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情勢危急

崔源夫妻兩人帶著長子進宮謝恩,皇上不但誇了他們的兒子還抱了一會,還陪著一道在崔夫人的妹妹慶嬪娘娘的宮殿裡用了午膳。

如此聖眷,非但是崔源他們所得,慶嬪亦是一下子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宮裡要打聽一些事哪裡能打聽不出來,王清兒說的那句話,引得皇上說要叫崔源姐夫的,被有心人一攛掇,就在皇后那捅了天,說慶嬪出言無狀。

四月十四,慶嬪跪在皇后的朝陽殿前請罪,求皇后責罰她出口妄言。

此時適逢下雨,慶嬪雖沒有跪在雨中,但亦是跪在廊下,雨夾著風吹來,倒春寒可不是說著玩的,不過小半個時辰,整個人就暈了過去。

而這個場景被前來皇后宮裡的景帝瞧了個正著,連叫太醫,結果診出慶嬪有了三月的龍嗣,帝大喜。

皇后驚怒交加,向帝請罪,稱不知慶嬪有孕,宮人也沒提醒說。

慶嬪清醒後,自又跪下請罪,聲淚俱下的說從前失了孩子,料想不到自己還有福氣再懷龍嗣,也就沒注意身上有什麼不妥,哪料到是有孕了,還是在皇后宮中診出,這也是皇上和皇后福澤綿長,才保佑她再次得子。

任慶嬪演得真切,大家心裡自然不信,心道這鄉下丫頭也是心機重呢。

但話說在明面,不信也得信,尤其皇上還在呢,慶嬪又說得好聽,又憐她之前失了一子,當下就吩咐皇后,要仔細照料慶嬪這一胎。

慶嬪謝恩,又笑說自己夢見蘋果,只怕會生個漂亮的公主,皇上非但不怒,反而龍顏大悅。

皇后暗自心驚,卻也不得不應下替慶嬪保胎,此事就這麼揭了過去。

慶嬪娘娘有了龍嗣,皇上還親自下令讓皇后照顧她到產子,這樣的榮寵,是前所未有的。而這樣的聖眷,又是因為誰?

一時,慶嬪的底也被起了,她出身低是不錯,可她身後,有崔源這樣得帝心的姐夫,而她的嫡親胞姐是宋家二太太的義女,而那宋二太太,又是將門之女。

這還不算,聽說那武狀元出身的卓將軍也是逢年過節都送禮給王元兒,卓將軍座下的一個小將更是稱崔源夫人為姐,逢年過節少不得節禮和書信來往。

這關係……錯綜複雜,可最終連著的,都是同一根線。

可以說慶嬪沒有根基,是個民間得來的妃子,身後沒有什麼大家族,可說她完全沒有靠山,那可真是說出來也沒有人相信的,文有得帝心的崔源,武也有卓將軍之類的人物。

一時間,想明白這一點的,看慶嬪的的目光就有些意味不明瞭,而巴結奉承她的,也較之前多和熱切了。

在宮裡,好多榮寵一時的妃子在盛寵時都難免得意,封萌家族。可慶嬪卻不然,眼看這天一直下雨不停,便求了皇上在自己宮裡設了個小佛堂,龜縮不出,一心禮佛祈福,求佛祖保佑,快些停雨晴天。

聽說太后娘娘得知她的誠心,賜了一尊白玉觀音和白玉如意給她,誇她有好生仁義之德。

太后娘娘有賞,皇上自然不會少,又因她懷有龍嗣,晉了一級,晉為庶五品的容儀,封號不變,又晉了她二叔王二的官階,為薊縣知縣。

慶嬪,不,如今叫容儀了,和崔莊都是風頭無兩,閒得蛋疼的御史都等著抓這兩人的把柄呢。

無奈慶容儀以為這天下蒼生祈福不出,一心養胎。而崔源就更別說了,忙著這疏導河道和掌管工部的事,才懶得去理這些亂七八糟的,管誰巴結的呢!

王清兒晉了位份,王元兒他們自然歡喜,而王二憑著侄女,還升了知縣一職,就更歡喜了,當下,就辭了王元兒他們,先行回到薊縣做交接。

張氏嚷著要跟著去,被王二斥罵了一頓,張氏不屈不撓的,後來還是王元兒出言,先在京中玩些日子,等二叔那邊安頓好了再去也不遲。

迫於壓力,張氏只得應了下來。

王家人和外祖一家就這麼在京中暫住下來,偶爾出去走動逛逛,閒時也在宅子裡喝茶聽雨的,倒也偷得浮生半日閒。

相對於他們這樣的清閒,王元兒卻是忙得夠嗆,崔源要在京中任職,那麼在長樂鎮的傢什就要全搬了過來,還有孃家那邊的也是,這天氣不好,安排的人手也要多些。

除此外,她也要安排寶來去上學堂,束脩什麼的諸如此類的東西,都是要準備妥當的。

“奶奶,譚莊頭來了,正在二門處喝茶等候。”冬雪走了進來稟道。

王元兒一怔:“譚莊頭?”

她皺起了眉,道:“你把他帶到花廳去。”一邊又叫人來侍候她更衣。

來到花廳處,已經擺上了屏風,王元兒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想起自己是在崔家,在這樣的大戶家族裡頭的世婦見外男,便是自己的陪房,也要上了屏風遮擋一二的。

所謂規矩,大抵就是如此。

見王元兒來了,譚莊頭就站起來跪下行禮。

王元兒叫了起,等下人上了茶,便問起了來意。

譚莊頭大口喝了茶,急道:“奴才也是沒法子了,才來請二奶奶示下。”

“到底何事?”王元兒心中有些不妙。

“二奶奶,這開了春,雨水就沒停過,如今咱們莊子裡的莊稼都泡水裡了,有七成莊稼的根已經泡爛了,再這麼下去,只怕今年會是顆粒無收。還有魚塘和雞場,這雞倒是可以躲在棚子裡躲雨,但這魚塘,由於這雨下的多又大,這塘裡的水位不住的上漲,已經快要溢位來了,有些魚兒已經能躍出塘了的。”

“魚塘的位置本在高位,用的是山溪水,即便我們不住的疏導了魚塘裡的水,可處處都是一片小汪洋。二奶奶,若是這雨還不停,只怕咱們莊子是要受災了。”譚莊頭憂心鬱郁地道。

“竟是這麼嚴重了?”王元兒一驚,她萬萬沒想到情勢會這麼危急。

前世,她知道長樂鎮發了山洪後就自裁死了,根本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沒有受災,難道,前世的這一年,是發了大災嗎?

王元兒緊皺著眉,完全想不到前世是個什麼樣的光景,不禁有些急切。

“其它莊子如何?”她記得她那莊子旁邊也有其他幾個莊子。

“奴才特意去打聽過,好幾個莊子都和咱們莊子差不多情況。二奶奶,奴才特意問過莊裡的老把頭,這……”譚莊頭壓低了聲音,道:“看老天爺沒有要晴天的意思,今年只怕是會遭澇災。二奶奶,這可怎麼辦?”

災荒之年,百姓流離失所是必然的,如果是饑荒,人吃人的情況都會出現。

早兩年,一個南邊出了個旱災,就已經弄得人心惶惶,眼下如果再來一個澇災,那……

王元兒深喘了一口氣,道;“早在去年,我叫你屯著的糧食,你可要守好了,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拿出來。”

“奴才省得。”譚莊頭的臉有些白。

“這地裡已經爛了根的莊稼,就別去管了,你看好了糧倉,一旦澇災,那些都是活命的糧食。魚塘你要帶著人時常疏導塘水,魚兒跑了就跑了,那邊近山溪,關鍵是別讓那漲起來的溪水衝了莊子,人在才最重要,其它可以先撇到一邊……”王元兒沉著臉吩咐。

譚莊頭聽著,心中微暖。

主家還是好的,先顧著的是人而不是財產什麼的,有這樣的東家,才有盼頭。

“有了二奶奶的吩咐,奴才知道怎麼做了。”譚莊頭深深地道。

王元兒又吩咐了幾句,譚莊頭便告辭離去。

等她回到房裡,崔源也回來了,開口就是讓她幫他收拾行裝,他要離京治水。

“通州那邊有兩個堤壩塌了,我要過去看看。”崔源沉聲道。

王元兒臉色煞白,一把扯住他的衣袖:“塌堤了?那豈不是很危險?”

崔源拍了拍她的手,道:“放心,現在過去也沒多大危險,再說,你夫君我可是英明神武,文武雙全的,沒事。”

王元兒搖搖頭,道:“怎麼要你親自去呢,你是工部侍郎,可以讓下屬去的不是嗎?”

她的心劇烈地跳得飛快,十分的不安。

“當年我曾跟了秀嫻她爹學過治水,所以皇上才指了我去這工部,皇上相信我,才讓我去,你也該相信我。”崔源看她慌得不行,擁著她柔聲安撫:“你放心,我一定會保全自己的。再說了,除了這通州,長樂鎮我也放心不下。”

王元兒張了張口,說不出話來。

她看著他那雙狹長的眼睛,千言萬語,最終化作一個擁抱,緊緊的抱住他:“你,可不是一個人了,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如果你有個什麼……我們母子可要怎麼辦?”

“放心,放心,我會的。”

“如果你有個不好,我也沒活頭了。”王元兒又說了一句。

她不需要他建功立業,成就什麼大官,她只是個小女人,只盼著一家子團團圓圓的,哪怕只是啃番薯,只要齊齊整整就好了。

“我答應你,定會保全自己。”崔源感覺到她的不安,重重的點頭道。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農小道士

韋金城

精神病院開盲盒,系統出啥我用啥

佳典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