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案首

等到離開了考院廣場,蘇澤這才對林陳二人說道:“我入圍了。”

林清材露出豔羨的表情,陳朝源也一邊恭喜蘇澤一邊說道:“我僥倖上了副榜。”

這下子林清材更鬱悶了,不過陳朝源倒是沒有太過興奮。

副榜是遞補榜單,後面兩場考試也要參加。

但是進副榜就屬於小組比分落後,小組出線要看前面球隊表現了。

況且陳朝源在副榜上的名次也不靠前,被遞補的機率不大。

所以面對林清材的恭喜,陳朝源也有些意志闌珊,他也不是第一次上副榜了,深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

不過好歹也入了副榜,蘇澤恭喜了陳朝源之後,陳朝源說道:

“第二場縣試在明日卯時,汝霖兄快回去養精蓄銳。”

卯時就是凌晨五點,蘇澤疑惑的問道:“為何這麼早?”

陳朝源嘆息說道:“還不是怕不中計程車子鬧事,第二場也叫做晨試,中午之前就能考完。”

蘇澤也是無語了,由此可見大明朝的官府信用如何了。

固然有科舉考試競爭激烈,士子們都對考中的不服氣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確實科舉舞弊嚴重,縣中的讀書人不信任官府。

其實別說是縣試了,就連會試也是鬧過舞弊案的,比如著名的明初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眾說紛紜,於家書鋪裡也有常有印刷的《南北榜秘辛》的小冊子賣,這種地攤文學頗受歡迎,就是有可能被官府查禁,所以書鋪都是到了傍晚才拿出來賣。

南北榜案是洪武年時候的事情,當時朱元璋以陳三省為主考官,最後會試結果中進士的全部都是南方人。

這引起了北方士人的強烈反對,朱元璋親自審理案件,推翻了南榜的結果,欽點的進士全部都是北方人。

參與此案的主考官,同考官,監考官,陪考官全部獲罪,而上書檢舉的大臣也同樣獲罪,這場明初的科舉弊案,看似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其實還是留下了很大的後遺症。

南北方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從南北榜案之後,朝廷就預設了南北士子的錄取比例。

後來南北相爭,反而給帝國的精英心中劃下了隔閡。

科場弊案的處理結果也是疑點重重,第一次北方一人不取確實是有舞弊,但是朱元璋親判又南方不取一人,其實還是他疑心南方士人在朝廷中勢力太大,所以提拔北方士人的平衡術。

也就是說原本的腐敗問題,最後用政治問題處理了。

這樣的處理結果,固然是平衡了當時的朝廷局勢,可是也加劇了普通讀書人對於科舉公正和嚴肅性的質疑。

皇帝親自判卷的會試結果都是這麼兒戲,後面的科舉考試又有什麼公正性可言呢?

後面幾朝更是科舉舞弊案件頻發,更是加重了普通讀書人的不滿,朝廷的公信力已經喪失,再怎麼做都是錯的。

這之後,主考官提攜同鄉,以鄉人抱團結黨的行為越來越嚴重,這都是明初留下的禍根。

縣試就是沒有公信力,第二場考試都要在天亮前進場,蘇澤也是服了。

返回編輯部,蘇澤開始養精蓄銳。

雖然用了糊名、號牌登記制度,但是有心人已經打探到了第一場考試結果了。

登記考簿的書吏是人,縣衙本身就和篩子一樣,都不需要刻意打聽,訊息就傳出去了。

就算是號稱鎖院的考院內,白知縣也知道了榜首的甲六是蘇澤了。

聽到是蘇澤,白知縣也是非常錯愕。

他本以為蘇澤是答不出來提前交卷的,卻沒想到他答的這麼好。

一想到蘇澤當日在縣學的精妙破題,看來此子還真的有幾分急才。

再拿起考卷,看著內容,白知縣更是覺得欣賞,他將蘇澤的考卷謄抄下來,準備寄給幾個同年同道好好觀摩一下。

知府衙門後宅,方知府也知道了蘇澤是榜一的事情。

一般來說,第一場縣試的第一名,不出意外就是縣試第一。

縣試第一也叫做案首,府試的時候,縣試案首一般都能中試。

這也算是官場潛規則了,你縣試點的第一名,府試都考不過,那不是說明縣試中有水分嗎?

這不等於知府說知縣工作做的不好嗎?

方知府微微點頭,可惜要等到考試結束,才能看到蘇澤的卷子。

若是能考上秀才,也算是勉強合格了。

舉人可以慢慢考嘛,反正自己也身體康健,倒是也不著急。

“把這個訊息送到小姐房裡去,別太刻意。”

貼身書童立刻會意。

當天晚上,方知府的晚餐多了幾道他喜歡的肉菜,飯後還多了一道甜湯。

而彭安又帶著滿滿一個大食盒,送到了蘇澤暫住的地方。

吃著食盒中的食物,蘇澤又看到香囊。

這位方大小姐的廚藝至少是lv10水平,怎麼刺繡女工等級這麼低?

想到對方書法詩詞的造詣,看來是和女工八字不合?

第二天凌晨,林清材陪同兩人來到考院,這一次衛所哨兵的搜檢沒這麼嚴格了,還是按照上次的號牌,蘇澤坐進了甲六的考棚。

此時天還沒亮,書吏開始分發蠟燭。

第二場考試的內容是詔浩表判論,其實就是四種公文寫作。

縣試的要求很低,只要格式正確,內容上不做要求,主要就是考的公文格式。

因為天還沒亮,這場考試又不是五經,大家考試內容都是一樣的,就由縣衙的禮房吏員宣讀考試內容。

內容也很簡單,這次考的是“浩”和“判”。

浩,也通誥。

這次縣試的題目,是《節止酒浩》。

內容很簡單,就是號召百姓珍惜糧食,少用糧食釀酒的朝廷政令。

這個文章算是送分題了,原因很簡單,這是有範文的。

《尚書,周書》中就有一篇《酒浩》,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也是所有讀書人必背的書目。

由此看來,白知縣在第二場考試算是放水了,按照周公的思想寫,套用現在的浩的格式就行了。

蘇澤莞爾一笑,這《酒浩》也是很有意思的。

《酒浩》是中國第一篇禁酒令,除此之外,歷史上一次經典的政治刺殺,也是透過《酒浩》來完成的。

北周權臣宇文護,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初期的權臣。

北周武帝宇文邕為了殺宇文護,就向宇文護說太后最近嗜酒,請宇文護入宮宣讀《酒浩》勸諫太后。

宇文護並不知道刺殺計劃,欣然入宮。還未等讀完,宇文邕用玉笏從後面打他,宇文護倒在地上。侍衛上前將宇文護殺死,一代權臣就這樣命喪皇宮。

你以為的權術,《琅琊榜》以天下圍棋盤,人心為棋子,天羅地網步步緊逼。

實際上的權術,騙進宮裡宰了。

而實際上,前者只見於小說家,後者才是政治鬥爭常態。

康麻子除鰲拜也是這套方案,可見這套方案的實用性。

當然,這也是因為鰲拜不讀書,從宇文護之後,秉政的權臣就很少獨自去後宮,就像是現代黑老大釣魚都要戴頭盔一樣。

蘇澤迅速寫完了《節止酒浩》,然後就是判了。

判,就是判詞。

不過這個題目考的也不是怎麼判案子,而是怎麼寫判決書。

這個格式也是蘇澤突擊訓練過的,案情也是很清楚明晰的,蘇澤迅速寫完了,然後改了錯別字謄抄到了考卷上。

這期間,白知縣也在蘇澤的考棚前轉了一圈,看到蘇澤字跡工整,寫的浩和判也都非常標準,心中也是很滿意。

九點不到,基本上大家都考完了,出了考院就迅速回家。

第二場的批改也很快,第二天就再次貼出紅榜,這次甲六依然在“中”字的中央,前十名的排名都沒有什麼變化。

不過意外的是團案外圈的幾個人被黜落了,也不知道他們是格式不對還是考卷出現了問題,陳朝源竟然遞補進入到了主榜中。

陳朝源欣喜若狂,第三場論考完就是最終名次了,自己還有機會!

彭安再次送來食盒,很快就到了最後一場考試。

最後一場考論,也就是策論。

不過明代的殿試之前都不重策論,所以題目都很簡單,算是走個形勢。

依然是考卷格式和避諱別出問題,基本上排名就定了。

有時候出題的縣令,也會出一些題目,來詢問年輕讀書人的看法。

但是按照明代的規定,不能考實務。

原因很簡單,你知縣是個什麼品級的官員,伱也配問策?

問策是我老朱家才能做的事情,你一個知縣就要問策了,以後還得了?難不成要攝政?

所以明代除了殿試的策論,其餘策論不能談論實事。

不過這種東西,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談實事,那就談歷史好了。

白知縣的題目是《論定宋元倭亂策》。

好吧,現在抗倭不能寫,那就寫宋元的好了。

蘇澤提起筆,寫下一套四平八穩的平倭策。

大體上就是整頓海防這一套的,至於開放海禁這種東西,那屬於祖宗之法,是不能寫的。

本身就是鍵政文章,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可實施性。

比如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今年趙文華上的《條陳海防疏》。

文章自然是寫的極好的,但是內容是啥呢?

一守、二攻、三撫,三策並用,可以取勝。

這就是所謂的正確的廢話。

等到晚明那些大臣動不動就上什麼平遼策,基本上也都是這個套路,反正就是車軲轆話。

就看誰的文采好,誰的文章寫的好,能夠打動皇帝。

蘇澤寫的《平倭策》,也是這樣的正確的廢話。

白知縣巡視考場的時候,也在蘇澤的考棚外停留了一會兒。

蘇澤所寫的《平倭策》內容也是中平,但是文采倒是不錯,還引用了元代平倭的經驗,這已經讓白知縣非常滿意了。

南宋末年就已經有倭寇出沒東南海域了,到了元代愈演愈烈,明初倭寇非常猖獗,當年朱元璋處死大臣,最常用的罪名就是“通倭”。

明初之通倭,類似於漢代的“私藏甲冑”,反正說你有罪就有罪。

等到三場考完,蘇澤只覺得全身都累,縣試還是科舉考試中體力消耗最小的,看來身體不好還考不了科舉。

主榜和副榜總共就只有五十幾份卷子了,白知縣用了半天時間看完,拿出紅筆勾選了蘇澤的卷子。

點下來了案首,又定下了前二十名的次序。

禮房的吏員們拆開糊名,然後開始核對謄抄的卷子和原來的卷子是不是一樣的。

白知縣也親自檢視,這個步驟是怕謄抄錯了考試號,更怕胥吏從中作梗,將考號登記成別人的。

確定無誤之後,再由禮房拿來之前登記的《考用登記簿》,確認考號和考生的名字。

這自然又要核對筆跡,防止出現代考替考的情況,等到一切忙完了之後,就由禮房書吏謄抄到紅紙上。

陳朝源運氣不錯,蘇澤以前也經常和他討論平倭的事情,他策論寫的不錯,進了五十人的縣試透過名單。

包括蘇澤在內五十人,就算是透過縣試考試了,他們的名字和資訊會被統計,登記到《南平縣考簿》上,送到府衙之中。

縣試中除了案首有含金量,其他名次沒太大的意義,不過能透過縣試也是喜事,禮房的書吏幫書們躍躍欲試,接下來就是報喜了。

除了紅榜之外,每一個透過縣試的考生還有一份單獨的榜帖,這算是縣試合格的畢業證書。

案首的榜帖上夾一道紅僉,也就是一道紅紙裁成長條貼在榜帖中央,這叫做僉紅榜帖,是最有含金量的榜帖。

禮房眾人都看著這份僉紅榜帖,蘇澤可是縣裡的名人,產業多出手也大方,他今天中了案首,必然有紅封打賞。

禮房典史也知道手下的心思,縣試報喜也是禮房進項之一,不過這不是鄉試或者進士放榜,縣城裡給不起賞錢的讀書人也多。

禮房典史乾脆拿出竹籤,手下眾書吏開始抓鬮,一個幸運的幫書抽到了蘇澤的榜帖,喜滋滋的衝出去報喜去了。

紅榜張帖,南平縣燃起爆竹,蘇澤看到紅中正中的“蘇澤,長寧衛帖軍戶”。

【縣試奪魁,科舉技能+1000,lv6,2205/3000】

蘇澤還想著怎麼科舉答題不漲經驗的,原來是放榜的時候漲啊。

舒坦了。

蘇澤原本對於案首的位置不在意,但是看來案首能多加經驗?

那府試案首,那就要爭上一爭了。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屬於學生的愛

戀瑩y

白月光總想尋死

偷心犯

俄國蘇維埃革命

光錐之內

咒回:同期她不對勁

媼阮

瘋批美人殺瘋了!!!

浮雲鱗憶

女主只想躺平做阿飄

紫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