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塵埃落定

也不知王敏兒回去後是怎麼和唐修平說的,不等唐家以強硬手段壓著她去東山,王敏兒自己就先提出了過了九月就出發去東山,唐家人也答應了。

訊息透過王敏兒舅母周氏傳過來的,王元兒鬆了一口氣,她自己知道輕重和好歹,比別人在她耳邊說上百次道理要強些。

日子過得順溜,自豆腐乳的大作坊開張後,王元兒幾乎就天天在作坊和家裡兩頭跑,日子忙碌而充實。而家裡頭的另一門小生意,則基本是完全交給了王清兒和王春兒理著,還有家裡的活計一塊料弄,姐妹幾個齊心協力的,愈發把日子過得有條理有奔頭。

大作坊開張,宋三手段經營有道,這銷往各處的訂單是一張接著一張,很快就將錦王豆腐乳的名頭打響了,搶佔了這第一手的市場,這讓王元兒心喜不已,生意好,也就意味著分紅利潤要足,那麼她投資商船的本錢也就更大。

就在九月將將快要過完,天氣也變得漸漸冷起來的時候,長樂鎮卻突然熱鬧起來,因為這武科舉就要開始了。

歷朝辦武科舉都為選拔軍事人才,而報名參武的人,清貧寒門的人可參加,山野綠林的俠士亦可報名,這世家大戶的就更不必說了,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至於這些人中,誰能過五關斬六將的將武狀元拿下,那就各憑本事。

不管是為去揚名,或是真想要報效國家,光宗耀祖,這回去參舉的人也不在少數。而長樂鎮作為來往京城的中樞地兒,自然也就變得熱鬧了,故而鎮上也常見揹著刀劍的人在行走。

這人一多,鎮子自然也就熱鬧,各個酒館茶館客棧,還有船坊花坊的,都使出了各大招數招攬客人,有的店家甚至放出憑參舉的報名單子,可免費招待,以圖來個奇貨可居,將來也好賣得個人情。

“從前聽得這士子上京赴考,常有那起子妙人兒以金助之,想圖個助考之恩,如今咱們長樂鎮那銷金窩裡,不也有這起子妙人?”盧主家婆跟王元兒咬耳朵,一邊兒掩著嘴兒偷笑,十分的曖昧。

她卻也不想想,王元兒可是個未出閣的大姑娘呢!

王元兒哭笑不得,怎麼嚼舌根嚼到她這跟前來了,怎麼也不合適吧?

不過盧主家婆說的她也知道,自古以來,總有不少想學呂不韋那般來個奇貨可居的人,那些在花樓裡的花娘子,也有不少樂於資助這寒門士子上京赴考的。

她還聽說一個小段兒,也就是說一個花娘子每遇一個士子,都給上一筆銀子資助,旁人不懂,她就說,廣撒漁網,一個不中舉,兩個不中,一百個中只要有一箇中了,或許她就成了狀元夫人,離了這苦海了。

當然,小段兒都是你傳我傳的,真有人中了舉,又有多少人會兌換承諾的?更別說那還不是良家子!

“我看你這婆娘也是嘴碎,和個沒出嫁的大姑娘說這事兒也不嫌臊?”樹根嫂揹著娃兒來到王元兒的鋪子,啐了盧主家婆一口。

盧主家婆有些訕訕的:“莊戶人家,哪有這麼多講究?”估摸著也是不好意思,便尋了個藉口溜了。

樹根嫂便嘖了一聲,道:“我看她那張嘴就是關不住的,你呀,也少和她叨嗑,一個不慎,她回頭就把你的話給換個意思傳出去。”

王元兒笑了笑,道:“我也沒啥話能和她叨嗑的,倒是嫂子咋過來了?”

“給來點兒香乾,要帶了辣子的,這天兒有些嘴淡,想吃點兒辣口的。”樹根嫂指了指她臺子上的香乾。

王元兒連忙應了,一邊稱著香乾,一邊聽她說話。

“這武科舉一開,咱們鎮子也是熱鬧,來來往往的好些人,倒是引了不少小娘子的眼兒。”樹根嫂斟酌著道:“但凡這有點拳腳武藝的,都長得五大三粗,也不乏好看的,有的人心思就活絡開,我就瞅著鎮西那賈家的閨女和個帶著劍的男人在樹林邊拉拉扯扯。”

王元兒一愣:“還有這事?”

“哪能沒有呢?”樹根嫂嗨了一聲,小聲道:“你也別嫌樹根嫂臊你,咱們女人家,名聲最是緊要的,你莫聽那盧主家婆的,啥奇貨可居的渾話,糊里糊塗的就上了當。男人,尤其那些有點兒本事的男人,有幾個是好的,一旦嘗過了甜頭,誰還記得你是誰?”

她這是拐著彎兒提醒王元兒別被人哄了。

“這男人呢,是去參加科舉的,來頭又不知道,去向更不知,甭管他中不中,要是被騙了,沒根沒底的,打哪找去呀?”樹根嫂嘆道。

王元兒點點頭,可不就是這個理,她笑道:“多謝樹根嫂提點了,我定會長記性的。”

“瞧我,你素來是個主意正的,定不是那糊塗的人,不然咋做大生意呀?”樹根嫂一拍額頭,感覺自己後背一熱,娃兒也哭了起來,忙道:“乖乖,這囡兒又尿了,我得回去給她換一個尿布。”

王元兒連忙把稱好的香乾遞了過去,又另外搭了兩個滷蛋:“帶回去讓孩子們解解饞。”

樹根嫂推卻幾下,推不過,給了錢連聲道謝後走了。

王元兒抿下唇來,回過頭還是和自家妹子們拐彎抹角的說了一番教,引得王清兒嗷嗷直叫她越來越長氣兒。

隨著武科舉的日子到了,長樂鎮的熱鬧也沉寂下來,而過了一頭半月的,就傳出了樹根嫂口中所說的那賈家的閨女被人搞大了肚子,就是那去參加武科舉的一個男人乾的好事,可賈家去尋人,壓根就找不著人,結果那賈家閨女當天就沉了河,一屍兩命,此乃後話不提。

武科舉的盛況王元兒他們遠在長樂鎮的是看不到了,但誰過了幾關,晉了幾級,還是有公榜貼到各鄉各縣的。

九月一過,在十月初三的時候,武科舉就選出了新帝登基後的第一個武狀元,京中有名的武將世家白家的公子白子清,被封為御前帶刀侍衛。得了這第二名的則是一個綠林俠士,江湖上武當派的弟子招升,但他拒絕了一切官職。而這第三名,也就是探花,卻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山野中人,名為卓凡。

據說這卓凡乃是一名年不過二十多的青年,生在嶺南道的一個清貧寨村,自幼生活貧苦,卻因受父輩薰陶崇尚武學,學到不少招數,後又拜武林高手為師,刻苦就學,武藝日臻上升,不管是耍花槍,刀,劍都有所成,尤其以刀術最為精湛。

卓凡出身不高,可耍起百十斤的大刀來,卻猶如拿著一柄小菜刀一般輕鬆,最讓人覺得驚奇的是,他年歲尚輕,容貌俊秀,身子薄弱如白面書生,偏偏就是耍大刀的人才,故而擔了這探花之名。

“聽說呀,這卓凡在殿試時,舞動的百來斤大刀,就好像跳舞一樣好看,刀舞風聲,寒光奪目。一會兒好比蛟龍潛水,人刀合一,如驚濤滾動。一會似大鵬展翅,凌空與半空,似有直上雲霄之勢,直讓聖上叫好,當場就點了探花之名,封了官職呢。”

“這還不算是打緊的,我聽說這狀元遊街時,姑娘們都把丟了不少荷包花環給那卓凡呢,還有不少世家看中了這乘龍快婿,可惜人家一句先立業再成家給拒絕了。”

“所以呀,這科舉,甭管文武,一旦中了舉,就是要翻身發達的了。”

茶館中,不少人在談著這場武科舉的結果,談得最多的,不是那武狀元,反而是那名不經傳的探花。

這狀元爺出身武將身家,得狀元也是毋庸置疑的,難得的是出身貧寒的探花爺呀,而且人家還拒絕了世家大戶的求親。

王元兒也聽得了這個熱門的話題,可因為前世舉行的並不是武科舉而是恩科,所以她壓根不知道這卓凡是個什麼來路。

不過不管人家是什麼來路,也和她無關,反正不認識,不過就聽聽熱鬧就算了。

倒是隨著這武科舉塵埃落定,王敏兒終於要離開長樂鎮去東山莊子居住了。

得了唐家人的允許,王敏兒再度回了王家一趟,算是和家人告別,張氏拉著她的手,眼淚鼻涕都來了,萬般的不捨。

“好了,娘,我不就是去住幾個月嗎?等生下了小少爺,唐三爺就會接我回來了,不也就見到了嗎?”王敏兒也心有不捨,可她不得不去啊,因為她也已經發現,唐老封君和唐三夫人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對了。

王元兒聽得嘆氣,她倒是過於樂觀了,這一去,也不知能不能再回來呢!

不過若是不回來,她若是安守本分的,帶著孩子在莊子上過著,不爭不搶的,起碼還有一條命在,這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王敏兒甘心嗎?

她寧死也要跟著唐修平,哪會甘心平平淡淡的在莊子過完一生,她才十五六歲呢,就算她肯,那容氏又會容忍王敏兒這樣的一個丫頭先她之前生了孩子佔了唐修平的心思嗎?

王元兒抿起唇,對上王敏兒的眼光,也就只有一個祝福可言了。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萬族崛起的世界成為女帝

躺路上的瀝青

香奩琳琅

尤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