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來了,宛如洪水一般,席捲走生機勃勃的大地,席捲走即將豐收的麥田,席捲走無數百姓的希望。

中平四年五月,就在田裡的冬小麥即將豐收之際,一場突然而來的蝗災襲擊了弘農,而後迅速蔓延至整個司隸。

北方小麥要比南方小麥晚熟,因此司隸發生蝗災之後,南方的小麥大都已經收割完,而一路所向披靡、飢腸轆轆的蝗蟲則是一路向北進入冀州、幷州等地啃食即將成熟的小麥。

各地面對蝗災,不論百姓還是官員都採取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祭拜蝗神,祈求上天能夠把蝗神給召回去,而皇帝劉宏更是下了罪己詔。

但是這顯然感動不了蒼天,也感動不了那數以億計的蝗蟲,畢竟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揮舞著翅膀,呼朋引伴,因此所到之處蝗蟲軍團不斷的壯大,而莊稼則是一片接著一片的被毀,就連那剛露出頭的粟米以及水稻也不放過。百姓顆粒無收,仰天垂淚。

等身在朔方的趙平收到諜影衛的訊息,已經是十天之後的事情了。

同那些任由蝗蟲蠶食莊稼的官員不同的是,趙平則是直接下令動員朔方一百多萬民眾搶收小麥,起初一些百姓並不當一回事,他們認為蝗災到不了這裡,而且田裡的小麥還沒有成熟,麥粒並不飽滿,此時割下來損失就大多了。

見沒人響應,趙平於是直接下了死命令,誰若不搶收小麥,直接沒收所有田地,並且讓當地駐軍幫忙搶收小麥,進行監督。

一聽違背命令,田地就要被官府收回去,因此一眾農民也顧不上什麼損失了,只得熬夜搶收小麥。

十天之後,當那鋪天蓋地的蝗蟲自幷州、冀州成群結隊的飛往朔方的時候,朔方一百多萬百姓皆是吃了一驚,若不是趙平先前的果決,只怕他們今年定然是顆粒無收。

雖然田間沒有麥子,但是還有那綠油油的稻苗、粟苗、高粱等農作物,這些都是蝗蟲軍團的食物,只是讓蝗蟲軍團沒有想到的是,它們竟然遇到了自大軍出征以來最強烈的抵抗。

為了消滅蝗災,趙平直接下令免除今年夏秋兩季的田稅、人頭稅,並且讓各家將養在家中的雞放在田間,任由雞群捕食蝗蟲,當然為了區別雞,各家各戶都是在雞的腿上綁上便於識別的絲線或者布條等。

朔方目前有二百萬只雞,每隻一天吃70只蝗蟲來算,一天就可以消滅1400萬隻,雖然一定程度減緩了蝗蟲啃食莊稼的速度,但是相對於那龐大的數量而言,依舊是杯水車薪。

趙平知道蝗蟲的壽命大約是兩到三個月,而眼下還不到七月,也就是說田間依舊會有蝗蟲誕生,而後繼續加入蝗蟲大軍,一路吃下去,直到他們找不到食物餓死,或者自然死掉,這場蝗災才能終止。

所以為了消滅蝗蟲,趙平又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吃蝗蟲。

後世專家說蝗災發生時,蝗蟲是有毒的是不能吃的,但實際上即便蝗災發生的時候,蝗蟲只要煮熟或者烤熟、油炸熟、依舊是可以食用的。

後世專家之所以那麼說,那是因為後世為了得到更好的收成,所有農業國家都會使用一些殺蟲劑,這會使許多吃了這些作物的蝗蟲帶有毒素。

而眼下是1800年前,是在漢代,而田間是不會有那些亂七八糟的農藥的,就算漢代百姓施肥,那也是純天然的肥料。

而且成了災的蝗蟲果真不能吃?而那些養殖的蝗蟲就能吃?養殖戶會說我們養的蝗蟲是高階品種是能吃的,但是趙平穿越來之前,阿三國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蝗災,除此之外,世界上每年都會爆發大小不一的蝗災。

而幾乎所有國家的百姓都是採取了一種辦法,那就是吃,也沒見有大批百姓因為吃蝗蟲而死的,所以專家所言,未必全是真,而養殖場的蝗蟲價格也高的離譜,說白了都是那麼點肉。

最重要的是人的身體變嬌貴了,如果你真的餓得兩眼發昏,你便不會再乎這些東西了。

朔方城外,一處田間,趙平率領朔方全部的文臣和武將,在田間支起百口大鐵鍋,而前來圍觀都百姓多達數萬之眾,因為他們收到訊息,那就是驃騎將軍、朔方牧、冠軍侯、他們的主公趙平要當著全體百姓的面吃蝗蟲。

田間的蝗蟲依舊是黑壓壓的一片,只要用網子隨手一撈,便能抓到兩三斤,而趙平讓眾軍士準備的還是特製的大網子,因此一網子下去,便有好幾斤。

趙平親自動手將蝗蟲的翅膀掐去,而後放在清水裡面洗一下,然後讓人往行軍用的大鐵鍋裡倒入大半鍋豆油,而後起鍋燒油,待油溫上來之後,將十多斤清理後的蝗蟲直接丟進去。

有的百姓已經嚇得當場跪下去,喊著什麼煌神寬宥之類的話,但是趙平並沒有打算收手,而是用一個大漏勺不停地翻動著大鐵鍋裡的蝗蟲。

約莫過了半盞茶的功夫,趙平便將炸得金燦燦、黃橙橙的蝗蟲從鍋裡面撈出放在盤內,而後拿來鹽巴灑在上面,然後當著文臣和武將的面一口一個,吃的嘎嘣脆,不出一會兒工夫,趙平便將一盤子的蝗蟲給吃光了,而且還覺得意猶未盡。

“大家一起來啊!這個東西很有營養的,而且以後想吃還不一定能吃上!”

趙平一邊又從鍋裡撈出炸好的蝗蟲,而後一邊誘惑著身邊的文臣和武將,要知道後世三十元一斤,趙平一個月都不見得能吃得起幾回。

文官們看到趙平竟然真的當眾吃蝗蟲,不由得面面相覷,但沒有人敢親自嘗試一下,就連陳宮也是不由得臉色慘白。

倒是武將那邊眾人不由得伸出腦袋,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良久,但見徐晃出身走出列,而後朝著趙平抱拳道:“某來試試,想早年間,某在山中連那毒蠍子都敢下肚,豈能被區區蝗蟲所嚇倒!”

徐晃說著,便學著趙平的模樣,拿起漏勺從滾燙的油鍋中撈出一勺,而後放入盤中。雖然當著面誇下海口,但當他真正要吃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些膽憷的。

因此拿起一隻蝗蟲,先是放到鼻子處聞了聞,覺得只有香味,沒有什麼其它味道的時候,方才閉上眼睛,而後一口扔進了嘴裡,然後細細咀嚼起來。

這一咀嚼不要緊,發現其頭香脆,其腹如蛋黃,肉質鮮嫩,香脆可口。

就在眾武將等著徐晃的反應之後,卻不成想,但見徐晃又拿起一隻而後放在嘴裡,待連續吃了幾次之後,覺得不過癮,索性直接端起盤子往嘴裡倒。

待一盤子蝗蟲全進入徐晃的腹中之後,徐晃不由得大喊道:“好吃!真好吃!”

呂布和張遼相視一眼,心想徐晃向來直爽,看這表情不是假的,因此也紛紛走到大鍋龐撈起一盤蝗蟲,而後試吃起來,一吃就瞬間被這美味給吸引了。

於是乎一幫子武人在試吃之後紛紛淪陷了,然後田間一口接著一口的大鍋升起,一斤接著一斤的蝗蟲被倒入油鍋中,但炸制金黃後,那誘人的香氣瞬間隨風飄散開來。

陳宮見眾武將不向做假,因此也拿起一隻蝗蟲輕輕地咬了一口,覺得不比羊肉、豬肉差,因此也忙招呼著一眾官員入田間抓蝗蟲,而後起鍋燒油。

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官都在忙著油炸蝗蟲,而後吃的津津有味,這讓現場圍觀的數萬百姓差點連下巴都給驚掉了。

直到一文官吃飽了,將盤子所剩的蝗蟲遞給一躍躍越試的百姓品嚐之後,但見他高聲喊道:“真是美味啊!此乃天賜的食物啊!”

趙平見此方才起身說道:“朔方的父老鄉親們!這位小兄弟所言不虛,你們想想家中的雞吃了蝗蟲之後,下的蛋是不是很大,是不是還有一夜下兩個的。常言道: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天爺拿走了我們辛勤勞作的食物,那是因為老天爺可憐我們天天吃素,想讓我們改善伙食,吃肉,因此才有了這從天而降的蝗蟲,所以我們應該感謝老天爺賞賜給我們這麼美味的食物!”

忽然一人大聲喊道:“那這還叫蝗蟲嗎?是不是該叫天肉啊?”

“是啊!”

不少百姓紛紛附喝道。

趙平想了一下,而後說道:“這蝗蟲肉質鮮美,同鮮蝦無異,依我看,應該叫天蝦!”

“天蝦!侯爺英明!”

“天蝦!侯爺英明!”

......

田間只有數百口大鍋,而隨同趙平而來的朔方文武官員以及士卒就多達一萬人,因此這些大鍋自然是不夠用的,所以百姓們只得返回家中,而後拿來鍋碗瓢盆等準備參與這場盛大的天蝦宴。

趙平親自品嚐蝗蟲,並且給蝗蟲取名為天蝦的訊息很快就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萬家的流傳開來。

漢朝主要的油是豬油和大豆油,但是豬油很貴,是富貴人家所能吃的起的,普通百姓之家用的最多的還是大豆之類的植物油。

大豆在朔方普遍種植,因此趙平去歲也是儲藏了不少大豆,而趙平早在培育小炕雞的時候,就讓人將這些儲存的大豆全部炸成了豆油。

等到百姓接受了油炸蝗蟲之後,趙平會將這些油免費發給百姓,鼓勵他們去吃田間的蝗蟲,因為趙平先前嘗試過清水煮蝗蟲,那味道實在是難以下嚥。

訊息傳到洛陽,不但文武百官傻眼了,就連皇帝劉宏也傻眼了,畢竟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他們就相信蝗災是上天降下來懲罰世人的,特別是君主這個上天的代言人,第一個需要站出來下罪己詔。

但誰都沒有想到,趙平竟然打破了這一規矩,而且還動員了朔方全部百姓一起吃蝗蟲,並且編纂了蝗蟲為天蝦,即上天所賜的肉。

雖然劉宏是不信的,但是仔細一想,趙平的說法好像也沒有毛病,而且趙平的提議還給他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那就是蝗災過後流民會多達數百萬之眾。

大漢傳承至今,手頭還有田地的黎明百姓已經不足十分之一了,大漢如今不到五千萬的人口,已經有四千多萬黎民百姓都是佃農了,這些佃農基本上都是靠著租種鄉紳手中的田地來繳納人頭稅,只能勉強果腹而已,所以一旦遇到蝗災,沒有餘糧的他們瞬間就成了流民。

若是朝廷放任不管,很容易就演變成暴亂、盜匪等等,若是朝廷管,就需要拿出大批的糧食用來賑災,而那些世家大族都是鐵公雞,指望他們拿出糧食來救百姓,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皇帝劉宏為了保證司隸的安穩,已經是絞盡腦汁了,向冀州、幷州、幽州、青州等地的流民只能交給當地州牧乃至太守縣官去處理。

如今陡然聽說蝗蟲原來是可以吃的,而且趙平還把它比喻成是上天所賜的食物,所以同大漢流傳下來的那套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思想似乎也不衝突。

於是劉宏親自命宮人捉了幾斤蝗蟲,而後讓宮內大廚按照朔方傳來的方法,用豬油油炸之後,發現竟然比那些山珍海味還要好吃。

於是劉宏親自大宴群臣,而最重要的一道菜就是油炸蝗蟲,大臣們其實不乏敢於充當小白鼠的,有些吃過的自然是大快朵頤,而那些沒嘗試過的也是喜歡上了這個味道。

於是乎油炸蝗蟲開始自皇宮推廣開至民間,再傳到各地受了災難的流民當中,對於這些飢腸轆轆的百姓而言,一見朝廷竟然出來背鍋了,因此紛紛起鍋,當然他們沒有油,只得煮或者烤,煮的味道雖然不是太好,但也能填抱肚子,而烤則是味道更香一些。

上郡、雁門等地,也是聚集了很多來自冀州和幷州的流民,但是趙平並沒有收留他們,因為就目前朔方的人口面積以及糧食產量來看,他所能容納的人口已經飽和了。

趙平只是從中挑選了一些有手藝的流民,而後連帶著接納了他們的家人,至於那些不願離去的流民,趙平則是每日給他們提供稀粥一碗,而後發給他們蜂窩煤,讓他們自行用蜂窩煤烤蝗蟲吃。

每次趙平看到城外的流民,都會升起一股衝動,那就是直接率兵去將那些世家大族的家全給抄了,得到的糧食別說夠這些百姓吃一年,就是吃上十年八年只怕也是吃不完的。

只是趙平最終還是忍住了,因為眼下已經是中平四年八月了,再過一月蝗蟲就該死絕了,而再有一年多的時間,皇帝劉宏就該駕崩了,到時候才是他真正實現抱負和理想的時候。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漢末,我乃常山趙子龍

花落水自流

腦洞之門

寫書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