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外。

李裕正指揮眾人收攏俘虜,掩埋屍體防止病疫。

北門又開了,走出一群人來。

還來?!

李裕正要命令準備戰鬥,就有人和哨兵接觸了。

“報~~~主公,是城中的豪族大戶,出城報信的,雷彥恭已經跑了,請我們進城。”

“真的?”

李裕還兀自不信。

待城中鄉紳與李裕見面細說了詳情,這才信了。

這個結果是李裕沒有想到的,他小瞧了這個時代的人對鬼神的重視,剛剛那頓風火雷電的操作,早就被全城軍民百姓看了個通透。

這是不神仙是什麼?這手段還打個屁啊?能跑就不錯了。

李裕命令軍兵入城,把守四門,封鎖府庫,一切等趙大帥來了再說。

結果,這一等就是四五天。

這是怎麼回事?按理說,他們應該到了。

“方良,去打探一下訊息。”

李裕這幾天把城裡丟下的蠻兵收攏了一下,還有五千多人,再加上城外投降的一千多,有七千蠻兵,還有幾千水軍。

這些蠻兵李裕有自己的打算。

他現在的南陽缺的就是人。雖然年初到現在招募了不少流民,可他們大部分都是老實巴交種地為生的農民,這些人要是去打仗,誰給自己種地啊?

有這七千蠻兵正好彌補自己兵員的不足,至於水軍?還是算了吧,自己現在還養不起。

這些蠻兵現在老實極了。

親身感受到天雷滾滾的那一千多人,更是把這種恐懼具體的傳播給了城裡的蠻兵。

尤其是那些傷兵,更是嚇掉了魂魄,整天痴痴傻傻的。

當聽說德王要招募他們,那種心情就別提了,五味雜陳,既敬畏又自豪。

李裕在這些蠻兵中進行選拔,挑選身體健康腦子靈活的,選出了一千五百人進入了新編營。

方興升任一團長,把老營一分為二,組建一營、三營。

李熊升任二團長,把老營一分為二,組建二營、四營。

方良組建哨探營。

剩下的蠻兵暫且等著老丈人來了再說。

江陵府庫裡也有驚喜。

今年荊南也是大豐收,府庫裡的錢糧堆的滿滿的。

還有大批的匠戶,看的李裕口水直流。

方良放出去的哨探終於回來了。

原來,大軍在大江的石首遇到了守軍。這裡有一萬荊南水軍,他們把水寨一紮,前軍就被擋住了。

這幾天守軍聽到江陵失守的訊息,這才投降了。

前軍估計要兩天後才能到達江陵城。

李裕暗歎這個時代的戰爭就跟鬧著玩似的,要是這麼幹,什麼戰機都沒了。

兩天後,前軍來到了江陵城,他們直接進入了江陵水寨駐紮。

水寨裡還有幾千水軍,也成了前軍的俘虜。

李裕雖然眼饞,可他廟小供不了大菩薩。

又等了大半個月,中軍抵達。

趙匡明哈哈大笑著走進了荊南節帥府。

雷彥恭的老婆孩子都還在呢。

這年頭,戰敗者的妻兒都是戰利品,可以隨便送人。

按照規矩,這些戰利品是要賞賜給李裕的,可李裕對別人的老婆孩子不感興趣。

“岳父大人。”

“殿下。”

“雷彥恭為武陵洞蠻,要是跟他們結下死仇對荊南不利。不若將他妻兒送還,讓他們不得在荊南立足即可。這樣我們也能少些麻煩。”

“嗯,殿下言之有理,就按殿下說的辦。”

於是趙匡明讓前鋒帶隊向南進發,同時帶著雷彥恭的家小。

趙匡明現在是名副其實的荊南留後了,府庫當然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的人馬接管了江陵府庫和賬冊。

“賢婿啊,你打下江陵,勞苦功高,想要點什麼,儘管說。”

按照趙匡明的想法,李裕的德王府還沒建呢,這回繳獲了大量的錢糧,自己完全可以給他建一座大王府。

“岳父大人,小婿不要什麼錢糧。”

“哦?那你想要什麼?”

“我想要人。”

“呃,哈哈哈哈,年輕嘛,在所難免。可以,這江陵城的美人儘管挑選。”

“岳父大人誤會了。”

“哦?”

“我要的不是什麼美人,而是匠人。”

“匠人?”

“我南陽封地地狹人稀,要什麼沒什麼,我希望能從江陵帶走一些匠人,那些蠻兵留在江陵怕是岳父也不放心,我就一併帶走。不知岳父大人……”

“哈哈,就這事呀?沒問題。”

當晚,荊南節帥府的大小官員歡聚一堂,慶祝收復荊南。

趙匡明上疏朝廷,自表留後。

第二天,李裕就把自己選中的匠戶辦了遷移手續。這次前往荊襄南陽的匠戶有五百戶,四千人左右。涉及到了紡織、冶鐵、冶銅、陶瓷、造船、釀酒、木匠、鐵匠、皮匠、獸醫等等。

又帶走五千蠻兵和家卷,近萬五之數。

荊南戰事一戰而定,下面基本就是傳檄而下了。

李裕帶著近兩萬軍民坐上了船,沿漳水浩浩蕩蕩的往北而去。在長林上岸,徒步往東北的郢州長壽,再上船直達襄陽。

周寬、高適、王遷、魏艾接到信在長壽迎接。

李裕一到,這些移民工作就交接下去,魏艾把那五千蠻兵接手了,協助移民,他自己帶兵直接去了襄陽。

去荊南的時候,李裕帶著一千牙軍,回來的時候變成了兩千五。

襄陽節度府。

“哈哈,賢婿啊,這次幹得漂亮。”

“多謝岳父大人支援。您也知道,南陽地狹人稀,根本就養不起兵。我這點兵拼湊的不易啊。”

“嗯,現在鄧州還沒有安排刺史,就由你兼任,也不用上繳糧稅了,留著給我的外孫吧。”

要說趙氏兄弟對李裕確實好,不僅把自家閨女嫁過來,還給錢給糧,現在直接給官了。

“謝岳父大人掛念。鄧州刺史小婿無暇兼顧,不過向城和唐州的方城能否劃歸德王府?”

趙匡凝略一思忖,笑眯眯的說道:“好,就把這兩個縣劃歸德王府管轄,以後有什麼要求儘管提。”

“謝岳父大人。我知道襄陽有鑄錢坊,不知能否給小婿一個錢範,我南陽有銅礦,只要冶銅就能鑄錢,小婿還欠著岳父錢呢。”

“哈哈,賢婿太客氣了,明天就讓鑄錢坊的匠人跟你回去,把錢坊也搞起來。”

趙匡凝現在越看李裕越喜歡,這個女婿好,文武雙全。江陵城高牆厚,還有水軍,李裕帶著兩千人一戰而下,厲害呀!

李裕在十一月二十日才回到南陽城。

此時南陽飄起了大雪,雪花漫天。

李懷仙在碼頭迎接李裕。

“怎麼樣,過冬的房子建好了嗎?”

“主公,房子建了一千多棟,建在了城北方向。”

“冬季我們也不能閒著,南陽城太小了,得擴建了。”

“是啊。”

李懷仙這一年眼看著南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跟著這樣的人,自己的前途將是一片光明。

有這樣想法的不僅是他一人,王府其他官員也有同感,感覺就像做夢一般,迷迷湖湖就把南陽搞得興盛起來。

匠戶的安排和蠻兵不一樣。

匠戶是技術人才,在古代這些人不受重視。

李裕知道匠戶的重要性,因此他建的房子就是給這些匠戶居住的。至於蠻兵家屬則安排一部分,剩下的就住帳篷吧。

在城西,新建了幾十座磚窯,這些是燒製青磚的。

老祖宗早就有這樣的手藝和技術流傳下來。

南陽城實在狹小,是要擴城了。

陸續趕到的工匠加入了燒磚大軍裡,整個南陽的青壯也被動員起來。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成了現在南陽的建設口號。

雖然天空中下著雪,寒風被伏牛山阻擋,氣溫並不冷,積雪落地即化,挖土和燒磚都不耽誤。

燒出來的青磚被碼在大棚裡,就像是一堵堵高大的城牆,讓人心裡充滿了安全感。

十二月,移居南陽的人都住進了自己的房子,個別人家暫時沒房子的,也住進了棉帳篷,暫時安身沒有問題。

南陽新城的規劃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進斗金

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