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電磁炮 鷹擊-21

實際上,對於電磁炮的規劃,官方比陳念還要早。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電磁炮理論論證就已經基本完成。

這聽起來挺魔幻的——尤其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恐怕會覺得更加魔幻。

畢竟,仔細回想一下,當你還踩著腳踏車、穿著喇叭褲、農村的孩子一到晚上就一窩蜂地鑽到村長家看黑白電視、攢一個冬天的錢就為了夏天吃一口保溫桶裡的冰棒的時候,國家居然已經開始琢磨電磁炮了.

怎麼想都會覺得很割裂。

然而,事實確實就是如此。

不僅僅是理論研究,從80年代開始,國內電磁炮的實用化程序進展飛快,到2007年這個時間點,就算沒有陳唸的加持,我國的第一臺車載反坦克電磁炮也已經誕生。

這臺電磁炮的功率從未公開過,但根據公開資訊顯示,其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5發,炮口初速3500米每秒,能夠輕易擊穿所有現役坦克的裝甲。

網路上甚至還流傳著一個沒有被驗證過的傳說,那就是,伊拉克戰爭中一輛m1a2側面裝甲上被擊穿的神秘彈孔,就是這臺電磁炮的實驗型號造成的。

當然,這種說法必然是不可信的。

但有這樣的傳說流傳,也側面反映了華夏在電磁炮領域的研究的確是走在前列的。

而現在,陳念需要解決的,也不是電磁炮綜合設計的問題。

在這一方面,那些浸淫已久的工程師們比他更懂。

他要解決的只有兩個問題,大功率電容,和高溫炮口燒蝕。

有關超大功率電容器,原理其實很簡單。

電勢差越大,在短時間內釋放的電流也就越大,而電流越大,電磁炮所能產生的導軌電磁力也就越大,炮彈的初速度上升,威力相應上升。

所以獲得更大功率的電容器,就是電磁炮威力提升的關鍵。

早在4年前,陳奶奶就已經透過熱等靜壓裝置的研發為這項技術打下了基礎,發展四年之後,華夏的大功率電容技術早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滿足電磁炮的要求毫無問題。

但是,電容解決,並不意味著電磁炮就能輕易製造了。

因為電容解決的只是“威力”問題,想要讓電磁炮真正達到可用的“壽命”,陳念還必須解決一個更嚴重、也更具有破壞性的問題,那就是集膚效應。

用一句話來說明,集膚效應就是電磁產生熱量的過程,這樣的熱量足以對炮彈和電磁導軌產生嚴重燒蝕,甚至將發射時的炮彈尾部直接等離子化。

而這樣的電磁燒蝕在電磁炮發射過程中是無可避免的,想要跨越這個難關,就必須在材料學上有所突破,採用極耐高溫燒蝕、同時強度也足夠的材料來製造導軌和炮彈。

雖然陳念已經制造了一系列的高耐熱材料,但相對於電磁炮集膚效應所造成的破壞力來說,這些材料無論是在強度、還是在耐熱性上都仍然有所不足。

所以,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就只能是為電磁炮導軌“定製”一種新材料。

陳念計劃中的解決方案很簡單,那就是對導軌部分噴塗不影響其導電效能的薄膜塗層,用以保護因集膚效應產生的巨大火球對導軌的燒蝕。

而這種薄膜塗層的材料,陳念也早就有了打算:

用阿爾法碳化矽。

這玩意兒的硬度高、密度低,且耐磨耐高溫,最重要的是,它的導電性雖然不如鋁合金、不如鎢銅合金,但也不至於差到能影響導軌電流工作的程度。

並且,根據陳念之前的科技樹規劃,asic完全就是點在了碳材料的垂直髮展路線上,由於有前期研究打底,目前a-sic的整體解析消耗極低。

只需要不到3個源點。

相比陳念現在接近160個點的源點,簡直就跟不要錢沒區別。

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陳念就完成了a-sic材料的解析,讓他驚喜的是,這一次他所獲取到的技術,居然並不僅僅侷限於碳化矽本身的製取技術和工藝,還包括一系列的擴充套件技術。

其中,最具有實用性的,就包括sic中的摻雜和缺陷在誘導本徵磁性起源中的作用、透過缺陷工程調控半導體磁性、4h sic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利用 sic製備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及 sic/石墨烯複合材料等等幾個,更超前的部分,甚至直接將碳化矽的應用擴充套件到了光催化領域。

這是什麼概念?

簡單來講,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就是由碳化矽和氮化鎵構成的,現在,因為自己的技術解析,碳化矽的完整發展路線提前建成,許多原本需要緩慢發展和突破的技術,將再一次被提前。

陳念隱約意識到了這項技術的潛力。

如果碳化矽技術能提前實現大規模商用化,那麼國內在新能源市場的佈局也將得到重大助力。

畢竟,碳化矽模組是實現電池快充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電取代油的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這算是一個意外之喜了。

陳念樂呵呵地開啟電腦,開始輸出相關的技術。

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全部技術整理完畢,他找到了文興東的內網郵箱,直接把文件發了過去。

郵件同時抄送的還有陳果,畢竟這項技術不僅僅會被用於軍工,民用領域的潛力同樣巨大,所以,民發辦也要參與到技術開發的工作中來。

而就在郵件發出短短几分鐘之後,他便接到了文興東的電話。

“陳工,郵件收到了!”

“碳化矽塗層,這個我們在前期的研發過程裡也考慮過,但現在國內的碳化矽產業太弱,工藝流程落後,材料效能也差,所以一直沒有作為主要方案。”

“現在好了,如果能按照您的技術建成配套工業體系的話,後續我們就直接按照這個路子去發展了!”

文興東的聲音裡透露著明顯的喜悅,陳念微微一笑,回答道:

“你別跟我繞彎子了,不就是想問問什麼時候能量產嗎?”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找陳果陳教授諮詢,我只管技術,不管落地。”

“不過,我估計需要的時間不會太久,國內還是有幾家廠商在嘗試做碳化矽領域的突破的。”

“我建議伱們可以先做實驗室製取,搞出樣品之後,再去大規模量產”

“明白明白!您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文興東嘿嘿一笑,自己的心思被陳念猜出來,他倒是也沒有覺得特別尷尬。

反正都是為了專案,臉皮厚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

兩人又聊了幾句,陳念便問起了055專案的進展。

“.目前基本的船體建造工作已經完成了,14所那邊雷達也已經就緒了。”

“下一步,我們準備開始垂髮系統模組的建造和安裝,不過這個導彈的問題嘛.”

“知道了知道了.”

陳念無奈地打斷了文興東,直截了當地說道:

“我會盡快給你個答覆的。”

“無論是海紅旗-7、還是鷹擊-9e,相對於這艘戰艦來說都太弱了,我會想辦法升級的。”

“你等我的訊息吧,很快就會有結果的。”

“好的好的-——用不用先暫緩垂髮模組的建造?”

“不用,先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好。”

聽到這話,電話對面的文興東有些不解。

要知道,垂髮系統的設計是跟彈體的設計息息相關的,現在既然導彈都還沒定型,那麼急著搞垂髮幹嘛?

等導彈出來了,再去對症下藥地設計和製造,不是更合理嗎?

然而,他卻還不知道,陳念所說的“很快會有結果”,其實是“一天之內會有結果”。

所以,他們的工作暫不暫停,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差別.

結束通話了電話之後,陳念撓著頭坐在椅子上,不由得有些感慨。

其實說實話,如果是在普通的職場中,文興東這種作風還真不一定能混的下去。

用後世某些外企的說法來講,他是太“aggressive”了。

也就是太激進、太具有侵略性、甚至是太“狼性”了。

為了一個目的,他會用盡一切手段去推動相關人、甚至完全不顧及自己身份地反覆強調、反覆請求。

然而,這種性格真的不好嗎?

起碼在陳念看來,對目前正在上下求索的海軍,乃至於對現在的華夏來說,像他這樣的人才,都是極為難得的。

搞技術就是搞革命,技術領域的爭鋒就是戰場。

如果沒有一個不擇手段的領頭人,我們怎麼去適應不斷惡化的國際環境?

不得不說,上級在用人這方面,還是很具有前瞻眼光的。

既然這樣,自己也不能讓他失望。

休息了片刻之後,陳念再次開啟了系統。

這一次,他要解決的是兩種導彈的問題。

其中,防空方面,他選擇的是在他的前世剛剛露面,還沒有服役過的海紅旗-26第三代三階段中程防空導彈,海紅旗10e第三代近程防空導彈、以及針對彈道導彈打擊的海紅旗-29第四代防空導彈。

這三種防空導彈涵蓋了近、中、遠三種範圍,基本上能應對包括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陸基彈道導彈在內的所有空中威脅。

有了它們的加持,055的防禦能力將達到一個極為可怕、甚至是匪夷所思的程度。

尤其是在海紅旗10e一坑四彈的佈局下,它的抗飽和打擊能力閾值應該說是超越了現役所有艦艇的飽和打擊能力極限的。

你儘管來,攔不住算我輸好了.

哪怕是美方最強大的盾艦,在它的面前也只不過是個弟弟。

當然,除了防禦能力之外,攻擊能力也必須有足夠的提升。

雖然在未來,低成本、高投送密度的電磁炮肯定會成為主流,但在近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導彈仍然會是反艦的主力,陳念不可能做那種步子太大扯著淡的事情,所以反艦導彈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在這一塊,他就沒有再去考慮前世普遍使用的鷹擊-12導彈了,這玩意兒雖然也很強,可終歸還是屬於常規反艦導彈的範疇。

既然要整,那就一次性整個大的。

直接上df-21。

——

應該叫鷹擊-21e。

這型導彈在前世也已經誕生,只是沒有大規模服役。

經過改進之後,它完全可以適應055d的垂髮系統,哪怕是一坑一彈,也可以配備48單元以上的配置。

到時候,超過6馬赫的高空巡航速度、以及超過10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將會成為所有海上艦艇的噩夢。

最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一到兩枚鷹擊-21e,就能帶走一艘滿編艦艇.

如果說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可能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玩意兒實在太貴了.

所以,為了保證平穩過渡,陳念非常善解人意地新增了一個備選項:

鷹擊-18。

這是一種亞超音速結合導彈,突防能力同樣很強,但相比起強到誇張的鷹擊-21e,又要便宜了不少。

算是現階段能用的起、並且能大規模裝備的程度。

確定好了全部的裝備計劃之後,陳念沒有猶豫,開啟系統便開始解析。

5種導彈,源點消耗總共達到了47點,一下就幹掉了陳念三分之一的源點積累。

不過,這也是值得的。

等這些武器全部搬上055之後,別說朱姆沃爾特了,就算是《超級戰艦》裡的外星礦船過來,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夠不夠一艘055收拾的.

花費了近一週的時間,陳念終於完成了全部導彈的解析和技術輸出,而在拿到技術的第一時間,他就立刻聯絡上了朱學軍,打算讓她來主導這一系列導彈的研發工作。

原因也很簡單,朱學軍有主持df-17導彈研發專案的經驗,在鷹擊-21這款導彈的研發上,有相對的優勢。

接到陳念電話的朱學軍倒是並不驚訝,在她心裡,陳念已經在“導彈”這個領域沉寂了小兩年了,也該是時候想起陸軍這個老情人了吧。

於是,她的態度格外熱情。

然而,當陳念說出自己的目的之後,她卻一下子又高興不起來了。

“.全是艦載導彈啊?小念,就是說,你如果空的話,能不能琢磨琢磨怎麼把咱們二炮的戰鬥力也往上提一提啊”

聽著朱學軍略有些委屈的語氣,陳念也不由得有些慚愧。

思索片刻之後,他委婉地開口說道:

“二炮吧咱們現在不是有東風-41專案了嘛,再加上東風-17,暫時是夠用的。”

“就算要提升陸軍,我估計我未來也會主要在直升機領域突破,畢竟這一塊,我們差得太遠了.”

“好吧.”

朱學軍無奈地回答,隨後又繼續說道:

“那你說的這幾款導彈的事情,我會跟calt這邊溝通,主導我會來做,但具體實施,還是要跟三院、二院那邊配合。”

“時間上我暫時沒辦法給你一個準確的保證,儘量控制在1年以內吧——畢竟技術都有了,也不至於拖的太久。”

“明白了,那就辛苦您了。”

“不辛苦,你才是辛苦了。”

海陸兩軍的門戶差異只是茶餘飯後的調侃,實際上,朱學軍並不會因此對陳念有任何怨懟。

相反的,她深知要設計一款導彈有多難。

哪怕是陳念這樣的“怪物”,想必也不會容易。

所以,從心底來講,她確實是有些心疼這個後輩的。

為了華夏的軍工事業,他付出太多了。

兩人隨意寒暄了幾句,陳念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他長長舒了一口氣,靜靜地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後面發起了呆。

武器問題解決了。

至此,055、深藍16專案的所有技術關隘全部打通。

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落地工作了。

他很期待最後的結果。

這兩艘大型艦艇的誕生,將徹底終結華夏海軍積貧積弱的歷史。

而走向深藍的道路,也將由此啟航.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後室:前廳末日活不下去啦!

御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