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諸子百家初養成

縱橫派也不差。

否則他們也沒辦法周遊天下,到處“舌戰群儒”。

即使沒有現成的地也沒關係,反正他們現在也還沒有那麼多學生,大家一起擠擠,先把課程開起來也成。

諸子百家合作,很快劃分好了教室,接著就是挑人。

墨家、公輸家、農家的人他們沒動,但書香院的其他人就不管了,誰看上了,誰能把人忽悠過來,誰就是他們各自學派的學生。

特別是魔法學院的,伏俊才被兵家要了過去,他兄長伏良弼被縱橫家要了,還有巢凱安、潘玉軒二人也被縱橫家給要了,梅紹輝這個膽小的居然進了醫家學院……

姚安玲拜了歐玉宇為師後,也拜見了縱橫家的各位師叔們,便跟在歐玉宇身邊學習了。

除此外,姚九爺也是各家學派爭搶之一。

皇子皇孫們沒人敢隨便動手,到不是不眼饞,比如兵家就特別眼饞二十二皇子李正,覺得這傢伙未來是個為兵為將的人才,但他不是皇子嘛,皇位爭奪戰還在,他們不敢。

萬一搶就是站隊,那多麻煩?

諸子百家好不容易有了出路,他們只想著安安穩穩發展自己的學派,根本不想摻和皇位之戰。

姚九爺不是皇子皇孫,卻又是崇親王的養子,背景極大,本人又聰慧有佳,所以諸子百家才會想要爭搶。

一是為才,二是為抱大腿。

顧清菱雖好,但他們心裡也清楚,崇親王妃年齡不小了,不知道還能支援他們幾年。

但姚九爺就不一樣了,他背靠崇親王府,又與諸位皇子關係極好,妥妥的粗大腿接班人啊,不搶他搶誰?

不管他以後站哪個學派,都是諸子百家的幸事。

姚九爺對公輸家、墨家以及縱橫家頗為感興趣,因為《博物志報》的關係,對地理學院也十分有好感,還推薦了幾個人才給他們。

這幾個學院也是重點爭搶物件。

還有人妒忌歐玉宇:“你都把姚四小姐搶過去了,這位姚九爺就別搶了,留給我們。要不然都被你搶走了,多不公平?”

“那不行,人才誰也不嫌少,誰搶到就是誰的,各憑本事。”

“歐玉宇,你別太過份了,小心我挖你牆角。”儒家有人站了出來。

歐玉宇笑著說道:“行啊,你們要是能挖,那是你們的本事。”

諸子百家規模初成,未來的京城大學城漸漸也有了它應有的樣貌。

之前明光帝給顧清菱批的那塊地完全不夠用,後來他們又協商了一下,京城這邊只有那麼大,人也滿了,不可能往這邊發展,那不如將書香院另一個方向的小縣城囊括進來,直接劃入“大學城”吧。

剛好,諸子百家那麼多學院,不可能只擠在一個地方,需要需要活動空間的,比如兵家,人家一個跑馬場都要極廣的地,肯定是要往“地廣人稀”的地方跑。

其次音樂學院各種樂器,整天吵死人了,也要把他們挪到一邊去。

地理學院想要建一個大一點的沙盤,也可能是幾個,地盤不夠大的話,無法讓學生們“實地學習”,所以也要場地大。

醫家學院表示,我們神醫谷本來就大,人多勢眾,這地方小了根本不夠呆。

而且,醫家學院還要建一個實習用的醫館——咱不能光學不實踐吧?

正好,實習醫館一來可以讓他們實踐,二來價值便宜,也能惠民。

其他知道真相,完全不想去的學生們:“……”

不,謝謝,我們不想當實驗小白鼠!

……

諸子百家一開口,顧清菱才發現,其實每一個都有傲脾氣,都想要儘可能大的地盤。

還好李文崇足夠受寵,她也拿出了不少東西跟明光帝轉換,要不然就他們提的這些要求,都不夠明光帝“天子一怒”的。

為了不引起明光帝的忌諱,顧清菱也乾脆,各個學院安排護衛,不是退伍老兵,就是明光帝想要安插的自己人,儘量將各個學院的動靜放在明光帝眼皮子底下。

當然了,事關科研技術的東西,那就需要稍微藏一藏,只有他們這些上層人物知道,下面的就不必要告之了。

有了諸子百家的加入,大學城建得也更快了。

公輸家、墨家出了不少力,他們改進了建築材料,同時也改進了建築工具。

就是水泥都實驗出了好幾種進階板,和水泥的攪拌機,平整路面的“推土機”,他們把泥青都給弄出來了。

別問顧清菱是怎麼弄出來的,她自己都懵:“你們這是把石油給煉了?”

發動機還沒搞好,石油的各種工用就已經被他們先弄出來了,最明顯的就是現在大家使用的筆已經進化出了更多的分類——圓珠筆、水筆、墨炭筆、簽字筆……

花樣比顧清菱上輩子都多,各種顏色的,各種材料的,還有相對應的各種紙製。

有一些特殊的筆,還只能在特殊的紙上面用,換一種就寫不出來,讓人以為這筆壞了。

顧清菱:“……”

你們到底是在做科學研究,還是在研究間諜學問?

別問,問就是上交給明光帝,讓這位老大自己處理。對能外公佈的發明就對外公佈,不能公佈的就記入“暗名錄”,採取非公開式的獎勵。

公輸菡的代號還沒用上,別人倒先用上了。

那位叫墨盒的,顧清菱非常懷疑,這傢伙上輩子是不是幹間諜的出身,要不然這輩子怎麼就喜歡往這上面鑽呢?

明光帝喜歡,顧清菱也不反對,也就隨便他弄了。

相較於這些,顧清菱個人覺得,地理學院貢獻的好幾座礦產才是真正的寶貝。

鐵礦、銀礦、煤礦……

似乎就沒有地理大師找不到的。也是這個時候,顧清菱才知道,原來地理大師溥元武是諸子百家傳人之一,難怪他對這塊研究這麼深。

金雅珺是另一個相近的地理傳人,叫“金地理”。

《山海經》本來就是一部地理介紹,只不過在傳承的過程中斷了代,很多地名都換掉了,再加同山河變遷,也就跟現在的地理對不上了。

地理大師溥元武祖上曾想翻譯《山海經》,結果幾代人努力都沒翻譯出來,到了溥元武手裡,他覺得這東西害人,直接拋開,準備用自己的腳重新丈量大地。

《大明水經注》的編攢者田高格跟諸子百家無甚關係,但他是集大成者,被諸子百家敬佩著,相見恨晚。

至於還在周邊國家遊蕩著的地理大師姚學林,還沒見著人,只有幾封書信和資料,其他一根不知。

不過諸子百家擔心他的安然,拜託顧清菱看顧。

顧清菱需要他們說?

她派出的金元寶商隊、福東來商隊可不是吃素的,帶上了大明發明出來的最先進的武器——寧願查不到東西,也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來。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空投箱一時爽,一直開一直爽

一書成神

天人亂舞

丁與丁尋

從網劇殺到影視圈,成為頂級導演

照月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