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小炒肉與辣椒

“老廖,你這就沒意思了啊!”

沈涵很無奈:“你這純屬抬槓。”

“那你別跟我抬槓,找別人去吧!”

廖文東擺了擺手,嫌棄的趕了下。

“……”

沈涵聞言,頓時無奈了,只能回頭看向了李逸。

李逸看著抱起胳膊,斜眼瞅著自己的廖文東,笑著搖了搖頭,開玩笑問:“廖師傅,這是想試我的菜啊?”

“沒錯,你就說敢不敢吧?”

廖文東不耐煩的看著他。

李逸看了眼正眼巴巴望著自己的沈涵,笑著點了點頭:“那好吧!看來廖師傅對我的水平不放心啊!那我就做道小炒肉,請廖師傅點評一下好了!”

他拿了沈涵一百萬,當然不能坐視沈涵被如此刁難。

“小炒肉?”

廖文東聞言,頓時愣了,有點不敢相信:“你故意的?”

“對啊!”

李逸攤了攤手:“沈經理說了,你最擅長的就是小炒肉,肯定對小炒肉很有理解。

那我肯定做一道你最擅長的菜,咱們互相交流印證一下了,不然不是浪費這麼寶貴的交流機會麼?”

“……”

聽到他的話,廖文東有些懵了。

他以為李逸是在調侃、挑釁他。

但看李逸的神色和語氣,卻不像是在開玩笑。

一時間,廖文東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該生氣,還是該笑了。

聽到李逸的話,沈涵也以為自己聽錯了。

雖然廖文東整體水平和李逸有明顯差距,但小炒肉是他的看家菜,李逸要在他面前做他最擅長的菜,確定不是在打他的臉嗎?

見廖文東神色變得奇怪,沈涵趕忙來到了李逸跟前,小聲說道:“不是,你不能做道別的嗎?非要做小炒肉?

實在不行,你就做那道酥香回鍋肉好了,那道菜不也挺好的嗎?”

李逸剛想開口,廖文東卻笑了起來:“哈哈!好!就小炒肉!你快做!我這裡料都是齊的,你隨便做!哈哈!我可太想嚐嚐你做的小炒肉是什麼味道了。”

聽到他的笑聲,沈涵就知道,他的脾氣上來了。

犟驢的朋友往往都是犟驢,廖文東的脾氣和他一樣,不然也成不了朋友。

但這一次,廖文東估計要踢到鐵板上了。

嘆了口氣,沈涵衝李逸解釋:“老廖人不壞,沒什麼心眼兒。”

他這話的意思,是想讓李逸輕點下手。

廖文東依然笑得開心,還叫過了一個荷工,來給李逸打下手。

在聽說有人要在廖文東的面前做小炒肉,後廚所有人都圍了過來,好奇的看起了熱鬧。

而這一看,很快就有人認出了李逸,頓時一片竊竊私語。

“這不是那個逸哥嗎?”

“對啊!中餐廳裡的,他的廚藝好像挺厲害的。”

“何止厲害啊!他的炒功和刀工太牛了!看著跟特效一樣。”

“他不是做宮廷菜的嗎?怎麼會做小炒肉?”

“小炒肉誰不會做?無非是炒得好不好吃。”

“他再牛,在老大面前做小炒肉,還是太囂張了點吧?”

“別的菜不提,小炒肉星城好像還沒誰比老大做得好吃吧?”

“你沒看老大都笑了嗎?術業有專攻,在湘菜廚子面前做小炒肉,不知道他怎麼想的。”

聽著身後的竊竊私語,李逸不以為意,只是將荷工拿來的材料檢查了一遍,隨即開口吩咐:“肉給我換成小裡脊。”

荷工聽到了他的話,不由愣住了:“小裡脊?小炒肉是用五花肉炒的啊?”

廖文東也再次笑出了聲:“哈哈!會不會做飯,一句話就能聽出來,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小炒肉用裡脊炒的。”

後方的廚師和廚工也是議論紛紛,有人發笑,有人質疑,有人疑惑。

聽著他們的竊竊私語,李逸笑了笑,解釋:“湘省小炒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乾隆時期,是一個叫朱二官的御廚根據油爆裡脊改的,最開始用的就是小裡脊肉。

後來有湘省御廚回鄉,改為五花肉配當地海椒和豆豉爆炒,這種做法也漸漸隨著湘省辣椒種植範圍擴大傳播開了。

很多湘省當地人也學會了這種炒法,就漸漸改變成了現在常見的小炒肉了。”

“瞎扯!”

廖文東不屑的笑了聲:“小炒肉唐朝就出現了,怎麼可能是乾隆年間才出現的?”

李逸笑了笑,解釋:“如果你說的是沒有辣椒的炙肉,炸豬肉,那的確是唐朝就有了。

但辣椒是明末清初才傳入國內的,所以唐朝不可能有辣椒,炸豬肉也不是小炒肉。”

“……”

廖文東遲疑了。

他不確定李逸說得是不是真的,但他記得之前看到過,辣椒的確是明末清初才傳入國內的。

遲疑了下,他才說了句:“那也是明末傳進來的。”

“明末傳進來的是北方的秦椒,最早是從魯省進來的,但湘省吃的海椒,是康熙年間從浙省東部傳進來的。”

李逸說著,將荷工拿來的青椒拿了出來,吩咐:“把辣椒也給我換成海椒,最正宗的小炒肉,就得用海椒做。”

荷工遲疑著看了眼廖文東,卻發現廖文東正皺眉思索著。

沈涵見狀,就擺手吩咐:“快去換。”

說著,他又拍了下廖文東,笑道:“老廖,你就別琢磨這個了,回頭看幾期正片你就知道人家有多專業了。”

廖文東卻不太服氣,抬頭瞅著李逸問:“你憑什麼說湘省的海椒就比魯省晚?你親眼看見了?”

“我沒親眼看見,但書上都有記載。”

李逸一邊處理著海椒,一邊解釋:“辣椒在文獻裡最早的記載是明代的農學鉅著《群芳譜》裡。

裡面記載: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禿筆頭,色紅鮮可觀,味甚辣,子種。

這個名字在華北地區,西北地區乃至東北地區都是通行的。

但南方各地的縣誌裡,辣椒最早的記載是在康熙十年,浙東紹興的《山陰縣誌》裡。

裡面記載的名字叫辣茄,外觀是紅色,狀如菱,可以代椒。

從外觀描述就能看出,這種辣椒和《群芳譜》裡的番椒明顯不同,顯然是不同的品種。

在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浙省縣誌記載了辣椒的十三年後,湘省《寶慶府志》和《邵陽縣誌》裡就記載了海椒。

這是海椒這個名字第一次在書籍上出現。

所謂海椒,就是海運舶來之椒。

湘省不是沿海地區,它能接觸到海運舶來品的最近區域,就是浙省了。

所以由此可以推斷,湘省的海椒應該就是從浙省傳過來的,傳入的時間,應該不會早於康熙十年。”

聽著李逸的一連串分析,包括廖文東在內的所有人都已經聽懵了。

作為吃辣大省,以及專業的廚師,就連他們都不知道,湘省人開始吃辣,居然是從康熙年間開始的。

1<BR />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才不當贅婿

我要撲街

九叔世界:無限複製震驚九叔

蘿蔔餅

頂流:他帶著系統轟炸整個娛樂圈

吃西瓜的榴蓮君

長生悟道千年,我化身寵孫狂魔

我本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