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星人的一支地面武裝進入南極洲令危機計劃署始料未及,但斯內特和慄劍鋒並不擔心勒內會將他們之間的秘密協定和盤托出,因為這對於暗河公司尋求在泰伯星人與地球人之間的戰略平衡並無益處。

但李素佳他們在威爾克斯地沿岸附近採集脫落冰架的任務,並不能瞞過泰伯星人的眼睛。

那支泰伯星人的地面部隊進入南極,也許正是為了清剿李素佳這支機甲部隊。

為了儲存這支力量,也為了掩護它們秘密地採集脫落冰架的任務,根據慄劍鋒的命令,李素佳與勒內取得了聯絡。

她向他保證,機甲部隊所採集的脫落冰架不會影響到暗河公司現在所採集冰川的區域,也不會攻擊現有的三座採冰廠,以換取暗河公司名義上的保護。

這對勒內並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是一筆十分划算的交易,他要做的就是在泰伯星人問及這支機甲部隊的歸屬問題和行為上,為其辯解和開脫。

必要時,會在名義上將這支“意識覺醒”的機甲部隊納入己方的武裝力量之內。

當然,泰伯星人也並非那麼好騙,但慄劍鋒早有對策,他密電李素佳不定期地將一部分脫落冰架輸送到泰伯星人的領地,這部分冰架會被冠以因“技術”原因而導致的意外。

不費一兵一卒、一槍一彈,甚至連任何人力、物力都不用消耗,就可以偶爾得到一塊幾百平方公里的冰川,這對泰伯星人而言,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

泰伯星人選擇了無視和預設。

至此,李素佳所率領的這支機甲部隊將長期駐守南極洲的威爾克斯地沿岸,負責採集冰架和對自然脫落的冰架加裝可控核聚變引擎的工作,並將其運送到人類所在的大洋洲南部港口。

當然,其中一部分會被運送到泰伯星人的領地。

總體佔比為8:2。

除了這部分冰架外,危機計劃署還會從暗河公司那裡獲取一定數量的冰塊和瓶裝水。

豐沛的淡水資源的獲取,使得困擾人類發展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迎刃而解了。

至此以後,人類停工已久的對三大沙漠的改造計劃,即“新世界”計劃得以繼續進行。

經過近1年的不懈努力,原本只完工了45%的森林面積,完成了規劃中的100%,達到了200多萬公頃。

農田面積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近300%,達到了20萬公頃。

牧場更是擴大了近2倍,即近70萬公頃。

草原、溼地和山地的面積也完成了規劃中的100%,佔據了整個改造面積的近3成。

至此,“新世界”計劃完美收官,農田區、森林區、草原區、溼地區和山地區等6類地形特徵全部建造完畢並開始發揮食品供應和氣候調節的作用。

一個閉合的可持續生態鏈和完全自給的生態圈形成了。

有了怡人的氣候以及充足的食品供應,人類對數千座城市的環境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提升和最佳化。

除了新建了大量的城市公園和綠化帶之外,在各個城市的中心地帶,還興建了面積不等 的人工湖和人工綠地。

原本黃沙漫天

、乾旱貧瘠的沙漠,現在變成了一個集農田、森林、草原、溼地和山地遍佈的風景秀麗之地。

在它們之間點綴著數千座大小不一的城市,這些城市無一例外地被茂盛的植被和湖水所環繞和掩映,加之貫穿南北的兩條大運河的串聯,使得其人居環境更加優美。

高空中,放眼這片曾經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而驚歎。

數以萬計的、造型各異的高樓大廈矗立在綠色和碧波之中,南北兩條直通大洋的運河貫穿於城市之間,陽光下,它們就像兩條泛著金光的玉帶蜿蜒向前、絕美絕倫。

顏色各異的農田和一望無垠的草原就像兩塊鋪陳在大地之上的毯子,生機勃勃而綠色盎然;森林、山地和溼地更是一片翠綠,不同的樹木和花草爭相鬥豔、美輪美奐。

一個環境優美、生活無憂的人類新領地就此誕生了。

儘管如此,高懸在人類頭頂的那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仍然高高地矗立著,始終未曾放下,這一點,危機計劃署的官員們深知,普通的地球人也時感憂慮。

根據地球人與泰伯星人所簽署的“戰略互信”協議,27年後,人類將永遠地告別地球,要麼前往火星,(火星也只能再呆147年)要麼前往宇宙深處踏上尋覓第二顆地球的漫長旅程。

這個旅程是未知的、充滿艱辛和危險的。

倘若在27年乃至147年之內無法趕走入侵的泰伯星人,地球人終將踏上這未知的尋覓之旅。

未雨綢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為人類的未來而拼搏。

為此,以斯內特和慄劍鋒為首的危機計劃署開始了著手籌備遠征宇宙的計劃,這一計劃被命名為“使命探索”計劃。

該計劃將打造一支遠航宇宙的超級艦隊,駛出太陽系後將前往深邃的宇宙深層空間,在20光年的範圍內尋覓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新行星。

該行星需要具備地球的一些硬性指標,比如,相近的重力環境、幾近相同的含氧量及適宜的溫度環境。

20光年是被劉翰洋團隊精確計算過的,根據人類目前最快的星際飛船的速度和整支星際艦隊的建造速度而制定的。

如果遠征艦隊在20光年內的某處,發現了一顆具備人類生存需求的星球,以人類最快的星艦速度---光速的65%為計算基準,單程需要耗費掉7年的時間。

再加上建造星際戰艦所耗費的時間以及測試性適航以及艦員招募、訓練所耗費的時間,20年光年、27年被認為是一個較為穩妥的距離和時間表。

27年之後,也是人類被迫離開地球的最後期限。

所預測的時間和人類被迫離開地球的時間,兩者高度吻合。

當然,20光年是在理想的情況下得出的數值,但計劃必須得有一個被執行的大致範圍和預期目標,尤其是實施這項人類史上空前絕後的、前所未有的遠征宇宙的計劃。

毫無預期和沒有目標的計劃是危險和致命的。

當然,人類也深知,在20光年的範圍內並不一定能尋找到一顆適宜人類繁衍生息的星球,所以,“使命探索”計劃並非只執行20光年範圍內

的搜尋計劃。

它只是該計劃的第一階段。

依託於人類在火星上所居住的最後120年,危機計劃署又將該計劃分成了另外兩個階段,即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探索計劃。

第二階段從27年後至人類在火星所居住的、最後期限的前45年,如果在第一階段仍沒有尋找到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遠征艦隊將繼續前往下一個20光年內的宇宙空間繼續探索。

與此同時,人類也將繼續派遣一支遠航艦隊加入到之前的搜尋佇列中。

倘若在第二階段,人類仍沒有找到一顆宜居的星球,隨之啟動第三階段的探索計劃,與第二階段的探索計劃相同,除了進一步擴大探索範圍外,再派一支遠航艦隊加入到之前的探索佇列中。

如果前三階段的探索計劃仍舊沒有尋覓到一顆宜居的星球,那全體人類只有全部踏上遠征宇宙的漫漫旅途了。

屆時,人類將真正的成為一個在宇宙間流亡的種族了。

但願這種情況不會發生,這是“使命探索”計劃一經公佈後,所有地球人的一致心聲,它深埋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共同的期盼。

期盼美好的未來。

由此,“使命探索”計劃正式開始。

根據計劃,人類將建造穿行於宇宙空間的新一代星際戰艦,該型戰艦不同於人類之前所建造的第一代“榮宇”級和第二代“引力”級星際艦船,它將是一種速度更快、效能更加先進的大型作戰平臺。

除了具備軍事用途外,它還是一種集生活、休閒、娛樂等設施為一體的超級社群,各種設施應有盡有,承載著人類向外太空移民的重任。

該型星際戰艦長約5000米,寬約2000米,呈完美的環形結構,內外環圍繞著艦體中心呈相反的勻速運動,科學地模擬出了地球的重力環境。

依託其龐大的艦體構造,該型星際戰艦可搭載約3萬餘架各型別小型星際飛船和空間飛行器,成員15萬餘名。

在推進系統上,該型星際戰艦採用了最佳化了的曲率飛行引擎,其最大設計速度可達到光速的80%,巡航速度為光速的65%,在不更換燃料的情況下,可連續航行5萬年。

根據“使命探索”計劃的整體部署,在第一階段,該型星際戰艦將建造15艘,另外,還將建造最佳化和提升了推進系統和武器效能的第二代“引力”級星際飛船,該級星際飛船將建造25艘。

除此之外,還將建造功能各異、數量不一的各型星際艦船,如文明評估艦、行星生命探測艦、行星大氣環境探測飛船、行星地磁分析飛行器、回收艦、救援艦、生活保障艦及數量眾多的武裝護衛飛船。

它們將共同構成一支遠航宇宙深層空間的超級艦隊。

“使命探索”計劃自公佈之日起正式實施。

同時,整個人類社會將全面進入戰時機制,所有的資源都將無條件地向該計劃傾斜和加持。

浩瀚的宇宙中,這支承載著人類希望和未來的艦隊將肩負起探索宇宙空間的重任,完成下一個“地球”的搜尋計劃。

茫茫宇宙、浩垠征途,27年的時間只爭朝夕。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道路同歸

故謁己

荒神歷

花家兔子

玄幻:我真的不想硬碰硬

斜照山頭

末世降臨,我貌似沒有異能和系統

I聽風吟I

星淵泣

青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