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眼鏡生產廠

眼鏡生產廠最重要的是技術工。

短時間內,顧清菱不可能培養出那麼多技術工,她就採辦了老辦法——批次生產。

把眼鏡生產拆分成好幾個不同的作坊,每個作坊負責不同的環節。那麼每一個作坊並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技術,他們只要反覆熟悉自己當前這個環節的技術,爭取早日達成“熟練工”,也就沒問題了。

眼鏡是匠人工坊的柴師傅弄出來的, 顧清菱讓柴師傅丟下手裡的活,先幫忙把眼鏡生產廠的生產裝置給搞出來,順便再幫她培訓一些工人。

顧清菱心知,京城不比金陵,不是她一呼百應的地方,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她就讓李文崇買了一批下人,又從陪嫁的隊伍當中挑了幾個有經驗的工人,讓他們負責帶隊。

眼鏡工廠還沒修好, 眼鏡生產廠已經先擁有了一批“員工”。

這批工人被顧清菱安排在了李文崇某個在京城的莊子裡,柴師傅接了眼鏡生產廠裝置的活以後,就帶著一幫徒弟和助手搬了進來。

很快,一個月過去,培訓初見成效。

柴師傅也終於將眼鏡生產的裝置給弄了出來。

顧清菱接到訊息時,十分驚喜,連忙通知了李文崇,兩人一同前往郊區。

“東家,你看,這就是我設計出來的yd0019號,它……”巴拉巴拉,柴師傅就是一串介紹。

有的顧清菱能聽懂,有的超出顧清菱所學專業範圍,完全聽不懂。

可即使如此,她見柴師傅一臉興奮的樣子, 也沒有打擊他,而是笑眯眯地點著頭,時不時“嗯”一聲。

等柴師傅介紹完, 還笑著夸人家幹得不錯,沒想到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搞了這麼大一個發明創造,不錯不錯,她給他請功。

柴師傅笑:“東家,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主要是大家配合得好。而且,之前我們已經突破了齒輪的技術,剛好可以用在眼鏡生產裝置上……”

又是一堆專業述語。

別的李文崇沒聽懂,但是他聽懂了一件事——那就是,有了這裝置,每天眼鏡的產量能夠翻好幾倍。

之前眼鏡生產,要從製作玻璃開始,而玻璃製作對火候、材料配比以及工人的熟練度要求極高,要不然很容易做出“廢玻璃”。

雖然廢玻璃也能做成器皿,銷售給低收入人群,可是眼鏡不同, 眼鏡對玻璃製作工藝要求極高。

要求一高, 那麼人工成本就高,每日的產量就會變得低下。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擁有這樣的技術。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柴師傅設計出這種生產裝置以後,中間很多繁瑣、重複且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步驟就可以省下來,交給裝置和一般工人去做。

而對於接下來要求比較高,可能需要手工打磨的部份,則可以安排眼力比較好的把“合格”產品挑出來,交給專業的師傅打磨。

不合格的,則可以用來做別的東西。

如此,這種眼鏡打磨師傅就能省下很多時間,專注做一件事情了。

當他專注的同時,他的製作工藝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其他學徒想要學習,也會變得輕鬆許多——畢竟反覆重複一件事情,可比反覆重複幾件事情容易多了,這就有點像賣油翁的故事了。

賣油翁之所以能夠將油倒進那麼小的孔中,不就是因為他天天倒油給練出來的?

當你練到一定程度,就神乎其神了。

柴師傅介紹完以後,就喊了管事過來,讓管事安排人試給顧清菱、李文崇夫妻二人看。

柴師傅只管技術,其他方面不管,全部交給了殷管事。

殷管事是顧清菱手裡的老人,在調教員工這一塊特別有一手,這次顧清菱上京時除了帶了柴師傅這樣的技術人員外,也帶了像殷管事這樣的人事管理的人才。

果然,沒一會兒殷管事就將人給安排好了。

顧清菱、李文崇跟著殷師傅走了一圈流程,發現果然像柴師傅所說的那樣,用上裝置以後,眼鏡的製作工藝簡單了不少。

李文崇既驚訝,又震撼,他似乎有些明白,為什麼顧清菱那麼看中工匠了。

這還只是生產眼鏡,若是放在別的東西上面……

比如說灌鋼法、生產武器等,那到時候,不管是製作工藝和效率,豈不是能更上一層樓了?

當李文崇避著人對顧清菱提出這種想法,顧清菱笑了起來:“你才發現啊?”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你這麼重視工匠的原因?”

顧清菱點頭:“這只是眼鏡廠,一個個例,但如果將這些東西延長到各行各業,若各行各業都有這樣的工匠研究,一心提升工藝和效率,那麼你可以想像一下,幾年,十幾年,或者幾十年以後,那個行業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遠的不說,你看看房地產業就知道了,婁清的金字招牌房屋建築坊的技術革新,是不是改變了所有人的居住環境?”

李文崇回想了一下水泥出現以後,給建築行業以及其他相關行業所帶來的影響。

影響自然是巨大的,水泥使建築成本變低,那麼將會有更多老百姓住進新房。

畢竟相較於木材,沙石等物更加難得,也更加牢固,可以住很長時間。

除此之外,最明顯的,大概就是道路的變化。

之前修長道路,需要挖山填石,尋找各種合適的石頭。尤其是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幹道,為了那些石塊,不知道費了多少功夫。

人力、財力、時間,各種成本算在一起,幾乎是天價。

但有了水泥就不一樣,尤是婁清還搞出了一種專門修路的“9號水泥”,修出來的路更加牢固耐用,即使是八匹馬的馬車拖著重物經過,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所以,在某些用來跑貨的主幹道,一般採用的都是金字招牌房屋建築坊的9號水泥。

9號水泥的出現,節約的不只是人力、財力成本,還有時間成本。

原本需要好幾年才能修好的路,因為有了水泥,短短半年時間就能搞定。

明光帝已經計劃在三年內實現京城水泥化規劃,五年內實現在明王朝主要城邑水泥化規劃,爭取十年內讓天下百姓都享受到水泥道路所帶來的福廕。

當道路變得更加好走後,方便的不只是商人和老百姓,還有驛站——政令上通下達,八方訊息匯於京中。

尤其是戰爭時期,更能快速的傳遞訊息,方便中央做出決策。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城棄妃

流蘇

時光與你,燦若星空

神遊太虛

讓開我開始秀了!

木星223

我為什麼這麼強?多死幾次就好了

斧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