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趙平從睡夢中醒來,本能的要去摸身邊的董宜,但卻摸了個空。待趙平揉了揉眼睛之後,才發現諾大的炕上已經沒了董宜的蹤影。

自從趙平當上趙王之後,多少有些墮落了,不但晚上溫香軟玉,美人在側,早上同樣是如此。

因此趙平摟著妻妾睡覺的時候,不喜歡她們起的比自己早,而眾妃自然都是知道趙平這一習慣的,因此即便比趙平早起,那也是乖乖地躺在趙平的懷裡。

就在趙平要發火的時候,外頭陡然響起嬰兒的啼哭聲,趙平頓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因此便穿好中衣走了出來,看到董宜一邊在給嬰兒餵奶,一邊朝趙平遞去滿含歉意的目光。

趙平笑道:“一大早就這麼能折騰!不虧是寡人的兒子!來人!給寡人更衣吧!”

宮女們服侍趙平穿好衣服之後,董氏抬頭問道:“大王!妾身已經備下了早膳,大王何不吃完再走?”

趙平見此走至董宜身邊,看了一眼正躺在董宜懷裡大快朵頤的兒子一眼,說道:“寡人去暖閣吃,不過你記得多吃一點,別都讓這臭小子吃光了,寡人今晚還來!”

董宜忙嬌羞道:“大王!”

趙平則是乘董宜騰不出雙手的功夫時,伸手感受了一下溫暖,而後心情舒暢的離開了房中。

待趙平來至暖閣中,發現沮授、耿武、辛評、蔡邕、逢紀、辛毗各部尚書已經早早的來到了。

趙平忙道:“眾卿來的可真早,寡人都還沒吃早飯呢!來人傳膳,我們邊吃邊聊!”

早膳很快就上來了,趙平咬了一口薺菜陷的肉包子,而後朝著一旁侍候的女官說道:“以後早上的包子沒必要全都弄成肉的,太葷了,素的也是要做一點才行!”

“諾!”

女官忙應道,而後從懷中拿出一個小冊子,將趙平的話記載下來,稍後再傳達給宮裡的廚子。

待眾人吃的差不多了,趙平方才朝著戶部尚書沮授問道:“如今國庫還剩多少物資錢財?”

沮授忙從懷裡掏出一本小冊子,看了一眼,方才說道:“大王!據臣這三日重新統計,國庫如今有米粟等糧食共計60萬餘石、金幣87萬餘枚、銀幣320萬餘枚,趙國通寶860萬餘貫,詳細記載臣已經寫在奏疏中,還請大王預覽!”

(一枚金幣等於十枚銀幣等於十貫錢,約等於五十克)

趙平接過沮授遞來的奏疏看了一眼之後,說道:“去歲援助幽州的物資可有做過統計?”

沮授忙回道:“大王!去歲戶部援助幽州錢共計200萬貫,糧食三十萬石,其中還有大批民間百姓富商官宦捐助的衣物,此外還有青山城直接援助幽州的蜂窩煤,由於臣無權干涉我國商會一事,所以具體援助了多少斤蜂窩煤,臣也不知道!”

趙國如今有軍隊第一軍團二十萬人,第二軍團十五萬人,蒼狼騎十萬,玄武騎五萬,鐵甲衛五千。

至於第三軍團已經被取消,而那些退伍或者受傷計程車卒則是優先被聘用為趙國商會的保鏢,以及青山城的守衛,有趙國商會接手發放他們的工錢。

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軍餉一樣,每月都是一千錢,不過若發生戰事,凡是出征的軍隊,第一軍團軍餉翻兩倍,第二軍團軍餉翻一倍。

蒼狼騎的軍餉每月1500錢、玄武騎軍餉每月2000錢,若出征,皆翻三倍,所以趙國士卒皆以加入騎兵部隊為榮,但騎兵不但要馬術精湛,而且本身的素質還得夠強,所以趙國騎兵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

當然每月軍餉最高的還是鐵甲衛,一名鐵甲衛一月軍餉是3000錢,若出征同樣翻三倍,但鐵甲衛採取的是淘汰和輪流並行兩種制度,皆是從精銳部隊當中挑選出來的佼佼者。

如果不打仗,趙國一年的軍費開支是800萬貫左右,如果一旦發生戰事,加上對立功戰士的賞賜以及陣亡士卒的撫卹,再加上僱傭民夫押送糧草物資等,軍費很容易就翻倍了。

不過這些還是趙平排除武器鎧甲損耗之外的,幸虧去歲征討烏丸得了十幾萬俘虜,若不然趙國的財政能不能平穩都還是個問題。

趙平見此說道:“征討幽州立功的將士和陣亡的將士,賞賜和撫卹統計完哪部分就下發哪部分!”

“諾!”

沮授忙恭敬的回道。

征討幽州大軍,有一部分輪調了回來,而有一部分還在幽州各地駐守,都是需要時間去統計他們的戰功,之後再按照軍功進行賞賜的。

趙平看向工部尚書耿武說道:“耿卿!今歲工部修建要塞官道以及溝渠橋樑先暫停一下!”

耿武不解道:“不知大王這是何意?”

耿武早些間報上來的工部今年的工程計劃,趙平已經批了,耿武正準備向戶部索要工程款呢!

趙平嘆了一口氣,而後說道:“去歲北方各郡突遇嚴寒,田裡莊稼被凍死,今歲夏收必定減產,因此寡人決議今歲剛收復的幽州各郡,皆免除夏稅,至於秋稅看情況再說,此外朔方、雁門、五原、九原、雲中五郡的夏稅皆減半,眾卿可有異議?”

耿武出言道:“大王!如今我國披甲之士六十萬餘人,百姓不過六百萬餘人,十戶養一丁,是不是有些過於窮兵黷武了!”

趙平見此不由得說道:“寡人何嘗不知窮兵黷武之意,只是如今,諸侯割據,各自為戰。寡人施仁政於民,但卻為天下世家所不容。據影衛奏報,諸侯各國多有世家互相串通,而後說服諸侯王欲組成聯盟討伐寡人。

寡人若不強軍,待諸侯聯軍來攻,我趙國基業豈不是要毀於一旦,若是如此,我趙國六百餘萬百姓豈不是又要淪為世家大族的奴隸,所以寡人強軍為的不是給趙國開疆闢土,為的是趙國百姓謀取永久的利益,所以寡人手中的軍隊和趙國600餘萬百姓是一體的,寡人手中的軍隊越強,那麼趙國百姓的生活就越安穩。

太平盛世尚需提劍震懾宵小,如今亂世來臨,諸侯割據,不強武備者,豈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王高見!臣粗鄙淺薄了!願任憑大王懲處!”

耿武忙朝趙平行了一大禮。

趙平並沒有責怪耿武,而是笑道:“身為趙國大臣,當為趙國百姓直言進諫,耿卿方才之言雖然不符合當下,但如果太平盛世,寡人為個人私慾窮兵黷武的話,耿卿的諫言不但無錯反而有功。

再者說了,寡人召見眾卿,為的就是聽聽大家的意見,如果大家都不說,那麼寡人哪裡知道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所以但凡朝會還是寡人召見,眾卿皆須向耿卿一樣,暢所欲言,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一說,然後我們大夥一起商議一下,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們說是不是?”

學識最淵博的蔡邕忽然問道:“不知大王口中的諸葛亮是何許人也?”

趙平突然想起自己說漏了嘴,因此忙尷尬的說道:“寡人隨口一說,諸位切莫當真!”

對於諸葛亮,趙平一直讓影衛盯著,但卻並沒有干預其生活軌跡以及選擇。先前劉備三顧茅廬並未能將諸葛亮請出山,而諸葛亮在黃家說的那番話,影衛也加急送到了趙平這裡。

但是直到如今,趙平還是沒有收到諸葛亮前來投效的任何資訊,而且影衛還跟丟了北上的諸葛亮,以至於讓趙平覺得,諸葛亮會不會半路給山匪給宰殺了。

但是想想,從南陽到晉陽,必經之路好像都是趙國的疆域,而趙國疆域內,基本上看不到土匪盜賊的影子,所以諸葛亮被山匪殺害的可能性不大,當然如果渡黃河的時候掉進河裡淹死,那還真的說不定,畢竟趙平到現在也造不出橫跨黃河的大橋。

蔡邕見趙平陷入遐思,忙提醒道:“大王!今年是否要進行科舉!”

趙平上一次舉行科舉還是在四年前,往後雖然每年也會有考試,但卻不是針對大漢全境,只是朔方書院和晉陽書院的學生參加的考試。

趙平琢磨了一下,而後說道:“老師!今歲舉行科舉,不過今歲之後,寡人想將科舉形成定製,每三年舉行一次,至於具體的方法措施,寡人心中有些想法,待寡人寫下來,老師拿去給禮部官員都看一看,有什麼意見和看法都提出來,集思廣益一下!”

蔡邕忙問道:“不知大王何時能寫出來?”

趙平若是想寫的話,很快就能寫出來,但是趙平很少自己寫東西,因為字醜。

趙平見蔡邕問,忙說道:“待寡人忙完手頭的事,定將其寫好送給老師一觀!”

蔡邕忙道:“大王若是不善行文的話,小女文姬才學淵博,大王可去讓小女幫忙潤色!”

蔡文姬已經二十七八了,比趙平只小一兩歲,但入宮服侍趙平多年,卻是一子半女都未能生下,蔡邕自然是著急啊,因此藉著此事,又給趙平上了眼藥水。

趙平忙笑道:“老師放心,寡人定去找文姬幫忙!”

蔡文姬美貌和才學都是萬里挑一的,趙平自然喜歡的緊,但蔡文姬身子單薄,每次和趙平歡好一半的時候,便體力不支,以至於趙平不得不去別的妃嬪那。

如此一來,雖然耕了地,但種子卻是灑在了別家田地裡,自家田地又豈能長出莊稼。

商議完政事之後,趙平又將逢集留了下來,商討了一些軍事,主要是離間一下袁紹和曹操,看看二人能不能打起來,趙國今年是安穩的政策,但趙平並不希望曹操和袁紹一直這樣處於龜縮狀態。

再者就是劉備居然再次獲得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具影衛來報,劉表為了解決荊南各郡世家割據的問題,命劉備、蔡帽出兵,結果蔡帽兵敗,而劉備則是張飛和關羽的幫助下,佔領了零陵郡和武陵郡,實力大漲,雖然接受劉表的任命,但實則已經是割據一方的諸侯。

而且據影衛來報,劉備正在謀奪攻取交州,趙平雖然想阻止劉備的擴張,但劉備的地盤離趙國太遠了,趙平鞭長莫急。

趙平本想讓孫堅出兵討伐劉備,但是孫堅卻是在和嚴白虎的一場戰鬥中受了箭傷,而且箭上還有毒,孫策為此派人前來晉陽求助名醫華佗,趙平雖然答應了,但是華佗趕到的時候,孫堅已然毒發身亡。

於是吳國第一代國君就這樣草草的落下了帷幕,孫策繼任吳國第二任國君,雖然依舊和趙平修好,但是吳國目前的目標依舊是放在南面的嚴白虎和王朗,聽聞孫策已經調集數萬大軍,準備今夏發起進攻,這種時候吳國出兵攻打劉備不大可能,所以趙平只得暫時放過劉備。

暖閣之內,趙平剛翻看完一份奏疏,忽然想起什麼,便讓人將蔡邕召回來,當面就直接說道:“如今我軍掌控司隸、朔方、幽州、幷州、冀州、豫州、所以寡人準備於各地修建書院,還得有勞先生調派先生前往各地書院擔任講師!”

蔡邕忙道:“大王興孔孟之道,是為仁舉,定會被天下士子所推崇!”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幾百年下來,百家大都已不復存在,或者演變成了儒家的一部分,趙平決心興孔孟之道,但同時也教授經世致用之學,因此趙國計程車子是儒生不假,但所學已經從先前的儒家經義演變成百工之學。

對於格物致知,趙平前世都是半吊子水平,雖然有些想法,但還不是太成熟,最主要的天下還未平,等到四海平定,他在慢慢折騰也不遲。

趙平和蔡邕商議了半個時辰之後,最終決定於各州之所興建州書院作為地方最高學院,此外各郡再分別修建郡學院,作為各州的分學院,然後分學院成績排名靠前者可進入州學院學習,繼而參加三年舉行一次的科舉。

趙平的本意是設定鄉學、縣學、郡學、州學以及太學,而後取消私塾,以及那些地方大族舉辦的書院等,繼而使得教書育人成為國家的事。

但是如今大漢皇帝還在,修建太學有些不合適,而鄉學和縣學的數量可不在少數,以趙國目前的財政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的開支,再者來說也沒有那麼多的讀書人去各地當老師,所以趙平只得先行折中,只修建郡學和州學,一步一步慢慢來。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薦

是俊宇吖