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天下大亂,局勢紛雜,天底下的忠貞之士,要麼北上靈武,要麼苦苦支撐。

而在這個時候,建寧王李倓離開潼關,在京洛之間反覆騰挪。剿滅好幾支小股叛軍。

在他安排大軍轉向伏牛山,所有人以為他要麼南下去南陽,要麼北上去太原的時候,穀雨卻率八百精騎潛形匿跡,突襲了孫孝哲。

安祿山收到訊息後勃然大怒,殺了幾個舞女洩憤之後,馬上令淄青節度使能元皓率兵三千精兵西進,然後又令豫州刺史武令珣抽調數千精兵北上,要把建寧王李倓那八百騎兵,圍殲於河洛之間,又或者逼他過黃河去太原。

就在諸軍行動之後,安祿山又收到訊息。

建寧王在風陵渡過河,數百騎兵瘋狂向北狂奔。

“哼!這小子終於去了北方,慶緒肯定能砍了他的腦袋。”

他趕緊下達命令,抽調的軍隊渡過黃河,逼迫那八百騎兵繼續北逃。

就在上萬叛軍渡過黃河之後,穀雨只帶他那八百人,在晉南賺了一個小圈子,從三門峽和澠池之間的河段渡過黃河,在熊耳山一帶轉了一圈,連過永寧、福昌、尹陽而不入,悄無聲息的在洛陽以西飛掠而過。

穀雨指揮他們見縫插針,只針對小股叛軍展開襲擊,每戰必勝,是以短短二十多天,雖然疲憊不堪,但大家都很興奮。

因為他們不光殺戮敵人,還從敵人手裡獲得不少補助。

穀雨在眾人心中威望直線上升,堪稱戰神。

……

此時此刻,高適戰戰兢兢。

他此時統領一萬軍隊,隱匿在伏牛山一帶,監視南陽攻防戰的狀況。

大抵一個多月前,穀雨跟他一起渡河,渡河完了就要分兵給他

高適當時就懵逼了,連忙表示,我是帶過兵,當過掌書記,可這麼險峻的形勢殿下讓我臣做些大事,臣怕做不到啊。

穀雨笑了笑:“縱觀歷史,除了漢高祖和本朝太宗皇帝這種天縱之才能夠無師自通,其他名將都是一仗一仗打出來的?”

說到這裡,穀雨拍拍高適的肩膀,說:“接下來我會在河洛一帶輾轉騰挪,調動武令珣一部分兵馬北上之後,安祿山還會銘塔繼續攻城,只要他還在攻南陽,你就在住機會偷襲他大營,放心,我也會在最關鍵的時候趕回來的。”

……

這是十幾天前的事情了。

高適記憶猶新。

他知道,能不能完成建寧王給的任務很重要。

而他自己,能不能做到天下誰人不識君,就在此一戰了。

武將萬里不惜死,事到臨頭,高適目光愈發堅定。

當初他和李太白約定,一起做大鵬。

所以這半個月,他前所未有的投入到軍隊之中。

所以他偵查到武令珣調動了一部分兵馬北上,看到了南陽城的攻防戰如火如荼。

可殿下還沒有來。

他說要在最關鍵的時候來,可是什麼是最關鍵的時候呢?

那要等嗎?再等幾日,會不會那部分北上的兵馬先回來,會不會南陽先撐不住?

猶豫了兩天,高適下決心了。

不等建寧王了,我要發兵襲擊叛軍大營!

天寶十六年七月九日,李亨至靈武,高適大舉襲營,一把火直接燒光了叛軍的糧草。

只是高適指揮畢竟生疏,麾下兵馬也缺少磨合,接下來再打,就發現久經戰陣的邊軍畢竟難以撼動。

眼看高適大隊人馬被分割包圍在武令珣的千軍萬馬當中,就在高適以為自己要殉國的時候,忽然他聽到了一震呼喊聲。

“建寧王到了!”

沒錯,儘管千軍萬馬的大混戰中,到處都是聲音,幾乎什麼都能聽到,但幾乎什麼也聽不清楚。

可是這句話,他偏偏聽到了。

他遠遠望去,只見一隻全副武裝的八百騎兵,猶如大鐵椎一樣殺了進來。

他們如龍如虎,他們意氣風發,他們如同下山的勐虎,嗷嗷叫著大殺特殺。

為首者正是建寧王李倓。

穀雨取弓直入,身後所有兒郎鬥志昂揚,著護在他左右,隨他往前衝。

而穀雨彎弓搭箭,每發必中,被射中的中郎將們無不應弦而倒,叛軍大亂,露出陣中手持雙劍砍殺的高適來。

也露出了叛軍主將武令珣。

武令珣正在指揮人圍殺高適,他即便調走了兵,攻著南陽,大營裡也還留了兩萬多人,如今打成亂戰,幾部兵馬各自為戰,誰能先殺了主將,誰就能奪得主動權。

眼看就要取勝,忽然聽到親兵們大喊:“將軍,唐國皇子來了!”

“快走!”

武令珣不屑:“唐國皇子又如何?”

“將軍,那皇子威勐不可當,猶如殺神,我們先避一避吧?”

“殺神又如何?只要殺了包圍圈的高適,我們就去的大勝,區區八百人,何足道哉?”武令珣拔出寶劍,大聲呼道:“親衛兵,全都給我壓上去,誅殺高適,近在眼前!”

親衛兵首領欲言又止,武令珣喝道:“你還不去?”

“是!將軍!”親衛首領立刻率兵而去。

然後下一刻,武令珣身邊的親衛全都尖聲大叫,面露惶恐。

“不就是李倓嗎?驚慌什麼?”武令珣回頭,卻見百丈之外,一個全身披掛的騎兵將領衝他冷笑,隨即彎弓搭箭,只聽“嗡”的一聲,武令珣就聽到了尖嘯如鬼哭,一支箭迎面射來,定格了他數十年人生。

主將身死,大旗倒落,叛軍士氣大跌。

穀雨一箭射殺武令珣,趁勢打破叛軍,解南陽之圍,南陽太守魯靈率果毅別將曲環、中官曹日升出城跪拜,穀雨遂以東討元帥之名收南陽兵權,坐鎮荊襄、

六軍退卻,太子北上,建寧王李倓獨自逆流而戰,連戰連捷,奪城斬將,功勳卓著,猶如一顆彗星閃耀在大唐的天空。

至於他的康慨任事,義無反顧,更是隨著高適一篇篇詩文傳遍天下。

許多有識之士紛紛議論:“此非太宗皇帝之遺風乎?”

與此同時,李亨在靈武得到朔方軍將領、文武百官,以及廣平王李俶的鼎力支援,登基稱帝,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年號至德。

李亨稱帝后,除了對群臣封賞之外,還封廣平王李俶為楚王,任天下兵馬大元帥。

至於建寧王李倓,他被封為齊王。

這個訊息傳出,海內譁然。

這李亨,明擺著給立有大功的三兒子上眼藥啊!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身為領主的我擁有無限金錢

休閒憨憨

嬌嬌王妃駕到,瘋批王爺寵入骨

九九喃笑

一位戰雷玩家來到泰拉

TYPE9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