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帶著張樹成來到小院的一角,伸手指向一小片地的試驗田。

現在麥收已經過去了,穀雨種的是玉米。

還有一部分花生。

其實長期以來寧夏被認為不適合花生種植,歷史上也只有零星的花生種植記載,而且產量僅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是從眼前的玉米和花生的長勢來看,非常的茂盛。

花生沒有對比參照,但玉米卻是比牆外地裡長得更好。

“新增了蚯引糞之後,試驗田的玉米苗苗平均比對照組的高了百分之十,這是因為蚯引糞富含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穀雨給張樹成介紹道:“這些微生物不僅使複雜物質礦化為植物易於吸收的有效物質,而且還合成一系列有生物活性的物質,有利於農作物增產。”

“同時蚯引糞具有很好的孔性、通氣性、排水性和高的持水量;微小的顆粒狀還能幫助增進土壤與空氣盡可能地接觸,因為它們同土壤混合後使土壤不再板結和堅硬,對改善鹽鹼地和戈壁灘有很大幫助。”

“蚯引糞養分全面,具有單一使用絕不燒根的特點,是各類花卉最理想的肥料,其實從經濟效益上來講,把蚯引糞賣給花卉養殖基地更為划算,不過咱們的國家經濟實力還沒有發展道那一步,銀川太小,花卉需求量不大,至少得十年以後才能考慮。”

張樹成笑道:“德寶對經濟的判斷很有前瞻性啊。不過這已經很好了,民以食為天,不管什麼時候,吃飽飯才是第一位的,眼下還是先把戈壁灘的土地改造好,至於開展花卉種植,我想以後有機會的。”

這話當然對,吊莊戶們現在肯定要以種糧食為主,其他為輔。

穀雨接著道:“這個我也知道,我考慮咱們玉泉營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之後,將來肯定要發展經濟作物,不管什麼經濟作物,蚯引糞都是最好的肥料。”

“德寶我看你心裡很有一張藍圖啊,你是不是想把蚯引養殖專案推廣出去?”張樹成又問道。

“那肯定得推廣啊,等這些雞長大了,咱們店就可以擴大到縣裡去了。”馬喊水比張樹成還要著急。

本來他是個人精,很注意在領導面前給兩個孩子豎立形象,但是一想到自家的店面,要是再用了自家娃培養出來的更好的雞,讓味道再上一個檔次,那生意肯定會更好。

他早就想好了,要是在開分店,就讓尕娃在鎮上經營,讓水旺拿著海吉土雞的牌子去縣城開去。

穀雨看了馬喊水一眼,沒有附和他,而是認真的說:“張主任,咱們推廣是可以推廣的,但是為了咱吊莊移民著想,先做幾個試點推廣,我把他們教會了,等他們也成功了,再繼續擴大不遲。”

老百姓雖然生存能力強大,但是在這方面沒經驗,沒技術,容易瞎幹,有他盯著指導,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張樹成點點頭,他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員,所以也不催促,轉頭對馬德福道:“德福,這是就交給你了,你們兄弟倆強強聯手,兄弟同性,其利斷金。”

“好,主任。”馬德福點點頭。

方法他想好了,先在金灘村推廣,然後以吊莊辦的名義組織人學習,誰考試過了誰養。

張樹成拍拍穀雨的肩膀:“德寶,你是咱吊莊戶的明星典型,你還有什麼需要,儘管給我說。”

穀雨想了想道:“張主任,額還真的有個需求。”

“你說。”

“我研究蚯引養殖有好幾個月了,也有些心得,所以寫了兩篇論文想發表,但是我才十四五,所以我想用我哥的名義發表。”

張樹成看了看馬德福,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便點頭同意了。

等張樹成離開之後,馬德福問穀雨:“德寶,你為什麼一定要用我的名義發表論文?”

穀雨道:“一方面讓你深度參與這項工作,為你以後的發展夯實基礎,另一方面乃是農校出來的學生,具體工作中研究出這樣的論文,符合現實邏輯。”

馬德福搖搖頭道:“你還知道你這番動作,不符合現實邏輯啊?”

穀雨不以為然擺手道:“寫論文,發表論文需要現實邏輯,但現實不需要邏輯,我有本事,還想把這套本事傳給大家,那是我樂意。”

馬德福直接無語了。

……

《寧夏農林科技》雜誌社位於自治區首府,是省農林科學院主辦的一本省級期刊雜誌。

雜誌每兩個月發行一次,主要刊登節水農業、生物技術、農林經濟管理、農業災害防禦、林木培育、作物栽培等農業方面的論文。

其中側重適合在自治區開展的農業專案,接受自治區內外外研究機構及個人研究者的投稿。

當然,寧夏在全國內經濟比較落後,在農業技術方面的投入資金不多,開展農業技術研究的機構和從業人員也少,所以幾乎每期都要為合格的稿件而頭疼。

要不然早就和其他省份的期刊一樣,改成月刊了。

現在距離下一期定稿還有兩星期時間,但雜誌社依舊沒有收集到足夠的合格稿件,《寧夏農林科技》雜誌主編王永江又開始頭疼了。

“小麗,你去看看信箱裡還有稿子沒?要是還沒有,那就只能讓老曹、老何他們寫幾篇出來了。”王永江催促著雜誌編輯王麗。

“好的。”王麗跑著去了。

“哎。”王永江繼續發愁。

對於一份農業科技期刊來說,最缺的是什麼,經費啊!

要是等刊登有質量的論文,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既可以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又能在省裡露臉,要是得到了表彰,雜誌社的經費就不成問題了。

那麼雜誌社就有希望由雙月刊變成月刊,他王永江也算對得起《寧夏農林科技》的列祖列宗了。

正琢磨著呢,王麗拿回來一批稿件,和王永江一起審稿。

王麗負責初審,確定論文行文符不符合規範,有沒有明顯的漏洞;王永江則從專業角度進行復審,確定論文有沒有價值。

倆人邊看邊聊,在評審過程中,王永江還不時點評幾句,既是給王麗解釋自己拒稿或者錄用的原因,也是藉機給她上課。

和往常一樣,今天收到的稿件數量不多,沒過多久,就快看完了,讓王永江感到遺憾的是,稿件的質量依舊不高,看樣子只能想著找農科院的幾位研究員幫忙寫幾篇文章,好填補上版面的空缺了。

“主編,這篇文章看著挺不錯的,就是投稿人的身份有點問題,不是高校,也不是研究機構的!到底該怎麼處理?”

“哦,拿過來我看看!”王永江伸手要過論文,一看標題——《蚯引低成本規模化養殖技術研究》。

再看作者欄——海吉縣玉泉營吊莊辦公室馬德福。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之硃砂與月光

糖糖糖醋兔頭

閃婚!明撩!億萬富豪誘她淪陷

橙意十足

掉入修真界後,我被各方大佬瘋搶

一顆基蛋

葉羅麗之12元素,元素之主

沐晴MQ

星際甜寵:我的飼養員都是戀愛腦

啾咻

探花夫人她又嬌又軟

愛吃咖哩泡麵的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