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一聽,自己封地的父母官也來了,趕緊請進來問問情況。

周寬一看就是個讀書人,有些文弱,可是腳步堅實,目不斜視,不卑不亢。

“臣南陽縣令周寬,參見德王殿下,見過節帥,見過刺史大人。”

“免禮,請起。”

趙匡凝和趙匡明都對他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了。

“周父母,說說南陽的詳情如何?”

“是,殿下。”

“咳咳。”周寬清了清嗓子,這才一拱手說道:“殿下,南陽縣,古稱宛,也叫宛城。”

“《說文解字》中說過,‘宛,屈草自履也’。

夏初,‘鄧為禹都’。舜帝其子曾封於南陽。

商、周時,有申、鄧、謝等諸侯國。

西周時,南陽屬荊州,因在周之南,被周人稱為‘周土’。

周天子曾在此地分封了申、呂、謝、麗(zhí)、蓼(liǎo)、曾、鄀(ruò)、許等諸侯國。

春秋時,楚設宛邑,稱為宛,後期為秦所據。

秦昭王三十五年,初設定南陽郡。

秦統一天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使六國富豪和擅長經營的商人及匠人者雲集南陽,成為全國冶鐵中心。

西漢和東漢仍置南陽郡。

西漢時,南陽設立工官、鐵官。

東漢時,光武帝起兵南陽,是為‘帝鄉’。

諸葛先生躬耕南陽臥龍崗,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之計。

太守杜詩修治坡池,廣拓田土,全郡可灌農田四萬頃。

南陽郡人口二百四十萬,為各郡之冠,郡城周長七十二里,為冠絕一時的大城。

晉初,曾為南陽國,轄十四縣,都宛。

隋郡改州,後又州改郡。

有唐一代,天下設為十道,南陽屬山南東道管轄。

自高祖至玄宗九十年間,南陽先後設定純州、麗州、淅(xī)州、北澧(lǐ)州、宛州、淯(yù)州、顯州、湖州、新州、魯州和仙州。

玄宗天寶元年改州為郡,鄧州稱南陽郡,唐州稱淮安郡。

肅宗乾元元年又改郡稱州,縣加以合併。

經過貞觀、開元之治,南陽‘清歌遏流雲,豔舞有餘閒,邀遊盛宛洛,冠蓋隨風還。’”

周寬侃侃而談,把南陽縣的歷史沿革說的頭頭是道,李裕都聽傻了。我去,人才呀!

“如今又如何?”

“殿下,南陽以前指的是整個鄧州,如今的南陽縣只是鄧州六縣之一了。在安史之亂前,南陽有萬戶,人口近四萬,為上縣。”

“如今呢?”

“如今有戶五千,人口兩萬,為中縣。”

“這是為何呀?”

李裕一想,以前一個鄧州就有兩百多萬人口,現在可差了太多。

“安史之亂後又有黃巢民亂,各種戰亂死傷枕籍,現在能有這些人口已經是經過兩年的恢復了,荊襄剛接手的時候,只是下縣,有戶三千,萬人。”

“嘶~~~”

李裕抽了口涼氣。

人口太少了,別說養兵了,就是養個王府估計都夠嗆。

唐制,四千戶以上為中縣,設縣令一人,正七品上;縣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縣尉一人,從九品下,因超過四千戶,可增縣尉一人。

南陽縣縣令周寬,縣丞高適,主簿王遷,縣尉李懷仙。

今天這些縣裡主要領導都來了,只是除了縣令周寬之外,其他人品級太低,沒有資格覲見而已,都在縣衙外候著呢。

“周父母,既然南陽現在已是封地,該如何處之?”

“殿下,南陽既是親王封地,當設親王國。”

“哦?那是什麼規制?”

李裕以為來南陽搞個王府就得了,誰想還能建國?!

“殿下,親王國,設國令一人,從七品下;大農一人,從八品下。掌判國司,國尉一人,正九品下;國丞一人,從九品下。學官長、學官丞各一人,掌教授內人;食官長、食官丞各一人,掌營膳食;廄牧長、廄牧丞各二人,掌畜牧;典府長、典府丞各二人,掌府內雜事。長皆正九品下,丞皆從九品下。

有典衛八人,掌守衛、陪從。舍人四人,錄事一人,府四人,史八人。”

李裕心裡一琢磨,這就要四十人。

看樣子這些人還得著落在周寬身上。

“周父母,我有資格建親王國嗎?”

“有。既然南陽縣是德王的封地,則可在南陽縣建親王國。”

“那王府還用建嗎?”

“殿下,親王府是殿下的私宅,也得建,親王國相當於現在的縣衙,都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機構。”

“嗯,趙刺史,周父母能不能當我的國令呢?”

“這個……”趙匡明看看周寬,這是降級了。中縣縣令是正七品上,國令是從七品下,這差了三級呢,差了不少的錢糧。

“呃,別誤會,王府長史也給你兼著,如何?!”

要知道,親王府長史的級別可就高了,從四品上,李裕這是讓周寬任德王府長史兼親王國國令,可以說裡裡外外一把手,大權在握了。

“謝殿下恩典,臣周寬誓死報效殿下。”

“嗯,起來吧。”

因為李裕知道周寬是趙匡明的內侄,這也是給趙氏兄弟莫大的信任了。

“周長史,關於王府和王國的人事安排你就提交一個名單吧。”

第一件事就開始放權了。

“是殿下,臣儘快呈遞。”

“休息一日,明日啟程吧。”

當晚,趙匡凝兄弟舉辦了歡迎晚宴,能到場的大小官員都來了,李裕囑咐周寬,把南陽來的縣丞、主簿、縣尉都請來,一起見見面。

跟隨護衛的四百侍衛也得以吃上了酒肉,李裕的一百私兵反而滴酒不沾,警惕的護衛在身旁。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匡凝拉著李裕的的手,細談家常。

“殿下今年十五了吧?”

“節帥,我今年虛歲十六了。”

“哦?那歲數可不小了,怎麼沒見到王妃啊?”

“哈哈,趙節帥是想問我娶沒娶妻吧?”

“呵呵,唐突了,唐突了。”

趙匡凝一陣尷尬,可他這種老狐狸尷尬也就一會兒的事,立馬又面色和藹的看著李裕,等著他的回答。

“唉,說起來,我這婚事還真是耽誤了。”

趙匡凝是老狐狸,腦子一轉就想明白了。

當初他封太子的時候,歲數太小,登基的時候才十三歲,也沒到娶親的時候,結果兩月就被廢了。

被廢之後,降等為德王,哪個公卿大族會把嫡女嫁給這個廢帝?這不就耽誤到現在麼!

呵呵,天助我也!

“殿下,我有一嫡女,年方十四,尚未婚配,如不嫌棄,我想上疏求聖人指婚,不知意下如何呀?”

周圍的官員都把頭低下了,見過不要臉的,還真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上趕著送女兒啊!

“節帥厚愛,裕深感五內,多謝成全!”

李裕立馬起身,對著趙匡凝深施一禮,這就是答應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李裕早就有和趙氏兄弟結盟的心思,只是他一直沒找到契機,現在趙匡凝主動示好,自己得接著!

趙家掌握著荊襄八州之地,如果趙匡明再把荊南佔了,那就是整個山南東道十二州的地盤盡在手中。

只要能保住這些地盤,那就有一定的實力與朱全忠、李克用、王建鬥一鬥了。

至於淮南的楊行密,還是先聯合的好。

“哈哈,好!殿下,我這就上疏朝廷。”

趙匡凝老懷大慰,旁邊的兄弟趙匡明對著他直使眼色。

趙匡凝低頭問道:“賢弟,你是何意呀?”

“兄長,我,我家碧娘……”

趙匡凝知道兄弟家的明珠碧娘,一直待字閨中,一時沒明白兄弟的意思。

見兄長還在犯湖塗,趙匡明拉拉兄長的衣袖,低聲說道:“兄長,繡娘一人嫁入王府太單薄了,也得有人幫襯才行,碧娘從小就聰明伶俐,與繡娘姐妹情深,她們倆一起嫁入王府不好嗎?”

嘶~~~

趙匡凝這老狐狸眼珠一轉,想了想說道:“賢弟呀,這你捨得嗎?”

“哎呀,兄長啊,咱們趙氏在荊襄多年,一靠朝廷,二靠左右逢源的維持,如今德王就藩南陽確實是個好機會,咱出手就得狠,別人想插手都沒機會。”

“嗯,有道理。”

他轉頭對著正和周寬低語的李裕說道:“殿下,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我和舍弟商量了一下,要效彷娥皇女英故事,我家嫡女繡娘和舍弟明珠碧娘共同嫁入王府,不知殿下……”

這句話不僅把李裕搞懵了,連邊上的周寬都張大了嘴巴。碧娘是周寬的表妹,他知道自己妹妹的情況,明眸皓齒閉月羞花,繡娘也是一般無二。德王殿下如真娶了兩個妹妹,那真是和他們捆綁的死死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盜墓:我與妹妹一同穿越

寞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