年輕書生說道:

“諸位來的可真是時候啊,這文會是會試年才會舉行的,你們也是前往南北二京入監的嘛?”

蘇澤等人點頭,這個年輕人知道他們都是舉人,連忙說道:

“浙江衢州府今科舉人範從明,請教諸位兄臺大名。”

“福建延平府蘇澤,也是去年才中的舉人,這位是我們的科場前輩,這兩位是我的同科。”

三人自爆名號後,範從明熱情的說道:“蘇兄、李兄、黃兄、趙兄,這次書院之會不僅僅是我浙江士子的集會,也是歡迎各地士子來切磋,精研學問的,為了的就是傳承陽明先生講學遺風。”

“本次書院之會由我們越中十子的徐文長組織,那字幡就是他寫的。”

眾人抬起頭,再次看到那副飄動的字幡。

眾人都是感慨浙江人文薈萃,但只有蘇澤在盤算這麼大的一尺徐渭的書法作品,後世能拍出什麼樣的高價?

範從明非常的熱情,他的同伴已經在書院內佔了位置,他熱情的邀請四人擠進了書院,這次的位置竟然還算是靠前的,一行人擠在了草蓆上,看著書院中的木臺。

木臺大概是一人高,上面放著兩個破舊的蒲團。

範從明說道:“那是當年陽明先生講學時候坐的蒲團。”

就連平日裡最離經叛道的李贄,都挺直了腰板。

蘇澤暗暗感嘆,果然當一個人成為聖人,他所用的一切都自動聖物化了。

就在這個時候,就看到一名長鬚灰色長衫的中年人登上講臺,他對著眾人團拜了一番後道:

“在下徐渭,應諸位抬愛組織本次文會,本次講學的主題是‘禁海平倭’,諸位對平倭靖海有何獻策,都可以上臺暢所欲言,若是有不同意的,也可以上臺來辯述。”

眾人紛紛鼓掌,這次衢州書院的文會討論的問題都是大家日常討論的話題,又是平倭這種關係到家國的大事,眾人都覺得可以有話說,於是紛紛鼓掌叫好。

徐渭雖然沒有中舉人,但是他在浙江讀書人心中地位超然,即使是胡宗憲這樣的地方大員都敬重他的才華,他直接一屁股坐在蒲團上說道:

“今日就由徐某起個頭,徐某有靖海平倭十策。”

蘇澤側耳聽徐渭的平倭十策,基本上和他在縣試策論上寫的差不多,也就是整飭海防,編練地方團練,加強海防之類的話,對蘇澤來說也沒什麼新意,但是勝在全面。

而且徐渭熟悉浙江地理,對於各地倭情也都有了解,他說的方案可以說是滴水不漏了。

對能夠招降的倭寇進行招撫,剿撫並用,利用倭寇內部矛盾分化瓦解。

徐渭的方法雖然沒什麼新意,但是他這篇《蕩倭十策檄文》,用的是宣戰檄文的體裁,寫的文采飛揚蕩氣迴腸,蘇澤聽了都想要拿起武器衝上前線和倭寇廝殺。

果然一根好的筆桿子能勝十萬兵,光是這篇文章就足以團結浙江的讀書人抗倭了。

後面胡宗憲應該用的就是徐渭的謀劃,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方略進行抗倭的。

這篇《蕩倭十策檄文》,可能也是胡宗憲滅倭政策的宣傳文章。

不過既然是文會辯論,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同意徐渭的檄文,不一會兒,就有一個士子站起來,他擠過人群走上高臺,對徐渭一拜又團拜,開口說道:

“在下紹興府舉人吳雄,倭亂之始在寧波爭貢,朝廷每年花費這麼多經費平倭,東南百姓都不得安寧,還不如重開寧波朝貢,那倭亂自解。”

這個說法立刻點燃了火藥桶,還沒等徐渭反駁,就自然有寧波籍計程車子站出來反對。

這名士子走上臺,大聲斥責道:

“寧波舉人沈揆,吾以為不可!自從國初許倭寇入貢以來,倭人在寧波醞釀事端無數,且倭人貪婪,我大明乃天朝上國,豈能因為區區倭寇屈服開貢?此例一開海疆不寧!”

接下來蘇澤就看到一場高大上的文會,立刻變成了大型網路鍵政線下吵架現場。

寧波和寧波附近的讀書人都站起來反對重開朝貢,反對倭國再入貢,強硬的主張繼續抗倭。

而非寧波籍的讀書人則有一部分支援重開朝貢,用朝廷來撫平倭寇,不要繼續用兵打仗了。

蘇澤看著徐渭嘴角含笑的看著眾人引經據典,大聲辯論到面紅耳赤。

再看看站在高臺邊上,摸著鬍子看著辯論的徐渭。

蘇澤就知道這也在徐渭的計劃之中,這一次文會的主題既然是“禁海平倭”,那就是為了宣傳胡宗憲接下來的抗倭方針的。

而徐渭任由他們辯論,應該就是為了在最後的時候一錘定音,統一整個浙江的抗倭思想。

果然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都不是普通人,史書上對徐渭評價很高,認為他是胡宗憲平倭的謀主。

現在看來應該是這樣了,輿論先行,先確定全浙抗倭的思想,等這次討論完畢,再提重開寧波入貢就是投降主義了。

李贄低聲對蘇澤說道:“汝霖不想上去說兩句嗎?”

李贄知道蘇澤給自己姐夫謀劃了平倭七策,才讓方望海平步青雲,知道他素有韜略,可沒想到蘇澤此時已經站起來了。

範從明驚訝的看著蘇澤,他沒想到外省士子竟然要上臺辯論?

要知道剛剛上臺的,都是浙江有名的讀書人,範從明這種新科舉人只有在下面聽的份兒。

範從明向身邊的黃懋衝說道:“蘇兄在你們福建很有名嗎?”

黃懋衝笑了笑說道:“汝霖兄乃是我們這一科的解元郎。”

原來如此啊!

聽說蘇澤是解元,範從明就明白了,一省的解元都是一省文才精粹,蘇澤想要上臺辯論也是正常了。

但是範從明還是說道:“蘇兄的辯經水平如何?”

黃懋衝想到這一路上蘇澤給眾人講學,和李贄辯論的樣子,立刻說道:“辯才無雙!”

範從明還是有些擔憂的說道:“我浙中士子向來口才了得,怕是蘇兄要吃虧啊。”

範從明只看到蘇澤登上高臺,他的氣勢一下子就變了。

在金色技能【雄辯】的加持下,蘇澤登臺後的魅力達到了14點。

在臺下的時候,範從明還只覺得蘇澤是個風度翩翩的讀書人,但是這麼一登臺,蘇澤的氣度就風貌讓人想到了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儒。

徐渭也疑惑的看著蘇澤,整個浙江有名的讀書人他都見過,怎麼不知道蘇澤這號人物?

這一瞬間,徐渭彷彿看到了自己的老師王畿,王門二代真傳,王陽明的親傳弟子!

蘇澤拱手說道:“在下福建延平府舉人蘇澤,見過諸位兄臺。”

聽到蘇澤是福建人,臺上臺下的浙江士子都喧譁起來。

雖然剛剛寧波籍計程車子和非寧波籍的都要打出狗腦子了,但是蘇澤你一個外省人有什麼資格說話?

如果不是蘇澤氣度了得,怕是已經有人要將他噓下去了。

但是蘇澤對面的那個寧波籍士子直面蘇澤,卻覺得壓力很大,這時候臺下突然有人喊道:

“蘇澤蘇汝霖!是不是寫《牡丹亭》的解元郎?”

“就是寫《聊齋》的那位蘇澤?”

範從明驚訝的說道:“蘇兄就是寫《牡丹亭》的那位?我竟然一時沒想起來!”

黃懋衝問道:“《牡丹亭》在浙江也有傳唱嗎?”

範從明激動的說道:“何止是有傳唱啊,那是風靡滿浙啊!徐文長也盛讚蘇兄是比擬關漢卿的戲曲名家啊!”

一省解元,戲曲名家,讓範從明瞬間變成蘇澤的迷弟,場下不少人也忘記了地域之別。

只聽到蘇澤說道:“《左傳》有云: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徵南海,以屬諸夏。”

“先秦之時,若無楚國諸夏先民之功,我閩浙還是蠻夷之屬。”

這句話說的眾人無言,蘇澤是將浙江福建一起地圖炮了,不過在先秦那個時代他們確實是蠻夷沒錯。

徐渭看向蘇澤,卻不知道他突然說這話什麼意思。

蘇澤說道:“周有分封諸夏教化蠻夷,使我南國歸華夏而江南無南蠻之患,先民們篳路藍縷,方有今日之版圖。”

“今南有倭寇北有俺達,為何不效法諸夏先民,化蠻夷為諸夏?”

場上的寧波籍士子聽到臉色慘白說道:“荒唐!海外諸國都是太祖所冊藩屬國,怎麼能擅加征討?”

蘇澤擲地有聲的說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倭國用華夏之禮則為藩屬,如今卻如禽獸一般侵擾我大明海疆,顯然已出華夏而改為夷狄。”

“諸夏伐夷狄,有何不可?”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末世了善良?不存在

姜清初

獸世:反派都是我養的

是眠羊

何時才會迎來的最終結局

咫楰未有

重生千年世家

雲中彩虹

海賊之開局變身終焉黑龍王

東北烤雞架

雲之羽:徵愛難求

永壽宮熹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