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菱問道:“可它們為什麼要埋10厘米?不可以埋深一點,或者淺一點嗎?而且還要擺在灘塗,不能埋在更幹,或者更溼的地方嗎?它們是夏秋繁殖,為什麼不選擇在冬天?為什麼冬天我們看不到幼蟲,只有春天看得到……”

一連丟擲好幾個問題,大家紛紛開動腦筋,七嘴八舌地回答起來。

大家都是上過農學課的,都知道動物跟植物一樣,都是需要環境、溫度、溼度,甚至是太陽等物。

哪一樣東西的缺失,都有可能導致植物無法生長,或者死亡。

動物呢?

雖然稍微有點不一樣,但某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因為不管是深了,還是淺了,卵就沒辦法孵化。”

“灘塗是不是因為溼度比較合適?太乾的地方,缺水,太溼了,孵化不出。”

“有沒有可能是冬天太冷了,天暖和了以後才孵化?剛好,母雞孵蛋不也是因為母雞呆在容裡面,蛋才暖和嗎?”

……

相較於其他人,姚九爺看過專門的《昆蟲觀察日記》,對蝗蟲的瞭解比大家深多了。

對於蝗蟲的生活環境,繁殖所需要的條件,再清楚不過。

姚九爺眼睛發亮地說道:“就跟在母雞孵蛋的時候老打斷它一樣,一冷一熱,冷熱交替,蛋很快變成死蛋,孵不出小雞。蝗蟲卵也一樣,只要我們破壞了它的孵化環境,蝗蟲卵就沒辦法孵化了。”

“就算沒辦法全部破壞掉,即使只是破壞其中的一部分,那也是大功一件。”二十二皇子李正見著了希望,開心地說道,“蝗蟲會成災,是因為它們的數量很多,所以我們在它們孵化的時候就已經解決掉了一部分,絕對是大功一件。”

“就算有一部分孵化出來了,旁邊沒有適合它們吃的糧食,還能餓死一批。就算餓不死,把它們餓瘦了,讓它們沒力氣飛那麼遠也行。”

……

後面的話,不用顧清菱引導,便有人接了上去。

“蝗蟲是卵的時候,我們破壞了它們的孵化環境,等它們孵化了沒有吃的,等它們再長大一些,又遇到了一大批天敵……我就不信了,這樣弄,它們還能成災了?”

“肯定成不了了,這一環一環的,除非它們的命特別硬,否則不可能一直活著。動物界的優勝劣汰可是很殘酷的。”

“那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每個環節,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

緊接著,他們就開始往板子上填上了屬於他們的“滅蝗計劃”。

第一階段,破壞蝗蟲卵的生長環境。

雖然沒有得到100%確定,但從溫度、溼度等影響到動植物生長條件來看,他們可以透過翻地、改灘塗為水塘等方式,破壞灘塗原有的地理特殊,從而達到破壞蝗蟲孵化環境的目的。

第二階段,蝗蟲成功孵化(幼蟲到成蟲)階段。

前面講了,蝗蟲的成長離不開食物。當它們還小的時候,飛不到那麼遠,那麼可以在附近減少它們可食用的植物種類,改種它們不吃的植物。

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結果,蝗蟲不吃大豆、苜蓿、果樹和其他林木,這些都是可以參考的範圍。

第三階段,蝗蟲順利成長(未成蝗災前)階段。

蝗蟲已經長大,能飛了,但還飛不太遠。此時可以利用蝗蟲的天敵,青蛙、鳥類等動物消滅它們。

其中雞鴨屬於可控範圍,可以鼓勵蝗蟲起源和多發區域大量養殖。

……

板子,一點點被填滿,漸漸有了它原本應該有的樣子。

顧清菱看了看板子,又看了看認真討論地他們,臉上露出了笑容。

顧清菱自然知道蝗災有多麼可怕。

在原主的記憶中,可是曾經經歷過那樣的黑暗時光,只不過她一副大家小姐,世家夫人,更多的只是“聽說”,而不是親眼目睹。

原主也曾損贈物品,想要幫助那些災民,也曾向老天爺祈求,希望災難快點過去……

這個時代的人不是不想解決蝗災的問題,只是他們一直沒有找到方法罷了。

顧清菱擁有著上輩子的記憶,她知道她的國家是怎麼防治蝗災的。

從生物防治、農業防治到化學防治,各種手段。

她想把那些先進的思念和科學的理念帶到這個世界來。

但她也知道,憑她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她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

與此同時,她也需要給這些東西找一個合理的“來源”。

書,成了她最好的選擇。

因此,她培養了大量的編書人,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書坊,自己的書店……直接打造出一條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她需要將這條產業鏈完整地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此她才能輸出她想要的東西。

其中,《昆蟲觀察日記》、《農學奇談》便是其中之一。

現在姚九爺和皇子皇孫們所學到的關於昆蟲的知識,尤其是關於蝗蟲的各個知識點,有一部分是顧清菱提供的,有一部分則是顧清菱組織編書人、農學家們透過觀察記錄、實驗得出的。

她知道,這些書走向市場以後,肯定沒有那些四書五經,名家傳記受讀書人觀察。

指不定跟某些三流的書混在一起,成了大家手裡的“雜書”。

可就算如此又如何?

即使書裡的內容看起來再無聊,再奇葩,再不值得一觀,可顧清菱相信,世界那麼大,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會注意到裡面的內容,從而會想辦法去求證,看裡面說的是不是真的。

只要有人想去求證,那麼……

她還怕他們找不到蝗災防治辦嗎?

她沒有直接告訴他們,應該怎麼防治蝗災,可你看看,現在不就有人已經在開始“整理”了嗎?

只不過顧清菱沒想到的是,牽頭的人會是姚九爺、二十二皇子李正、大皇孫李安等人。

有些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天底下,還有誰有像他們這樣接近自己的思想理念,更能接受這些書裡的內容?

花了好幾天時間,姚九爺他們才終於將這塊板子給弄好了。

弄出來以後,他們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不知道他們整理出來的內容是不是對的,不知道整理出來的“滅蝗計劃”是否可行。但他們想,既然整理出來了,那就登報,讓天下人一起討論。

天底下那麼多聰明人,他們就不相信了,還解決不了一個小小的蝗災?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收後期神級反派,吊打主角

山巒連綿

大明極品假太監

今朝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