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回到秦國以後,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名字叫成蟜,年齡只比自己小几天,是父親的私生子,他的母親已經去世。不過嬴政沒有歧視這個私生子弟弟,很愛護弟弟。弟弟也很尊敬哥哥。兩個人每天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程度。由於呂不韋是丞相,政務繁忙,只是太子的兼職老師,日常的教育還是請來原來的老師趙博擔任。成蟜也跟隨哥哥一起從師趙博,平日他們就與趙博老師住在學習的宮室裡,這樣方便學習。只有在休假時他們才回到母后身邊。

嬴政的母親趙姬和呂不韋卻對成蟜存有戒心,兩個人怕成蟜會危害嬴政的太子地位,於是暗中經常排擠成蟜。

在母子私下相處的時候,趙姬試著挑撥嬴政和成蟜之間的感情。她向他暗示,要提防成蟜,因為他是他走向王位的對手。但嬴政聽了只是笑笑,反而告訴她老師趙博教育他們的話:

“你們兄弟倆要相親相愛,不要因為生母不同就有所隔閡。嬴政為長,應該愛弟弟,成蟜為幼,就當敬重兄長,這樣才能互相護持,鞏固國基。你們只有兄弟兩個,要是不相愛而相互猜忌、爭鬥,未來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對國家也非常不利。”

趙姬聽了嬴政的話,只得在心中嘆息,表面上還不能不點頭說對。

成蟜的生母已經去世,所以父王對成蟜表現出更多的疼愛,這讓趙姬更加嫉妒,也更加不安,她非常擔心丈夫以後會改變主意把王位傳給成蟜。

由於心胸狹窄,趙姬疑神疑鬼越來越覺得成蟜是她兒子通往王位的威脅,逐漸生出一個罪惡的念頭,要除掉成蟜。

明天是嬴政兄弟休假回家探親的日子,晚上,趙姬無法安睡,不斷在室內走來走去,想著如何除掉成蟜。這件

事不能借外人之手,否則恐怕會洩漏出去。她想出十幾種辦法,最後,她決定明晚一起用餐時以毒酒毒死成蟜。她

在心裡喃喃自語:“這樣最好,成蟜死了,可以說他是急病身亡,而且還有嬴政在場,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

趙姬開啟一處壁櫃,取出瓶葡萄酒,另外找出一把玉酒壺。這酒壺是她在邯鄲的一家玉器店買來,據說是古時

國君專用來毒殺大臣的。酒壺設有夾層,內中可藏毒酒,只要一轉動壺蓋,就可隨心所欲的倒毒酒或美酒出來。國

君讓大臣喝下毒酒大臣卻不知危險,因為看到國君也是喝同壺倒出來的酒,等到回家後毒發危亡,才知上了對方的

當。她當時買這把酒壺,是為了好玩,想不到如今竟派上了用場。

休假探親的日子,嬴政和成蟜向老師行禮告退後,高高興興回家。

晚餐設在寬敞豪華的東宮裡,宮內佈滿了各式各樣的燭臺,光明有如白晝。室內設有三個席位,趙姬自己坐在正中上席,等候她兩個兒子的到來。她的席位上擺有一把碧玉酒壺和三個玉杯,這是另外兩個席位上沒有的。每個席位有兩名侍女侍候。事先趙姬已經偷偷將一包鶴頂紅放入酒壺夾層一邊的酒中,這種藥至毒,只要少許份量就可以毒死一條牛。一切都準備好,她反而感到輕鬆了。苦惱來自矛盾,她現在克服了矛盾和恐懼,心中有種說不出的輕鬆。除去成蟜,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門外傳來嬴政和成蟜的嬉笑聲,他們手牽手走進宮內。他倆穿著同樣的黃色繡袍,頭頂束髮戴著金冠,長長的餘發散披在背後。

嬴政兄弟跪下行過參拜之禮,分在左右席坐下。在吃過一些菜餚以後,趙姬說:“你們兄弟都已十二歲,希望你們能相親相愛,互相扶持。今天為娘心情很好,十二歲的男孩也可以嚐嚐酒的滋味了,為娘這裡有一瓶華陽太后賜的葡萄酒,酒性溫和,適於小孩喝,你們到跟前來,陪為娘喝一杯。”

兩兄弟走到趙姬席前。

趙姬自己拿起玉壺,將成蟜酒杯倒滿,又隨意旋轉了一下壺蓋,將自己和嬴政的酒杯倒滿

成蟜對這些情形懵懂一無所知,可嬴政卻注意到母親的舉動,聯想到母親過去對成蟜的疑忌,他知道此舉非同尋常。他過去玩過這把玉酒壺,知道它的特殊功能。

趙姬舉杯說道:

“祝你們兄弟學業進步!”

嬴政卻很快將成蟜的酒換了過來,與弟弟一起舉杯說道:

“祝母親身體安康!”

成蟜將酒一口喝了下去,嬴政卻裝著不小心將酒倒翻在地上。

趙姬看到嬴政換酒杯很是驚慌,看到他把酒杯碰翻在地又眼含氣怒。

嬴政卻裝得若無其事。

“再來一杯。”趙姬要侍女換了一隻玉杯。她親自將酒倒滿。嬴政注意到這次她是先為自己和他倒酒,最後為成蟜倒酒的時候又轉動了壺蓋一下。他又想換酒,卻為趙姬用手擋住了,她臉帶笑容說:

“嬴政,不要調皮,剛才換酒打翻了酒杯,現在各喝各的。”

成蟜端起面前的酒要喝,嬴政卻一手打掉了酒杯。

“嬴政,怎麼在為娘面前如此無禮!”趙姬滿臉漲紅地怒喝。

“稟告母親,孩兒剛想起,老師今天特別交代,我們正在練一種功夫,嚴禁飲酒。”

“有這種功夫?”趙姬轉向成蟜問。

成蟜有些茫然,但又不想使哥哥難堪,就含混地點點頭。

嬴政對弟弟說:

“好在你只喝下一杯,尚無大礙,母親,我們實在是不能喝酒。”

不待吩咐,嬴政就拉著成蟜回到各人的席位上,裝著無事地吃起飯菜來,但他還是不時看著成蟜,看到他無事地吃著,才完全放下心來。

回到學堂後,嬴政向老師趙博說了在東宮發生的情況,之後又心情沉重地向老師請教:

“老師,請你告訴我今後該怎麼辦?回家這兩天,吃喝睡覺,甚至上廁所更衣,我都跟著成蟜。母親送宵夜點心來,我都要侍女給狗先嚐過,然後我再和成蟜分著吃。”

“這樣防備不是辦法,她一心想害成蟜的話,真是防不勝防!”

“老師,那我們該怎麼辦,稟告我父親?”

“嬴政,不要忘了,她是你的母親!”

“……”嬴政一時說不出話來。

“你知道她為什麼要這樣做?”老人意味深長地問。

“因為成蟜不是她生的,她擔心他以後會與我爭奪王位。”

“唉,”老師嘆了口氣,又問:

“你和成蟜感情很好?”

“當然,他是我弟弟呀。”

“你沒想到有一天也許他會和你爭搶王位?”

“搶王位?才不會呢!”嬴政天真地笑了,又說:“我們對天發過誓,他絕不會爭當國君,而只會全心全力地輔助我。而我也答應他,不管當不當國君,這輩子我都會愛護他,不會欺侮他。”

“好,這樣好。”老師點點頭。

“再過幾天就是望日了,是不是?”老人看看嬴政又問。

“不錯。”嬴政想了想回答。

“按宗室成規,朔望,也就是每月初一和十五,國君和太子都要宿在正宮和東宮正室。你明天去告訴你母親,說是望日來時,我要去拜訪。到時候我會有辦法。還有,現在你附耳過來,我教你和成蟜那天該如何做。”

嬴政聽著老師的話不時微笑,連連點頭。

望日這天趙博來到東宮。招待老師的晚宴依然設在東宮裡。

席間趙博看看秦王夫婦說:

“平日裡嬴政和成蟜在學堂裡很是友愛,看到他們兄弟如此相愛,我倒想起一個故事。”

“願聞其詳。”秦王夫婦異口同聲說道。

“我們也喜歡聽故事!”兩個孩子同時拍手歡笑。

老師喝了一口茶,徐徐講出一段吳國往事——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名叫諸樊,次子名餘祭,三子名餘眛,最小的兒子叫季札,他也最為賢德,壽夢一直想立他繼承王位,季札始終不肯,壽夢只得立了長子諸樊。諸樊要正式即位時,堅持要讓位季札。季札堅辭不就逃到深山隱居,耕田而食。

諸樊在位十三年,臨死時遺命傳弟不傳子,就傳給了二弟餘祭。餘祭在位十七年卒,又傳位給三弟餘眛。他們兄弟的意思是,這樣傳下去總會傳到季札的身上,這是兄弟間的友愛。

餘眛在位四年卒,要傳位給季札,季札卻逃到國外去了,吳國不得已立了餘眛的兒子僚為國王。

但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則大為不滿,他認為,要是傳弟的話應該傳給季札,既然季札不肯當國王,那傳子就應該傳給他。結果他用伍子胥之計,趁吳王僚兩個同母兄弟燭庸、蓋餘率大軍伐楚,遭到楚軍包圍而國內空虛之際,指使刺客專諸以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奪位成為吳王闔閭。

所造成的結果是:燭庸和蓋餘聽說僚被殺,乃投降楚國,吳國國力因之大受損害。之後吳國一直動亂不已,最後亡國了。

趙博說完這段故事,睜大眼睛,目光似電地來回看著室內的四個人。最後他的目光停留兩個弟子身上,說:

“你們兩個說說聽了這段故事後的感想。”

嬴政回答說:

“我認為選太子應該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按照禮儀規矩辦,二是要選賢任能。如果這樣,國家在傳位過程中就不會出現混亂,新國王也會治理好國家。”

“你怎麼想?”老師又問成蟜。

成蟜回答說:

“自周公訂禮,歷來王位和爵位世襲都是傳嫡傳長,壽夢以自己的偏愛,破壞了宗法禮儀,才會造成這種後果。”

老師點點頭說:

“我們要記住歷史的教訓呀。王室內部要團結、友愛,不能相互猜疑、爭鬥,這樣王室才能安定,國家才能安定。”

嬴政這時接道:

“我和成蟜才不會重蹈這種覆轍……”

“是啊,我和哥哥曾撮土為香對天發誓,絕不會為爭王位,兄弟自相殘殺。嬴政是嫡生又為長子,還是王位繼承人,我終身都會輔助他。”成蟜應聲說。

“成蟜是我的兄弟,我也終身都會愛護他!”嬴政接道。

秦王看看趙姬說:

“趙老師講的這個故事很發人深省啊,我們都要記住歷史的教訓,要促使嬴政、成蟜兄弟相互和睦友愛啊,這樣秦國以後才能安定,也才能立下一個好傳統啊。”

趙姬心靈受到震動,低下頭說:

“是,大王說得對,我以後會按大王的吩咐去做的。”

趙姬從此斷了謀害成蟜的念頭。嬴政和成蟜兄弟也更加友愛。

中國曆代王室為了爭權,骨肉相殘的慘事層出不窮。就在嬴政的兒子身上,也發生了這樣慘劇,秦二世胡亥怕兄弟與他爭權,全部將其殺害,連姐妹也一個沒放過。(嬴政共有12子,21女兒)。權力令人著魔呀,能在權力面前保持一份清醒,不容易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救贖被當踏腳石的前生

清風不解夢中客

來自M78星球的我

行走的一百萬

全球御獸:這個御獸師不對勁!

樹懶9527

告白失敗,青梅校花居然倒追

愛吃飯的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