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被張家坑了,要不是他有了手槍,恐怕南陽就要血流成河了。

看樣子,這些武器要趕緊裝備起來,儘早熟悉,誰知道朱全忠和張全義會不會發瘋,給他來個突然襲擊呢?

雖然現在的武器還不多,可總比沒有強吧?

在招募士兵的同時,李裕的侍衛們就正式裝備手槍了。

根據德王的指示,侍衛們把甲胃都去了,穿著缺胯袍,腰間繫一條皮帶,槍套就套在右手邊的腰帶上,腰帶右邊掛定裝藥盒,左邊掛鉛彈盒。橫刀掛在左腰上。

至於什麼弓箭、長槍、步槊這些武器就留給其他人吧。

一百人的侍衛隊一夜之間變成了手槍隊。

每日除了在國府王府執勤的侍衛外,其他人都在訓練場訓練。

訓練內容其實也不復雜,拔槍射擊和快速裝填彈藥是主要的訓練專案,至於射擊的準確度現在還顧不上。

“拔槍,檢查武器。”

幾十個穿著缺胯袍腰扎牛皮大帶的壯小夥,右手抽出手槍,開啟轉輪彈巢,用手指一撥轉輪,彈巢轉動靈活,發出嘩嘩嘩的響聲。

“檢視彈巢,保持空巢。”

侍衛們抬起槍口,檢視彈巢情況。

“空巢。”

“空巢。”

“空巢。”

……

幾十人都快速的報告彈巢情況。

“準備上藥。”

侍衛們把手槍放到左手持槍,右手從腰包裡抽出一個紙管。

“咬開定裝藥。”

他們齊刷刷的把紙管的一頭放進嘴裡,咬住一扯,紙管的管頭就被扯開。

“往彈巢孔內倒藥。”

侍衛們抖手抖腳的把火藥倒了進去。

“拿出鉛彈,放入彈巢。”

以上步驟進行了六次。

“彈巢復位。”

卡卡卡,轉輪彈巢復位進了卡位裡。

“壓彈杆壓彈六次。”

侍衛們依次轉動彈巢,用壓彈杆把彈頭和火藥壓實。

“開啟機頭,放引藥。”

“舉槍,瞄準前方目標,預備,放!”

轟。

轟。

轟。

……

訓練場內雷聲大作,煙塵滾滾。

有人抖手抖腳的不敢開槍,有人一扣扳機就閉眼,根本不敢看目標,也有人把頭扭向另一側,就怕子彈蹦著自己,現場一片混亂。

這第一槍就用了一刻的時間,才陸陸續續的停下來。

方興手裡拎著鞭子挨個的抽打過去。

侍衛們滋哇亂叫。

把李裕看的怒火中燒,就這樣還能打仗?

練,往死裡練。

三天之後,侍衛們總算是做到了基本統一,讓開槍就扣扳機,不再猶豫,不再害怕,也敢正眼看目標了。

李裕親自任教練,給他們演示如何上彈如何瞄準如何射擊。

訓練表現好的當場提升為夥長,表現差的直接降級為小兵。

半個月之後,終於有點模樣了。

裝彈從容不迫,舉槍也不左右搖晃了,瞄準也靠譜了,射擊也堅決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實彈射擊,雖然浪費了很多彈藥,可是卻讓這些侍衛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手槍的威力。

每一輪射擊結束,他們都會去標靶看看自己的成績。

那一顆顆鑲嵌在木板上的鉛彈無不說明,這玩意兒就是利害。

如今的六轉槍口徑粗,裝藥量大,爆炸的聲音自然就響,每一槍都像是打雷,對手槍隊的槍手們來說就是一種折磨,時間一長,耳朵的聽力自然就會下降。

為保護槍手的耳朵,李裕給他們製作了護耳,在雙層麻布裡填裝上木棉,上部有細繩相連,下部系在下頜上。

平時把護耳拔到耳後,訓練時拉到耳朵上。

如今侍衛們在國府執勤值哨士氣高昂,在王府裡執勤也是信心十足。

李裕到了南陽縣招募了五百牙軍,如今又招募了五百新兵,這些都是他自己養的兵,為了讓他們能儘早的適應新式武器,李裕決定讓手槍隊在這些人面前進行一場表演,讓他們長長見識。

七月二十六日,雨過天晴。

大校場裡站滿了黑壓壓的軍人。

一千牙軍排列整齊,看著前方的幾十人。

隨著一聲聲的口令,這些人從容的裝彈舉槍瞄準,開火射擊。

轟隆隆的炸雷讓在場的新老軍人都心裡發顫,小腿打抖,這在遠處聽個響和身臨其境的感覺完全就是兩碼事。

三輪射擊結束後,這些表演的侍衛們威風凜凜的站在李裕的身後。

“將士們,南陽的子弟兵們。”

李裕站在一個臺子上聲音沉穩,氣勢如虹。

“這就是你們聽說的掌中雷,也是咱們南陽自己產的新武器,威力巨大。”

說著話,李裕一擺手,有人抬著標靶在軍陣中穿行,讓他們仔細的看標靶上的彈孔和上面鑲嵌的彈丸。

很多人看到之後,心中凜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這就是德王的掌中雷啊!

等到都看了一圈之後,李裕才繼續自己的講話。

“大家都看到了咱們新武器的威力,有了這樣的武器,我們就是天下戰無不勝的軍隊,保家衛國,打擊叛亂。”

“你們想不想要這樣的武器?!”

“想!”

“到底想不想?”

“想!”

“大點聲,我聽不見!”

“想!”

“好,只要你們想要這樣的武器,我就給你們這樣的武器,但是你們要嚴格訓練,讓好武器發揮最好的效果!”

手槍的生產進度正在加快。

周寬又為高匠頭找來了上百匠人,很快就融入到了生產當中。

高匠頭也想到了一個主意。

每個匠人只負責一個零件的生產加工,這樣更能提升生產效率。

從原來的每天生產兩支手槍,到現在增加了十倍。

到了八月初,庫房裡的手槍庫存就高達六百支了。

一千牙軍分成了兩個營。

李熊、方興各帶一營。

這六百支手槍每營三百支,先訓練起來。

沒槍計程車兵先訓練運輸物資。

每個士兵揹著兩箱子彈藥,圍著南陽城跑,作為體能訓練的一部分。

三天之後,這些人去實彈訓練,其他人再來背彈藥箱。

這些新軍已經不再裝備什麼甲胃了,和李裕的侍衛隊一樣,麻布缺胯袍,牛皮大帶,定裝藥盒、子彈盒,手槍套。

勐然一看,軍容肅整,整齊劃一。

之所以不再裝備甲胃,是為了減輕負重,增加士兵的靈活性和機動性。

根據現在手槍的射擊距離,基本可以拒敵在百米左右,進入七八十米就是有效殺傷範圍。

一般的弓箭想要對他們形成殺傷還真不容易,除非是一石以上硬弓,這樣的高手還是不多的。

李裕的手槍隊成了教練。

當初手槍隊訓練的時候,浪費的彈藥量還不大,可這六百支手槍一訓練起來就不一樣了,眼見著庫房裡的彈藥一天天減少,把周寬李懷仙急的嘴上起泡了。

不僅藥坊日夜生產,就連神機坊也忙著修槍了。

雖說墨球鐵可以以鐵代鋼,可它畢竟不是鋼,槍管在射擊三百槍之後,就變形了,無法使用。

只得重新更換槍管。

神機坊不得不專門安排匠人多生產槍管,給這些到了壽命的手槍更換,不然就有炸膛的危險。

有十幾個人在訓練時發生了炸膛,把眼睛炸瞎了。

李裕為了安全起見,規定手槍在二百五十槍後,要及時更換槍管。

雖然有這個規定,也只有極個別的槍支才需要更換,正常的訓練很難射擊到二百多輪。

李裕已經放開了訓練,兩個營沒日沒夜的拉練,也就發射了八十多輪。

他們已經成為了老手,可以一邊觀察目標一邊填裝彈藥,基本可以做到了盲填。

至於射擊精度,已經可以做到在五十米內,十發八中!

一進入八月,天氣更加的炎熱。

如今的訓練早已經脫離了訓練場,這兩個營開始了野外拉練。

訓練用的彈藥和糧草都由民壯的馬車拉著跟隨。

到了訓練的野外區域,所有士兵都背上一箱彈藥,進入到荒野裡訓練,進攻山坡,防守高地,雖然只有手槍,可是依然擋不住他們訓練的熱情。

他們倒是撒歡了,李裕卻發愁得很。

不是錢糧的問題,是生產的問題。

這可不是以前了,只生產散藥就行。如今不但要生產出散藥,還要生產油紙筒,還要定裝裝箱,這就需要時間。

李裕和火器曹的張儀商量了一下,把閒置在家的家庭婦女們都發動起來,讓她們在家裡生產製作油紙筒,這樣一來,生產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

還招募了一大批年輕的婦女,來藥坊裡分裝火藥,這些工作她們女人來做反而更加細心。

每天還有幾文錢的工錢,雙贏的事。

生產效率是解決了,可是原料問題還是很頭疼。

一個是原料漲價了。

這幾個月,南陽大量收購硫磺和硝石,致使東川和隴右的貨源一度緊俏,價格也漲了不少。

還有就是一路上各鎮的關卡收取的各種雜費也在增多,致使到南陽的價格比平時高了五成以上,李裕也暗叫吃不消。

再一個就是匪盜橫行。

一路上不僅卡脖子的人多,還有生命危險,販運原料的商隊也就逐漸的減少了,價格上漲也在情理之中。

就連鄧州的木炭價格也漲了不少。

李裕一直很焦急,時間馬上就要九月了,現在不僅要生產手槍了,手榴彈也要開始考慮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崛起,從暗殺開始

牛肉蘑菇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