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

對於暹羅的使者,蘇澤的態度並不是非常熱情。

內閣中,內閣諸大臣正在聽著沈一貫介紹東南亞的情況。

在東南興起的諸多事務中,被大都督命名為“外交”的這件事,越發的被東南官府的上層看重。

可是各項工作中,唯獨外交這個東西最難大規模培養人才。

原因也是很簡單,歷史上名臣將相無數,但是外交家也就那麼寥寥幾個。

從張騫到蘇武,傅介子和班超,往後能夠算得上外交家的大臣實在是太少了。

甚至對海外事務有所瞭解的官員都不多。

前明的鄭和下西洋,原本建立了一套朝貢體系,但是後面的明廷已經無力維持這種朝貢體系,甚至因為倭國爭貢而引起了幾十年的倭亂。

東南的外交工作可以說是從零開始,而沈一貫就是這個體系的建立者。

如今中亞有興盛之勢的莫臥兒帝國,統治者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後代,無論是突厥人還是蒙古人,都是中原絞肉場競爭失敗的流放者。

“吸納這些泰族的,就是高棉帝國。”

莫臥兒帝國的軍事制度猛安謀剋制度,也是從中原的宋朝時期的金國契丹人創立,又被突厥人學去傳到了中亞,成為了莫臥兒帝國的基本軍事制度。

“其實暹羅人最早也是從我們中原被擠出去的西南夷,他們自稱為泰族,其實就是如今我們西南地區也存在的傣族。”

眾人都是飽讀詩書的人,用耶律大石的西遼來舉例子,眾人立刻就明白了,原來這些暹羅人是在中原這個養蠱場競爭的失敗者啊!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比如安南就是這樣的,明明國土不算大,而且內部還經常分裂,但是經常鎮壓著東南亞喘不動氣來。

“無論是泰族還是傣人,他們因為中原的漢文明強盛,被擠壓到了東南亞地區,如果打一個比喻的話,這些泰族就像是宋代的時候,被驅趕到中亞的契丹人。”

“暹羅是一個非常識時務的國家。”

“歷史上的高棉非常的強盛,泰族學習高棉的制度,又保證了自己作為‘野蠻人’的戰鬥,在高棉逐漸腐化墮落後,泰族就吸納了一些高棉帝國的遺產,建立了如今的暹羅。”

“當年金國強盛的時候,滅到了遼國,剩餘的契丹人進入中亞,很快這些強壯的契丹人帶來了逐鹿中原時候學會的文化,他們本身又很具有戰鬥力,於是被中亞地區的君主們所僱傭,成為附屬小國。”

“但是這些契丹人很快就反過來吞併了那些吸納他們的西域小國,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統治了中亞很長一段時間。”

沈一貫面對一眾大佬,不慌不忙的說道:

“諸位大人,你們問暹羅人和緬國人的性格為何如此不同,那就要說一說暹羅人的由來了。”

而且大都督還有意向,要讓所有年輕官員中有能力的都派到外國去鍛鍊一下,很明顯這是將外交工作當做升級高階官員的必要鍛鍊過程了。

沈一貫又說道:

“在高棉強盛的時候,他們給高棉提供士兵和糧食,換取高棉的庇護。”

所以眾大臣沒有人輕視沈一貫這個年輕的行人司主司,因為大都督對沈一貫的評獎是儲相之才,也就是能夠升任未來宰相的人才。

“西邊的天竺一旦強盛,他們也會立刻前去朝貢,請求這些天竺王公賜婚。”

“甚至他們對死對頭緬國也低過頭,做過稱臣納貢的事情,對安南也是同樣如此。”

“當年前明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暹羅也是最早臣服朝貢的國家之一。”

“屬下看來,這應該是泰族民族性的問題,泰族善於在夾縫中生存,懂得如何對待強國。”

這時候申時行皺眉說道:

“暹羅如此的靈活,和暹羅相鄰的緬國為什麼這麼好戰?”

眾人看向沈一貫,《民族決定論》,這是沈一貫近日來總結自己在外的經驗,寫出了一本描繪各國各族民族性格的書。

顯然申時行是讀過這本書,所以才向沈一貫發問的。

東南亞四個主要國家,安南已經成為東南外省,高棉率先臣服,甚至連自己未來國主的冊立權力都讓給了東南。

暹羅也第一時間派出使者,態度非常恭順。

唯獨緬國。

先是收留在西南作亂的麓川政權餘孽,還不斷在西南地區煽風點火。

緬國人還挑釁安南,趁著安南內亂侵佔了安南不少領土。

對高棉也是非常的逼迫,擄走了高棉王室的男丁,想要冊立高棉國主來控制高棉。

和暹羅人也是不對付,兩國經常爆發戰爭。

緬國就是經常四面開戰,內部也是爭鬥不休,緬族和內部其他民族經常互相仇殺,可以說是好戰到了極點。

眾人都微微點頭,如果用民族決定論,怎麼解釋相鄰的暹羅和緬國,在對外政策如此巨大的差異?

沈一貫不慌不忙的說道:

“正是因為民族決定論,所以兩國才如此不同。”

“之前說了,暹羅人是從西南遷出去的泰族,緬國也同樣是中原競爭的淘汰者,但是他們是從藏地南遷的緬人。”

“暹羅和緬國相近,但是他們的語言和文字完全不同,文化上差異也極大。”

“實際上,暹羅人和緬國境內的撣人才是同族,他們其實都是泰族人。”

“緬國的語言更接近於漢藏語言,和暹羅人是不同的語系。”

“文化上,泰人在東南亞分佈更廣,他們積極吸收高棉文化,也和高棉文化融合,東南亞說暹羅語的民族很多。”

“緬國則死守自己的語言,不願意吸收融合,所以總是用征服者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國家,從不吸納別人的文明。”

“結果就是緬國周圍都是敵人,必須要窮兵黷武緬族才能興盛,國內主體民族又自卑又自傲,經常懷疑內部其他民族要造反,連當年合作的撣族都要屠殺。”

“而暹羅則是身段靈活,對於強國不吝嗇投降,也很少因為利益之外的原因,和其他國家開戰。”

徐渭連連點頭,他問道:

“說了這麼多,沈行人建議如何對待暹羅使者?”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者澤川

愛吃開胃羹的李郎

我的前半生我的趣味童年

南少林惠空北少林惠通

那隻旅行蛙崽

洛歲戎

年華一刀

君笑齡

我有一面青銅鏡,可通修仙世界

望生煙

沒人相信我們會結婚

晚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