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房神這次影片的bg底是什麼?線上求,很急的。」

「這首歌曲好像有點帶感啊,特別是搭配上這種歐美的戰爭前後素材,那小滋味,真的絕了。」

「當那句“孩子們眼中的希望是什麼形狀”出來的時候,我整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這絕對是,我能聽得懂的反戰歌曲裡面,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先疊個甲,先前的《ani》和《答案在風中》當然也是很好的歌曲,但畢竟語言不通嘛,想要理解的話總會有一層隔閡,但這首歌完全不一樣,雖然談不上平鋪直敘,但在用小故事來感染聽眾情緒方面,絕對做到了巔峰。」

「好聽!」

「還得是這首歌啊,我剛開始聽到前奏的時候,還想著為什麼房神要用這樣的一首歌來當做bg畢竟那樣的前奏有點奇怪,可當後面歌手的聲音一出來,我終於懂了!」

「我宣佈,這是我今年聽到的,最好聽的一首反戰歌曲!」

「......」

網友們紛紛在房偉的影片評論區裡評論。

在此之前,他們從來沒有聽過類似風格和類似主題的歌曲。

你看那暗黑風的前奏,又看那後續的說唱部分,還有從來沒脫離過的反戰主題,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這首歌都能稱之為製作精良製作,而且搭配上影片一起服用,那效果明顯要好到爆炸。

影片裡。

這次和《ani》那首歌的素材不同。

當時的《ani》是戰爭前後的對比,而現在影片裡的內容,更像是一個剪輯出來的小故事。

和《止戰之殤》歌詞裡差不多的小故事,故事的發生地點在歐洲,畫面裡有麥田也有蒲公英,有戰亂前的寧靜也有戰亂後的廢墟,特別是那麥田上,歐洲小姑娘對著天空的凝望,那畫面實在太美。

而且這次的影片並沒有標註出歌曲的出處,這讓網友們聽得感覺像是有人在輕輕抓撓著他們的心肝。

聽到一首好聽的歌曲,然後卻不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這和路上碰到一個一見傾心的女孩,然後剛要跑過去索要對方的聯絡方式,可那女孩已經消失不見有什麼區別?

答案是沒有區別。

所以,房偉最後的影片評論區裡,全都是詢問歌曲的類似字樣。

“路老師,看來這影片的反響還是不錯的。”

此時此刻,房偉在給路揚打著電話,“這首歌已經發布了,你還有什麼類似內容,想要釋出的歌曲麼?”

“兩首......”電話那頭的路揚頓了頓,說,“都一天兩首了,這還不夠麼?”

“那當然是夠了。”房偉打了個哈哈。

這已經是其他人難以完成的任務了,但是他總覺得路揚還是收斂了點,畢竟和自己打著電話的這個傢伙可是美利堅的上帝。

“任務完成。”房偉笑笑,又說,“我打算明天中午十二點的時候,把我們的採訪內容放到網上,這一點你可以接受麼?”

“沒問題。”路揚聳聳肩。

“當然,因為上帝在國內沒什麼名氣的緣故。”房偉解釋著,“所以這次的影片,一個是發到外網,一個是發到國內。”

“小事。”路揚聳聳肩,“今天辛苦了。”

“嗯嗯。”

兩人又嘮叨了幾句家常,最後電話結束通話的時候,天已經越來越黑了,只有星星和月亮高懸在月空。

時間不早了,也到了該休息的時候。

顧清寒卻有些小失落。

她抱著手機躺在床頭,皺著眉頭翻看著網上的資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幫崇洋媚外的傢伙跳出來叫囂,好像那幫人也突然失聲了。

“這是什麼情況?”顧清寒不太理解,“他們怎麼不說話了?難不成是發現了《止戰之殤》是你寫的歌?”

“又沒故意遮掩資訊......”路揚淡淡道,“他們發現之後,估計都會閉麥的吧,而且,現在找一首歌也不是很難,他們找到歌曲之後,總會在歌詞介面發現我的名字出現在那裡。”

“真期待他們臉上的表情啊。”路揚悠悠地嘆了口氣,“《ani》,他們聽不懂,所以可以胡亂編造,可現在的《止戰之殤》他們都聽得懂,而且是肉耳可聽到的那種製作精良,然後這幫人都跟睡著了一樣,彷彿一切都沒發生。”

“這不是正常操作麼?”路揚聳聳肩,攬住了顧清寒的肩膀,“時間不早了,睡覺睡覺。”

一夜無話。

可網路上從來不缺乏夜貓子。

不管是哪個平臺,又或者是什麼社交軟體,總會有些夜貓子在進行著熬夜比賽,都是些睡不著的傢伙,而他們睡不著的時候就喜歡在網路上當街溜子。

當然,有些人還是有事做的,除了那幫打遊戲的傢伙外,還有不少人在網上搜尋起房偉影片裡用的那首歌。

《止戰之殤》。

他們終於找到了。

也有細心的傢伙發現了這首歌的那三行字。

作詞,作曲和演唱的後面,都跟著路揚二字,這首歌是由誰創作出來的,這事兒不言而喻。

「我說為什麼突然冒出這樣一首好聽的反戰歌曲,原來是教父的手筆。」

「教父的功力不僅沒有後退,反而有些成長的意思哈,你看這首《止戰之殤》,我個人是真的很喜歡這首歌啊。」

「說起來倒是有些奇怪。」

此刻,倒是有不少的網友有些疑惑:「教父的新歌為什麼這麼偷偷摸摸的,而且甚至刻意隱藏了《止戰之殤》和他的關係,明明是一首能夠拿得出手的歌曲,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為,就像是《止戰之殤》拿不出手一樣。」

「好聽!教父果然是教父,名不虛傳!」

「我現在倒是很想看看之前那幫人當下的嘴臉,他們說教父不會寫反戰型別的歌曲,然後《止戰之殤》出來了,不管是曲子還是歌詞方面都無可挑剔,他們又該如何應對?」

「歌好聽,教父還是教父,就是不知道,為什麼都有《止戰之殤》這樣的歌曲了,卻還要登出自己的微博賬號,有些費解。」

「是啊是啊,我覺得教父和教母就不應該登出自己的賬號,就應該和那幾個人開戰到底,如果他們的賬號還在,現在估計可以看看那幫人的嘴臉了。」

「誒......可惜。」

「......」

《止戰之殤》的評論區裡。

什麼樣的聲音都有。

有找到歌曲之後,發現是路揚作品,然後進行誇讚的。

不過這幫人都是因為歌曲而過來的。

也有費解為什麼路揚和顧清寒登出微博,不跟那些黑子繼續對線的,網際網路嘛,衝浪講究的就是一個玩字,大家都想看看某些人被打臉時候的嘴臉。

要不然就是因為是路揚歌曲才跑過來的,他們可能是經過朋友推薦,也可能是在某個渠道里知道了路揚釋出的新歌,而他們的評論又是無腦的吹捧,更有甚者留言道:

「我歌還沒有聽,但是因為這是教父的歌,所以我滿分打上去了。」

這理由聽起來就奇葩。

也就是這時。

凌晨4:00

已經有部分夜貓子開始進入夢鄉了,剩下的都是些熬夜的王者。

而某苦逼博主,才有時間輕輕地緩了口氣。

他就是鄧毅。

雖然已經請過假了,可他熬不過網友們的熱情催更,更是害怕那幫人要寄給他家鄉的土特產。

比起那些,他更擔心的是,萬一《止戰之殤》短時間內爆火整個網路,觀眾們不認他這個bg麼辦?

所以他通宵剪輯了。

“釋出,釋出!”鄧毅兩眼通紅的在後臺點選發布鍵,然後摩拳擦掌地跑到粉絲群裡宣佈著:「行了,別罵了,新影片已經發布了,各位看官老爺記得點個贊。」

「遲到那麼多天,有臉讓我們點贊?」

「分幣不刷,點贊收藏轉發也不會點,哥們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

「不道歉就算了,還想讓哥們點贊?你怎麼不上天呢?」

「......」

網友們紛紛互動。

可還是屁顛顛地跑到鄧毅的影片裡面觀看。

只不過,這一次的影片質量,還是有些差勁。

主要是大家都看過了房偉剪輯出來的影片,而且兩個影片用的是同一首bg唯一不同的是,房偉用的是自己實地採訪的素材,而鄧毅用的是電影素材。

雖然電影素材的畫面更精良,也更貼合歌曲,可實地考察,更能深入到人們的心靈。

可是,有《止戰之殤》在,在這種高質量的bg,大家不約而同地會往下看,而且鄧毅的製作也算是不錯的,算得上是《止戰之殤》的另一種開啟方式。

此時此刻。

鄧毅看著自己的後臺。

資料方面和以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畢竟才釋出四分鐘,而他的影片足足長達六分鐘,有些東西,觀眾們估計還沒看到。

他在裡面藏著私貨的。

「可以啊,毅帝,你這傢伙居然開始推測教父登出賬號的原因了。」

「不錯不錯,我覺得毅帝說的真不錯。」

「作為一個不務正業的音樂博主,我覺得毅帝的這一番心裡話真不錯,我們沒必要因為歌手而對他們的歌曲產生太大的偏差,好歌手也會有爛歌的出現,而默默無名的歌手也會有好歌出現,前些日子,毅帝影片裡面的那些不知名歌手的歌曲,不就是證明了這一切麼?」

「......」

評論區裡終於出現了關於鄧毅最後個人見解的討論。

有很多觀眾不太能夠理解,畢竟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反戰劇情加反戰bg影片。

然而,當歌聲結束的時候,鄧毅的影片畫面變了。

畫面變成了黑色,然後又隨著噼裡啪啦的打字聲音,鄧毅的聲音也隨著字型出來:

“我知道大家關注我這個賬號,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來找歌的,而這些天的音樂環境,讓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聽歌,是用耳朵聽,用心去感受,還是先看歌手?

我不得不承認,路揚昨天早上寫的那首《ani》,我能夠感受到裡面的反戰思想,可因為語言和語種的緣故,卻沒能有太大的感受。

想噴的人先停一停,思想可以透過歌曲傳遞,這一點我不反對,可語言在某種方面看是一種媒介,因為不能第一時間感受到的緣故,所以那樣的思想跑到我面前,是有點大打折扣的。

哪怕是美利堅那首火爆的《答案在風中》,在我心中也是差了一點。

因為語言。

可太多的人無腦吹捧了。

「聽不懂,但教父的歌就是好歌」、「聽不懂,可教父出品,就是精品」、「教父的歌曲?還沒開始聽,反正我的手指已經按在好聽兩個字的鍵位上了」.......

這樣言論越來越多,他們評價一首歌,居然連歌都沒聽,就可以隨意評價,我承認教父的以前那些作品的確可以征服到所有觀眾,可他本人強,這就代表了他以後的所有歌曲都是可以無腦吹捧的麼?

我個人不認可!”

鄧毅自己在欣賞著自己的影片,這話語才說到一半,就有不少的彈幕出來了。

如他所料:

「主播是黑粉,鑑定完畢。」

「不是,你在這裡踩路揚,然後用他的新歌當做bg有點搞笑吧?」

「我倒是覺得教父是真的可以認可。」

「......」

彈幕滾動。

鄧毅本想習慣性地把評論刪除,然後又將對方扔進小黑屋,可想了想,還是算了。

他們都這樣了,他只能選擇原諒。

此刻影片裡面的聲音繼續:

“在釋出這個影片的時候,我和教父交談過,並且詢問過對方,為什麼要登出微博賬號,教父沒有回覆,可我卻能夠從他的言語中聽出了一些不喜歡。

教父不喜歡那種因為人而無腦吹捧其作品的行為,這種誇張的粉絲形式,簡直是對一個好好雕磨作品的人的巨大侮辱。

教父為什麼回合教母登出微博,我想......

他們大概就是想著,不想讓大家把目光放在他們人身上,而是作品身上吧。

再加上,這兩年來,華語樂壇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如大家所見所聽,我們很多時候都能聽到比之前更好的歌曲,這樣的環境來之不易。

既然歌手和音樂人都開始注重作品了,為什麼......

我們最該重視作品的聽眾或者粉絲,卻開始注重人身上了呢?

以上。”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界白域灰地

在上學的初中牲

賽車皇帝

幻想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