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縣衙

蘇澤這才想起來,如今還是大明朝,《古文觀止》還沒成書,《岳陽樓記》這篇文章其實流傳並不廣。

大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讀書人最推崇的是宋學,朱元璋將理學推崇為官方學術後,宋代學術研究蓬勃發展,也連帶著宋代文學得到了廣泛傳播。

不過時人最喜歡的還是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和三蘇的文章,然後就是理學家二程和朱熹的文章,對於范仲淹這種大宋前期的文人並不關注。

到了大明朝中期,特別是經過“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後,大明朝廷的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震動,也帶來了一股強烈的反思思潮。

這時候作為官方學術的理學,以及宋代文學受到了強烈的批評,同時產生的復古思潮,開始厭棄宋學、宋文,開始提倡古文。

文學界提出了“天地再闢,日月為朗”的古文風潮,反對“宋元流弊”,文人士大夫又產生了兩派,分別是推崇漢唐文學的漢唐古文派,另外一派則是推崇先秦散文的先秦古文派。

等到了正德年,心學席捲天下,成為和理學並立的“顯學”之後,王陽明本身也推崇古文,反對宋代文學,宋代文學更是被整個文人圈子厭惡。

而范仲淹,就是被宋學連累的倒黴人物。

他在推崇宋學的時候,因為後面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和三蘇的文章太厲害,始終得不到重視。

等到大明朝開始反對宋學的時候,范仲淹又因為是宋人,更是沒人印刷他的文集。

一直等到清代《古文觀止》風靡全國的時候,《岳陽樓記》這才火了,清光緒年間大修岳陽樓,這之後就是著名的文化遺蹟。

海瑞盯著蘇澤說道:“你可記得全文?”

蘇澤點點頭說道:“教諭要聽?”

海瑞停下腳步說道:“能背多少背多少!”

蘇澤看著馬路上人來人往,不過看到海瑞一臉認真的樣子,只能忍著羞恥開始背誦: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岳陽樓記》說長也不長,總共只有三百六十八字。

當年本科的時候,蘇澤曾經窮遊過岳陽樓,那時候岳陽樓景區的政策是背下《岳陽樓記》,就可以免門票登樓,蘇澤對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記憶深刻,背誦的抑揚頓挫。

海瑞也聽得如痴如醉,當聽到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後,海瑞更是忍不住讚歎道:

“不愧是得諡文正的範希文!真乃雄文也!”

等到蘇澤背誦完畢,海瑞立刻拉著他說道:“走!回縣學背給我聽!我要將此文抄下來!”

蘇澤似笑非笑的問道:“海教諭,您不辭職了?”

海瑞微微一愣,接著從袖子裡掏出辭呈,當場就將辭呈撕成兩半說道:

“范文正公都說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海某又怎麼能因為一時譭譽就棄縣學不顧?”

海瑞想起來蘇澤還要去縣衙遞送保書,立刻說道:“我們先去縣衙,等你將保書送上去就回縣學!”

看到海瑞這幅急匆匆的樣子,蘇澤心中發笑,不過能勸說海瑞不辭官,蘇澤還是很高興的。

林顯揚遠遠的跟在後面,也不知道蘇澤到底和這位海教諭說了什麼,對方一會兒手舞足蹈一會兒情緒激昂。

林顯揚只覺得這位阿澤兄弟真的有本事,和海瑞這樣的當官的都能談得來,果然讀書人就是厲害啊!

不知不覺的,三人終於來到了縣衙。

延平府衙和南平縣衙分別在縣城大街的東西兩端,大明朝的縣衙門都是標準的制式建築物。

縣衙對面是旌善亭,這個亭子是用來表彰南平縣的好人好事的。

在旌善亭的側面則是申明亭,這個亭子的作用是“張貼榜文”和“申明教化”,會在亭子裡貼上朝廷和州府縣的最新政策,也會將縣內發生的惡行張貼其上,算是縣衙的宣傳長廊。

緊挨著縣衙的是寄遞鋪,這就是傳遞和接受公文的快遞中心。

縣衙的正門也是戟門的樣式,因為海瑞穿著官服,守門的衙役沒敢為難一行人,直接將三人放了進去。

林顯揚跟在蘇澤身後,心情愉悅的說道:“要不是海大人,光是進門就要花上幾百文錢了。”

蘇澤看了看門口身材微胖的衙役,俗話說小鬼難纏,這縣衙的看門小鬼就是最難纏的。

三人步入第二道門,這就是縣衙的儀門,從儀門之後就是縣衙的辦公區域了,林顯揚連忙低下頭,只是低頭跟在海瑞身後走。

進了儀門,兩邊是左右五排十間房屋,可以看到身穿皂色服侍的吏員和公人服飾的差役進出其間。

海瑞指著這些屋子說道:“這些是架閣庫、承發司、吏房、兵房、戶房、刑房、禮房、工房、皂房和渠房,你將保書交到禮房就可以了,就在右手邊第四排的屋子。”

蘇澤向海瑞道謝,正準備去禮房的時候,林顯揚拉住他,塞給他一塊碎銀子。

蘇澤愣了一下,還是將碎銀子塞進手心裡。

禮房就是一個長方形的磚頭房子,蘇澤進去之後,就看到一張供奉孔子的香案,香案兩側放著一排長桌子,有吏員坐在桌子後,懶散的聊著天。

蘇澤一進來,吏員的目光放在他的身上,蘇澤將保書逃出來說道:

“在下長寧衛蘇澤,準備參加明年縣試,是來送保書的。”

一個老花眼花白鬍子的老吏喊道:“來這邊!”

蘇澤按著保書過去,這個老吏抽出保書,幾乎將臉貼在保書上,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看起來。

蘇澤有些緊張起來,只看到這老吏突然說道:“這保人所籤的字跡潦草,發回去重籤!”

蘇澤看到這老吏眼睛中閃爍的光芒,連忙將碎銀子放在桌子上。

這個老吏也不避諱,直接用手掂量了一下碎銀子的重量,又拿到眼前看了成色,這才說道:

“念你往返長寧衛路途遙遠,這字跡也不是不可辨認,這就算了吧。”

說完這些,老吏拿出一本清冊說道:“在這《考選舉用簿》上登記姓名和籍貫就行了。”

蘇澤連忙登記上自己的名字,只聽到耳邊響起了系統的聲音:

【發現地點“縣衙”,可以學習技能“行賄”,是否學習?】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不要擋住路人甲種田

雲野臥柳

精神病戀愛錄

木子酒

九千歲的小哭包

許玖年

自在魔主

茄汁會館

雪凡情深

乾煸大紅椒

農家有女福澤綿綿

木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