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情報收集結果

“你在說什麼?華夏方面把南島的治安船給扣了?”

角樓辦公室裡,鮑勃猛地從辦公桌後跳了起來,看他那架勢,如果不是辦公桌攔著,他恐怕就要直接跳到助理面前,揪著他的衣領質問了。

“這麼嚴重的事情,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通知?”

看著他的神情,助理有些無奈地回答道:

“事實上,我們已經在事發第一時間通知了.距離他們的治安船被扣押,到現在也沒有超過一個小時。”

“不,這不是第一時間!”

鮑勃煩躁地揮了揮手,繼續說道:

“我的意思是,在決定要將漁船送還、甚至還要用治安船護送的第一時間,他們就應該向我們通報情況!”

“他們理應預知到這個計劃的危險性,連我們都暫緩計劃了,他們為什麼還要去挑釁?”

“.也許他們的初衷並不是挑釁,他們只是想在當前的局勢下,用這樣的方式去維持平衡。”

“但很顯然,辜寬敏耍了點小聰明,而他玩砸了。”

聽到這裡,鮑勃嘆了口氣,隨即又咬牙切齒地說道:

“我早就說了,我們應該扶一個更強硬、更聰明的人物上臺。”

“我很看好尤溪澗,可國會那幫姥爺,就跟提前進入了老年痴呆時期一樣,居然跟辜寬敏那樣80歲的老頭共情了。”

“我真怕有一天,我們這個國家也會被這樣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人統治,那就是真的完蛋了.”

“我想不會的。”

助理沉穩地搖了搖頭,回答道:

“至少目前,我們的領導層,還是很年輕的。”

“不好說。我已經老了,而我的朋友們,同樣也已經老了。”

“我們還能撐幾年?但相對的,他們的隊伍卻越來越年輕,也越來越大膽”

鮑勃的聲音逐漸低了下去,沉默片刻之後,他才恍然回過神來,隨後繼續說道:

“算了,這個話題不再討論。”

“我們在短時間內無法將其解決,那就只能當它沒有發生。”

“現在,我們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搞清楚對方金屬氫的具體存量,對於這件事情,我們有進展嗎?”

“有。”

助理連忙點頭,隨後攤開手裡的檔案,對鮑勃說道:

“根據前期收集到的情報,綜合原材料消耗、備件消耗、電力及其他能源消耗、以及研究人員工作時長、裝置工作時長資料來推斷,對方當前金屬氫材料的生產仍然困於實驗室階段,單日產量不會超過30千克。”

“這比我們最開始預估的數量要少的多,威脅本來已經大大降低了”

“本來?”

鮑勃敏銳地察覺到了對方話裡的關鍵點。

“是的,本來。”

“但我們可以說是很幸運的,透過前期一名外圍情報員,於西材研所建立了聯絡。”

“從某個內部人員口中,我們得到了一條資訊:華夏對金屬氫的研究,很可能並不是從當初公開計劃時開始的。”

“相反,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製備流程,甚至有可能已經進行過長達兩年以上的實驗室製備工作了。”

“所以,按照單個實驗室日500克左右的平均產量來計算,我們估計,他們當前的金屬氫炸藥存量甚至有可能已經超過了20噸。”

“20噸?這怎麼可能?”

鮑勃驚訝地叫了起來:

“一個實驗室單日只能生產500克左右,也就意味著一年最多200千克,你是要告訴我,他們調動了100個實驗室進行秘密生產嗎?”

“不。”

助理搖了搖頭,隨即向鮑勃展示了一張照片。

“這是間諜衛星在西北某地區拍攝到的新增地下設施,在很久以前,我們就疑惑於對方在這裡新建基地的用途。”

“現在看來,這裡水源豐富,電力設施完備,並且在附近河流上還新建了多級電站,很有可能就與金屬氫合成有關。”

“但這仍然有可能是對方故意放出的虛假情報。”

鮑勃謹慎地說道。

“當然有可能,但目前來講,可能性不高。”

“我們獲取的並非直接情報,而是有關對方倉庫使用的資訊-——根據驗證,對方確實在此前啟用了數個新的爆炸品倉庫,這些倉庫中出庫的運輸車輛與calt來往密切,應該是在給各型戰略導彈更換裝藥。”

聽到這裡,哪怕是再多疑的鮑勃,也不得不點頭。

他雖然不是專業的情報人員,但他也知道,間接資訊的可信度,往往比直接資訊更高。

“20噸金屬氫還好,如果按照前期估算的毀傷威力來計算,距離警戒線倒是還有一段距離。”

“但他們的產業正在高速發展-——很顯然,之所以引入各個研究所,目的不是擴大產能,而是迅速實現技術擴散。”

“也許最多再過兩個月,他們所持有的金屬氫數量,就足以突破我方必須進行核反擊的安全線了。”

“到那個時候,他們的威懾,就算正式成型了。”

助理的眼神裡藏著掩飾不住的憂慮,鮑勃沉默地思索著,在心裡默默換算著金屬氫和核燃料的爆炸效率。

目前來講,核彈中核燃料的利用率普遍是在30%左右,按照核彈大致相當於1:15000的當量、金屬氫大致1:20的當量來計算,對方只需要60噸金屬氫炸藥,就能達到己方的警戒線。

——

這還是在對方直接使用金屬氫作為原材料的前提下,如果進一步發展,將金屬氫作為氫彈初級起爆物呢?

沒法再想下去了。

“所以,我們還剩多久時間?”

鮑勃開口問道:

“最多6個月,最短3個月。”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必須要拿出一個應對方案來。”

助理的話說的有些含糊,但鮑勃對此卻心領神會。

這意味著,這裡的事情要徹底解決,就必須是在三個月之內。

——

而所謂的“徹底解決”,跟己方此前的目標又發生了衝突。

己方恐怕不能再試圖用這個泥潭去拖住對方了,只要動起手來,就必須果斷、迅速地解決問題。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很難置身事外了。

這絕不是一個容易做出決定的策略。

思索良久好,鮑勃開口說道:

“通知那邊吧,我們需要組織緊急會議,重新審視策略。”

“局勢變了.我們已經開始失去主動權了。”

“想要達到目的,就必須想辦法,把主動權,重新奪回來!”

陳念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審視著最新的任務進度資訊。

無偵-9已經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巨浪-3空中測試完成,馬上就要進入發射試驗。

難度不大的導彈艇專案早已結束,yj-21h在獲得成功之後,也基本可以宣佈研發過程終結。

目前來講,短期專案中難度最大、最為複雜的就只有096專案,但就在今天早上,他收到了一條來自甘肅武威的訊息:

第一套釷基熔鹽反應堆已經完成實驗了,運轉狀態良好,熱效率超專案預期5%,輸出功率幾乎達到了在役核潛艇反應堆的兩倍以上,毫無疑問地大獲成功。

這也就意味著,096專案最困難的動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下一步,就只剩下生產、組裝環節了。

在沒有材料關隘的前提下,這個過程顯然不會有太大難度,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

從陳唸的視角來看,需要他介入的專案基本已經全部完結-——或許096a下水之前,他還需要負責少量技術稽核、工藝設計的工作,但這部分工作不可能佔用他太多的時間。

所以,不可避免的,陳念又開始琢磨起新專案了。

由於前期專案衝刺過程中不計代價地使用源點去解決緊要問題,在過去的數月時間裡,實際上他積累到的淨源點數量並不算多。

從最開始的四百點,截止到現在,也不過剛剛突破了800點而已。

要是讓剛剛接觸系統的他看到這個數字,恐怕他會樂得直接從椅子上跳起來,可放到當前的環境下,你別說,這點東西還真就不怎麼夠花的。

原因無他,這個世界的技術基礎已經快要被榨乾了。

越是脫離當前時間線上技術基礎的技術,所需要消耗的源點數量就越多。

以前陳念要的是什麼?

別人已經造過的四代機、基於已知原理、已知技術下的“大船”、由諸多新技術縫合而來的戰略轟炸機

這些東西伱不能說它不先進,但是,它確實沒有超越絕大多數人的認知。

而現在呢?現在陳念要的是什麼?

金屬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要的是,一旦出現,就能徹底改變整個世界的東西。

這種東西的源點消耗要是不高,從邏輯上也不可能說得通了。

想到這裡,陳念嘆了一口氣。

他沒法去怪罪系統太小氣,也只好在有限的資源下,儘可能地將其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了。

不過,談到“發揮最大價值”這個問題,他不免又有些迷茫。

糧食?能源?交通?

無從下手。

思索良久之後,陳念還是拿起了電話,通知陳果,給下午的星火核心小組例會,上報了一個新的議題。

技術的歸技術,戰略的歸戰略,這是陳念摸索出來的,最節省時間的工作方法。

到了下午,他準時參加了核心組的例會,而在一系列略顯枯燥無味的進度報告、預算報告之後,也終於輪到了他的議題。

下一步技術發展規劃問題。

陳念首先發表了引導發言,隨後,核心組的眾人立刻展開了討論。

——

事實上,他們等這個議題也等了很久了。

一旦陳念主動申報議題,那基本也就意味著,又會有新一批的技術,將要誕生在這個世界上。

在座大部分都是搞科研的,有幾個能不為此興奮?

一箇中年男人從座位上佔了起來,他是航天工業方面的代表葉倍健,在此之前,星火小組的專案從頭到尾,跟航天強相關的只有一個高燃衝壓發動機,專案雖然勉強也能算相關,但對航天大方向來說,作用還是太小了。

所以,他的發言,也帶有很強的“叫苦”的意味。

“.這個問題我老葉就不跟你們客氣了,先搶答了。”

“我認為,我國在航空領域的技術必須要儘快提上來,因為相比其他行業、其他領域,實際上到目前為止,航天已經算是我們的一塊短板了。”

“雖然在載人航天領域,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比起我們所想要達到的目標,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

“空間站怎麼辦?探月計劃怎麼辦?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怎麼辦?”

“這些東西,每一個都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但矛盾的是,投入在這些專案上的資源實在是太少了——勤儉節約鬧革命是對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警惕一些不好的思維。”

“比如,有些通知認為,航天太過好高騖遠、費效比太低,但我想說,我們確實已經到了,需要去好高騖遠的時候了”

聽到他的話,會議室裡的眾人紛紛點頭。

事實上,航天這快短板在近兩年確實越發顯眼,尤其是華夏與美方關係惡化之後,美方已經透過提前獲批的沃爾夫條款徹底封鎖了華夏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哪怕是後續爭取到進入空間站俄國分段的機會,其在科研上能發揮的作用也極為有限。

再加上gps系統至今還牢牢掌握在美國人手裡,這對我方始終是一個大問題,甚至有很多人說,北斗不組網成功,我們就永遠打不過美國。

所以,葉倍健有這樣的訴求,也屬於正常情況。

——

當然,他的訴求合理,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就會立刻贊同。

在他的話音落下之後,坐在前排的陳飛雲立刻舉手說道:

“航天事業要搞,這一點我是同意的。”

“但問題是,搞到什麼程度,優先順序怎麼安排,這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跟各位不一樣,我不是技術領域的專家,但我從全域性角度來考慮,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還不是航天,而是計算機。”

“未來在各個科研領域,我們對計算機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強,對算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應當大力發展超算,確保不會因為這方面的差距,導致後續的科研無法進行.”

陳飛雲的話還沒有說完,會議室中立刻有人站出來反對道:

“那照你這樣說,我反倒覺得,應該要搞大型粒子對撞機,這東西對前沿物理的發展太重要了.”

“粒子對撞機遠沒有核聚變重要,先搞核聚變吧。”

“搞核聚變我贊同,在這方面我們的技術基礎比較強,畢竟金屬氫已經出來了”

眾人的討論越發激烈,而陳念只是在一旁默默地聽著。

他知道,這場討論終歸是會有結果的。

只不過,需要更多的時間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殭屍:隨手作符,九叔竟然要拜師?

提筆話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