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八面鑌鐵劍

歐冶子對於自己的橐龠是很有自信的,但他卻發現,李逸在看到橐龠以後,卻並沒有什麼驚喜之色。

直到李逸隨手畫出了手搖鼓風機的草圖,他才知道為什麼。

根據草圖,他打出了所需的零部件,再由李逸組裝成了手搖鼓風機,他就迫不及待的裝在了爐子上,試驗了起來。

結果試驗效果讓他驚喜不已,手搖鼓風機要比橐龠方便無數倍,而且效果也更好,送風均勻,風力強度也比橐龠高得多。

而且橐龠最好是兩個人一起使用,但手搖鼓風機只需要一個人就能用了,效率翻了一倍不止。

見識到手搖鼓風機的效果後,歐冶子備受打擊,只感覺自己視為珍寶的橐龠,瞬間就被比了下去,變成了個破皮囊。

李逸對此並未在意,甚至主動把手搖鼓風機的做法送給了歐冶子,就當做是拜師的束脩了。

讓扈從帶了口信回家後,李逸就留在了歐冶子這裡,跟隨歐冶子學習鍊鐵鑄劍的工藝。

在接受了手搖鼓風機後,歐冶子正式將李逸收為了弟子,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經過學習後,李逸才知道,原來歐冶子鍊鐵的方式,其實已經有了鍊鋼雛形了。

他煉製的鐵材叫做精鐵,其實就是用反覆加熱,摺疊鍛打的方式,讓鐵料的組織更加緻密,成分更加均勻,雜質逐漸減少,從而提高鐵料的質量。

這個過程在後世有個名字,叫做百鍊成鋼。

雖然在現代人看來,這種做法可能有點簡單粗笨。

但這是在戰國時期,絕大多數的金屬器還是青銅。

和青銅相比,歐冶子煉製的百鍊鋼劍,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神兵了。

這種摺疊鍛打的方式,一直傳承了兩千多年,一直到清末,大部分鐵匠都還在用這種方式來煉製鐵料。

用了三年時間,李逸就將歐冶子的畢生所學學到手了。

而在這三年裡,逐漸長大的眉間尺也驗證了李逸的話。

一直長到三歲的他還不會開口說話,而且反應遲緩,看著十分蠢笨。

歐冶子明白李逸所言非虛,也意識到為干將報仇之事希望渺茫,於是就不再提及了。

在教授李逸的這三年裡,他從李逸身上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他決定潛心鑽研合金工藝,早日鍛出李逸所說的不鏽之鋼。

李逸告辭離開,返回了家中。

趙國與秦國矛盾日益凸顯,長平之戰在即,國中均在備戰。

徐家也在夜以繼日的為趙軍制造軍械。

也正是因此,大量的物資都被調撥于徐家管理使用。

藉助這一資源優勢,李逸開始嘗試冶煉高碳鋼。

這一時期,印都已經生產出烏茲鋼了。

烏茲鋼是現代合金鋼的前身,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在使用粉末冶金技術了。

法拉第就是透過研究烏茲鋼,才發現在鋼鐵中加入不同的微量元素,可以顯著的改變鋼鐵效能,從而為工業化生產合金鋼奠定了基礎。

法拉第也因此被稱為現代合金鋼之父。

李逸向歐冶子打聽過烏茲鋼,在幾百年後,隨著絲綢之路被打通,烏茲鋼被波斯商人帶到國內後,起了個別名叫鑌鐵。

鑌鐵是這個時期鑄造刀劍最好的材料了,波斯匠人生產的大馬士革刀就是用鑌鐵打造的。

李逸認為,想要離開這個神秘空間,就要鑄造出比歐冶子更好的神兵寶劍來。

所以他必須要製造出烏茲鋼來。

烏茲鋼是用坩堝冶煉的高碳鋼,李逸只記得,它的原料是高純度的鐵礦石、麻慄木炭、竹炭和兩種所謂聖樹的葉子。

冶煉的時候是放在陶爐裡燃燒加熱,把所有原料全部燒化,形成一團金屬,然後反覆融化,冷卻,最終煉成高純度的烏茲鋼。

但除了這些資訊,李逸對於冶煉過程卻一無所知。

所以,他只能用最笨也是最有用的窮舉法來進行實驗。

然而,在他實驗到中途時,長平之戰就開打了。

徐青也有軍籍,自然需要隨軍上陣。

不過徐青的父親卻讓他留在家中看守,自己則披甲上陣,為國禦敵。

李逸是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的,趙軍會因為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大敗,最後四十萬趙軍全體投降,被秦國白起全部坑殺。

他找到徐父,婉轉提醒,但徐父卻不以為然,認為他所說根本是天方夜譚。

趙國有老將廉頗,曾大破秦軍數次,安有慘敗之理?

見他不信,李逸也沒辦法再勸,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上了戰場。

歷史的車輪並不會因為螳臂的阻擋而改變。

最終,徐父戰死沙場,趙國四十萬降卒被秦將白起屠盡,只餘240名年幼趙兵被放歸趙國。

一時間,趙國境內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

徐青的爺爺徐度也因為白髮人送黑髮人,傷心欲絕,大病了一場。

對於這樣的結果,李逸雖然早有預知,卻也無法改變。

他只能泡在了軍器作坊內,潛心煉製鑌鐵,希望能早日返回現實。

因為在割地上分歧過大,趙王毀約,轉而備戰,作為監管軍器的徐家壓力巨大。

原本身體就不好的徐度突染風疾而死,軍器製作的壓力頓時就都落在了徐青的身上。

於是,李逸只能扛起重擔,組建流水線,敦促匠人全力製作軍器。

或許是因為軍械供應及時,秦軍屢攻邯鄲不下,最終秦王怒殺白起。

之後,平原君又靠著外交請來了魏楚聯軍,共同擊敗了秦軍。

值此,李逸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重新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鑌鐵的製造上。

最終,前後一共花費了十年時間,他終於煉出了鑌鐵,鑄造出了他的第一柄劍。

這是一柄標準的八面劍,劍長三尺三寸,劍刃長二尺三寸,劍柄長約一尺。

八面劍是青銅劍的標準,因為青銅的質地硬而脆,侷限了劍身的長度。

所以在鑄造青銅劍的時候,都會加寬劍身,在上半截縮窄,並且在鑄造的時候,會在劍脊和劍刃採用不同含錫量的青銅,來保證它的硬度,避免斷裂。

李逸用鑌鐵鍛造的八面劍,在硬度和韌性上都比青銅強得多,所以才可以做到二尺三寸的劍刃長度。

而且鑌鐵鍛成的劍刃鋒利無比,吹毛斷髮輕輕鬆鬆。

再加上和歐冶子學到的獨家油浸淬火以及回火技巧,這柄劍在韌性上也是獨步天下,彎成90度都能瞬間回正,質量絕佳。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柄八面鑌鐵劍都要比歐冶子之前所鑄造的神兵更加優秀。

然而,讓李逸不解的是,在鑄出這柄劍後,他卻並沒有回到現實。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了華夏崛起,只好苦一苦校花了

而今識盡愁滋味

校花別追我!靦腆同桌才是我的白月光

肥龍果醬

重生網癮少年:職業選手求我退役

乾煸土豆絲兒

全民轉職:我有一支神性軍隊!

糖醋狗真人

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哈爾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