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巨浪來襲

辦公室裡。

陳念滿意地看著手裡的報告,開口對一旁的李想說道:

“這手病毒讓他們玩的,真的玩出花兒來了。”

“讓我來向,估計怎麼都想不出來,他們會用這樣的方式,達成對工業設施的破壞。”

“這簡直是技術和社工的完美結合,如果真的能成功的話,這次的攻擊,一定能載入人類資訊攻防戰爭的史冊。”

“實在是太有趣了我第一次覺得,幹這種事情,那也是有樂趣在裡面的。”

聽到陳唸的話,李想好奇地問道:

“所以到底有多有意思?說說看?”

這當然不是他第一次在陳唸的臉上看到這樣的表情,他還記得,當初王建成拿出玉井ai的時候,他的反應也差不多。

但仔細算起來,其實次數真的不多。

“這就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了.”

陳念向後靠倒在椅子上,他瞪著眼睛看向天花板,思索了足足有五分鐘,把整個過程在腦子裡重新過了一遍,組織好語言之後,才開口說道:

“首先,要理解他們是怎麼發起進攻的,我們要知道,臺中電,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發電站。”

“我也不跟你賣關子了——拋開其他所有的因素不說,臺中電有一個最明確的標籤,那就是,它是一個超臨界火力發電站。”

“超臨界發電站?什麼意思?”

陳念重新坐直了身子,隨後隨手扯過一張紙,開始給李想介紹超臨界電站的概念。

“所謂的‘超臨界’,指的是鍋爐產生的蒸汽的壓力和溫度條件。”

“咱們都知道,水蒸氣迴圈中是有一個熱力學狀態的臨界點的,在這種狀態下,液態水和氣態水之間沒有明顯區別。”

“水在高於 mpa的壓力和 374°c溫度下會達到臨界狀態,簡單來說,在這種狀態下不需要額外的熱量來將水轉化為蒸汽。”

“超臨界火力發電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熱力迴圈的效率可以達到 40%到 42%之間,而相對的,亞臨界發電廠迴圈的效率僅為 36%到 37%。”

“所以,超臨界狀態發電算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但相對的,它對技術和裝置的要求也會更高。”

“目前來講,世界上通用程度最高的,就是阿爾斯通解決方案。”

“這套解決方案使用的是gigatop系列水氫氫冷卻式發電機,這是他們專門為燃煤電廠打造的發電機系列產品。”

“這種發電機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性,那就是,它的定子繞組是水冷的,但轉子和定子鐵芯卻是直接使用氫冷.”

“等會兒,氫冷?用氫氣直接冷卻嗎?”

李想下意識地打斷了陳唸的話,開口問道。

“沒錯,氫冷。”

“但問題是,在火電站使用氫冷,這風險是不是太高了?”

陳念搖了搖頭,回答道:

“沒有太高的風險,發電機組部分是完全隔絕於火源和氧氣的,一般不會出意外。而且,相比於普通的乾燥氣體冷卻,它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人們不得不忽略掉它暗藏的風險。”

“氫氣的熱傳遞效率是乾燥空氣的14倍,並且,隨著壓力的上升,它的冷卻效能還會繼續上升。”

“同時,氫氣的密度極低,帶來的是極為優越的低風阻效能。”

“根據測算,使用氫冷的發電機組,在其他條件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效率可以上升2%到3%——這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幅度了。”

“明白了。”

李想點了點頭,略微思考之後說道: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它的氫冷系統?”

“我隨便猜猜啊-——他們是想要升高溫度,突破超臨界狀態,來引發氫氣的爆炸?”

“那怎麼可能!”

陳念有些好笑地搖了搖頭,解釋道:

“我剛才已經說了,這套機組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正常操作、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它根本沒有發生事故的可能。”

“但是,你要注意我說的‘前提’,那就是,正常操作。”

“在這裡,我們還要引入一個常識,那就是,任何一套發電機組,都是需要清理和維護的。”

“而對gigatop進行維護,工人就必須進入到發電機組內部-——也就是說,他們有可能會與冷卻用的氫氣發生直接接觸。”

“不過,在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會在關閉氫氣發生器、確定氫氣密度達到標準之後,再執行清理作業。”

“但一切都會有意外”

“如果,在工人進入機組內部時,冷卻用的氫氣並沒有排除乾淨呢?”

“明白了。”

李想恍然大悟。

“你們真正要控制的,是內部的氫氣發生器,讓它持續產出氫氣?”

“那怎麼可能!”

陳念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氫氣發生器是核心裝置中的核心裝置,想要攻擊它,難度恐怕比直接送人進去扔炸彈還困難。”

“他們要攻擊的,是氫氣感測器。”

“修改氫氣感測器的資料,讓技術人員接收到錯誤資訊。”

“在這種情況下,充二氧化碳、排氫、注入空氣的工序會完全紊亂。”

“等他們進入到機組之後,哪怕僅僅是一個小小的電火花,都可能引起劇烈的爆炸。”

“而這個電火花,甚至不需要是工人自己引發的.”

說到這裡,李想的腦中終於有了“一次意外”的完整圖景。

而在看清這個圖景之後,他也不得不像陳念一樣,感嘆於己方技術人員那驚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他們不僅僅需要對火電站的工作方式有足夠的瞭解,還必須能找到其中殺傷力最大的漏洞。

難怪陳念說這是社工手段和技術手段的完美結合——社工的漏洞,加上技術的漏洞,這還不夠完美嗎?

“太厲害了.”

李想不由得感嘆道。

“所以是誰想出來的?是個人才啊!”

“我不知道。”

陳念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不過我估計,伱要去找到具體是誰的功勞,那是很難的。”

“這一類天才的想法,往往就誕生於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之中。”

“可以說,參與了這個專案的每一個人,都是天才.”

“確實如此。”

李想鄭重點頭。

而在他心裡,卻已經開始期待了

而與此同時,calt內,巨浪-3專案組作戰指揮部。

朱學軍的臉上滿是長期超負荷工作留下來的縱橫的溝壑和烏青的印記,但她的眼神卻是從未有過的明亮和堅定。

就在剛剛,她收到了巨浪-3專案的最新報告。

根據前期df-41專案的成果,巨浪-3潛射戰略導彈專案取得了重大進展。

包括氣動、戰鬥部功能、引信與戰鬥部配合、空氣動力等等環節在內的地面測試全部完成,最後一次彈頭氣動外形最佳化結束,運載分系統、地面裝置分系統、導彈武器系統測試也全部圓滿結束,甚至連最困難的電磁相容測試,也以超乎想象的效率達成了預期目標。

而這也就意味著,這枚從陸基改為海基的戰略導彈,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地面測試環節。

下一步,就要對它進行飛行測試,去檢驗總體技術方案、檢驗各分系統的配合情況了。

按照朱學軍的經驗,國內的所有導彈專案,只要是能進行到這一步的,基本上都沒有出過太大問題。

如果是以相對激進的態度去評價,甚至可以說,這枚導彈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專案取得階段性勝利了。

站在指揮室的大屏前,朱學軍最後一次看向了報告中最新的效能引數。

在新型高燃衝壓發動機、新型冷卻系統、新型燃料的加持下,哪怕尺寸較陸基版本的df-41縮水了不少,但這麼導彈的預期射程仍然達到了恐怖的13000公里。

也就意味著,它無論從地球上任何一片大洋發射,都能對美方本土形成有效打擊。

而在打擊能力方面,它與df-41並沒有任何差異。

同樣可以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同樣可以一次性對外投擲120枚每枚爆炸當量相當於30萬噸tnt的分導式核彈頭,同樣可以保證打擊精度在100米範圍內。

一句話總結,這枚導彈的尺寸縮小了,但威力卻沒有絲毫降低。

跟df-41一樣,它是真正的“國之重器”。

它的誕生,標誌著核反擊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標誌著從陸基威懾時代,正式進入了陸、海、空三位一體時代。

朱學軍長長舒了一口氣,隨後,她轉過身,面向作戰室裡仍然在埋頭工作的眾人,開口說道:

“各位。”

會議室裡的眾人抬起頭,一齊看向了站在前方的朱學軍。

“我剛剛收到報告,巨浪-3實驗1號彈體,已經完成了全部地面試驗。”

“實驗結果,完全達到預期專案目標。”

“好!!”

她的話音剛一落下,作戰室裡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哪怕是剛剛還萎靡不振地趴在桌前休息的研究員,此刻也激動地佔了起來,臉上浮現出略顯病態的潮紅的顏色。

他們等待這一刻太久了雖然只是階段性勝利,但不得不說,它同樣是一次舉足輕重的勝利。

所有人都在互相擊掌、互相擁抱,也有人在吹噓著自己小組給這個專案做出的貢獻。

這算是一點小小的、讓人會心一笑,卻不會引來任何反感的虛榮心-——或者說,其實也是一種認同感的體現。

朱學軍放任著眾人難得的放肆,她只是滿臉微笑地站在那裡,靜靜地等待場面安靜下來。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甚至還沒等到她準備的那幾句祝賀的、鼓舞人心的話語說完,整個場面就迅速地安靜了下去。

在短暫地慶祝之後,他們重新又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幾乎是沒有任何停滯,又投入到了他們的工作中。

這一幕有些突兀,如果放在其他地方的話,甚至可以說有些詭異的尷尬。

可落在朱學軍的眼裡,卻讓她的眼眶都不由得有些溼潤。

是的,他們並不願意停下腳步。

這就像是一場馬拉松,當他們看到自己終點的旗幟、看到自己的身後再無他人的時候,興奮是必然的,可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更加艱苦卓絕的衝刺了。

朱學軍默默地張了張嘴,她想要說些什麼,卻全部嚥了下去。

最終,她只給大家留下了平平淡淡的一句話:

“今天早點下班,好好休息。”

隨後,她轉身離開了作戰室,帶頭走向了回家的方向。

幾天之後,在長達數月的壓抑之後,一條經過層層稽核、層層討論之後的訊息,如同驚雷一般,炸開在所有人的耳邊。

巨浪-3潛射戰略導彈完成全部地面實驗,正式轉入空中實驗過程。

在未來,現役094級核潛艇將全面換裝巨浪-3,以取代現役的巨浪-2導彈。

這條新聞所隱含的寓意不言而喻,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刻,它就如同一聲貫穿長空的號角,也如同一面被揮舞在最前線的旗幟。

它的出現是不合理的-——因為按照一般的流程,這類戰略級武器,甚至有可能在投入現役兩三年之後,才會被逐步公開。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合理,它才顯得意義非凡。

當它以這種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時,所有人都知道,局勢將要發生鉅變了。

反攻,將要打響了。

巨浪-3所掀起的巨浪,已經逐漸成型。

而第一波衝擊,將在東經125度的海面上興起。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殺戮,殭屍修仙錄

11路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