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試射

實際上,陳念提供電磁炮核心技術,到現在準備實裝上艦,時間也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

在理論早就已經準備充分的情況下,三個月的時間做出第一臺原型,速度也不算太快了。

接到電話之後,陳念立刻回到自己的住處,跟陳果打好招呼之後,便乘車前往中兵206研究所。

206所離西工大並不遠,坐車過去也就兩個小時的路程,到地方之後,陳念按照陳果給的聯絡人,找到了負責電磁炮專案的負責人王偉斌,後者極為熱情、甚至是有些誠惶誠恐地接待了他。

“陳工,早就盼著你來了!”

“你給的技術,至少把我們的電磁炮技術向前推進了10年以上!”

“我一直想找機會好好跟你聊一聊,又怕耽誤伱時間.”

陳念握住他伸過來的手,笑著回答道:

“不至於不至於,我們在電磁炮這塊的技術還是很強的,起碼是少數幾個要強過老美的領域了吧?”

聽到他的話,王偉斌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略強一點吧陳工,咱們現在就去看看炮?”

“走吧!”

兩人走出辦公室,一路向著實驗場的方向走去。

在路上,陳念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於是便開口問道:

“你們這裡有沒有一個叫張建革的工程師?”

“張建革?我們這沒有,他是713所的,算是那裡的技術骨幹吧,之前來我們所交流過。”

“陳工,你對他有興趣?”

陳念搖了搖頭,隨即又點頭。

他確實對這個張建革有興趣,但這種興趣,卻並非是技術上的興趣。

按照他的記憶,這個張建革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應該還在鄭州工作,負責電磁炮專案下一個有關炮管長度的子專案。

他的技術才能已經有了一定的展現,並且也已經獲得了713所的重用。

不過,這樣的重用在未來並沒有得到回報。

原因很簡單,就在幾年之後,這個人會成為華夏電磁炮發展史上最大的一個蠢貨。

他對外提供了大量電磁炮有關的機密技術文件,大大推動了美方電磁炮的研發進展,但可笑的是,這樣關鍵的技術,他從頭到尾總共的獲利才不到二十萬美元。

如果他能更有耐心一點,等個幾年,等華夏科研人員地位逐漸提升起來的話,在未來,他能獲得的回報,很可能是十倍都不止。

但很可惜,他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猶豫了片刻,陳念開口說道:

“這個人吧.我有過一定的瞭解,我覺得他的技術思路還是不錯的。”

“不過現在還不好下定論,建議再觀察觀察吧。”

陳念沒有把話說透,因為,在2007年,這人還根本就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情呢。

自己總不能虛空出警,說這個人未來有可能當間諜,我們提前把他抓起來、或者提前把他調離關鍵崗位吧?

這種做法既不合理,也不聰明。

所以,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把他暴露在各個部門的視線之下,換句話說,就是盯得緊一點。

如果有任何異常徵兆,立刻處理也來得及。

——

不過,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以華夏目前電磁炮技術突飛猛進的速度,他想要洩密也沒那麼容易了。

畢竟,他在專案中的關鍵貢獻還沒發表,就已經被陳念截了胡,在老美那邊打不出名氣,自然也不會被當成“潛力股”盯上.

王偉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那我有機會的話也跟713所提一提,如果這人真的可以用的話,不妨再往上調動調動。”

一聽這話,陳念便立刻明白了王偉斌的弦外之音。

很顯然,對方是能聽懂自己的暗示的。

而且,他的處理方法就跟自己預計的一樣,暫時不對張建革做任何處理,但要加強對他的稽核和考核

跟聰明人聊天,就是那麼舒服。

陳念還沒來得及感嘆,兩人便已經走到了試驗場,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臺陳念心心念唸的電磁炮。

“這就是我們的炮了!”

王偉斌一邊摸著電磁炮的外壁,一邊給陳念介紹道:

“炮塔加炮管,總長度是19米,高度四米多,寬度6米多。”

“總體來說,尺寸比現在老美的實驗型號小一半還不止,已經完全達到了上艦標準。”

“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專用發電機組的問題了。”

“目前704所那邊已經有了突破,跟馬偉明馬總也在溝通,後續會納入綜電系統統一佈局。”

“只要電力的問題解決,電磁炮上艦就沒有任何障礙了。”

“甚至有可能,我們會直接用電磁炮作為主炮,傳統艦炮做副炮。”

“這個就得再研究研究了,暫時不急.”

一邊聽著王偉斌的介紹,陳念一邊好奇地走上前去。

他摸著炮管,下意識地問道:

“已經改成導軌炮了?”

“是的,改了。”

王偉斌微微點頭,繼續解釋道:

“本來我們的方向主要還是線圈炮的,但既然你這邊直接解決了等離子燒蝕的問題,那我們也不糾結了,換成導軌炮,效果也差不了太多。”

實際上,電磁線圈炮和導軌炮是同一原理的兩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兩種方案之間各有優劣。

其中,導軌炮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炮彈穩定性高,還可以透過電流大小調節初速,靈活性更好。

它的缺點則是集膚效應明顯,燒蝕嚴重,並且能量利用效率比線圈炮差得多。

而線圈炮呢?

能量利用效率可以達到接近100%,彈體與炮管無摩擦,磨損較少。

但問題是,線圈同步問題難以解決,導致炮彈穩定性得不到保證,並且對電樞線圈的強度要求也很高,實現難度很大。

綜合來看,以華夏目前的工業基礎和技術水平,在未來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導軌炮是最有價效比的選擇。

至於線圈炮,則是可以等技術進一步成熟了之後,再去慢慢探索和完善。

畢竟,有了傳播綜電系統和超大功率燃氣輪機之後,區區50%的能量損耗,其實也算不了什麼大事了

“效果怎麼樣?”

陳念開口問道。

“效果嘛現在可以試試,陳工,看看?”

王偉斌立刻回答。

陳念不由得有些想笑。

不看的話,我上這來是幹嘛來了?

於是,他開口道:

“那就試試吧。”

王偉斌立刻拿起對講機,帶著陳念退到了安全範圍之外。

隨後,周圍等待已久的工程師們上前做完安檢和準備,短短几分鐘之後,電容充能完成,巨大的散熱風扇開始運轉。

一時間,嗡鳴聲響徹整個試驗場,伴隨著各種指示燈的亮起,連帶著這個不鏽鋼鐵皮試驗棚的氣質也隨之搖身一變。

從原本的農村結合部風,變成了未來科幻風。

對講機裡不斷傳來各個工作人員的報告聲。

“準備完畢,充能已結束,目標鎖定,可以開始試驗。”

“炮膛溫度正常,降溫準備好。”

“收到,風扇已開啟,開始裝填。”

“裝填完畢,預熱完成,可以發射。”

“收到,可以發射。”

最後一道報告聲落下之後,王偉斌轉頭看向陳念,陳念微微點頭,隨即,王偉斌下達了發射指令。

“開始試驗射擊!”

“開始試驗射擊。”

操作員最後重複了一遍王偉斌的指令,緊接著,發射按鈕按下。

沒有任何徵兆。

首先是空氣微微一震,緊接著,等離子燒蝕的火光才從導軌上升起,伴隨而來的是炮彈突破音障的巨大爆破聲,以及彈體推進部燒蝕產生的濃煙。

僅僅是一瞬間,發射便已經完成,而在自動填充裝置的加持下,第二發炮彈立刻填裝到了導軌上。

冷卻系統的風扇很快吸走了濃煙、吸走了燒蝕產生的粉塵殘留,並排出到電磁炮後端,導軌溫度迅速下降。

不到10秒的時間,第二發炮彈脫膛而出。

緊接著,是第三發、第四發。

一直打完了六發,整個發射試驗才終於結束。

陳念滿臉震驚地看著發射結束後的電磁炮,隨後又轉頭看向王偉斌問道:

“你們已經完成自動裝填系統了?射速能達到多少?”

王偉斌驕傲地點了點頭,回答道:

“自動裝填不算什麼,小玩意兒而已。”

“現在我們用的還是簡略版的,湊合罷了,真正上艦之後,根據這門炮的效能,最高射速能達到30發左右。”

30發每分鐘,那就是跟055的h/pj-45a相差無幾了。

後者的最高射速,其實也就是40發左右。

“射程呢?最遠能達到多少?”

“目前炮口初速是馬赫左右,射程大概能有400到500公里。”

“不過,要達到極限射程,後續還要調整彈體設計。”

“至於威力方面嘛一會兒我們去看就行了。”

“散佈呢?”

陳念再次開口。

“最大射程散佈大約在200米左右,精度已經很誇張了——如果後續使用針形彈頭,精度可以進一步提升。”

“另外,關於精度這塊,我們已經跟14所那邊合作,完成了這門炮的火控雷達設計,只不過現在沒有加裝底座,暫時用不上火控雷達。”

“確實很強。”

陳念感嘆地說道。

實際上,現代火炮的精度雖然已經大幅度提升,但要想達到100以內的精度,還是難上加難的。

哪怕不考慮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因為空氣溫度、適度帶來的火藥爆速%的誤差,都可能導致最終落點散佈放大兩百米以上。

更不用說炮膛溫度升高後氣壓變化導致的起始擾動因素變化了。

而這臺剛出生的電磁炮,居然能做到最大射程下200米的散佈——這不能簡單的說是“強大”,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那麼現在看來,只要炮彈的威力足夠大,那電磁炮取代傳統火炮,就一定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去看看靶子吧。”

陳念開口說道。

“行,咱們坐車走!”

王偉斌立刻安排工作人員給電磁炮斷電閉鎖,做好了安全檢查,隨後,兩人一起來到一公里之外的標靶處。

說是標靶,但其實,剛才這門炮打的是一串“鋼牆”。

二十多塊厚度達到10cm以上的鋼板排成一排,而那六發炮彈則全都順滑無比地穿透了前8塊鋼板,一直到第9塊,彈孔才開始出現了不規則形狀。

這意味著鎢合金彈頭已經開始變形,動能也開始下降。

——

但是,動能下降並不意味著動能不足。

所有彈頭仍然堅強地穿透了5塊鋼板,直到第14塊鋼板,才終於被阻擋下來。

“太驚人了.”

陳念不由自主地感嘆道。

“很驚人吧?哪怕是專用的貧鈾穿甲彈,穿深最多也只能達到800毫米左右,這門炮用的鎢合金彈頭,穿深就已經達到了900毫米。”

“如果是在陸地上,一發炮彈足夠把三輛m1a2打個對穿。”

“如果是海上,對軍艦那種皮薄餡大的目標,穿四五艘都沒問題。”

“.穿透性太好也不是好事,這一塊要做一些最佳化。”

陳念搖搖頭,繼續說道:

“而且我不是說威力驚人,我是說這門炮的穩定性驚人。”

“六發炮彈,發射先後不同,但破壞效能幾乎沒有差異。”

“光是這一點,就比傳統火炮要強得多了。”

“畢竟是用電的嘛,所有引數都是可控的。”

“正常來說,每一發炮彈的初速差異都在十萬分之一以內。”

王偉斌伸手試探性去摸嵌在鋼板上已經徹底變形的彈頭,但還沒等手靠近,便立刻又縮了回來。

“還很燙,可別摸。”

陳念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他本來就沒打算去摸。

兩人繞著標靶看了兩圈,陳念終於算是對這門炮的效能有了基本的瞭解。

看來,設計標準不僅是達到了,而且還是超額完成。

之前陳果在電話裡說的“可以準備上艦”,沒有開玩笑。

“你們準備什麼時候上艦?”

陳念開口問道。

“這要看055專案組那邊的計劃,不過,我聽說啊,可能這兩個月之內就要上艦了。”

“另外還有,在上055之前,我們會用一艘052作為試驗艦,改造已經完成了,這個月內就會進行海試。”

“這個月內?這麼快?!”

王偉斌點點頭,回答道:

“是的,本身也沒有太大的難度,只是把這艘艦作為一個平臺而已,不追求作戰效能的。”

“但確實能發射,對吧?”

“那當然。”

聽到這個回答,陳唸的心裡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在海上,能發射。

那既然打都打了,不如

打點有用的目標?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之宿主太沙雕

每天長高一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