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間計

公元前247年,秦軍攻打魏國,魏軍節節敗退,在危急時刻,魏王想到了足智多謀的弟弟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十年前因竊符救趙得罪了魏王,不敢回國,住在趙國。魏王派使者請信陵君回國,信陵君開始不答應,使者反覆勸說,信陵君感到自己是魏國人,還應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重,打消了顧慮,隨使者回到魏國。魏王任命信陵君為上將軍,主持抗秦戰鬥。

信陵君領命後,感到魏國勢單力孤,很難戰勝秦國,決定實行聯合抗秦的策略。他派出使者向各國求援,說服各國君主聯合抗秦。由於信陵君在各國威信很高,各國都願意參加聯軍,信陵君對各國說:“我們上次聯軍進攻秦國失敗,是由於指揮不夠統一,派出的軍隊也不夠強大。要吸取上次教訓,派出強兵,並由我統一指揮,加強領導。”各國也都同意。於是趙、韓、魏、楚、燕五國聯合起來組成共有三十萬人馬的聯軍。

信陵君率大軍出征前仔細思考了作戰方針,他想,上次秦軍是採取擒賊先擒王的辦法,先攻統帥國的軍隊,這次可能還會這樣做。我魏國軍隊就虛設前鋒,待秦軍來攻時一觸即潰,誘敵深入,進到聯軍包圍圈,然後鼓而殲之。進到前線他便按此方針做了部署。

秦國派出蒙驁、蒙武父子為正副統帥率領四十萬兵馬迎敵。蒙驁的孫子蒙恬也隨軍參戰,到了前線,十八歲的蒙恬提出想當先鋒殺敵立功。蒙家世代為將,蒙驁想鍛鍊年輕的孫子,點頭同意了。蒙恬說:“我們去年採取擒賊先擒王的辦法,一舉擊退聯軍,這次也行此道吧。”

蒙驁點頭說:“可以。”又說:“不過,信陵君不是春申君,他足智多謀,你要小心進軍,不要輕舉妄動,遇到不明情況要向我彙報。”

“是。”蒙恬回答。接著他派出偵察部隊,偵察到魏國軍隊駐紮的位置。

第二天清晨,蒙恬率領一支精銳騎兵部隊突襲魏軍。魏軍按信陵君部署交戰後支撐了一下,然後就逃跑。蒙恬年輕氣盛。見魏軍潰逃拍馬便追。他只見前面信陵君的帥旗在晃動,便向前直衝,想擒到信陵君立一大功。沒想到衝入一條山谷後,從兩面山上射出密集的箭矢,許多人馬被射倒。蒙恬這才知道中了埋伏,急令撤兵,可聯軍大批人馬衝出,將他的部隊團團包圍。蒙恬感覺形勢危急,令一名副將衝出求救。

蒙驁接到報信後很是生氣,心裡罵道:“真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讓你小心,你卻只顧貪功冒進,中了埋伏。”他急忙率領一支騎兵前去解圍。路上有一條河流,河水不深,騎兵涉水而過。沒想到信陵君已派人在水底撒了很多刺馬鐵釘,以阻擊援軍。秦軍的馬被鐵釘扎得嗷嗷亂叫,有的摔倒,有的亂奔,部隊被衝得一片混亂。這時埋伏的聯軍又乘機殺出。蒙驁想,這信陵君著實厲害!不過他久經沙場,很快制止了混亂,率軍激戰。經過一場混戰,蒙恬被救了出來。但秦軍也傷亡慘重。蒙驁只好率領剩餘人馬退入函谷關死守。

秦軍大敗的訊息傳回國內,舉國震驚。因為秦國強大,經常聽到的都是獲勝訊息,沒想到這次大敗。秦王嬴政和丞相呂不韋急忙召叢集臣商議對策。蒙驁帶出的是秦軍主力,現在遭受重創,馬上再派出大批人馬有些困難。那怎麼辦呢?有的將軍提出死守;有的大臣提出議和,以作緩兵之計。秦王反對議和,我強大秦國戰敗議和,太掉價了。這時一位青年官員站了出來,提出一個計謀。這個青年官員叫李斯。

談到李斯,還得專門介紹一下,因為他以後是秦國非常重要的人物,伴隨嬴政奮鬥一生,功勞大大的。(過失呢?也不算小)

李斯生於戰國末年,比嬴政大十七歲,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有一次,他在廁所見到吃人糞的老鼠,又瘦又髒,一見到人和狗,就被嚇跑了。他又在倉庫裡看到偷吃糧食的老鼠,很自在,沒人管,吃得腦滿腸肥。於是,他發出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這就是說,一個人生活得好不好,就像老鼠一樣,在於所處的環境。李斯不甘寂寞,想改變環境,幹一番事業,過富貴日子。可怎樣才能飛黃騰達呢?他沒有當大官的爸爸走後門,那就先學個研究生長知識吧,這也是資本。於是他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子為師。荀子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打著孔子的旗號講學。但他不象孟子那樣墨守陳規,而是從當時的政治形勢出發,對孔子的儒學進行了發揮和改造,很適合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荀子的思想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李斯學成之後,反覆思考到哪個地方才能顯露才幹,得到榮華富貴呢?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他認為楚王無所作為,其它各國也在走下坡路,決定到秦國去。

臨行之前,荀子問李斯為什麼要到秦國去,李斯回答:“幹事業都有一個時機問題,現在各國都在爭雄,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機會。秦國雄心勃勃,國勢強盛,想奮力一統天下,到那裡可以大幹一場。人生在世,卑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莫大的悲哀。一個人總處於卑賤窮困的地位,那是會令人譏笑的。不愛名利,無所作為,並不是讀書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國去。”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先見到秦相呂不韋,對他說出自己見解:“凡是做大事業的人,都必須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力量衰落,各諸侯國之間連年爭戰,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呂不韋對李斯的見解很讚賞,收他為門下舍人。在一次見到秦王嬴政時,李斯又說出他的見解,這正合嬴政心意,嬴政又看了他寫的文章和字,覺得他確很有才,看問題也有眼光,因而提拔他為長史,相當於秘書官。這裡再多說一句,嬴政對書法是很欣賞的,他不但對寫一手好字的李斯欣賞,對寫一手好字的趙高也欣賞。此二人以後飛黃騰達,寫得好字算一塊敲門磚。

話再說回來,李斯提出的計謀是挑撥離間信陵君與魏王的關係。就如同當年在長平之戰挑撥廉頗與趙王的關係一樣。如果信陵君失去國王-信任,就當不成主帥,聯軍也就垮了。這個辦法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上策!秦王嬴政和眾臣都拍手叫好。秦王立刻讓呂不韋派一批人帶著大量財物到魏國實行反間計。

秦國派出的間諜到了魏國買通一些重要人物,讓他們散佈信陵君的壞話。於是有人說:“信陵君在國外呆了十年,是與魏國有二心的。現在統帥魏國軍隊,魏國軍隊快成了他的私家武裝了,危險哪!”還有人說:“信陵君不僅統帥魏國軍隊,這次還統帥五國軍隊,各國都知道有魏國信陵君,哪裡知道還有魏王!”甚至有人說:“如果信陵君趁此時機自立為王,各國都信服信陵君,一定會幫助他奪權的!”

秦王嬴政也積極配合謠言,他故意問在秦國的魏國使者:“我聽說信陵君要當上魏王,是這樣麼?”使者馬上把這訊息傳回給魏王。秦王又按李斯主意,以回國為條件,讓魏國人質太子增給魏王寫密信,說秦國以幫助信陵君做魏王為條件,請他撤兵。

就在魏王越來越懷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時候,得了秦國大量財寶的太子增回來了,他再次對魏王提出對信陵君不能信任。魏王聽了太子增的話,終於動搖了,他怕信陵君篡位,下令免去信陵君統帥的職務。(謠言真是可怕呀!那些貪戀錢財,傳播謠言的小人更可怕!)五國聯軍也就這樣瓦解了。

信陵君回國後內心非常痛苦,有口難辯,傷透了心,於是稱病不朝,整日在家中與賓客徹夜飲酒,與妻妾廝混,自暴自棄。他想,我這樣你魏王總不能再懷疑我了吧?沒過兩年,他就因酒傷肝脾而身亡。

秦國得到信陵君死去的訊息,感到心腹之患已除,急忙派軍隊攻打魏國,拔二十城,並於前242年設定了東郡,治所(地方長官辦事的處所)在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東郡已包括現在山東的一部分。秦國勢力迅速向東方發展。

秦國繼續採用李斯的計謀,在運用軍事手段打擊六國的同時,輔之以挖心戰略,如派人行賄、施離間計,人為製造內部混亂,逐漸削弱六國。李斯獻策有功,被秦王任命為客卿。卿是戰國的一種官職,本身無具體職責,爵位中等,但此官彈性很大,可以很快得到升遷。如果是外國人到秦國做了卿,就叫客卿。商鞅由衛入秦初期也做過客卿。至此,李斯憑藉自己的能力從當舍人開始已跳了三級臺階,從舍人開始,後為郎、長史、客卿,他的才能已為秦王和呂不韋知曉,為進一步施展才幹、建功立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色牧羊星

納蘭凜5

高武:所有武學我都會億點點

魔行

王爺,王妃她恃寵生嬌了!

枕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