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出關的楊師兄(求訂閱)

方閒之前只是與卜蘇師兄接觸過,與楊鏤關,這還是第一次見面。

早就聽說楊鏤關乃是楊弋風教授的兒子,外科天賦也是頗為不錯,聽卜蘇師兄說,楊鏤關師兄也是年紀輕輕就擁有了兩個5級基礎技能,現在能不能擁有第三個,暫時還未知。

“楊師兄,上次匆匆一面,都沒來得及打個招呼.”

“你和卜師兄,目前到底是在幹什麼啊?”在咖啡廳裡,方閒有些好奇問。

方閒與楊鏤關個沒會過面,但是見過面,但那是在桂老的追悼會上。

方閒當時全程都是跟著自己的叔叔方雲,而楊鏤關則是乖巧地跟在了楊弋風的身邊,追悼會後,兩人就別過,因此方閒與楊鏤關之間,並沒有特別的交流。

“做一種醫療機械床的功能檢測引數!~”

“目前我們團隊,一起搞了將近五年時間,這醫療床能夠遠端被操控完成的還是隻有相對普通的清創術、縫合術和簡單的止血術.”

“更高難度的手術術式,則是難以完成.”

楊鏤關微微嘆了一口氣,表示著遺憾。

“卜師兄不是說是在建立什麼醫療艙麼?”方閒好奇。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方閒記得卜蘇給他講的內容就是醫療艙的遠端作業系統。

“醫療艙是願景規劃。

對外吹牛逼用的,其實就是先能夠把這樣的手術床給做出來,就不得了了.”

“醫療床是固定物,醫療艙是可移動裝置,這是不同的.”

“目前,我們國家所有醫院的手術床以及配套的設施,都還是國外的,自然是要改變這樣的局面的.”

楊鏤關不可置否的說。

在現代醫學的發展上,華國滯後了世界很多很多年,即便是有周成教授這一批天才崛起來,但想要追趕起來,仍然舉步維艱。

國外的一些公司,在現代醫學的基礎工藝上,發展就遠比華國更快速,目前華國的大市場環境,仍然是模仿。

說模仿其實是誇獎了,原則上就是盜版別人的東西,幾乎沒有原創。

因此,想要改善這樣的環境,就只能做原創,從最基礎的東西,一種一種的做起。

不要認為製造手術的手術床很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特別是如今,楊鏤關等人想要打造的醫療床以及進一步的醫療艙,更是有一種跨世紀的理念。

其靈感來源就是遠端會診機器人手術,這樣的手術,早在幾十年前,就能夠做到,但那需要龐大的輔助機器裝置輔助才能實現。

而按照楊鏤關剛剛給方閒透露的這種手術床的功能,從理論角度如果可以實現的話,以後,可能手術室,就不需要有距離的限制了。

或許全球範圍內遠端手術很難開展,但是全省內或者侷限在全國範圍內,一些高難度的手術,就可以無視距離地進行開展了。

然則,這還只是願景規劃的第一步,後續,楊鏤關和卜蘇所在的開發團隊,還打算建立可移動的醫療艙,併入到醫療急救車裡面,到現場把病人送到醫療艙內,就可以當即參與手術的搶救措施。

這樣,不僅對國民的意義重大,甚至這樣的一種經濟效益,也是難以估計的。

“說歸說,鬧歸鬧,一切都是還要歸咎於技術和理論層面的突破.”

楊鏤關忽然發現一條路雖然可以通向無盡的高度,但他所站的位置,卻仍然十分渺小。

“楊師兄,你不是說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了麼?”方閒笑了笑問。

“初步進展有什麼意義?”

“只是可以做簡單的縫合清創,這是所有的醫學生都能掌握的操作,甚至一些有經驗的護士,培養幾年,也可以熟練地做到.”

“沒什麼實際上的使用意義,只是說,可以透過遠距離地,透過手術檯自帶的手術器械支架,操控著完成這樣簡單操作.”

“算是一種極為高階的基礎技術吧。

意義很大,但進步很慢.”

“壓得喘不過來氣,我所以想提前出來透透氣,順便跟你學一學臨床,我和卜蘇這一輩子啊,估計是再往下攻不下去了,留給其他年輕人吧.”

楊鏤關感慨著。

楊鏤關其實才三十歲不到,卻有一種無力感。

“所以,楊師兄你的意思是,你以後就直接進入到臨床了?”方閒又問,有些欣喜。

站在醫學的角度,楊鏤關之前的研究,屬於是基礎器械方面的提升,而真正治病救人的能力,卻並沒有得到實質上的開發。

“當然,再不迴歸到本行來,這一身技術都快荒廢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以後這個醫療床和醫療車的後續開發,就只能交給年輕人了.”

“你這個年紀倒是正好合適,不過,把你放過去開發這樣的東西,為求那麼一點進展,不具備科研性的意義,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做好醫生吧.”

“師兄,問你一個問題啊,你和卜蘇師兄,之所以延遲畢業,真的是因為師父?太飄?”方閒繼續好奇問,想把肚子裡的一瓢疑惑,都給問到具體的答案。

“有這樣的原因在內,但也不完全如是,主要是我和你卜蘇師兄剛進醫院讀研的時候,那時候師父的風頭正盛,即便是失敗了,仍有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闖勁.”

“這樣的闖勁如果不壓一壓,最後絕對是患者沒有好果子吃.”

“你知道,我進醫院裡的時候,師父提出來的一套理論是什麼嗎?你肯定難以想象.”

楊鏤關放下手裡的咖啡,整理了一下坐姿。

“什麼?”方閒問。

“師父有心想要研究,能否把性功能相關的感覺神經體,栽種到其他的部位,以此來完成常人難以想象的快感,而且在理論層面,他和胸外科的汪洋,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那個人,還真組建了一套理論系統出來……”

“你覺得這個設想怎麼樣?”楊鏤關看向方閒,如此問。

方閒眼珠子都快驚愕出來了,馬上意識到:“不是,如果真的這麼一轉換,那怎麼卸掉?”

x功能升起,需要一定的誘因,但是卸掉,也需要一定的誘因的啊。

“這你就不懂了吧,感覺體和效應器,可不一定要在相同的位置,這個課題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絕對避孕系統.”

“你想象一下,如果一對夫妻,都可以完成相應的感覺體栽植,但只是效應器不同的話,能懷孕麼?”楊鏤關非常正經地與方閒如此探討。

方閒則道:“師兄,那為什麼不會是感覺完全不一樣呢?”

“我們自己每個人都自帶五姑娘啊?”

“這一點我不說,你自己可以體會一下,你不是在做肌肉重建嘛.”

“你不是也還在做功能重建麼?”

“我覺得,師父的這種功能重建,要比你現在的功能重建,要更加高階一百個層次,只是有點不符合常人的理解.”

“以免造成難以管控的損失,這才被緊急叫停而已.”

楊鏤關覺得稍微有點遺憾。

說實話,但凡是腦回路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有老師這樣清奇的腦回路。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成教授才想著把林輝卡在副教授以下,不讓他有太多做新課題和科研的機會。

畢竟,在臨床上要做新課題,簡單的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都是沒那種資格的。

如果只是走單純的技術路線的話,不走教學和科研路線,那麼你的創造和開發的靠譜性,是永遠值得人懷疑的。

……

與楊鏤關談話結束後,方閒不僅是瞭解到了師父當年一些那種難以理解的清奇腦回路,更是知道了,胸外科的汪洋,其實也不是個省心的人物。

汪洋所做的事情,倒是沒有林輝那麼誇張,但是汪洋想要從理論層面,印證‘藥物增大增粗’的科學性與非傷害性,想要為廣大男性同胞謀取福利。

然而,這還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層面,汪洋甚至有考慮過,人工子宮在理論上的靠譜程度,如果可以實現這樣的理論,以後就不需要懷孕和代孕。

汪洋還想過,斷‘根’重生的理論研究相關的價值。

汪洋還考慮過,動物鞭與人鞭的置換技術的實現可行性……

說到最後,方閒有些懷疑起來:“不是,師兄,怎麼這兩位老師,設計的這些課題,總是朝著這些方面突破?”

“難道說?”

楊鏤關搖搖頭:“我給你所說的,都是有意思的,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愛聽的,一些比較常規地方的天馬行空,那討論起來又有什麼意思?”

“俗話說,無稽之談,純屬扯淡,誰愛聽這麼一本正經的.”

楊鏤關這一句話,就證實了他不如卜蘇師兄這麼正經。

估計是深諳楊弋風老教授的基因傳承,被基因固定在了這個標籤上。

說歸說,鬧歸鬧,從楊鏤關這裡,方閒的確是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枷鎖,一下子就被開啟了似的,視野都寬廣不少。

雖然是玩笑一聽,但是這麼天馬行空的思路和想法,可能就是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原動力。

但真正歸入到現實的,還是對現實有意義的醫療技術。

而後就是,楊鏤關表態,他在回來之後,會一邊完成畢業的相關事項,然後一邊先參與到一個專科領域裡來,以後就要老老實實地當一個醫生了。

而且,楊鏤關還講了他如今會的一些手術,只是沒有什麼操作經驗,目前也不敢去醫學會進行評級。

但楊鏤關預計,自己的技能池也不淺,4級專科基礎技能差不多有十來個,3級的專科技能也有十幾個,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如果可以的話,楊鏤關還是希望進到方閒的團隊裡來工作。

“歡迎啊師兄,您要是來了,我們手術團隊的實力,肯定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方閒說。

“不會拖後腿?如果要拖後腿的話,我可以先去其他專科先專研個幾年,再過來幫忙嘞.”

“反正我爸給我準備的錢,也夠我一輩子禍禍了,我也不著急工作掙錢這些.”

楊鏤關開著玩笑,笑呵呵地看著方閒,一點都不避嫌。

這能力也是沒誰了,如果不是方閒刻意想起,完全意識不到,自己與楊鏤關認識的時間,還不到一天的工夫。

……

楊鏤關回醫院裡工作的事情,也就是這麼談妥了。

然後在翌日,楊鏤關就直接進了醫學會里面,完成了血管外科和創傷外科的1級醫師和2級醫師的等級認證。

考完之後,就先去了醫院的醫務科和醫教科一趟,提交了一些與他相關的專業技能等級證明以及發表的論文成果後,就希望學院裡可以組織答辯畢業的事宜……

這些手續,都是楊鏤關自己在跑。

方閒也沒空管,也知道楊鏤關跑這些,壓根不用自己去管,方閒在做的,就是去了一趟湘南大學附屬二醫院,認認真真地和微創傷外科的多位教授,一邊開學術會議當一個安靜的聽客。

在會議間歇,則是不停地問詢著微創傷外科的科主任張教授關於一個新學科要建立的重點內容。

張教授則說,一個新學科要建立,首先要在技術層面上成熟,然後擁有新學科獨屬、且醫學會認可的專業技能,最後還要有專業的教材……

再有一個非常成熟的團隊之後,醫學會就會認定這個新學科是有意義,可傳承可發展的學科,會盡量安排推而廣之。

自然,還有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比如說,這個團隊需要什麼樣水平的護理部以及麻醉團隊,都是需要與護理部和麻醉科一起探討和商量的。

臨床醫生,只要管理好臨床工作中,一個相對成熟的團隊大概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掌握什麼樣的技能,達到什麼樣的熟練度水平,就可以完成相應的術式,形成規範或者指南。

其實大概的流程,和定義一個新病種的治療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工作量,會比新病種的治療規範或者術式的定義要複雜百倍甚至千倍。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級黑科技海島

麒麟2

鬥神主宰路

呆呆笨笨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