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臘月中旬。

晉陽,趙王府。

“臣等拜見大王,大王千歲!”

以陳宮、沮授、辛評等為首的文官和以張遼、呂布、徐晃為守的武將紛紛朝趙平拜道。

原本以晉陽州牧府修建的趙公府,改為趙王府,作為趙平的治所,今兒個也是趙平第一次召開封國之內的朝議。

趙平忙道:“諸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我.....”

“大王身份尊貴,該稱孤道寡才是!”

賈詡好心地提醒道。先前在洛陽,趙平有的時候用本王這種稱呼,但更多的時候還是用我,那時候賈詡沒在意,但眼下正式接見文武官員,賈詡還是認為遵循禮制比較好。

趙平見此才很是生澀的說道:“寡人能得以封王,稱孤道寡,皆仰仗於諸位盡心輔左,苟富貴無相忘,凡是有功者,待確定功勞後,寡人必賞!”

“臣等拜謝大王!”

......

雖然朔方城到晉陽的水泥路已經修完,但是眼下是冬季,大雪來臨,東漢末年又處於小冰河時期,因此天氣十分寒冷,所以趙平並沒有讓遠在朔方的錢冰兒等人動身,畢竟他的一子兩女年齡都還小,這若是路上出了什麼閃失,那可就不好了,趙平打算讓錢冰兒等人來年開春之後再前往晉陽王府。

第一次朝議趙平並沒有進行封賞,而是他身為趙王,不但獲得了自設官員的權力,而且還有鑄幣權,但趙平並不想實行此時的制度,他想大刀闊斧的改變一下,因此將文武官員都召集起來,展開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大討論。

漢初,平定異性王之亂後,劉邦大封同姓諸侯王,賦予諸侯王以政治、經濟、軍事特權,官職同中央沒什麼差別,目的是透過“同姓一家”的天然政治聯盟,共同拱衛漢室。

但實際上人心是自私的,諸侯王勢力膨脹之後,日益威脅皇權,到了景帝的時候,終釀七國之亂。

叛亂平息之後,諸侯國在官制方面,從景帝開始,該丞相為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改太僕為僕,秩僅千石。相的地位也不斷下降。在元帝以前,諸侯王相位在郡守之上,自元帝起,諸侯王相位在郡守之下。

東漢時,皇子封王,其郡為國,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相如太守,有長史,如郡丞、中尉一人,比二千石。郎中令一人,僕一人,皆千石。其他官還有治書、大夫、謁者、禮樂長、衛士長、郎中等,秩在六百石以下。

所以東漢時的諸侯國其實和一方太守是差不多的,趙平雖然名義上統轄幷州不假,但實際上趙平還控制著朔方、冀州、涼州、司隸、甚至還有屬於荊州的宛城。

自古以來相權和皇權是衝突的,趙平因此並沒有設定國相一職,而是在朝議上直接丟擲了草創的六部二十四司制度,即趙王之下不立相國,不置太傅,而是設六部,分別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主要負責趙平治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吏部治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和考功司。

其中吏部司主管文官階品、朝集、祿賜、告身假、選補流外官之事,司封司主管封爵之事,司勳司主管勳賞之事,考功司則主管文武官員考核之事。由辛評擔任吏部尚書。

戶部主管趙平治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等事務。戶部之下設戶曹司、商稅司、農稅司、財政司。

其中戶曹司主管趙平治下百姓戶籍,並且每三年進行一次戶口普查,商稅司負責收取商稅、農稅司負責收取田稅、人頭稅、以及匈奴、中部鮮卑的放牧稅。財政司負責統計收入和支出,是重中之重的部門。

所以戶部尚書一職由沮授擔任。

工部主管山澤、屯田、工匠、水利、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工程建造工作。工部下設工匠司、工程司、水利司、工研司。

其中工匠司主管天下工匠戶口,並且負責考核工匠,因為趙平給予能工巧匠的待遇很高,因此才有了這一部門。工程司則是負責修建水泥路、營建城池,修建關卡等。水利司主管渡口、船艫、橋樑、堤堰、溝血、漁捕等事務。工研司負責研究新式農具以及馬車的改進等等。

工部尚書由曾安擔任,曾安也是早期跟隨趙平的老人了,雖然史書上沒有這個人,但是卻有才幹。

禮部主要職責是掌管趙國禮儀、祭享、貢舉、外交等事,下設禮部司、教育司、考舉司、外交司。禮部司主管禮樂、學校、儀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冊命、祥瑞、鋪設及喪葬賻贈之事。教育司負責新建學院培養人才,考舉司負責舉薦人才,外交司負責同各地諸侯之間的外交事宜。

禮部尚書由蔡邕擔任。

兵部主要負責著武官選用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事,下設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和庫部司,其中兵部司主管兵馬名籍、武官階品及選授、軍戎調遺等。職方司主管地圖、城皇、鎮戍、烽候、防人道路的遠近及周邊少數民族歸化之事。駕部司主管輿輦、驛傳、馬牛、雜畜等事。庫部司主管兵器、鹵簿、儀仗等。

兵部尚書由陳宮擔任。

刑部掌司法權,趙平轄內若有作奸犯科者,一律交給刑部負責,下設刑部司、檢舉司、複查司、執行司。

刑部尚書由辛毗擔任。

六部尚書皆是二品官員,各司主事一律為四品官員,除了六部二十四司之外,還有直接聽命於趙平的部門,比如武研院、醫學院、影衛等。

但由於僅僅是草創,因此趙平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一步一步來,慢慢的轉變,用了大半年的時間,總算是讓各司官員熟練的掌握了本職工作。

趙平在趙國之內實行的六部二十司制度傳出來之後,天下諸侯無不震驚,但仔細一想發現趙平的六部二十四司制度,要比眼下的三公九卿制度好太多了。

因此各地諸侯,諸如曹操、袁紹、劉備等人紛紛效彷趙平,只不過他們沒有趙平那麼大的權力,因此六部二十四司,成了六曹、二十四主簿。

洛陽,三公九卿對於趙平實行的這種制度,想說什麼,但卻又說不出,有大臣認為這種制度好,但也有大臣認為這種制度不好,最後討論了好長時間沒什麼結果,最終只得不了了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革命軍委員會

遊厲江湖的小生

穿越大秦:我靠手機逆轉國運

三個土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