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無法拒絕的條件

在胡書銘對阿巴德發出警告兩小時之後,季風的車隊暢通無阻地透過了辛卡特。

一場驚心動魄危機消弭於無形,在看到軍艦的那一刻,季風的眼淚近乎都流了下來。

——

當然,真的流淚的人不在少數,負責接待和維持秩序的官兵沒有經驗,甚至勸都勸不過來。

甚至還有人跪在地上朝軍艦磕頭,怎麼拉都不起來。

原本感人肺腑場面一時增添了幾分喜劇色彩,坐鎮指揮的胡書銘也是哭笑不得,只好命令陸戰隊官兵前出兩百米警戒,以防意外發生。

不過,被嚇破了膽的革命陣線也不敢再搞什麼小動作了,直到所有撤離人員被安置到微山湖號上,港口都仍然是風平浪靜。

微山湖號的甲板上,眾人興奮地走來走去、拍照留念,而胡書銘則跟季風站在一邊,向他了解喀土穆最新的情況。

“.目前來講,下一批我們會有840多人要撤過來,其中包括咱們的使館工作人員。”

“路線我已經提供過去了,包括一路上的注意事項、需要準備的檔案材料也已經說明。”

“理論上來說,只要喀土穆那邊不發生重大變故,撤離都不會有問題。”

“現在咱們要考慮的,就是從蘇丹港撤離的事情了。”

“這個你不用擔心。”

胡書銘擺手說道。

“從蘇丹港到吉布提海上距離也就一千多公里,一天的時間就能跑完了。”

“到吉布提之後,我們再安排從亞的斯亞貝巴撤走。”

“飛機已經聯絡好了,直接飛回國內。”

“總的來說,只要從喀土穆到蘇丹港這條路能走通,後面就不會再有危險了。”

“放心交給我們吧,只要到了我們手裡,我保證每一個同胞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聽到這話,季風長期緊繃的情緒終於放鬆下來。

他緊緊握住胡書銘的手,開口說道:

“領導,這次辛苦你們了。”

“我們不辛苦,你們才是辛苦了。”

“那麼遠的路,沒有人接應,全靠自己摸過來,哪怕是我想想,都覺得難得很。”

“大家能平安的回來,伱功不可沒。”

季風連忙擺手,回答道:

“沒我什麼事,其實主要還是靠你們。”

這話並不是他謙虛,實際上,他比誰都更清楚,自己這一趟能從喀土穆平安過來,靠的到底是誰的力量。

安排好車輛就行了嗎?

不,如果沒有使館搞定的通行證,恐怕這幾車人連喀土穆都出不去。

規劃好路線就行了嗎?

不,如果不是拿著

護照,隨便一個攔車的武裝分子都能讓所有人萬劫不復。

打點好關係就行了嗎?

在辛卡特,不還是照樣被攔下來?

為什麼突然放行,季風不知道。

但他猜得到……

想到這裡,季風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死在辛卡特的外國人。

他們的祖國也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國人就那樣不明不白地死在外面,但很顯然,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這個世界,誰的拳頭大,誰就能在世界上奪得更多的話語權。

誰的力量強,誰就能爭取更多生存的機會。

這種“規律”,在這一次的行動中以最赤裸的方式展現了出來。

沉默了片刻,季風繼續說道:

“辛卡特那邊還有不少別國的公民滯留,大部分是中東、非洲其他國家的。”

“我估計,他們是凶多吉少了-——那邊的革命陣線武裝有點不太對勁,不像是跟喀土穆附近那些一撥的。”

“確實不是一撥的——辛卡特,包括蘇丹港,都不屬於哈密迪的直系。”

胡書銘的眉頭微微皺起,沉吟片刻後,他繼續說道:

“說白了,他們就是專門幹髒活的。”

“與其說他們受革命陣線管制,不如說他們受老美管制。”

“當然,這種‘管制’,其實也就是個笑話而已。”

“其實想想也覺得挺可笑的,這些人的裝備在革命陣線武裝內部都是最好的。”

“但是,他們拿著最好的裝備,乾的卻是最髒的事情。”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慶幸於力量掌握在文明手中’,現在是完全反過來了,‘悲哀於力量掌握在野蠻人手中’。”

季風不由自主地笑了笑,語氣略帶嘲諷地說道:

“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跟他們打交道比較多,他們是什麼德行,我可以說是一清二楚。”

“當年南北蘇剛剛分裂的時候,我去過南蘇丹考察。”

“我親眼見過黑水的僱傭兵為了搶一塊油田,把周圍的村莊屠了個乾淨。”

“而且,他們還把現場偽造成部落武裝衝突——您是軍人,您見過用子彈的部落武裝嗎?我反正是沒見過。”

“這片大陸上到處都是腥風血雨,可我敢說,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跟那個流氓國家有關”

“真他孃的是個毒瘤啊,也不知道得怎麼做,才能把他們徹底從這個地球上抹掉-——我跟您說這些是不是不太合適?”

季風突然反應過來,站在自己面前的,可是一個軍人。

自己表現得太好戰,似乎是與對方的理念不一致的

胡書銘擺了擺手,回答道:

“沒事,隨意聊聊天而已。”

“再說,有些時候,我還是希望大家能更信任我們。”

“我們當然不渴望戰爭,但如果有人非要以戰爭來威脅我們,那他們得到的結果.”

胡書銘及時收住了嘴,沒有繼續說下去。

不遠處,海上的夕陽已經漸漸落下,季風的衛星電話響起,電話那頭的林濤告訴他,第二批隊伍已經出發。

胡書銘同樣聽到了電話的內容,他拍了拍季風的肩膀,開口說道:

“走吧,大部隊馬上就要來了,我們得做好準備。”

“你有經驗,統籌管理的事情暫時就還是交給你負責。”

“告訴那邊的同胞,床和飯都已經準備好了。”

“等所有人到齊了,我們就一起回家!”

幾天之後,成都。

蘇丹的訊息很快傳到了國內,普通民眾自然是為之振奮不已,但從這次的事件中,陳念卻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初期準備工作做得不夠是不可辯駁的失誤,其次,穿越1000公里、透過戰區也是極為危險的舉動。

這次算是幸運,但下一次呢?

萬一有平民在撤離過程中發生了意外,要怎麼去解釋?

要知道,大部分人、哪怕是國人自己,都是看不到那被拯救的大多數的。

他們的視線只會盯住發生了不幸的那一小批人。

——

別說出了意外了,哪怕是現在,所有能聯絡上的人都安全撤離了,還有媒體不斷在炒作“撤離不全面”、“過程不安全”呢。

想要堵住他們的嘴,難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對於這種情況,陳念倒也沒有太在意。

他真正在想的,是另一個問題。

這次事件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如果倒退十年,這種不足並不會影響大局,因為咱們的發展重心還在國內。

但現在不一樣了。

無論是經濟還是其他方面,我們都勢必要“走出去”。

那麼,如何保障海外設施、海外同胞的安全和利益,就成了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非洲的礦山遭到衝擊怎麼辦?中東的航路被迫中斷怎麼辦?甚至萬一再發生印尼那樣的事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威脅怎麼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無時無刻地保證自己力量存在,保證自己能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派出具有威懾力的隊伍,去直接解決問題。

在這一點上,摸著鷹醬過河是不錯的思路。

發展航母編隊、執行全球一小時戰略、到處建設基地。

做到這一點,就相當於在全球佈下了天羅地網,任何一個節點上出問題,都可以及時作出反應。

——

但尷尬的是,這樣的策略並不合時宜。

鷹醬的全球戰略投送能力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也不是一年建立起來的,也不是10年建立起來的。

他們如今縱橫全球的戰略投送能力,是經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累積發展才建立起來的。

咱們能等50年嗎?

顯然不能。

歸根結底,這就是一個“差速”的問題。

現狀是,技術和經濟的發展過快,但技術所帶來的“實體力量”增長卻跟不上。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殲二十二已經誕生超過四年,但實際裝備部隊的,也不過區區十多架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完全復刻老美的路線是不可能的。

等我們慢慢把航母、把基地建起來,好不容易透過技術在海外建立的優勢,估計都已經丟的差不多了。

所以,必須要另闢蹊徑。

內力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起來,那不如就極端一點,自創一門不需要內力也可以打死人的絕學。

比如葵花寶典、獨孤九劍之類的

想到這裡,陳念緩緩吐出了一口氣。

他輕輕敲著桌子,在紙上寫下了問題的關鍵:

力量投送。

只要解決了“投送”的問題,哪怕我們沒有基地,沒有航母編隊,也可以產生相應的威懾力。

確定了這一點之後,思路就很清晰了。

我們需要一支快速反應隊伍,能在短時間內將自己的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

這支隊伍所依託的裝備必須要足夠先進,先進到能彌補“產能不足”所帶來的天然劣勢。

當然,還必須排除掉“核武器”這種能發揮出同樣效果,但卻絕對不能肆意使用的方案。

答案的範圍瞬間縮小了許多,陳念略微思考,在紙上寫下了幾個約束條件。

較高的投送效率。

相對“全球基地”較低的建設成本。

足夠快的建設速度。

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綜合這幾個條件,陳念再次寫下了幾個潛在的可選方案。

這些方案包括高超音速載人飛行器、長航時無人機、巨型運輸機、天基武器平臺等等。

但在仔細琢磨之後,陳念發現了一個問題。

所有的這些方案,都有著其天然的劣勢和不足。

而想要規避這些劣勢,唯一的方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

把他們縫合到一起。

自己想要的裝備,需要擁有超高的機動速度、超長的滯空時間、超大的載荷、以及超強的破壞力。

什麼玩意兒能同時滿足這些要求?

答案只有一個。

空天作戰平臺。

果然,在大部分時候,技術發展的路線都是固定的。

現在,這個專案,恐怕要提前啟動了.

想到這裡,陳念拿起了一旁的電話,撥出了陳果的號碼。

接通之後,他簡單寒暄了幾句,隨後開口說道:

“我想開啟一個預研專案,與空天作戰平臺有關。”

“我需要星火幫我輸出詳細的技術發展路線,給我提供包括基礎技術、實現步驟在內的所有資訊。”

“比如,運載火箭技術需要達到什麼程度,載人航天技術需要達到什麼程度,燃料技術需要達到什麼程度,等等。”

聽到陳唸的話,對面的陳果不假思索地說了一個“好”,隨後又繼續問道:

“這個專案怎麼定位?雖然說是預研,但也得有個基本的日程,否則,我沒法去安排資源投入。”

陳念略微思考片刻,回答道:

“這將會是航空航天領域在未來的旗艦專案。”

陳果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

所謂的旗艦專案,並不是說就只做“空天作戰平臺”這一件事情,而是要將這個專案設為“終點”,所有技術的發展,都圍繞這個專案去進行。

過程中產生的技術突破,就是這個專案的“即時收益”。

“清楚了,我來安排。”

“專案名稱呢?叫什麼?”

“叫什麼.搖光?天宮?南天門?”

陳念猶豫了片刻,最終說道:

“倒也沒必要非得創新.還是就叫南天門吧。”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真千金憑藉空間扶義父奪了天下

雨沐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