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

“東家,這紅茶真的不好賣啊。”

周管事坐在蘇澤對面,嘆息的說道。

蘇澤等到水壺咕嚕嚕的冒泡,將沸水揚入到茶碗中,紅色的茶湯迅速析出,蘇澤又將茶湯分到兩個茶盅中,將其中一個遞給周管事。

這些都是茶園炒制的正山小種,以他現在lv1的“茶道”技能來看,和後世的紅茶口味幾乎沒什麼區別了。

周管事輕輕抿了一口,在他看到這紅茶雖然不及綠茶清香,但也是茶香濃郁,怎麼就是賣不掉呢?

這可把周管事的急壞了,桐木鎮賣不掉,他又讓人帶到南平城內來賣,結果依然是賣不出去。

“東家,我找人打聽了,府衙張推官說我們的紅茶是小人之茶,不是君子之茶,那些準備嚐鮮的大戶都退了訂單。”

周管事的一臉愁容,府衙推官可是他仰望的大人物,聽說這位張推官還是被貶謫的進士老爺。

有了他這“小人之茶”的評語,紅茶想要翻身就難了。

今年是他為蘇澤效力第一年,也想要做出點成績來,卻沒想到出師不利。

“小人之茶?”

蘇澤露出笑容,大明士大夫君子小人之辯都魔怔了,連茶葉都要分君子小人。

不過紅茶確實不適合大明朝上流社會的飲茶習慣倒是真的,只不過蘇澤本來也不準備將紅茶賣給南平縣,他的目標是那些在中國收茶葉的洋人。

過幾天是縣學放假的日子,蘇澤準備去一趟月港,將這批紅茶推銷出去。

不過自己未來老丈人一走,這張推官就說什麼“小人之茶”,看來老丈人看人是極準的。

蘇澤不在意張推官的評價,但如何將大明人不喝的紅茶賣出高價?

蘇澤對周管事的說道:

“你去城裡的漆匠那邊訂購一批精美的茶匣子,花多少錢都可以,記住一定要精美!”

周管事的一臉疑惑,賣不出去的茶葉還要再花錢包裝?東家真的會做生意嗎?

蘇澤又問道:“武夷山有幾家茶園跟著我們做紅茶的?”

周管事老老實實的回道:“有個七八家跟著我們一起做紅茶,其中最大的就是熊家的茶園。”

蘇澤也沒想到熊母竟然也是這麼有魄力的人,他對周管事說道:

“你回去找他們,和他們簽好契書,我們按照正常武夷山茶的市價向他們收購紅茶。”

周管事一驚,自己炒的都砸在手裡,還去收購別人的家的?

這新東家不會是散財童子吧?

蘇澤並不理會周管事的驚愕,而是繼續說道:“另外你和他們簽好契書,以後他們抄出來的紅茶都要優先賣給我們。”

周管事只能領著命令返回了武夷山。

忙完了茶園的事情,蘇澤又去了印刷坊。

姚春如今已經是印刷坊管事的了,五個建陽來的印刷坊師傅跟在他後面學習活字印刷,他又帶了四個本地報童中的學徒。

現在每一期的《拍案驚奇》都不需要姚春親自排版了,交給手下的徒弟去做,姚春最後校對一下就行了。

雖然他是蘇澤的家奴,但是蘇澤對他一家都很不錯,也從來不以奴僕視之。

姚春心中感激,暗暗發誓要將印刷坊的事情做好。

蘇澤來的時候,姚春正在雕版,蘇澤走過去一看,姚春正在一個圓形的鉛筒上刻著字。

蘇澤沒有打擾專心工作的姚春,等他製作完畢後,蘇澤這才問道:“這是什麼?”

這個圓筒中間是圓木,在圓木外層是一圈鉛筒,姚春將字一個個的刻在鉛筒上。

這和活字排版印刷以及雕版印刷都不同。

你說是活字印刷吧,字都是固定在鉛筒上的,你說是雕版印刷吧,又不是在平直木板上雕刻。

姚春看到蘇澤就要跪,蘇澤一把將他拉起來,姚春說道:“東家,這是我發明的印筒。”

“印筒?”

姚春吩咐兩個學徒,將這個雕滿字的圓筒抬到到了一個機器上,這個機器有一個大大的手搖扶手,又有學徒過來給圓筒上塗上油墨,將紙張裝上機器後,姚春開始搖動扶手。

只看到圓筒滾動起來,而紙張也隨著圓筒的滾動開始進紙,文字被印刷到了紙上。

隨著圓筒一圈圈的轉動,一頁一頁的文字就被源源不斷的印刷到了長長的紙軸上。

蘇澤驚訝的看著姚春,每次交給姚春的印刷任務都能很好的完成,蘇澤已經很久沒有印刷坊了。

蘇澤沒想到姚春竟然自己摸索出了印筒印刷的技術,還做到了自動進紙!

“這是你發明的?”

姚春連忙點頭,蘇澤又問道:

“古文觀止就是用印筒印刷的?”

姚春先搖頭,又點頭,他說道:

“一開始是用活字印的,但是每頁都要重新排版太麻煩,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東家,印刷報紙,自然是您的活字印刷術好,但是印書的話,每一頁都要重新排版,其實活字是不如雕板方便的。”

蘇澤點頭,其實木板印刷並不是後人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在印書的時候雕版明顯更方便,只需要將雕板刻好了,印書的時候只要刷上油墨就可以了。

而活字印刷則需要每一頁都重新排版。

“我後來就想,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結合雕板和活字印刷的優點。”

“東家要印書,我就按照雕板的辦法,在鉛筒上刻字,然後在鉛筒上塗上油墨印刷。”

蘇澤問道:“成本呢?”

姚春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若是說成本,自然是活字印刷成本最低了,只需要排版就能印刷,鉛活字就算是磨損了,重鑄就可以了。”

“雕版的成本最高,在木板上刻字要千萬小心,一個字都不能刻錯。而且大塊的木料價格不菲,磨損之後就沒辦法再印了。”

“這鉛筒是在兩者之間,鉛筒不怕刻錯字,刻錯了重新用鉛液蓋上就可以了。鉛筒可以反覆印刷,只要我將古文觀止的鉛筒全部製作出來,就不用像活字印刷那樣每一頁都重新排版了。”

“鉛筒也不是一次性的,若是日後字跡模糊可以重新熔鑄掉鉛筒,然後再做成鉛筒刻字就可以了。”

果然勞動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蘇澤也沒想到姚春這麼快就改進了活字印刷。

蘇澤又發現學徒們將印好的長紙摺疊好,然後抱著摺疊好的紙來到一把大軋刀下,個頭矮小的學徒跳起來抓下軋刀,一刀就將頁邊軋開。兩邊都軋開了之後,一張張紙就分離了出來。

蘇澤指著軋刀問道:“這又是誰的發明?”

姚春說道:“這是我那個報童學徒發明的,那小子聰明伶俐,在街頭賣報的時候也是賣的最好的。”

“麻蛋兒!過來給東家瞧瞧!”

蘇澤看到一個滿臉油墨的半大孩子衝了過來,他臉上有些雀斑,還梳著朝天辮,年紀也就和林良珺差不多。

明明還是小蘿蔔頭,但是剛才蘇澤已經看他在指揮其他學徒做事了。

“這些鉛是哪裡來的?”

姚春說道:“上次我和熊五說了這個想法,聽說胡公公那邊的鉛不值錢,熊五幫我從礦坑拉過來的。”

蘇澤點點頭,他立刻讓姚春召集所有的印刷匠人和學徒,然後當眾表揚了姚春和麻蛋兒。

蘇澤直接獎勵姚春二十兩銀子,又給了麻蛋兒十兩銀子。

蘇澤又宣佈,在印刷坊投入五十兩銀子,設為特殊獎項,獎勵那些改進印刷工藝,提高生產效率的創意發明者。

印刷工和學徒們更加激動了,他們每天都和雕板活字油墨打交道,自然有不少改進工藝的想法。

不過他們都是拿著錢辦事的,也沒有多少工作積極性。

如今蘇澤拿出銀子激勵,而且出手這麼大方,有幾個有想法的印刷工蠢蠢欲動,都憋得改進工藝提高印刷效率。

蘇澤又勉勵了姚春一番,提醒他注意鉛毒,這才從印刷坊離開。

與此同時,官道上。

汪道昆讓人收掉了督學的儀仗,一路上輕車簡從的來到了南平縣。

這一路上還遇到了一個來南平縣買書的商隊,汪道昆乾脆就和商隊一起前往南平。

商隊主人看汪道昆氣度不凡,手下隨從也都是精壯,當他是某個大戶人家貴公子出來遊山玩水的,態度非常的謙恭,對汪道昆的問題有問必答。

“你們去南平買書?是買《拍案驚奇》嗎?”

商隊老闆拿出一期往期的《拍案驚奇》,遞給汪道昆。

紙張是粗糙的生宣,這種紙上寫墨水很容易化開糊成一團,但是報紙上的字卻很清晰。

墨跡飄香,看來是用了特殊的墨。

汪道昆家中是富商,他很快估算出這份報紙的成本確實不高,也難怪可以低價出售大規模印刷的。

翻開報紙,現在《拍案驚奇》的版面已經擴充到六版,格式和內容也固定下來。

第一版是本地新聞,從朝廷到福建府的大事,都有可能被編輯成新聞刊登在上面。

內容來自於府衙縣衙張貼的告示,只不過文字用了更白話的寫法,甚至有的還編成了打油詩和順口溜,更方便百姓傳播。

第二版則是連載的《牡丹亭》,汪道昆失望的翻過去,這一期是一個月前的報紙,這篇戲文他在盜版合集中已經看過了。

第三版是短篇故事兩則,其中一則是蘇澤寫的聊齋,另外一則是南平縣一個讀書人仿照蘇澤的文風投稿的作品,也被林清材選中一併刊登了上去。

汪道昆看完只覺得汗毛直立,蘇澤這篇故事一字沒有正面描寫鬼怪,可是鬼怪卻彷彿站在面前一樣,讓汪道昆直呼過癮。

第四版也是投稿,這是一出摺子戲,有牡丹亭珠玉在前,這篇戲文確實乾癟了一些,但是題材和內容都很新穎,在汪道昆看來也是一篇不錯的作品,也是南平士子投稿。

第五版是一些雜記、笑話、遊記、神話故事和山川地理逸聞,都是一兩百字的小短篇,但是內容生動有趣,汪道昆讀完了化劍閣的逸聞之後,對這座南平縣城外的名跡也產生了遊玩的興致。

最後一版就是廣告了,在熱愛閱讀的汪道昆看來,這些廣告也頗為有趣。

他合上報紙,遞給商隊老闆說道:“果然是好報紙!掌櫃的你們趕到南平就是為了買報紙?”

商隊老闆笑著說道:“當然不是了,如今《拍案驚奇》在臨近的府城都開始同步販賣了,價格也和南平城內一樣,販賣報紙已經沒什麼利潤了。”

“我們這次去,是應本縣相公們的請求,去購買《古文觀止》和《幼學瓊林》的。”

汪道昆也算是讀過很多書了,他從沒有聽過這兩本書,問道:

“這是南平的新書嗎?”

老闆點頭說道:“這《幼學瓊林》是蘇先生新編的蒙學教材,用過的都說好。《古文觀止》和蘇先生和南平縣海教諭一起編的散文集,據說收錄了名家大作五十篇,都是一等一的名家精品,蘇先生還做了註釋和點評,在延平府都賣脫銷了。”

蒙學?散文集?

汪道昆更吃驚了,這蘇澤不過是一個秀才,竟然能編這樣的東西?

別看蒙學書看起來簡單,可是編寫蒙學可是相當困難的工作。

要將知識講的通俗易懂,又要在孩子心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這是教化天下之功!非大儒不得為之!

而文集也是如此,從先秦以來名家散文不計其數,但是能稱得上名篇的可不多。

能從卷帙浩繁的文章中精選出好文,並且做註釋點評,這非是飽學鴻儒不能為之!

要不是蘇澤的《牡丹亭》珠玉在前,汪道昆都覺得這是在蘇澤在騙人了。

“掌櫃的,你手頭上可有這兩本書?”

掌櫃的搖頭說道:“這兩本書在南平之外可是一頁難求,我們這次來南平城也是想碰碰運氣。”

汪道昆回到自己的馬車裡,看了《拍案驚奇》之後,他內心的創作慾望也是暴漲。

人就是這樣,在讀到好故事之後,也忍不住要將自己腦海中的好故事寫出來表達出去。

在這種表達欲的驅使下,汪道昆提起筆寫道:

“第一回,西門慶熱結十兄弟武二郎冷遇親哥嫂。”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學弟那年風華正茂

甜桃夭夭

破碎從組

假設存在

你來歌舞伎區就得給我拜碼頭

在旅行的修圖師

你看你看故人辭

諭子木

穿成女主的渣相公

遠山不遠

重生就是這樣子的

關中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