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內,董卓聽聞太后何氏和萬年公主還活著不由得吃了一驚,要知道先前為了掌握朝政,董卓可是對外宣佈二人已經死於亂軍之中。

李儒又道:“太師!先前我軍攻入洛陽皇宮之時,皇宮北門的守軍被不明人士所殺,如此算來定是這趙平所為。這趙平只怕早就料到這一天了,因此想暗中派人將陛下太后給救出來,只不過萬幸陛下並沒有活下來!”

董卓不由得笑道:“雖然他趙平早有預謀,但人算不如天算,這上天還是站在本太師這邊的。如今本太師擁有司隸和涼州二地,擁兵二十萬,麾下勐將如雲,又有文優輔我。天命既然歸我,本太師想讓陛下禪讓帝位於本太師,文優以為如何?”

李儒忙道:“太師此事萬萬不可!”

董卓不悅道:“文優何處此言?”

李儒見此伏地跪拜道:“太師!我軍雖掌控司隸和涼州二地,但涼州韓遂馬騰等人未必真正臣服於太師,我軍雖擁兵二十萬之眾,但涼州就得駐軍十萬用來震懾馬騰韓遂等人,司隸只有十萬兵馬。且如今漢室威嚴仍在,若太師登基為帝,那麼天下各地諸侯定將共伐之,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董卓滿不在意的說道:“本太師有洛陽八處險關在手,何懼天下諸侯!”

李儒趕忙提醒道:“太師莫不是忘了,北地還在朔方軍手裡,只要朔方軍佔據北地,那麼隨時可以揮軍攻打我軍後方,到時候失去關中之地,恐怕我軍就沒有了退路,還望太師三思!”

董卓琢磨了一下,而後說道:“本太師先前記得文優不是說過韓馥麾下武將攜常山國投奔趙平了,怎麼?本太師冊封袁紹為冀州牧,袁紹沒和趙平打起來?”

李儒心想這都是一個月前的事了,但嘴上卻是說道:“太師!袁紹和趙平議和了,況且袁紹之前也無暇顧及趙平,因為公孫瓚領軍入侵,所以袁紹打公孫瓚去了!”

董卓問道:“可有結果?”

李儒忙回道:“據細作來報,袁紹在趙平使者的勸說之下同公孫瓚在易京寨下籤訂盟約,兩家已經罷兵言和了!”

董卓又道:“若本太師聯合袁紹、曹操共同討伐趙平,文優以為如何?”

今歲七月,濟南相曹操乘洛陽大亂之際,以青州刺史孔融阻撓其進軍洛陽響應驃騎將軍趙平清君側為由,出兵討伐孔融,孔融麾下三萬大軍,被曹操麾下謀士郭嘉用計擊敗於臨淄城下,孔融不敵,在太史慈等人的保護下西逃至袞州,投了於袞州牧劉岱麾下。而東來郡太守劉備只有數千兵馬,自知難以抵擋曹操一統青州,因此領兵棄城南下投于徐州牧陶謙。

於是九月份,掌控了青州全境的曹操上表皇帝劉協請求擔任青州牧,彼時董卓剛剛掌控洛陽,急著吞併整個司隸,所以答應了曹操的要求。因此曹操獲封青州牧,麾下盡二十萬青州兵,一躍成為一方諸侯。

李儒回道:“太師!依某之見,袁紹眼下只想從劉虞手中奪回中山國,而且我軍師出無名,不佔大義,只怕袁紹很難答應。而曹孟德陰險奸詐之人,若無其利,無大義,曹孟德定不會出兵,而且某聽說,曹孟德近日以來一直再加強練兵想要奪取劉岱手裡的袞州,若真讓他奪取了袞州,那麼我軍還得增兵虎牢關才行。”

董卓又道:“那依文優之言,我軍該當如何才能削弱趙平手中的勢力!”

李儒思忖了一會,而後說道:“回太師,依某之見,可加封冀州牧袁紹為大將軍,用其以和趙平相抗衡,同時將常山國劃歸幽州管轄之內,用來離間幽州牧劉虞和趙平之間的關係。此外,我軍可效彷此法對付其餘諸侯,這樣一來,各地諸侯必將大打出手,而我軍坐擁涼州、司隸兩州之地,到時候我軍在伺機侵吞袞州,豫州之地,繼而可席捲天下,成就王業,待到那時,太師再稱帝也不遲!”

董卓琢磨了一會,方才將李儒攙扶起,而後說道:“能得文優輔左,本太師何愁不得天下!”

李儒忙道:“太師過譽了,太師對儒有知遇之恩,儒定為太師萬年基業肝腦塗地!”

董卓又誇讚了李儒幾句,而後想起什麼皺著眉頭說道:“那依文優之言,趙平所奏,本太師是否要答應?”

李儒拜道:“太師!眼下我軍不宜和趙平交惡,因此趙平所請可以答應,再者說了,趙平差使者送來萬金作為聘禮,太師也不算吃虧。而且某認為當務之急,我軍應該是謀奪上黨之地,只要有了上黨之地在手,那麼我軍洛陽不但不會受到威脅,而且還隨時可進逼太原!”

董卓忽然想起了什麼,而後說道:“某有孫女董白,年芳十六,想嫁給趙平,如此一來的話,即便那趙平貴為趙公,見面也得喊我一聲王父,文優以為如何?”

董卓現年四十九歲,有一子一女,長子夭亡,僅留一孫女董白,在董卓眼裡,女人都是用來換取利益的,因此他的女兒嫁給了牛輔,而眼下他也打算將董白嫁給趙平,既能起到拉攏之意,又能站趙平便宜,以其長輩自居。

李儒之所以不支援董卓登基稱帝,那是因為董卓如今沒有兒子,而董卓的弟弟董旻、和大哥董擢的兒子董璜,以及女婿牛輔都在西涼軍中擔任要職,若董卓一死,那麼這三人必定爭權,到時候西涼軍瞬間就會四分五烈,這不是李儒想看到的,畢竟董卓能走到今天,他傾注了太多的心血。

沉思良久,李儒方才出言道:“太師之計謀可行,只是某認為太師眼下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

董卓不解道:“是何重要的事?文優但說無妨?”

李儒看了董卓一眼,而後下定了決心,小聲說道:“那自然是生兒子!”

李儒的話戳到了董卓的軟肋,早年間征討叛亂羌族的時候,受過傷,雖不影響人倫,但卻無法再生育,這是他心中的痛,但他也知道若不能早早定下繼承人,那麼西涼軍就無法團結起來,因此便說道:“本太師的侄子董璜深的本太師器重,可為本太師繼承人,文優以為如何?”

李儒出言道:“太師!請恕某之言,論戰功,董璜不如太師女婿牛輔,論才幹,董璜不如太師弟弟董旻。”

李儒很聰明,他並沒有說董璜不能當繼承人,只是說他的才能和戰功不足。

董卓想了一下而後說道:“既然如此,年後讓董璜統五萬兵馬討伐張揚,至於理由就是張揚乘洛陽大亂之際,派人盜掘皇陵!”

“太師英明!”

李儒其實更看好董旻,畢竟董卓能領兵入洛陽,離不開他的幫助,但見董卓想培養董璜,因此也沒有說什麼,畢竟相比和董卓年齡差不多的董旻,董璜更加年輕,只要加以培養,壓得住牛輔,那麼即便董卓不在了,西涼軍也不會垮掉。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終結

結局後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