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射擊技能

第二天,長寧衛緊急行動起來。

除了一百名衛所正卒之外,上次蘇澤訓練的一百個軍余男丁,也都以團練的名義集合起來。

家老阿公又挑選了一百多個比較強壯的青壯,全部在校場上集合。

站在校場上,蘇澤穿著上一任百戶的棉甲,他手持一把鳥銃,對著眾人說道:“所有人看我的動作,等我演示完畢,二十人為一組,每人射靶三發。”

【發現地點射擊場,可以學習技能“射擊”,是否學習?】

“學習!”

蘇澤一喜,雖然他已經研究出來鳥銃如何射擊,但是有了技能動作就更標準了!

而且射擊可是一個實用技能!又多了一個可以刷的技能!

果然,使用鳥銃射擊的知識進入蘇澤的腦中,這可要比他自己琢磨的那一套規範對了。

蘇澤首先清理引火孔和火藥池,這一步其實是至關重要的,很多鳥銃發射後會有火藥殘留,或者灰燼堵塞引火孔,這也是鳥銃啞火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清理能極大的減少啞彈的機率。

接著蘇澤將磨成細粉的引藥倒火藥池,併合上火藥池的蓋子。引藥是容易燃燒的火藥,作用是引燃發射藥。

下一步從從槍膛倒入發射藥,然後將含在嘴裡的鉛珠塞進槍膛,再將槍管上的通條拿下來,將鉛珠和發射藥壓實。

到了這一步,才算是完成裝填的規範動作。

蘇澤擦了一個額頭上的汗水,這把鳥銃長達一米三,重量也不輕,蘇澤這麼操作下來也是一頭的汗。

終於到了發射的部分了,蘇澤用火摺子點燃了鳥銃的火繩,這火繩是經過特殊處理,可以緩慢的燃燒。

將火繩放在火繩夾上,扣動扳機,火繩落下的同時,迅速開啟火藥池蓋,一股濃煙從槍身上冒出來,然後就是火光迸射驚雷聲響,鉛珠從槍膛飛射出去,擊中了八十步外的一個稻草人型標靶的手臂。

【訓練鳥銃命中,“射擊”技能經驗+1,lv1,1/100】

這精度果然不行,蘇澤瞄準的是草人的胸口,最後都射偏到手臂了。

蘇澤手持鳥銃,回頭看去,長寧衛眾人神色不一。

正卒也是見過鳥銃的,對於鳥銃的火光煙響倒是不害怕,不過他們看到蘇澤能夠一槍命中八十步外草人,對鳥銃的威力有了直觀的瞭解。

八十步,也就是五十米不到的樣子,這是弓箭手要求精度的射擊範圍。

戚繼光練兵的標準,就是弓手能在八十步內三射中二為善射,最低要求是三射中一,如果三射全不中就要受到懲罰。

要知道戚家軍已經是大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之一了,別看一些小說動不動就是百步穿楊,弓箭這個東西的精度也就是這個樣子,大明朝時期的軍隊弓箭射擊訓練嚴重不足,能有這個命中率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且鳥銃的威力其實也不小,被射中的草人被帶走了一大塊稻草,如果射中人體就是一大塊肉沒了。

林默珺陷入到了沉思,也難怪蘇澤堅持要買鳥銃,這鳥銃果然是神兵利器啊!

而且林默珺知道,蘇澤沒有練習過使用鳥銃射擊,命中了八十步外的目標,果然和蘇澤說的一樣,鳥銃手的訓練週期要短於弓箭手,只要有足夠的鳥銃和彈藥,就能迅速訓練出一支鳥銃手的隊伍來。

而普通的長寧衛軍餘,被鳥銃射擊的爆炸聲和煙霧火光嚇了一跳,等看到草人身上的大洞之後,更是用畏懼的眼神看著蘇澤。

“我再演示一遍,等會兒二十人為一組,每人射三發,射中者有獎!”

聽到射中者有獎勵,校場的氣氛這才熱烈了一些,那些畏懼的軍餘青壯也睜大眼睛,仔細看蘇澤射擊。

【校場練兵,“兵法”技能經驗+10,lv3,9/300】

終於升級了,這些日子天天和林默珺討論兵法,又是練兵的,兵法提升到了三級,蘇澤又多了一些練兵的細節知識。

壓下腦海中浮出的知識,蘇澤心無旁騖的重新開始,從清理引火孔和火藥池開始重新準備射擊。

這一次不需要重新點燃火繩了,只需要將火繩重新抽出合適的長度,按下扳機就能引燃射擊。

一聲槍響,這次蘇澤的運氣不錯,鉛彈正中草人的正中心口,打出了一個大洞。

校場上發出歡呼聲,蘇澤又強調了一遍動作規程,這才讓人將鳥銃全部抬上來,命令所有人開始準備射擊。

今天蘇澤來校場,是為了選拔出一批鳥銃手。

加上向張海虎預定的五十把鳥銃,蘇澤希望能夠選出七十名鳥銃手,雖然還是要比鹿大王二百人的鳥銃手少,但是蘇澤相信靠著自己的戰術訓練和戰陣技巧,可以彌補人數上的差距。

每人試射三發,就是為了能選出符合鳥銃手條件的合格兵員出來。

林默珺今天干脆摘了兜帽,只是用面紗捂住口鼻,站在蘇澤身邊一起觀摩士卒們射擊。

雖然蘇澤已經壓低了期待,但是這幫士兵的表現還是讓蘇澤覺得離譜。

這些日子認真聽蘇澤講武的衛所正卒還好,勉強還能完成三次射擊,雖然也經常會出現忘記清理引火孔或者忘記清理槍膛的問題,但是好歹還算是能記得流程。

跟著蘇澤訓練過鴛鴦陣的軍餘稍微差些,主要是經常將步驟弄錯,有個人竟然將發射藥塞進了火藥池,也幸虧蘇澤眼疾手快搶過了他手上的鳥銃,這才沒將這把鳥銃炸了。

最後那一百個沒有經過訓練的長寧衛青壯,表現就非常的無語了。

剛剛蘇澤演示了兩遍,他們基本上都沒記對步驟,甚至蘇澤反覆強調的要用通條壓實鉛彈火藥的步驟,他們也都會忘記做。

還有的大聰明連火繩都忘記點燃,就不停地扣動扳機。

要不是蘇澤的反應快,這些傢伙能把二十支鳥銃都用廢了。

最後蘇澤定下的標準是,三次能發射成功兩次的,就算是入圍鳥銃手的隊伍了,結果是校場上的三百人中,只挑選出了七十人。

這下子蘇澤明白了,為何鳥銃手被劃分到工業時代的軍隊了。

不經過工業化的嚴格紀律性培養,農業時代的兵員是很難完成鳥銃操作的。

這還是練習射擊,有蘇澤在一邊指導看著,如果在戰場上,恐怕還沒射擊這幫人就能把自己給廢了。

鳥銃的全部裝填發射過程走下來,蘇澤也需要三十秒的時間,而表現最好的衛所正卒,折騰了兩分鐘才射出鉛彈。

沒有長期的紀律培養和工業化生產的流程思維,將不識字的農民訓練成鳥銃手,實在是太難了。

也虧得長寧衛幾代百戶都認真操練士兵,長寧衛也有民兵訓練的傳統,才能勉強湊出這七十個鳥銃手的兵源。

這其中正卒就有四十人,二十人是蘇澤訓練的鴛鴦陣軍餘,另外十人是家老阿公召集的長寧衛青壯。

沒有被選入鳥銃手的,則編練成十一人的小隊操練鴛鴦陣,林默珺已經在正卒中推廣鴛鴦陣,進行過多次的操練了。

鴛鴦陣的操練方法,林默珺也記得滾瓜爛熟了,蘇澤將這些人讓給林默珺操練,自己則帶著挑選出來的七十名鳥銃手,來到到了校場的另一端。

蘇澤首先讓人將訓練用的竹槍分發下去。

這些傢伙連鳥銃射擊的步驟還會搞錯,如果讓他們用真的鳥銃練習,恐怕不到一天這二十把鳥銃就都要炸了。

這是蘇澤用木工和石工技能製作的訓練道具。

用竹子當做槍筒,用石塊配重,蘇澤還製作了木質槍托和扳機,用麻繩當做火繩。

這些訓練槍除了不能發射,重量長度和造型都和真的鳥銃一模一樣。

蘇澤讓他們用訓練槍訓練發射的步驟,組建鳥銃手的第一步,自然是能將子彈發射出去。

至於精度這種東西,那還不是這幫新手菜鳥需要考慮的事情。

上午在校場訓練完畢,蘇澤中午吃了一塊麥餅,又匆忙找到了長寧衛的大匠林顯宗。

“顯宗叔,你能造這些部件嗎?”

蘇澤拿著一張紡織機部件的圖紙,遞給林顯宗看。

林顯宗皺眉,蘇澤畫的圖是零件的圖紙,畫的非常詳細,但並沒有整體安裝後的樣子,只是這些零件有些精度要求很高,他的徒弟恐怕都做不好。

這些零件的圖紙整整畫了一張紙,林顯宗造過船,當然見過比這個更復雜的圖紙。

但是這麼多的小零件組合在一起,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林顯宗不愧是大匠,還是從紡輪看出了這個機器的用途。

“這是?織機?”

長寧衛的婦女也會紡紗,織機這個東西在長寧衛也常見。

長寧衛用的,基本上就是黃道婆改造過的手搖織機。

那種織布機林顯宗當然會做,但是蘇澤設計圖的這種複雜織布機,就是林顯宗從沒見過的了。

蘇澤微笑著說道:“顯宗叔,我要十套圖紙上的零件,您能做嗎?”

珍妮紡紗機也是手搖驅動的,其實織布的原理和現在松江府用的手搖紡車是一樣的,區別就是珍妮紡紗機一次性可以用多個紗錠織布,比起一根紗錠織布的手搖紡車速度快了八倍!

這個八倍的意義是巨大的,也就是說蘇澤只要打造十臺珍妮紡紗機,就能抵得上普通紡車八十臺的工作效率,而紡織的一大成本自然就是人工費用了,這臺機器將大大的提高棉紗的織布效率。

而機器生產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隻要掌握了機器,就能掌握生產資料。

這和手工業生產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蘇澤精製鹽,製造白糖,其實嚴格來說只是一種作坊,並不是“工廠”。

對於別人來說,蘇澤精製鹽和糖靠的是所謂“秘方”,他能製造出更純的鹽,更白的糖,靠的是關鍵的幾項“手藝”。

特別是精製鹽的最後一步去苦味的方法,說出去並不複雜,任何人都可以跟風製造。

這也是為什麼蘇澤至今,精製鹽和冰糖結晶的步驟都親力親為,這倒不是不信任長寧衛的人,而是一旦這些“秘方”說出去了,別的人就可以很快追上,那精鹽和精糖的價格就不會這麼高了,利潤就會立刻下降。

實際上也是如此,在宋應星身處的明末,白糖的價格就已經只是普通黑砂糖的一倍而已了,已經不是嘉靖年間這種十倍暴利了。

鹽之所以還能維持高價,這是因為官府壟斷的原因。

但是機器不同。

機器是生產資料,有了紡織機,蘇澤可以放心的建造棉紗工廠,放心的讓長寧衛的人參與到了工廠生產中來。

工廠就是天然的壁壘,不偷走一臺紡織機,別人就無法仿製出紡織機,生產資料就掌握在蘇澤手上。

只要保證工廠安全,那織布廠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帶來利潤,而不用擔心技術洩露的問題。

蘇澤交給林顯宗製造的圖紙,只是一部分零件的圖紙,也不是紡織機的全部零件,關鍵的飛梭和齒輪都是蘇澤自己製造的。

而長寧衛織布的婦人,蘇澤也不擔心她們能記下紡織機的結構,這些字都不認識的婦人,又怎麼向外人精準的描述機器的結構呢?

蘇澤不由的感慨,這就是為什麼明清有手工業,卻無法出現工業化的原因。

作坊的生產,靠的是秘而不宣的秘方,賺的是勞動力的錢,就算是工坊主來說,工坊規模的擴大意味著需要更多人手,但是更多人手只能帶來單倍的利潤,卻有成倍的管理成本提升。

像是林顯宗這樣的木匠,他的工坊靠的是徒弟和家人,再增加人手反而更不好管理,賺的錢不一定比維持現在這個規模更多。

但是工廠就不一樣了,紡織機帶來的是八倍的效率提升,也就意味著多一個工人,就近乎於八倍的利潤,這樣瘋狂的利潤下,才有了工業化的大規模擴張。

工坊和工廠只相差一個字,所帶來的生產關係變革卻是天翻地覆的。

不過蘇澤也不是穿越到大明來做資本家的。

其實長寧衛的社會,更像是一個報團取暖的自治小社會。

蘇澤打算在長寧衛辦一家紡織合作社,組織長寧衛的婦女參加進來,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

這樣自己只需要按照正常棉布進價收購布匹,就能在長寧衛發展出一個新的產業。

如今蘇澤也已經想通了,光靠自己一個人,是無法完成自己的事業的,必須要先團結身邊的人,也就是長寧衛的百姓。

織布廠雖然利潤可觀,但是和鑄炮廠和制銃廠比起來又不算什麼了。

最重要的還是槍桿子,要不然長寧衛發展的越好,就是越是別人眼中的肥羊。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熔岩崩落

北冥海的一隻閒坤

靈氣復甦之最強修仙者

南宮清川

冬天不再冷

逆行小女人

滿與滿滿

我還是洗洗睡吧

雪中一點紅

瑞德rd

鄉影城夢

莊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