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照明推動啟蒙

只看到兩道金色的光芒閃過,將最後一張藍色的卡牌襯托的黯淡無光。

出金了!

還是雙黃蛋!

蘇澤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兩張金色的卡牌。

【金色被動——軍事理論先驅:系統性的軍事理論,指導軍隊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編寫的軍事書籍,建立近現代軍事體系時,兵法技能+5,對親自教授,累計時間長度超過100個時辰的學員,永久性的魅力+2,滿足累計教學100時辰的學員,其學員的兵法技能+1。】

【金色被動——兵團作戰專家:實踐出真知,在領導超過五千人的大兵團作戰的時候,兵法技能+5,魅力+5】

【藍色被動——後勤建設:在建設軍隊後勤時,兵法技能+2。】

最後一個藍色別動第一個排除,蘇澤在前兩個技能中糾結了起來。

第一個【軍事理論先驅】無疑是一個神技,歷史上大明正處於世界軍事理論發展的交界點。

傳統的名將敘事在這個時代依然有巨大作用,將領的個人能力依然能夠影響戰局。

但是隨著近現代武器的萌芽,軍事理論對於軍隊的影響與日俱增,甚至不亞於指揮官臨場指揮的作用。

將領指揮能力、武器裝備、軍事訓練情況、軍事理論和後勤,都能決定一場戰爭的成敗。

而這個【軍事理論先驅】的被動技能,還有兩個新的效果。

第一個是對蘇澤親自授課超過一百個時辰的學員,可以在他們心中永遠獲得魅力+2的效果,同時還能夠讓自己的學員永久獲得兵法技能+1.

這個效果就相當恐怖了,理論上要比蘇澤一個人的兵法技能+1還要恐怖,因為他可以教授的學徒是沒有上限的。

不過系統也是有限制的,一百個時辰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要不是這個限制,蘇澤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第一個了。

第二個金色技能就是剛正樸實了,領導超過五千人的大兵團作戰,兵法+5,魅力+5.

領兵作戰,特別是在現代通訊技術發明之前,大兵團作戰可以說是兵法中最高難度的明珠。

統領一千人作戰,和統領一萬人作戰,十萬人作戰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兵法lv5的基層校官,只要交代好作戰任務,領導一百人完成一場戰鬥,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一個兵法lv10的軍團指揮官,領導1000人完成一場戰役,只要情報沒問題,一般也都能完成作戰目標。

但是要統領五千人的,就已經是頂尖將領的範圍了,這差不多要lv15的兵法水平,這樣規模的軍隊,蘇澤沒有指揮過,真的領導起來也是力不從心了。

俞大猷和戚繼光應該是超過lv15的,但是具體等級蘇澤並不知道。

而lv20的兵法就是當世名將了,只有歷史上指揮過超大軍團作戰的超一流將領,才能到這個級別。

而白起、項羽、韓信、李世民這些傳奇級別的猛人,應該是超過lv20的存在了。

蘇澤想了想,最後還是咬牙選擇了【兵團作戰專家】這個被動技能。

第一個【軍事理論先驅】雖然華麗,但蘇澤要造反,在關鍵時候只能靠自己。

這也是一個很殘酷的事情,在真正面對最重要戰役的時候,能夠依靠的就只有自己。

項羽的破釜沉舟靠的是自己,官渡之戰中進攻烏巢的是曹操本人,李世民在東都定關中也是靠的自己,朱元璋在鄱陽湖水戰的時候也是親自上陣的。

無他,在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只有自己親自指揮才靠得住。

大明朝雖然腐朽墮落,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蘇澤相信在未來必定也會有這樣的一場關鍵性戰役,他必須要將自己實力提升到更高的級別。

而只要繼續提升【兵法】技能,蘇澤相信不依靠被動技能,也能提升自己的學生的技能。

選擇了【兵團作戰專家】這個被動技能之後,蘇澤將一點自由屬性加在了魅力上。

蘇澤,男性,26歲。

智力:13

力量:11

敏捷:7

魅力:15

蘇澤帶著倭寇俘虜,返回到興化府和戚繼光會師,押送倭寇進入莆田縣城,莆田全縣轟動。

戚繼光驗明劉麻子正身,直接用軍令將他在莆田縣外斬首,首級掛在莆田縣城的城牆上。

另外蘇澤又讓負責軍法的軍官分開審訊,找出劉麻子倭寇群體中,罪大惡極的倭寇十五人。

這些倭寇身上都有人命官司,不僅僅殺過官軍,還虐殺過百姓,屬於罪不容誅的。

這十五人也被吊死在城牆上,也算是警示日後要侵擾莆田縣的倭寇不要胡作非為。

剩餘的倭寇俘虜都被蘇澤要了過去,不過蘇澤也不是白白拿走這些俘虜的,他按照戚家軍的斬獲標準,付給了戚繼光相應的銀子。

大明朝的軍隊和其他朝代軍隊的最大特點,就是士兵晉升的機會很窄。

這也是和大明軍戶制度相關的,因為軍戶制度的世襲性,再加上土木堡之變後,勳貴和武將的地位下降,軍功體系基本上被破壞。

所以從戚繼光訓練戚家軍,就可以看出來古典時代的斬獲軍功體系,已經被更直接的賞金體系取代了。

戚家軍對於斬獲是有嚴格規定的,小隊殺敵的斬獲是整個小隊來分的,也正是靠著賞罰分明的體系,戚家軍才有如此的戰鬥力。

這個體系的主要標準就是銀子,而不是從先秦到漢唐都在使用的軍功爵位體系。

這也是到明末,明軍經常因為欠餉欠賞譁變的原因,在大明軍隊中,普通士兵透過軍功晉升職位和取得官職基本上無望,那士兵只能要求金錢獎勵了。

所以蘇澤用銀子換俘虜,戚繼光自然是同意的。

接下來蘇澤又向戚繼光建議,讓戚繼光派遣一些擅長水戰的軍官和士兵,也去川石島的水師新軍學堂上課,戚繼光也是一口答應下來。

他本來就不擅長海戰,這一次見到了蘇澤指揮作戰的水平,自然是樂意蘇澤幫著他培養水師。

這一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雙方都很滿意,當插著新軍旗幟的運銀車輛進入戚家軍營地,當嶄新的銀幣發到戚家軍士兵的手上,軍營更是歡騰一片。

在蘇澤的提議下,兩軍烹羊宰牛,聯歡一日,這才依依不捨的分開,蘇澤帶領艦隊返回了福州。

雖然冬季到來,更大股的倭寇已經無法順著季風來入侵了,劉麻子是興化府附近殘留的最大一股倭寇,隨著他們的覆滅,東南海域總算是稍微平靜了一些。

只可惜琉球的大船也無法利用季風前往福州了,但是一些小船也能來往貿易,總算是讓福州港恢復了一點元氣。

蘇澤返回福州,再次受到福州上下的熱烈歡迎,劉麻子不僅僅會掠奪興化府,也曾經劫掠過福州地區,如今他授首自然是百姓歡騰。

蘇澤將劉麻子殘餘的二百多手下帶回了川石島,他對著其中一個領頭的問道:

“你之前說,你們本來是泉州附近的捕鯨人,是劉麻子逼迫你們從賊的?”

這個領頭的是劉麻子麾下一名船長,名叫王懋,他在劉麻子團體中名聲不錯,手上沒沾染什麼血腥。

不過蘇澤將他們這些俘虜“買”下來,還是因為他們曾經是捕鯨人這段經歷。

王懋立刻說道:“回將軍,我們村子世世代代都是捕鯨人。”

“胡說八道!國朝禁海,你們怎麼能出海捕京?”

王懋立刻說道:“將軍饒命,小的句句屬實啊!我們王家村靠海,土地貧瘠,所以世代出海捕鯨。”

“那為何從了倭寇?”

王懋說道:“本來我們出海捕鯨,不過是為了點鯨肉鯨油,可從去年開始,官府聽說我們王家村世代捕鯨,讓我們上供龍涎香。”

“天可憐見!我們王家村世代捕鯨,也從沒見過什麼龍涎香。”

聽到王懋這麼說,蘇澤竟然有些愧疚。

其實在大明這個時候,並不知道龍涎香是鯨魚排出來的,以龍涎香為名,就是因為古人認為此香是龍的口水形成的。

但是去年蘇澤告訴陶公公如何搜尋龍涎香,也告訴了陶公公龍涎香是產自於海上巨鯨。

陶公公自然將這個訊息告訴了皇帝,於是就有了官府找到捕鯨人,逼迫他們上貢龍涎香的事情。

王懋沒有察覺到蘇澤微妙的情緒,繼續說道:“官府逼迫的急了,我們王家村也沒辦法,只好投了王麻子。”

王懋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其中內含的心酸和痛苦自然不足倒也。

柳宗元早就有《捕蛇者說》,苛政猛於虎,王家村這種事情,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太多次。

蘇澤也很快調整過來,要進攻龍涎香的是他嘉靖,和我蘇澤有什麼關係。

“你們在哪裡捕鯨?”

王懋說道:“我們從泉州出發,在大員島附近就能見到鯨群。”

大員島附近的鯨群?

蘇澤又問道:“你描述一下你捕的鯨是什麼樣子的?”

王懋立刻說道:“鯨?鯨不就是一個樣子嗎?頭大如瘤,能噴出數丈高的霧柱,聽我爹說他捉過比水師福船還長的巨鯨!”

蘇澤還從沒有見過這樣的鯨魚,他疑惑的問道:“這種鯨魚在大員島附近很多嗎?”

王懋點頭說道:“多啊,鯨魚三兩成群,經常結伴出現在大員島附近,越是靠近岸邊遊的越慢,普通的小船就能追上。”

“只不過追上之後,要用魚叉射入,要在海上追逐日餘,等到鯨力氣耗盡,才能拖到岸邊。”

“這鯨肉其實並不好吃,但是鯨油耐燒,倒是能賣出些價錢,以往我們王家村就靠著捕鯨,倒是也能活下去。”

蘇澤立刻問道:“給你多少人手,多長時間能捕一隻鯨回來?”

做倭寇,王懋在戰場上一觸即潰,蘇澤還沒開炮他就舉起投降。

但是說到了他家世代捕鯨的活計,王懋立刻變得自信滿滿的說道:“只需五十人,半月就能捕到!”

“那我就與你五十人,若是能捕到鯨回來,我可以暫時赦免你們從倭的罪行,安排地方給你們王家村居住!”

蘇澤也不怕王懋逃跑,他的親戚族人都在蘇澤手裡,給他五十人去捕鯨,諒他也不敢逃走。

安排王懋出海,蘇澤有些激動,他怎麼把捕鯨業給忘記了!

也難怪蘇澤忽視這個,在他穿越前那個時代,捕鯨是人人喊打的行業,和殘忍、不人道畫上了等號。

而且鯨魚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其實它們的肉實用價值不高,還會因為鯨魚是終極獵食者,會在血肉中積累各種有害物質。

但是在十六到十八世紀,在石油還沒有廣泛開採使用的年代,鯨,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甚至可以說,十七十八世界美國的興盛,也和捕鯨行業有很大的關係。

鯨魚的肉雖然乏善可陳,但是鯨魚的油可是寶貝。

鯨魚中豐富的油脂,可以用來給機器潤滑,還能製作出肥皂這種非常重要的工業品。

而鯨腦油,更是因為其燃燒沒有異味,燃燒時間長,而成為重要的照明燃料。

蘇澤在穿越前,就有歷史學家將十七十八世紀的思想技術大爆發,歸根於照明技術的發展。

在燃料昂貴,照明的蠟燭價格高的時代,鑿壁偷光就說明了照明的重要性。

在這個時代,只有最富庶的家庭才會奢侈到夜間點蠟燭讀書,窮書生因為用油燈夜裡看書,看壞眼睛的比比皆是。

普通市民也絕對不會奢侈到夜裡點燈看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才是普遍遵循的自然規律。

而廉價照明工具的出現,才造成了廣大平民識字階層,也才有了知識的廣泛傳播。

美國十七世紀的識字率大幅度上升,就是靠著捕鯨業提供的大量鯨油,將城市的夜間點亮,讓平民教育走進千家萬戶。

在南北戰爭之前,捕鯨業也是美國的支柱性產業。

而美國捕鯨業的衰落,則是要到石油取代鯨油,成為主要燃料的時代。

而倭國這樣資源匱乏的國家,一直在二戰中還在捕鯨,鯨油依然是他們戰艦和武器的重要潤滑劑。

倭國一度將整個黃海、南海的鯨魚都捕捉絕跡。

其實王懋說的這種鯨魚,在明代就是廣泛分佈在南海和黃海的露脊鯨,這是一種體型巨大動作緩慢,又很容易捕捉的大型鯨魚,只不過近代已經被倭國捕捉到瀕危了。

鯨油!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撿個男人當相公

酥酥蘿蔔

勇因敢而雄的新書

勇因敢而雄

夫人,鎮國公墜入愛河了

楓小吾

屌絲的故事

心事都在胃裡

我等你溫恕

潤蘇

廢柴世界

小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