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瑞剛的話讓劉翰洋一頭扎進了浩渺而龐雜的生命科學文獻中,以期找到端粒的相關資料。

經過一週近乎廢寢忘食的查閱,不僅對端粒有了較為完整的瞭解,還對生命科學這一學科有了初步的認識。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在染色體定位、複製、保護和控制細胞生長及壽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並與細胞凋亡、細胞轉化和永生化密切相關。

其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每當細胞分裂一次,每條染色體的端粒就會逐次變短一些。

如同磨損的鐵桿一樣,如果磨損得只剩下一個殘根時,細胞就接近衰老臨近死亡。

所以,端粒的長度反映細胞複製史及複製潛能,被稱作細胞壽命的“有絲分裂鍾”,亦被稱之為“生命時鐘”。

人體是由眾多細胞構成,人體細胞無時無刻都在複製、分裂、凋零、再複雜,掌握和控制了端粒的長度,無形中就‏‏​​‎‏‎‏​​​​‎​‏‏掌握了人體長壽或永生的密碼。

其實早在泰伯星人入侵前,人類科學家就發現瞭解開端粒密碼的鑰匙---端粒酶。

它是一種特殊的逆轉錄酶,可遺憾的是,在正常的人體細胞中檢測不到端粒酶,它廣泛存在於惡性腫瘤中且具有高活性,甚至可以無限分裂複製。

查閱到此,劉翰洋大概明白了斯內特所設立的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正如李素佳所說的,羨慕於他和周芸的年輕狀態,斯內特想借助機甲XM1367實現長壽甚至永生。

不得不說,斯內特真是有一雙超強的慧眼,無論從哪方面評判,機甲XM1367都是最為合適的選擇,它繼承了機甲9號在生命科學方面的造詣和研究成果,而且更善於鑽研。

肖航曾經的那條再生的手臂就是它的傑作之一。

由它牽頭組建的生命研究院在生命科學方面或許有更大的作為,只不過,劉翰洋擔心斯內特公器私用,以一己私利拖累整個遠航艦隊,甚至,機甲XM1367的行為還可能引發人類在倫理和道德方面的問題。

他絕不能坐視不管。

他興沖沖地來到艦隊綜合指揮中心,一股腦地將心中所有疑問傾倒而去,面對質問和質疑,斯內特表現得很平靜,似乎是早有準備,又似乎是胸有成竹。

幾句話便讓劉翰洋無言以對,甚至有點不知所措。

作為遠航艦隊總司令,在艦隊中高層軍官大部分戰死或受傷的情況下,斯內特有權在艦隊內實施緊急狀態。

在緊急狀態下,他可以不經討論設立或關閉一些非戰鬥部門,以維持遠航艦隊的基本運轉,這是他的權力。

成立生命研究院是符合程式的。

至於生命研究院的作用和意圖,斯內特也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首先,遠航艦隊藏匿於沃爾夫359B稠密的雲層中,自然是為了躲避泰伯星人的攻擊和圍剿,任何向地球傳送求救訊號的行為都十分危險

哪怕是採用最為先進的加密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即使不考慮訊號被破譯的風險,採用人類目前最為先進的量子傳輸,與地球相距光年的距離,一個對傳就需要近3年的時間。

目前,人類只能做到在兩光年的距離上實現訊號的實時對傳。

自遠航艦隊從菲達星逃亡以來,已經過去了數年時間,在此期間,為了實現不被泰伯星人發現,艦隊一直處於電磁靜默狀態,也導致了艦隊長時間中斷了與地球的聯絡。

按照斯內特的說法,這些年來,地球是什麼樣無從知曉,一旦泰伯星人撕毀之前的協議、對人類發動全面戰爭,遠航艦隊可能就是人類最後的希望了。

當然,這是艦隊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作為總司令,他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成立生命研究院就是重要的一環。

目前,遠航艦隊只剩下3艘星際戰艦,艦員30餘萬,這30萬名艦員承擔著人類繼續遠航星空‏‏​​‎‏‎‏​​​​‎​‏‏的重任,很可能就是人類武裝力量在星際空間裡的最後火種和希望,實現永生或最大限度地延長他們的生命能將這一薪火延續下去。

倘若實現永生違揹人類倫理道德,那最大可能地延長艦員們的生命,使他們的生理年齡遠小於生物年齡,保持年輕狀態和充沛的體力也是對人類未來的探索和貢獻。

斯內特明確告訴劉翰洋,有一點他不用擔心,以機甲XM1367的能力和目前的生物技術,實現永生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實現300歲的壽命倒是可能的。

此外,機甲XM1367所採用的技術只是大大地提升了人類的生命上限,並不能簡單地看作是生命的延長。

其作法是運用生物技術干預手段使人體正常細胞產生一種特殊的逆轉錄酶---端粒酶,活化和修復端粒的長度,使其分裂次數達到人體的最上限,再採用幹細胞等基因技術提升人類的生物年齡。

當人類的生物年齡達到300歲時,有著長達近200年的青年期,將極大地擴充套件人類的生命形態和社會結構,對人類社會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按照斯內特的解釋,暫且不討論這種影響在倫理和道德方面的衝擊和影響,就目前遠航艦隊所處的困境而言,實現此目標是現實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延續人類武裝力量在星際空間的續存。

況且,對於孤懸於光年之外的艦隊來說,30萬人是人類社會中一個很小的團體,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以時間換空間是艦隊的一次嘗試,也許以後會演變成常態。

至於艦隊為什麼遲遲不啟航,斯內特給出的理由是實現上述目標後再確定艦隊的最終去向問題。

機甲XM1367給出的時間是3至5年出成果,倘若真的將人類的生物年齡提升至300歲,3、5年的時間實在微不足道,完全可以爭取回來。

在此目標實現的前提下,艦隊或許會有更大的目標,在時間和空間上也會大大拓

展。

劉翰洋鎩羽而歸,他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和說法,反而成了斯內特最為堅定的支持者之一。

總之,在目前遠航艦隊較為困難的情況下,急需拓展視野和提振信心,延長人類的生物年齡,既能為艦隊的未來爭取時間和空間,更能激發艦員們的激情和活力。

所以,劉翰洋選擇了支援。

在劉翰洋的解釋下,李素佳和周芸選擇了沉默,對於不太瞭解的領域,她們倆的反應竟然出奇的一致,沒有發表任何言論。

反觀肖航卻是一百個支援。

自此,遠航艦隊在沃爾夫359B一停就是3年,3年來,艦隊全面支援機甲XM1367所主導的生命科學院的研究工作。

為了更快、更早實現目標,遠航艦隊的一部分非生命科學方面的科學家也參與了該專案,毫不誇張地說,艦隊幾乎是舉全力而攻之。

終於在第4個年頭,機甲XM1367所帶領的團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雖‏‏​​‎‏‎‏​​​​‎​‏‏然沒有將人類的生物年齡提升至300歲,但也在斯內特的預期之內。

機甲XM1367所主導的生命科學院成功地將人類的生物年齡提升到了230歲。

在此年齡結構下,人類的生物年齡和生理年齡都大大地向後延展,18--150歲基本上屬於人類的青年期。

以此推算,現今生物年齡60多歲,生理年齡40餘歲的劉翰洋才剛剛成年沒多久,仍處於青年期。

周芸也不例外。

很快,針對遠航艦隊所有艦員的“生物年齡提升”計劃付諸行動了,艦隊動用了所有的醫務人員,甚至招募了1萬名志願者加入到了該計劃中。

此外,遠航艦隊的3艘星艦其醫療艙全部被徵用,另外還改裝了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機庫和機甲修理艙,作為此計劃的醫療場地。

壯觀的一幕出現了,近30萬名艦員在醫務人員和志願者的安排下分批次進入了相應的醫療場地,他們逐一躺進了休眠艙內,然後由以上人員在他們身上插滿導管並向體內注射一種生物活化劑。

完成後,艦員們將在休眠艙內再進行3次生物活化劑的持續匯入以及為期9個月的靜養狀態,之後還會進行為期18個月的完全休眠狀態,以大規模地複製和替換身體內的所有細胞,達到提升生物年齡的目的。

當第一批次艦員進入第二階段的為期18個月的休眠狀態後,第二批艦員便開始了第一階段的生物活化劑匯入和靜養狀態,依次進行,足足進行了2000多批次。

即使在分批次的情況下,30萬艦員也使得整個計劃用時9年才最終完成。

艦上的所有人全部參與了該專案,包括李素佳在內。

至此,加上科研用時,歷時12年之久的“生物年齡提升”計劃終於完成了,遠航艦隊的所有艦員無論之前的年齡有多大,全部迴歸到了青年期。

一個充滿活力和朝氣蓬勃的新艦隊屹立在了宇宙空間中。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世界沃格爾大陸

吐口水的羊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